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病区病历夹及病历存放柜的污染分析与对策
在医院日常消毒隔离工作中,许多人忽视对病历夹及病历存放柜的消毒,造成了病历夹及病历存放柜的污染,污染的病历夹及病历存放柜作为细菌载体或污染源,可使医务人员的手、工作台面被污染,加之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洗手,又可以间接地把细菌传播给患者,引起医院感染.为此,我们对我院8个病区近300个病历夹随机抽样了30个病历夹和全部8个病历存放柜进行了细菌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乡镇卫生院病历夹污染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目的:调查乡镇卫生院临床使用中的病历夹污染状况,并探讨减少污染的有效对策.方法:对临床使用中的120份病历夹消毒前及分别采用75%酒精和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后的表层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消毒前病历夹污染率为100%.所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采用不同消毒方法能有效清除污染菌,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效果优于75%酒精.结论:采取有效预防污染对策能降低病历夹的污染,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
“医生防暴”与“患者录音”
近,一家医学网站推出《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指南》,建议医生:"值班时尽量避免独处一室,切勿背靠大门"、"上班时可以穿轻便运动鞋"、"利用钢制病历夹抵挡和防护砍刺"、"将白服叠厚,缠绕在左手或左前臂,抵挡各种钝器和锐器"等.这份《指南》受到很多年轻医生的热捧,被称为"护身法宝".
-
含氯消毒剂溶液对病历夹的消毒效果
用含有效氯250 mg/L的84消毒液擦拭病历夹2遍后作用20 min.于消毒前、后,分别用棉拭涂抹病历夹100 cm2采样,将棉拭头放入盛有含0.1%硫代硫酸钠肉汤的试管内.
-
医院住院部病历夹消毒效果观察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病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排出病原微生物污染医院环境及物品.住院部病历夹是医护人员使用频率很高的工作用具,病历夹受病原体污染的状况日趋严重,但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杜绝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消毒措施.首先是查找医院内潜在的污染源,了解各临床科室病历夹带菌情况,然后对消毒方法及其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
医院内病历夹细菌污染情况调查
住院病历系统地记载着每位住院病人每天的病情发生、发展及用药疗效情况,为医务人员对广大病友的及时诊治护理提供了极大方便.然而,在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医院内使用病历,如不注意做好病历夹的消毒隔离工作,将是引起院内感染的环节之一,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广大病友的身心健康.为此,我们对本院外科94本住院病历夹的污染情况进行了细菌学调查,为预防院内感染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病历夹的污染调查与消毒管理对策
清洁消毒隔离是医院感染工作的基础,我们针对病历夹的污染做了调查,采样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管理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
医院门诊病历的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当前,对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倍受关注,相关的各个环节,包括化验单、病历夹等均需严格消毒灭菌才发放使用.这些措施对于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或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目前,对于门诊病历的污染状况及其可能引起的感染却极少重视.为此,我们对门诊病历的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医院环境中HBsAg污染情况分析
为了解HBsAg对医院环境的污染情况,随机抽查了门诊及病房的电话听筒50份,门把手50份,病房床头柜38份,实验操作台30份,病历夹31份,浸泡器械10份,手(包括病人、陪护)36份,共计245份.用生理盐水将无菌棉签蘸湿后在物体表面反复涂抹5遍,放于盛有0.5 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振荡1 min后,用ELISA法检测.使用上海科华HBsAg试剂盒,DG3022酶标仪测定,以样品OD值/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判定为阳性.
-
温箱标示卡槽的制作及应用
温箱是儿科新生儿病房基础的设备. 患儿的护理与治疗基本在温箱内完成,临床治疗及护理操作时需与医嘱核对,需翻阅病历夹或转抄医嘱的治疗本,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同时接触患儿时增加了洗手的次数,也增加了感染的概率. 为此,我科制作了温箱标示卡槽,粘固在温箱操作面一侧,便与操作时核对,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温箱标示卡槽采用厚度约0. 3 cm的白色透明有机玻璃,制作成长12 cm,宽0. 3 cm,高4 cm中间分隔成4个小格,每小格长约3 cm的卡槽,开口留于上方,粘固在温箱操作面一侧,用于插放床头卡、吸氧卡、奶量卡、服药卡.
-
病历夹上过敏试验标识卡的制作与应用
各种药物过敏试验阳性或有过敏史者,根据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均应在病历夹正面作出相应的标识.以往在作此标识时,是在病历夹表面贴上一张粘贴纸或者胶布,再用笔写上过敏试验的内容,病人出院时,粘贴纸或者胶布并不能完整地撕下来,长时间使用后,病历夹表面满布粘贴纸或者胶布的痕迹而难以清洁,残留的字样与下次使用此病历夹的病人的过敏试验结果混淆不清,给临床的护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甚至易造成差错的发生.
-
对使用中的病历夹污染及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了解使用中的病历夹的污染情况及消毒效果.方法用"84"消毒液对病历夹进行消毒,采样后培养.结果消毒后的细菌菌落为消毒前的13.4%,使用1天后细菌菌落为消毒后的2倍,使用1周后细菌菌落达到前水平.结论每周两次对使用中的病历夹进行擦试消毒能够减少其细菌污染程度.
-
“医生防暴”与“患者录音”
近,一家医学网站推出《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指南》,建议医生:"值班时尽量避免独处一室,切勿背靠大门"、"上班时可以穿轻便运动鞋"、"利用钢制病历夹抵挡和防护砍刺"、"将白服叠厚,缠绕在左手或左前臂,抵挡各种钝器和锐器"等.这份《指南》受到很多年轻医生的热捧,被称为"护身法宝".<作者简介>=白剑峰,《人民日报》高极记者,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曾获得中国新闻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主要著作有《谁在妖魔化医生》等.
-
一种新型病历夹的设计与应用
病历是医疗、护理临床工作中记载病人病情、诊断、处理方法的重要记录,具有法律效应,非常重要.病历夹是放置医疗病历、护理文书资料常用的工具,其目的是保护病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病历夹是由上、下两块硬板通过一端的连接弹簧组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如病历夹不能显示病人的基本信息,因此不能迅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病历;在两块硬板之间夹置病历资料,若纸张较多不容易夹置且易导致纸张掉落,无过敏标识等.本研究结合医疗、护理工作需要设计了新型病历夹,临床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
-
过敏标识牌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为防止变态反应的发生,须在相应位置(治疗室、病历夹、病人床头)标示过敏源.以往护士用不干胶和打印出的制式纸张张贴,有时无法撕掉或撕后有污痕,既易出现漏项又杂乱无章.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我院统一制作了过敏标识牌,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医嘱标签的临床应用
医生开出医嘱后,按照惯例将医嘱单折叠后交给护士处理医嘱,病历夹同时几个叠在一起,结果是经常造成医嘱单边角破损,致使病历不整洁或不完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病历的完整性得到了重视.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作了医嘱标签,解决了这一难题,现介绍如下.
-
一次性快速采样培养皿的研制及应用
根据国家有关医疗消毒的法律法规,应对各级各类医院临床一线科室的治疗台、病历夹、病人床头柜、门把手及工作人员的手,每月进行一次采样,检验与评价.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研制了"一次性快速采样培养皿",该培养皿使用方便,检测准确,现介绍如下.
-
医嘱处理中"红绿眼"的应用
随着微机网络在临床中的应用,取消医嘱本,将原来由护士执行的医嘱转抄工作改为医生直接将医嘱记录在医嘱单上,这样不仅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也避免了在转抄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由于住院病人并不都需要每日变更医嘱,如果每天将全部病人医嘱核对一遍,会加大夜班护士的工作量,也容易出现漏核对现象.为此,我们设计了"红绿眼"装置,安装在病历夹右上角处,方便实用,现介绍如下.
-
入手术室病历夹的微生物监测及擦拭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不同消毒液擦拭病历夹的消毒效果.方法:对送入手术室的 90只病历夹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取样送培养后将病历夹随机分成甲、乙、丙 3组,分别以 0.5%施康、洁消精、过氧乙酸擦拭其表面,再取样送培养.计算各组擦拭前后的平均菌落数及培养阳性率.结果:各组病历夹消毒前菌落数分别为: 5.53± 8.31、14.71± 36.77和 35.47± 75.25,均未达手术室 (Ⅱ类环境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擦拭消毒后菌落总数均下降,但仅过氧乙酸组病历夹表面菌落数和细菌培养阳性率与擦拭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分别为 P<0.05和 P<0.005).结论:外科病房的病历夹,经过 0.5%过氧乙酸擦拭消毒后可安全带入手术室.
-
手术病人病历夹细菌培养调查
为验证手术病员病历夹细菌污染情况,我们分别对100份病历进行监测,报告如下:1监测对象与方法1.1随机选择手术病员病历夹.其来源:脑外科、妇产科、骨科、普通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等七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