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共45例.随访到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3个月以上病例35例;分泌型16例,周边剂量11-30GY;无分泌型19例,周边剂量10-16GY.结果:34例获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30例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肿瘤坏死、囊性变、缩小甚至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伽玛刀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有效手段,其安全性高,是垂体微腺瘤或术后残留的首选治疗方法.
-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脑胶质细胞瘤的伽玛刀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7.9~2002.4月,应用OUR-RGS/A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的273例,其中男153例,女120例,男女比例为1.3:1,年龄7~81岁,平均40.1岁.273例中单发肿瘤265例(97.07%),多发肿瘤8例(2.93%),开颅术后85例(31.14%).单次伽玛马治疗238例(87.18%),治疗周边剂量12~22Gy,平均15.9Gy.分次伽玛刀治疗35例(12.82%),周边剂量8~11Gy,平均8.7Gy.伽玛刀术后辅助放疗11例(4.03%),放疗剂量40Gy/4w.结果:单次/分次伽玛刀治疗后2~54个月获得临床随访229例(83.88%),影像学随访178例(65.2%),经综合评价,显效53例(19.41%),有效113例(49.34%),微效31例(13.54%),无效变化27例(11.79%),加重5例(2.18%),总有效率72.49%(166/229).12个月存活率为83.84%(192/229);24个月存活率为53.71%(123/229);36个月以上存活率为35.37%(81/229).61例病人(26.64%)于治疗后12个月内出现程度不高的放射性水肿.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有效的杀死靶区内肿瘤细胞并延缓周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复发.能在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提高和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对于直径大于35mm肿瘤行分次伽玛刀治疗是有效的.
-
头部X-刀和γ-刀的几项主要技术参数的比较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的定义是利用各种放射技术对颅内小型靶区(病变)进行三维立体定向放射辐照,它的目的是在将病变周围正常组织吸收的放射线剂量减至小的同时,高精度地将大剂量的放射线一次性地传递给靶区,使之产生局灶性破坏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用于放射外科的典型的装置大致有两类:X-刀和γ-刀.γ-刀利用分布在一个球面上的多个钴源发出的辐射经高度准直后在靶区中心交叉形成一"焦点",而X-刀是将直线加速器发出的指向靶区中心的高能X线束准直后,围绕靶区中心进行单长弧或多非共面弧转而开成一"焦点".现将这两类装置的靶区定位精度、靶区边界以外辐照剂量分布下降的陡峭程度和照射不规则形状靶区的能力等主要技术参数作一比较.
-
脑膜瘤的X刀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X-刀治疗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Leibingex-Fisher X刀系统治疗脑膜瘤共76例,资料完整并有影像学随访者68例,肿瘤周边剂量平均1332Gy,视神经和视交叉大剂量<10Gy~13Gy,脑干大剂量<12Gy,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11.8%肿瘤缩小,79.4%无变化,8.8%增大,病灶局部控制率在1、2、3、4、5年分别为94.1%、92.7%、92.7%、92.7%和91.2%.结论:X刀治疗脑膜瘤的局部控制率好,是脑膜瘤极有希望的重要治疗手段.
-
放射外科的质量控制及剂量学数据测量
目的介绍调试和使用Brain-Scan X刀治疗系统过程中相关物理参数的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 方法(1)St、TMR、OFR的测量,(2)直线加速器机械稳定性及等中心点的校准,(3)人体不均头模检验治疗计划与实际治疗中剂量分布的差异,(4)对每一例治疗计划中数据检验及检查. 结果经过验证,相关物理参数的测量值和机械性能均达到X刀治疗的质量控制要求. 结论 X刀作为放射外科的一个主要手段,已成为可部分替代神经外科手术的新方法,但必须增强X刀治疗的质量保证与控制的意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
-
伽玛刀治疗后并发症的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后并发症的临床发展规律和神经影像学特点,探讨其易发因素和可能的发生机制. 方法随访伽玛刀治疗后的动静脉畸形(AVM)、脑膜瘤、生殖细胞瘤、神经胶质细胞瘤、颅内转移瘤5种疾病共253例患者,总结分析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靶组织的细胞增殖速度,AVM和脑膜瘤的病灶部位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结果 5种疾病的并发症均多发生在亚急性期.晚反应组织和早反应组织、AVM中心型和周边型、脑膜瘤颅底型和非颅底型相比,亚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伽玛刀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多发生在亚急性期.多数急性期并发症具有自限性.放射线晚反应组织的亚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早反应组织.AVM和脑膜瘤的亚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关.
-
伽马刀放射外科治疗听神经瘤的效果
听神经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发生率的7%~12%[1].听神经瘤多见于成年人,尤其好发于30~50岁的成年人,青少年较为少见.由于听神经瘤会使患者听力减退,压迫患者面部神经导致面部肌肉抽搐,后期甚至会压迫颅内神经导致患者出现交叉性偏瘫等严重后果,所以听神经瘤的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我们采用伽马刀放射外科治疗听神经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鼻咽癌初程放疗后残存的分次X刀治疗初探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残存肿瘤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局部残存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推量治疗.1992年福州分期Ⅰ期2例,Ⅱ期29例,Ⅲ期53例,Ⅳa期14例.UICC 1997分期Ⅰ期 2例,Ⅱa期2例,Ⅱb期 27例,Ⅲ期 37例,Ⅳa期21例,Ⅳb期9例.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总剂量为12~24 Gy,分次剂量为4、5、6、7、8、12 Gy,间隔1~7 d,1~4个中心,60%~90%参考剂量线.结果完全控制95例,无法评价3例,局部控制率为97%.1、2、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6%、82%、80%、74%.1、2、3、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82%、80%、78%、75%.随诊超过6年的24例中,无瘤生存14例;3例随诊满8年生存3/3,8例满7年生存4/8,13例满6年生存7/13.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残存肿瘤有肯定临床价值;选择合适病例能获满意疗效;剂量分割方式有个体化特点;晚期组织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重视肿瘤控制与周边正常组织结构损伤与修复的平衡关系.
-
超声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或将替代MRI/CT定位的新方式
三维近距离治疗(3D-BT)在宫颈癌根治性治疗中的作用已获得广泛认可.其中,通过模拟定位获得影像信息是3D-BT的关键步骤.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MRI或CT定位技术,这2种技术在放射外科手术中会显示出各自的缺点.因此,探寻一项精准、高效、简便的新型定位技术十分必要.超声是继MRI与CT后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定位技术.笔者查阅了20余篇相关文献,总结了超声在3D-BT模拟定位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宫颈肿瘤/三维近距离疗法 放射外科 立体定位技术 -
Cyberknife治疗脊柱脊髓肿瘤的初步观察
由于脊髓对放射线的耐受量较低,使得传统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对于脊柱脊髓肿瘤的治疗难以达到颅内病变的治疗效果[1].Cyberknife通过实时影像追踪病变的位置变化,及时校正射线的方向,克服了精确定位的难题;而且它可以控制每条射线的剂量和入射角度,从而可以达到极佳的适形效果,使得脊柱脊髓病变的放射外科达到了和颅内病变相同的精确性和适形性,大大提高了脊柱脊髓病变的放射外科治疗效果[2].
-
颅底肿瘤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
颅底肿瘤可通过颅底裂孔或破坏颅底骨质后,由颅内向颅外或由颅外向颅内侵犯,由于病变位置深在,解剖复杂,毗邻或侵袭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手术难度大,是神经外科领域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颅底肿瘤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神经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整形外科和放射外科等多学科和专业医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颅底肿瘤治疗的理念发生着变化,治疗的手段不断地发展.颅底肿瘤的现代外科的治疗主要有显微外科治疗和微侵袭外科治疗,同时与颅底肿瘤相关的仿真外科技术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也在颅底肿瘤的治疗中崭露头角.
-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及放射外科治疗现状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s)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在动、静脉之间形成盘杂的血管团而缺乏正常的毛细血管床,由于病灶内畸形的血管壁发育缺陷及丰富血供造成较高的压力,使病灶血管易于破裂出血而造成严重后果.在静止期,病灶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盗血及刺激作用,临床上可引发头痛、癫痫及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伽玛刀治疗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效果,探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伽玛刀治疗的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共治疗12个瘤灶,肿瘤体积0.04~14.3 cm3,平均体积为3.75 cm3,平均周边剂量为13.7 Gy(11~ 15 Gy),平均中心剂量26.8 Gy(18.0 ~33.3 Gy).随访根据伽玛刀治疗前后的MRI和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进行评判.结果 平均随访46个月,5例患者核磁共振显示肿瘤缩小,1例消失,1例无明显变化,2例肿瘤复发.4例患者有10分的KPS评分改善,3例KPS评分不变.1例KPS评分下降,1例患者出现脑室播散,伽玛刀后42.5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伽玛刀治疗总有效率78%.1例患者脑室增大,伽玛刀后半年缓解,无放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的中枢神经细胞瘤安全有效.临床随诊除评估肿瘤局部控制外,还需注意可能的脑室变化及肿瘤种植播散等问题.
-
微侵袭神经外科的过去、现在和展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使得神经外科医生能够通过微小的神经组织损伤来治疗某些神经外科疾病.根据1990年Wickham和Fitzpatrick提出的"微侵袭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的名称,1992年Bauer和Hellwing首先提出"微侵袭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osive neurosurgery)的名词,当时主要是指内镜神经外科.1994年Bauer和Hellwing指出:"从大体神经外科到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现已近于完成,下一步迈向微侵袭神经外科是一个当代的课题”.目前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内容已远远超出内镜神经外科,根据国际微侵袭神经外科会议所讨论的问题,其内容有内镜神经外科(endoscopic neurosurgery)、血管内神经外科(endovascular neurosurgery)、放射外科(radio-surgery)、立体定向神经外科(stereotactic neurosurgery)、影像导向外科(image guided surgery)或称神经导航(neuronav-igation)和显微神经外科(microneurosurgery)等.
-
射波刀分次治疗海绵窦血管瘤的初步结果
目的 总结射波刀分次治疗海绵窦血管瘤( CSH)的初步经验.方法 应用射波刀治疗海绵窦血管瘤20例,肿瘤大径为23.0~67.0 mm,平均42.0 mm.肿瘤平均体积为25.4 cm3.1例肿瘤照射1次,3例照射2次,其余16例肿瘤照射3次,周边剂量分别为13 Gy/1次;17.8~19.0 Gy/2次;18.4 ~21.0 Gy/3次.随访时间为7-36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 5例巨大肿瘤射波刀治疗后有轻微的症状加重,需要脱水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4例视力受影响者治疗后6个月改善,12例其他脑神经受损者症状改善或恢复正常.4例肿瘤缩小90%以上,9例缩小50%以上,4例缩小30%左右,1例未缩小,2例未复查MRI,但是症状改善.结论 射波刀治疗CSH的不良反应轻,初步疗效满意.对大型或巨大CSH,射波刀分次照射可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
眼眶肿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评价Leksell伽玛刀治疗眼眶肿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223例患者年龄4~85岁,平均(37.5±15.6)岁.男91例,女132例;125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者,98例根据典型临床及影像表现进行诊断;肿瘤容积0.03~35.60 cm3,平均(5.4±1.9)cm3;肿瘤边缘剂量10~40 Gy.结果 随访18 - 114个月,平均(35.7±16.2)个月,肿瘤缩小129例(57.8%),无变化80例(35.9%),14例(6.3%)肿瘤增大,肿瘤控制率为93.7%;142例患者治疗后视力得到保留,其中视力提升79例,减退19例;21例曾出现一过性球结膜水肿.结论 伽玛刀治疗眼眶肿瘤可取得良好肿瘤控制率,多数患者可保留视力,并发症少,可成为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
射波刀治疗听神经瘤的初步结果
目的 总结射波刀分次治疗听神经瘤的初步结果和设计治疗计划技巧.方法 应用射波刀分次治疗29例听神经瘤.肿瘤平均大直径为31 mm.肿瘤平均体积为13.2 cm3 (0.3~36.0 cm3).设计治疗计划时,将射线束控制在150~ 200条之间,使治疗计划有良好的适形性,同时提高肿瘤内高剂量区范围.2例巨大肿瘤照射4次,3例小肿瘤照射2次,其余24例照射3次.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结果 1例巨大肿瘤患者在治疗后10个月死亡,其余28例肿瘤中,6例缩小50%以上,15例缩小20%,7例肿瘤无变化.13例保持原有有效听力,1例听力明显下降,1例听力从无效改善为有效,其余患者为无效听力.无面瘫,3例患者出现脑积水,1例出现脑干水肿,治疗后水肿消失.结论 射波刀分次治疗听神经瘤的初步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轻;为高龄、不适合手术、部分肿瘤较大的听神经瘤患者提供又一治疗手段,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随访.
-
X-刀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诱发的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X-刀治疗胶质瘤的作用,并探讨诱发细胞凋亡效应.方法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超微结构观察及新兴的DNA片段末端标记方法对各组C6大鼠脑胶质瘤发生的细胞凋亡进行研究.结果15、20及30Gy各组在治疗后24h内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DNA末端标记法检测的结果不但与前述方法结果相符,还显示出其准确性高等特性.研究中还发现各治疗组均有坏死同时出现.结论X-刀治疗后诱发细胞产生凋亡的同时还致细胞坏死,这种效应随剂量增加渐趋明显,构成SRS治疗胶质瘤发挥作用的两个方面.
-
Cyberknife治疗颅底肿瘤的初步观察
颅底肿瘤的手术风险及难度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1],放射外科对于许多病人来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2-3].但目前常用的放射外科由于设备本身的缺陷,对于一些较大的、形状不规则、临近放射线比较敏感的重要结构的肿瘤治疗效果欠佳.
-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目的评估旋转式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1996年11月000年5月以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132例.脑动静脉畸形平均直径23 mm.脑动静脉畸形周边平均照射剂量19.2 Gy(13~25 Gy),中心平均照射剂量37.6 Gy(32.5~50 Gy).结果 106例病人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平均随访18.4个月(5~44个月).5例病人(4.2%)伽玛刀治疗后5~13个月发生再出血,无死亡.78例病人治疗后行CT或MR检查,19例(22%)出现放射性水肿,多发生在治疗后6~18个月,一般经类固醇激素治疗,数月可消退,无遗留永久并发症.68例病人随访超过1年,其中57例在治疗后1年行脑血管造影复查,24例(42%)畸形血管完全闭塞.27例随访超过2年,其中23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18例(78%)完全闭塞.结论旋转式伽玛刀是一种新的可靠的立体定向治疗设备,对脑动静脉畸形具有较高的治愈率,治疗后并发症少且极少出现永久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