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城市失能老人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作者:朱晨曦;倪荣;刘新功;何福明;王悦;李瀛洲;王雪林;韩薇

    目的:了解城市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KAP)现状,为开展失能老人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杭州市两个街道的全部95名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失能老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的失能老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口腔健康态度和行为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城市失能老人口腔健康意识较为欠缺,口腔健康行为不良,应加强对城市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健康意识.

  • 综合护理干预在失能老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利娟;胡云静;张美娜;赵韫菡

    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收治失能老人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失能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 失能老人居家照护中的共性医疗问题探讨

    作者:张文标

    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形势严峻,政府正致力于多途径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期照顾问题.居家照护模式因具有多方面优势,将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居家照护老人的工作中,作为照护中医疗问题的主要责任人的全科医护人员,除关注老人的原有慢性疾病以外,对于因长期卧床而容易复发的,甚至诱发老人死亡的一些疾病,如肺部感染、压疮、静脉血栓栓塞症等,需要高度重视,在日常照护中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 北京市社区失能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然;郭珊;杨世琴

    目的:探讨北京市社区失能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收治失能老人389例,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D,了解老人的一般资料及生活质量现状.结果:所有被调查者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得分的平均值依次为(39.72±3.32)分、(45.36±4.02)分、(54.26±3.04)分、(40.18±3.56)分,生活质量自评得分(43.57±3.44)分.60~70岁、71~ 80岁以及>80岁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分依次为(56.33±4.16)分、(47.24±3.78)分、(38.67±3.35)分,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种、2种、≥3种疾病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分依次为(59.05±4.21)分、(46.54±3.80)分、(33.51±3.27)分,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社区失能老人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年龄、疾病数量对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社区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此类人群的护理,以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

  • 体验式教学在失能老人护理员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朱雅萍;王君俏;许婷婷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失能老人护理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若干个照顾失能老人的模拟情景,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对老年照护学习班27名学员进行培训,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分别于培训前后进行测评,采用技能评定表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考核,并用于学习过程的自评和互评。结果培训后学员的一般自我效能、学业自我效能感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且学员的一般自我效能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考试成绩呈中高度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体验式教学法适合于失能老人护理员的培训,可提高学员的自我效果感和照护技能学习效果。

  • 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健康管理HOPE模式对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

    作者:杨茜;刘梦婕;杨晓玲;鞠梅

    目的 探讨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健康管理HOPE模式对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泸州市某社区居家失能老人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失能老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给予健康管理HOPE模式.干预后,采用自制社区失能老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管理实施3个月后,对两组失能老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进行效果评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健康管理HOPE模式能改善社区居家失能老人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 我国长期照护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

    作者:曹阳;陈洁;连慧莹;柳鹏程

    目的:对我国长期照护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为我国建立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调研数据为例,采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等计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从主观态度角度来看,护理费用、家属支付能力、保险观念、护理需求和慢性病认知均与长期照护保险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影响显著;(2)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来看,文化程度高的居民购买长期照护保险的意愿更高.结论:我国应充分考虑长期照护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护理机构多层次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 关于完善老年服务和长期护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李珍

    我国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元福利体系已经建成.本文认为与医疗有关的长期护理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与生活有关的长期照料属私人事务,当私人在经济上和服务上不能提供有效供给时,政府需要"兜底线",瞄准对象,建立长期照护津贴制度,为弱势家庭提供长期生活照料的帮助;财政支出政策应由"补供方"为主转向"补需方"为主.文章认为现阶段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不适合中国国情,建议完善健康养老、积极养老政策降低失能概率;构建"支持和维护家庭"的养老和长期照护政策体系.

  • 上海城市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的现况和政策建议

    作者:

    城市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卫生问题.以上海市为例,从相关问题的现况分析入手,指出长期照料服务严重缺失,机构服务床位严重不足,城市失能老年人牵涉面广,长期照料问题的紧迫性凸现,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失能老人问题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现实考验,进而提出了探索建立独立于医疗保险体系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研究和发展老年护理保险等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建立符合国情的以社区长期照料服务为核心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打造满足不同养老模式和层次需求的养老和医疗服务链等政策建议.

  • 北京市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现状及需求分析

    作者:孙继艳;郝晓宁;薄涛

    目的::通过研究北京市失能老人的社区照料现状与需求,为完善老人社区照顾体系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北京市社区老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失能老人的社会照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失能老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对社区提供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和为老设施建设均有很高需求,对社区提供钟点工入户、日间照料、志愿者服务也有需求,但社区供给服务与设施建设不足。结论:我国失能老人基数大、增长快,但社区照顾供给不足,难以满足老人的需求,亟需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与社区居家照顾体系。

  • 送餐上门对社区失能老人生存质量和营养状况干预研究

    作者:薛文星;李冰;刘宏

    目的 探讨被动式营养干预方式送餐上门对社区失能老人生存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制定针对失能老人营养干预方式提供指导.方法 抽取大同市御东新区60周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119人,其中男86例,女33例,平均年龄(68.7±4.4)岁.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送餐上门方式进行干预,并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和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输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失能老人体质指数(BMI)与年龄呈负相关(r=0.351,P<0.05);简易营养评价表(MNA)总分与患病数目和使用处方药数目呈负相关(r=-0.431/-0.388,P<0.01),与进餐陪伴人数、咀嚼功能、饮食行为自评呈正相关(r=0.514/0.511/0.487,P<0.01).干预后,研究对象的MNA评分、BMI值、上臂围和小腿围高于干预前,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3/5.49/8.91/9.47,P<0.01).③干预后,研究对象的生存质量评分发生变化,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三个维度的评价均高于干预前,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33.67/32.49,P<0.01).结论 送餐上门作为一种被动式营养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社区失能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

  • 失能老人对不同照料方式的生活满意度调查

    作者:夏小丽;谷艳侠;齐丽平

    目的:探讨不同照料方式对失能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就诊的失能老人10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失能程度界定和照料方式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分析对不同照料方式的生活满意度差异。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不同经济状况等照料方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照料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正式照料与正式照料方式在失能老人满意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式照料方式失能老人生活满意度高于非正式照料,并且可能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经济状况影响。

  • 北京市某城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抑郁情绪现况调查

    作者:杜娟;钱晨光;徐薇;邵爽;赵亚利;王慧丽

    目的:了解城市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提高照顾者的心身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东城区744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调查抑郁状况(SDS标准分≥50分为存在抑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社会支持情况,Barthel指数评价被照顾老人的失能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抑郁症状检出率51.2%,SDS得分平均为(50.3±13.0).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为失能老人年龄70~79岁(OR=1.86)、失能老人Barthel指数得分≤40分(OR =2.13)、失能老人每月看病自费≥100元(OR=2.14)及照顾者为配偶(OR=1.79)、照顾者SSRS得分≤33分(OR =2.58)、照顾者每日照顾时间4~8h及8h(OR=1.92、OR=2.14)、照顾者自我感觉负担中度及以上(OR=3.67).结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中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来自失能老人和照顾者多方面.

  • 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对社区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作者:葛晴霞;李舒;蔡冰琳;朱雪娇

    目的 调查社区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情况,探讨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对社区不同失能程度老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某一社区签约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42名失能老人进行跟踪调查,采用中文版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对比服务对象接受服务前和接受服务6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变化.结果 42名社区失能老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平均(48.69±12.11)分,总体处于低水平;接受医养护一体化服务6个月后,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53.07±8.68)分、目标维度(21.38±3.76)分、技能维度(25.62±4.39)分,接受服务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6、-2.592、-2.731;P<0.05).轻度失能老人在接受服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接受服务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技能维度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总体较低,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可以提高社区失能老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居家失能老人照顾者赋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薇;郭爱敏

    目的 探讨居家失能老人照顾者赋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老年科门诊就诊的344名老年人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一般情况、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健康决策、老年人一般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等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量表、照顾者自我效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Lawton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老年人决策期望量表进行调查,对赋权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居家失能老人照顾者赋权能力得分为(154.06±15.60)分,得分高的维度是"对结果的期待"(21.59±2.89)分,而得分低的维度是"照顾的知识和技术"(8.46±2.35)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老年人的家庭月收入、照顾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是赋权能力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22、0.29、0.21;P<0.05).结论 社区及养老机构可以健康赋权理论为架构,为照顾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及社会支持,从提高照顾者的自我效能出发,开发照顾者的培训课程;另外,对于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失能老人应给予重点关注.

  • 中日两国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及自我效能的调查

    作者:吴小玉;胡秀英;胡惠;段亚梅;赵红;井上清美;高木廣文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日本和中国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的赋权能力和自我效能,并探讨其与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方法在10所日本医疗机构和3所中国医疗机构中分别选择了活动时需要照顾的65岁以上老人及其照顾者200对为调查对象。采用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量表( MCEM)和自我效能量表,测量照顾者的赋权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同时以失能老人为对象,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其自理能力。结果中国失能老人平均年龄(71.9±6.7)岁,小于日本失能老人(83.2±7.9)岁;中国老人的ADL水平较高。中日两国照顾者的MCEM和自我效能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失能老人的ADL得分与照顾者的MCEM和自我效能得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值分别为0.29,0.25;P<0.01)。结论中日两国照顾者的赋权能力和自我效能处于中上水平,与被照顾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有正相关关系,此为开展针对照顾者的护理干预提供了新的启示。

  • 设立家庭病床对社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薛文星;李冰;刘宏

    目的:探讨设立家庭病床对社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服务方式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大同市御东新区符合纳入标准的失能老人244名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309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家庭病床护理服务干预,采用生存质量评价表( GQOLI-74)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人群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1年后,失能老人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60.21±10.89)分,高于干预前的(46.49±1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1,P<0.01);干预后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64.41±10.29)分,高于干预前的(51.79±9.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4,P<0.01)。结论设立家庭病床能够有效改善社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生存质量。

  • 广州市城区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严夏舒;周英;楚翠兰

    目的 调查广州市城区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广州市部分社区失能老人的主要照顾者221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为(34.81±15.51)分,显著高于国内同类人群的(21.12±1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4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社会支持水平、是否在婚、与照顾对象关系、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是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219、-0.155、-0.157、0.218、0.202;P<0.05),共解释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变异的19.4%.结论 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担感.多种因素直接影响着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并可能间接地导致其生存质量的下降,应受到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 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汤娟娟;王俊杰;余兰仙

    目的:调查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理负担量表(ZBI)、社会支持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杭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135名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总分为(39.56±12.88)分,回归分析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为照顾者的主观支持、是否自觉抑郁或焦虑、照顾期限、自我效能状况、客观支持和老人的Barthel指数得分、患慢性病数量(R2=0.539,F=20.206,P<0.001).结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存在中度照顾负担,影响因素来自照顾者和老人多方面.医护人员应同步评估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顾者,了解照顾者的负担状况和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家庭照顾者的负担,提高家庭照顾功能和他们的生活质量.

  • 辅助技术在老年人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朱图陵

    根据联合国定义的老龄社会三个阶段,中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功能障碍除因老年疾病引起外,多数是由于器官的退行性改变导致的各种能力逐渐减退,这些人既不是疾病的患者,也不是达到功能障碍的残疾人,通常称为失能老人.老年人的康复主要依靠辅助技术来提高活动和参与的能力.本文介绍老年人对辅助技术的需求以及辅助技术在老年人康复中的作用和选用原则,并简要介绍老年人常用辅助技术.

13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