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帕米膦酸二钠和氯膦酸二钠治疗骨继发性恶性肿瘤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帕米膦酸二钠(博宁)与氯膦酸二钠治疗骨继发性恶性肿瘤疗效.方法:将68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博宁组(pamidronate组)和氯膦酸二钠组(clodronate组)每组各34例.结果:帕米膦酸二钠与氯膦酸二钠对患者骨痛缓解率分别为85.2%和82.35%(P>0.05).帕米膦酸二钠与氯膦酸二钠对骨转移灶控制率分别为52.94%与20.5%(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博宁)与氯膦酸二钠对骨痛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帕米膦酸二钠对骨转移灶的控制明显高于氯膦酸二钠(P<0.05).两种药物毒副作用不大,患者大多可以耐受.
-
补肾化瘀中药外敷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改善骨转移癌痛
目的:探讨中药外用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骨转移癌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瘀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有效率及止痛效果.结果: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为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止痛效果比较,治疗组缓解率为83.3% (25/30),高于对照组的46.70%(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帕米膦酸二钠,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用唑来膦酸4mg加入生理盐水溶液50ml,静滴30 min,对照组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生理盐水溶液750ml,静滴6h.两组均一次性给药后连续观察28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7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55%,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唑来膦酸是新一代骨吸收抑制剂,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且安全性高.
-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Ⅰ~Ⅲ级.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90 mg,每月1次,共用2~4次.结果:止痛有效率86%(31/36).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75%(27/36).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应用方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
博宁治疗癌转移性骨痛
骨转移癌导致晚期癌症患者剧烈的骨痛,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存质量.近年来我们应用国产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治疗骨转移癌至骨痛患者30例,疗效满意.
-
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疼痛疗效的差异.方法 通过PubMed和CNKI数据库检索所有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末次检索日期2010年9月15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唑来膦酸和帕米磷酸二钠用药后第7天或第14天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两组用药方案:唑来膦酸组,4 mg/次;帕米膦酸二钠组,60 mg/次或90 mg/次.疗效评价标准采用WHO癌痛分级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29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唑来膦酸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病例数分别为1099例和1092例.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疼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帕米膦酸二钠,RR=0.93(95%CI:0.88~0.98),P=0.005,显效率也显著高于帕米膦酸二钠,RR:0.82(95%CI:0.69~0.97),P=0.02.结论 唑来膦酸较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更好.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转移癌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壮骨镇痛胶囊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骨转移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应用帕米磷酸二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壮骨镇痛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单发病灶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止痛持续时间为(7.81±3.44)h,对照组为(5.73±2.2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骨镇痛胶囊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痛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值得推广。
-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同期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同期化疗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缓解方面、生活质量方面以及骨质修复方面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累及股骨近端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对不同程度病情的累及股骨近端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累及股骨近端的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者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8~61(平均24)岁。手术+术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11例,其中肿瘤刮除植骨内固定术8例,不刮除病灶单纯行内固定者3例;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13例。术后或第一次治疗后,每3个月按疗程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共2年。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及每次给予帕米膦酸二钠前检测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和I型胶原C端肽,并行影像学检查。采用VAS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4例共接受了205次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所有病例均获24~55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治疗后第2年血清骨钙素水平(80.195±64.75)μg/L较治疗前(147.198±104.86)μ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I型胶原C端肽水平(0.672±0.61)μg/L较治疗前(1.396±0.6)μg/L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术后应用帕米膦酸二钠的11例中仅有1例出现病情恶化,再次骨折,其余10例内固定均牢靠,7例骨量增加,3例病情无变化。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的13例仅有1例病情恶化,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量增加、溶骨区减少、骨皮质增厚。所有病例治疗后疼痛逐渐减轻,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优,手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33±1.1)明显小于治疗前VAS评分(7.25±1.7);单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17±1.5)小于治疗前VAS评分(5.8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所有病例髋关节功能明显恢复,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良,手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79.58±5.2)大于治疗前Harris评分(43.67±31.8);单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79.17±8.4)大于治疗前Harris评分(69.7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除5例在首次静滴帕米膦酸二钠后次日发热外,24例均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累及股骨近端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疗效确切,能减少溶骨性破坏、预防骨折风险、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不良反应轻微、短暂。对无症状的PFD、MAS无须手术治疗,可直接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对病变范围局限、溶骨性破坏者须行刮除植骨内固定术,对于股骨近端病变范围大、骨强度不佳者可单纯内固定,二者术后均须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以防止植骨吸收及病情恶化。
-
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的临床适应证及相关毒性
本文主要介绍帕米磷酸二钠和唑来磷酸在治疗骨转移瘤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未来这两种药物可能的适应证进行了讨论.目前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转移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骨相关事件、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长期应用的耐受性尚不明确.与这两种药物相关的主要毒副作用为肾损伤、低钙血症和上颌骨、下颌骨坏死.
-
帕米膦酸二钠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机制研究
目的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其低毒有效的化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临床常用的骨吸收抑制剂帕米膦酸二钠对人肝癌HepG2及Bel-7402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帕米膦酸二钠对HepG2和Bel-740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TUNEL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Ⅴ-FITC双标记流式法检测帕米膦酸二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帕米膦酸二钠对凋亡相关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Caspase-9、Caspase-3、active-Caspase-3、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 MTS检测显示,帕米膦酸二钠对HepG2及Bel-7402细胞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46.12和51.35 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帕米膦酸二钠可诱导肝癌细胞剂量依赖性凋亡,20、40和60 μmol/L作用HepG2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为(25.70±6.00)%、(43.53±4.06)%和(74.73±2.90)%,与对照组的(3.43土1.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5,P<0.001;20、40和60 μmol/L作用Bel-7402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为(25.50±3.00)%、(48.30±1.02)%和(68.97±4.90)%,与对照组(3.33±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97,P<0.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帕米磷酸二钠可诱导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及PARP的活化,促凋亡蛋白Bax的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的下调.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可以明显抑制人肝癌HepG2及Bel-7402细胞的体外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的激活而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相关,帕米膦酸二钠可能成为潜在的肝癌治疗药物.
-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分析
为了探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将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16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8例,采用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入(15 min以上),每4周重复1次;对照组82例采用帕米膦酸钠90mg静脉滴入6 h,每4周重复1次.结果提示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在治疗组、对照组各为92.3%和82.9%,P=0.073.疼痛缓解后复发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16.4、12.6 d,P=0.184;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对照组发热发生率略高于治疗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唑来膦酸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
153 Sm-EDTMP联合帕米膦酸二钠及强的松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用153Sm-EDTMP联合帕米膦酸二钠及强的松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以观察该方法的疗效、毒副作用,从而证实综合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的效果.方法随机入组80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分别给予153Sm-EDTMP联合帕米膦酸二钠和强的松及单用153Sm-EDTMP治疗,对照并观察疗效及毒性.结果 153Sm-EDTMP联合帕米膦酸二钠和强的松组及单用153Sm-EDTMP组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0.0%(P<0.05),骨病变影像好转率分别为40.0%和17.5%(P<0.05),而毒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53Sm-EDTMP联合帕米膦酸二钠和强的松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在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多发性骨转移瘤/化学疗法 153Sm-EDTMP 帕米膦酸二钠 强的松 -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以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滴注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可评价病例204例,试验组102例患者接受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对照组102例患者接受帕米膦酸二钠60 mg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骨转移疼痛治疗后骨痛评分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0.4%和79.4%,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2.7%和61.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用药后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8.4%,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均为轻度,未做特殊处理,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注射用唑来膦酸一次用药4 mg,对恶性肿瘤溶骨转移疼痛的止痛作用疗效确切,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用量少,用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博宁治疗24例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观察
自1998年9月~2000年10月,我们应用深圳海王药业公司生产的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治疗24例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患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博宁治疗骨转移癌36例疗效观察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有50%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后尸检发现有骨转移[1],其中半数以上患者有骨痛[2].由骨转移引起的剧烈骨痛、活动能力的限制及可能出现的病理性骨折都会严重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如何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的一个主要目的.自2000年7月至2004年5月,我们应用深圳海王药业公司生产的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治疗36例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致上颌骨坏死一例
患者女,52岁,2002年5月16日因"左上肺阴影,CT示周围型肺癌"行"左肺上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中分化腺癌.免疫组化:C-erb-B2(+++),Ki67(+),CEA(+++),CD44(-),PCNA(+++),p53(-).分期T2N0M0.
-
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所有病例均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唑来膦酸组 29例,帕米膦酸二钠组 25例.给药方法:唑来膦酸4 mg +生理盐水 50 ml静脉滴注 15 min;帕米膦酸二钠60 mg+生理盐水 500 ml静脉滴注4 h;均每4周1次,共3次.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疼痛缓解情况:唑来膦酸组完全缓解(CR)15例(51.7%),部分缓解(PR) 9例(31.0%),临床获益[CR+PR+轻度缓解(MR)]93.0%;帕米膦酸二钠组CR 11例(44.0%),PR 7例(28.0%),临床获益88.0%.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感冒样症状、低钙血症.结论 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对乳腺癌转移性骨痛有较好的疗效;两药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相似,但唑来膦酸使用更为方便.
-
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中重度骨痛的Ⅲ期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 mm]的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16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112例),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唑来膦酸(4 mg)或帕米膦酸二钠(90 mg)的单剂量治疗.检测唑来膦酸对疼痛及尿液中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肌酐(Cr)、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Cr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28例患者中202例完成试验,其中唑来膦酸组104例,膦酸二钠组98例.用药后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唑来膦酸组第8、15、22、28天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1.77%、-24.60%、-28.50%和-32.37%,帕米膦酸二钠组则分别为-10.87%、-21.06%、-25.67%和-31.26%,两组各时间点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但两组间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7).用药后两组尿N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降到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的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36.9%(P=0.0002),帕米膦酸二钠为-32.1%(P=0.0018),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2).用药后两组尿C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时降到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63.2%(P<0.000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7.9%(P<0.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9.0%和31.3%)、呕吐(6.0%和8.9%)、恶心(4.3%和4.5%)、乏力(3.4%和2.7%)、便秘(2.6%和1.8%)、低钙血症(5.2%和3.6%),均未出现血肌酐值升高.结论 4 mg唑来膦酸单剂量治疗中国人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在缓解骨痛和降低骨吸收标记物方面与帕米膦酸二钠同样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
188 Re-羟乙基二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188Re-羟乙基二膦酸(188Re-HEDP)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乳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188Re-HEDP、帕米膦酸二钠的单独治疗及两者的联合治疗.结果188Re-HEDP组、帕米膦酸二钠组、联合治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3.3%、80.0%和100.0%;骨转移病灶控制有效率分别为40.0%、33.3%和66.7%.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188Re-HEDP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P均<0.05),而188Re-HEDP组与帕米膦酸二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8Re-HEDP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在止痛、骨转移病灶控制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各药单药治疗.
关键词: 188Re/放射性核素 帕米膦酸二钠 乳腺肿瘤 骨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