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虚不受补的原因与对策
所谓“虚不受补”,是指一些体质虚弱的人,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由于脾胃虚弱、脾虚湿盛、运化功能差,或者由于补不对证、滥补过补、用法不当等等原因,在应用滋补药物之后不能承受,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补益作用,反而会出现胃呆厌食、消化不良,甚至导致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虚不受补的现象呢?遇到这种情况又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 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吞酸""纳呆"等病范畴.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肝主疏泄,协调脾胃纳化,脾、胃与肝三者一气相同,则升降有度,纳化有常,共同完成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功能.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病理变化.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迚展综迩如下:
-
胃炎反反复复皆因"湿滞"
湿湿气较重的天气,人们常常会觉得食欲不振,这是因为湿邪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湿邪也是造成慢性胃炎反复不愈的原因之一.由湿邪造成的胃炎反复有如下特点:1.多见于形体肥胖,或工作环境不通风、较潮湿以及平时嗜烟酒者;2.病情反复多发生于天气较潮湿的时候,如初春、清明前后、夏天、春节前后(岭南地区);3.以胃部胀满感为主要不适;4.有四肢沉重感,或全身重坠感,或头脑不清醒的感觉;5.胃口差,严重时有想呕的感觉;6.大便黏稠,甚至粘在便池上冲不下去,舌苔厚.
-
浅谈骨质疏松症与脾胃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应从肾、脾胃、气血三个方面进行论治,主要治则有补肾、健脾益胃、补益气血、活血化瘀.脾主肌肉与骨骼的关系而言,健脾益胃法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岭南地区人群湿困脾胃体质较多,故很多疾病可以从脾论治,治疗骨质疏松症也非常重视脾胃的运化功能.
-
浅论脾肺关系与脾肺同治
1 调肺运脾可强身之气机体气的生成,主要依赖肺的呼吸和脾的运化功能,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之气,是组成气的重要物质基础.<灵枢*决气篇>云:"上焦,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是谓气".又<灵枢*营卫生篇>云:"上焦之气出,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为精液,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因此,呼吸功能与运化功能是否健旺,与气的盛衰密切相关.日常纳入足量、清纯、新鲜自然之气,与食入富含营养的水谷之品,是谓养生壮气之道.
-
小儿厌食症辨治体会
小儿厌食症,是以小儿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为其主症,属于中医的疳积范畴.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多,父母溺爱,多吃零食,此症逐年增多,而且城市儿童明显多于乡村儿童.病因虽多,但主要是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喂养方法不科学,片面强调给孩子以高营养滋补食品,超越了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孩子偏食和喜吃零食的不良习惯,皆可导致脾运失健,胃不思纳而致厌食.
-
暑湿二症
在夏季,人体易患暑湿感冒.同时,脾虚者受暑邪和湿邪侵袭之后,进一步导致运化功能下降,出现腹泻等症状.本文对这两种夏季常见疾病进行介绍,以期对释疑荐药工作有所帮助.暑湿感冒夏季易发的暑湿感冒是感冒中的一种,病机特点与风寒、风热感冒均有所不同.根据患者感受热邪、湿邪的严重程度,可将暑湿感冒分为热邪偏盛的暑热证和湿邪偏盛的暑湿证.
-
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选用(一)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证,其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无湿不成泻,脾病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多因湿盛伤脾,或食滞中焦所致,病属实证.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多由脾虚健运无权,湿浊内生所致,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治疗基本原则是运脾化湿,以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为总旨.具体须审证求因,采用温化寒湿、清热化湿、清暑祛湿、健脾渗湿、抑肝扶脾、补火暖土等法,灵活用药.
-
辨证抗衰老选用中成药(二)
二、和脾胃、益气血脾胃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人之一身所需供给的营养物质,大都要依靠脾胃运化输布,不断补充.脾胃的运化功能强,则气血旺盛,精力充沛.如果脾胃虚弱,运化不良,则营养缺乏,气血不足,精神疲乏,易于衰老.
-
老人禁欲难养精适度合欢益处多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与生俱来的,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是指人出生以后,摄入的饮食通过脾胃运化功能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肾为封藏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人的一生必定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些阶段,而每一阶段机体的生长发育或衰退情况,都取决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景岳全书》明确提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乃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面对已逝的年华,不少老年人都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岁月流逝,时光荏苒,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大不如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长期以来,不少老年人都谈性色变。加之很多人受老年人过夫妻生活是“老不正经”的错误观念的影响,让很多老年人放弃了享受“性”福的美好愿望。
-
中西合璧治疗痰多
提示: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
浅谈老年脾胃保健三要素
人到老年,各组织器官功能开始衰退,脾胃功能也不例外,腐熟与运化功能开始下降,多表现为口淡无味,纳谷不香或想吃又吃不进,脘闷腹胀,便秘或便溏.此时再加上胃疾,则更是雪上加霜,而药物治疗时好时坏,疾病缠绵难愈.故胃疾靠养--脾胃保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中医学理论以及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加之本人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出温、润、降三步脾胃保健三要素.
-
张仲景半夏泻心汤"和"性阐微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剂,以其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来调畅气机,平和寒热,使脾胃之气冲和,恢复正常的腐熟运化功能.笔者认为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实质是以"和"为理念,和其阴阳,和其气机,论述如下.
-
国医大师张琪谈食养
在食养方面,国医大师张琪尤为注意的一点就是顾护脾胃.中医认为,脾胃居中焦属土,乃后天之本,为气血化生之源,能将食入的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精津液,并转输周身,滋养五腑六脏.张琪认为,随着年事渐长,脾胃运化功能渐渐衰退,贪多饱食则易消化不良,少食则又营养不足,因此进食掌握在“充慑之间”,规律有节的饮食是调理脾胃的切要.
-
中医临证治湿举隅
"湿"属于中医病因之一,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因自然环境低洼、潮湿、多雨而感,属"六淫"之一;内湿多因食凉饮冷,过量饮酒,贪食肥甘厚腻,内伤脾胃,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下降,体内津液输布运行异常,造成水湿内停.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者多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外湿与自然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海南岛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达半年之久,全年湿度较大.笔者在从医过程中发现,岛内居民患病多与湿邪有关,以痤疮、脾胃病、带下病、呼吸道疾病及皮肤病较多见.现举例介绍如下.
-
健脾药膳助你平安度夏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脾主长夏”。就是说脾的功能活动与夏天的气候关系密切,须顺时摄养,否则就要发生疾病。溽暑季节,骤雨颇多,自然界的湿气较重;而人体本身由于出汗多,饮冷多,内湿外湿夹杂,如果这些影响超出了脾的运化之力,必然会使脾的正常转输运化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寒中洞泄(腹泻)等一类的脾病。夏天人的脾胃功能偏弱,易产生各种胃肠疾病,我们必须做到“饮食有节,饮食有洁,饮食平衡”,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
夏季养生宜养脾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脾主长夏",就是说脾的功能活动与夏天的气候关系密切.也就是说必须顺时摄养,否则就要发生疾病.事实证明,到了溽暑季节,骤雨较多,自然界的湿气较重;而人体本身由于出汗较多,饮冷多,内湿外湿夹杂,如果这些影响超出了脾的运化之力,必然会使脾的正常转输运化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寒中洞泄(腹泻)等一类的脾病.正如《素问·宣明五气论》所说"脾恶湿"、"湿胜则濡泄".这都说明了自然界湿度重时,对脾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虽然水湿过重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但在炎炎夏日,我们也不能忽视饮水的重要性.假如我们饮水过少,使肠内津液不足,大肠热盛,外加脾虚失运,而致糟粕内停,就会形成习惯性便秘,进而使其他各脏器受累致病.
-
脾胃学说求正之三
笔者曾写过两篇关于脾胃学说求正的拙文,"脾胃学说求正两题”[1]、"脾胃学说再求正”[2].在后一文中曾提出:脾胃运化功能应作统一观和脾胃之阴阳也要作统一观,现引经据典予以阐释.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外科危重症12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
腹部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消化道正常的协调运动受损,容易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致命并发症[1-2].胃肠功能障碍是腹部外科危重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腹胀、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伴发病,属于中医学中“痞满”、“便血”等病证[3].祖国传统中医学认为,腹部外科手术乃金创所伤,病于中焦,术后残留瘀血,血脉紊乱,气机郁滞,影响了脾胃气机的运行及胃肠道运化功能[4].我们对腹部外科危重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防治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消食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消食药是具有消积导滞作用的药物,故又称消导药,或称消化药.其药不多,有神曲、山楂、鸡内金、谷芽、麦芽、莱菔子、阿魏等7种,主要是用于食积不化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吞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大便失常等症,能促使脾胃恢复运化功能,如此则脾健胃纳,得谷有度,气血化生有源,机体健康就有了基本保障.正所谓"得谷者昌,绝谷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