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管支撑导管经T管内引出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时,采用带有突起的胰管内支撑导管经T管内引出的方法,观察术后引流情况及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支撑导管尖端插入胰管内,荷包缝合胰管断端,结扎固定在胰管突起处,利用金属针将另一端由经胆肠吻合口的T管短臂引入T管,并由T管长臂的侧壁引出体外.结果:11例PD患者术后未发生胰瘘等并发症,恢复顺利.结论:带突起的胰管支撑导管经T管引出体外的方法,可有效地避免胰瘘的发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胰腺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治胰腺癌患者20例,分两组,各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两组都没有出现围手术期死亡事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附19例诊治体会)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唯一可能治愈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有效方法.因其涉及组织器官多,手术范围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文收集作者所在单位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33例,手术并发症再手术19例(8.2%).现就并发症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式结合文献谈谈体会.
-
腹腔镜外科在非肿瘤性胃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外科的迅速发展已经步入到腹部外科疾病的每一个领域.从单纯的胆囊切除,到复杂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都可以看到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胃肠道肿瘤性疾病更是近来腹腔镜应用的热点,从早期肿瘤发展到进展期肿瘤的腹腔镜根治性手术,越来越多的研究单位正跨进腹腔镜外科这一领域.但纵观腹腔镜涉及的所有腹部外科疾病,能显示微创效果的仍然是单纯的胆囊切除术.其他腹部外科疾病多数在探索和争议中.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回顾性总结腹腔镜在非肿瘤性胃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利弊,探讨腹腔镜外科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
如何评估胰头十二指肠切除的难度和可能性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范围大, 对手术技术要求高, 术后并发症多. 如何在术前评估胰头十二指肠切除的难度和可能性, 避免阴性剖腹探查, 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结合文献介绍一些经验如下.
-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通外科复杂的手术之一.近年来,采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良恶性病变增加.一方面,放射学水平的进展利于病变的精确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围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和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医院1990-01/2007-12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604例,手术死亡率仅0.3%,手术效果优良.本文以胰头癌手术为例,介绍我们关于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一些经验.
-
经十二指肠局部切除壶腹部肿瘤9例报告
目的为不能耐受或不同意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寻找一种根治方法.方法①单纯的肿瘤局部切除,切除范围不超过2 cm,仅限于肿瘤周边的十二指肠粘膜与胆总管、胰腺管壁.②扩大的肿瘤局部切除,切除范围超过3 cm,扩大到邻近的十二指肠全层和部分胰腺组织.结果病理诊断壶腹腺癌8例,腺棘癌1例.全组无远处转移,切线亦未查见残癌细胞.随访:1例生存20mo,死于胃癌出血,1例生存30mo,死于肿瘤复发,2例生存50mo,死于心肌梗塞,5例健在(包括1例术后2 a局部复发,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生存期超过5 a.该术式操作简便,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结论经十二指肠局部切除壶腹部肿瘤,是不能耐受或不愿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一种根治性选择.
关键词: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十二指肠肿瘤/外科学 随访研究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常见原因和探讨降低其死亡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1年6月至2002年6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死亡病例资料.结果共有307例患者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有2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8%.以1986年为界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分为2个阶段,手术死亡率第1阶段为14.7%(11/75),第2阶段为4.3%(10/232)(P<0.01).死亡原因为消化道出血 (5例)、腹腔内出血(5例)、胰瘘(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 (3例),ARDS(2例),腹腔感染(1例)及胆瘘 (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消化道或腹腔内出血、胰瘘、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进行重要脏器功能的合理评估,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科医生和完善外科操作技术,提高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可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
-
努力提高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成功率
近年来,壶腹周围癌的发病呈增高趋势,尤其胰头癌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外科所占比例较高.
-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Whipple手术后早期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施行的Whipple手术54例进行分组:A组26例为手术后EN支持,B组28例为手术后PN支持,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EN为手术后3~5 d肠功能恢复时,用复尔凯<'R>800型肠内输液泵泵入营养制剂,其持续时间平均为9.35 d,B组PN持续时间13.19 d;术后胰瘘、胆瘘、感染A组分别为1例、0例、2例,B组分别为6例、2例、5例,A组无一例死亡;A组较B组缩短病程8.74 d;A组较B组节省住院费用7503.95元.结论 Whipple手术后早期EN支持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缩短病程以及节省住院费用.
-
提高胰腺癌治疗效果的探讨(附5年经验总结)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5年的胰腺癌治疗情况,探讨提高胰腺癌诊断、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346例胰腺癌的治疗情况,男245例,女101例,中位年龄是60岁(30~92岁);同期外科收治279例,占同期病人总数的81%;胰头癌226例,占病人总数的65%.分析了胰腺癌发病的主要症状、围手术期的管理、就诊时的病期情况、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外科住院的279例病人中施行手术者237例,手术率85%,围手术期死亡率5.4%(13/237).237例外科手术病人中,胰头癌根治切除率27%(62/226),48例胰头癌行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4.0~10.0 h(6.6±1.3 h),术中输血量400~3 100 ml(923+553 ml).1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和35%.结论加强对本病生物学规律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手段,是提高疗效的根本办法.
-
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胰肠吻合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该院普外科2005年5月至2010年11月间46例应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行胰肠吻合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结果 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胰断端空肠仅需贯穿缝合6~8针.全组46例均无出现胰肠吻合口漏和吻合口出血.结论 应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行胰肠吻合操作安全、简单、吻合可靠,值得推荐.
-
Whipple手术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Whipple手术死亡原因,探讨降低手术病死率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回顾1980年初至1999年底20年间425例Whipple手术,对其中28例手术死亡病例的术前高危因素、术中情况、术后处理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防治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结果425例手术中共死亡28例,手术病死率6.6%.死亡的28例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0~81岁;良性病变4例,恶性病变24例;术前24例患者合并有高危因素,其中合并二种以上高危因素的20例(71%);专业手术组手术病死率4.8%(16/331),非专业手术组手术病死率12.8%(12/94);手术时间4.5~17.0 h,平均(7.8+2.6)h;术中出血量800~12 000 ml(2 330±2 220)m1;术后严重并发症中,手术并发症包括消化道瘘、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腹腔严重感染等;非手术并发症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以及严重代谢障碍等.19例患者因手术并发症而直接导致死亡,其中消化道瘘9例、腹腔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腔严重感染3例;9例患者由于非手术并发症死亡.结论Whipple手术死亡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手术的专业化、规范化,术前重要脏器功能的合理评估,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对降低手术病死率至关重要.
-
胰头癌侵及胰周重要血管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我院1989~1998年治疗侵及胰周重要血管的胰腺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胰腺、受侵血管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结果 侵及胰周重要血管的胰腺癌共37例,其中13例行胰头癌及受侵血管联合切除术,切除血管段为0.5~4.0 cm不等,其中2例血管直接吻合、10例修补缝合、1例行人造血管移植。血流阻断时间20~50 min,术后病人无并发症,无院内死亡。结论 胰头癌和受侵胰周重要血管联合切除术不仅可完整切除病灶,达到相对根治目的,且手术创伤不大,是治疗概念上部分无法切除的胰头癌的安全、可行的术式。
-
神经周围浸润在胰腺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神经周围浸润(,)指肿瘤细胞包绕神经表面、浸润神经外膜或进入神经束膜及以内,肿瘤细胞浸润神经鞘层结构中的任意一层或肿瘤细胞包绕神经外周的也称为神经侵犯。近年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手术是其唯一的根治方法。世纪年代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开始用于治疗胰头癌,但切除率不高,仅~;即使获得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其术后年生存率也仅维持在~。有研究显示,是导致胰腺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对胰腺癌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意义进行阐述。
-
腹腔镜手术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微创等优势,目前已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绝大多数腹部疾病的首选术式。然而,由于胰腺解剖复杂,手术难度高,腹腔镜手术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远落后于其在胃肠道等方面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及其临床应用的推广,腹腔镜胰腺手术在一些医疗中心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本中心已顺利完成了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LDP)、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laparoscopic central pancreatectomy,LCP)及腹腔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等。现结合文献报道和本中心经验初步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
腹腔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流程优化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视野清晰,微创优势明显,已成为21世纪外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然而,腹腔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切除脏器多,操作困难,消化道重建复杂,风险高。自1994年首次报道以来,LPD的发展经历了1994年至2007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2007年至2010年的“柳暗花明又一村”。2010年后,LPD在Mayo 诊所等医疗中心进入实用阶段[1]。2003年卢榜裕等[2]报道了国内首例LPD。笔者搜索万方数据库,发现仅有2篇文献的报道例数超过20例,多仅26例[3],可见国内LPD发展缓慢,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手术流程。我们团队到Mayo 诊所观摩学习,体会到Kendrick和Cusati[4]提出的“六孔法”并不适合中国人相对瘦小的体型。因此建立适合中国人体型的LPD手术流程是在国内推广LPD的关键之一。
-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热点问题浅析
胰腺是具有强大的内外分泌功能的器官,其位置在后腹膜处,周围血管分布复杂,使得胰腺手术较其他外科手术更为复杂,风险更高,术中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胰头癌是一种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临床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尽管每年每10 万人口中只有4~6 人罹患胰腺癌,但其病死率极高.一般来说,患者出现胰腺癌症状(如上腹不适、隐痛、黄疸等)后,平均寿命约9 个月,5 年生存率低于2%.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是治疗胰头癌的经典术式,切除范围包括胰头(含钩突)、远端胃、十二指肠、上端空肠、胆囊和胆总管下段及区域淋巴结切除,切除后将胰、胆总管和胃分别与空肠重新吻合.Whipple 手术被认为是难度极大的普外科手术之一.
-
胰头癌的外科治疗:理念变革与争议
根治性切除是胰头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手段。近年来,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术式的改进已使胰头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但其总体生存时间并未明显提高。随着人们对胰头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深入,胰头癌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变化,其外科治疗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较多争议。本文针对目前胰头癌外科治疗的热点与争议问题,包括胰头癌淋巴结清扫、胰腺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pancreas excision, TMpE)、联合血管切除、微创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姑息性切除、复发灶的处理及胰头癌合并肝转移的手术治疗等进行探讨。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1999年12月至2002年9月共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200).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6个与早期并发症相关的变量:胆肠吻合口未留置T型管引流(OR=10.015),术前高胆红素水平大于等于171.1 μmol/L(OR=7.756),术前合并糖尿病(OR=4.086)、采用端端胰肠吻合(OR=2.616)、术中输血量大于等于1000 ml(OR=2.410)、年龄大于等于65岁(OR=2.162).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目前仍然较高,胆肠吻合口留置T型管引流、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另外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也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