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困难与对策
铜陵县作为安徽省首批1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于2003年6月启动,9月正式实施,2004年9月进入第二轮试点.
-
铜陵县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探索
安徽省铜陵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辖8个乡镇、175个村、总人口29.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3万人.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1.9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 986元.现有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184所,其中县内178所(含村卫生室145所)、市区6所(专科医院4所,综合医院2所).新农合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
铜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使用情况分析
铜陵县有17个乡镇,185个村,94 655户,农业人口269 769人,人均收入2 542元.2003年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67 890户、225 425人参加合作医疗,分别占71.7%、83.6%,筹集合作医疗资金6 762 750元.
-
铜陵县试行单病种限额付费工作初探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突出的社会矛盾,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真正让参加合作医疗(以下简称"参合")农民少花钱、看好病,2006年1月,我县对部分单病种实行高限额付费的管理模式,促使定点医疗机构为参合农民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
铜陵县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与防治对策
铜陵县位于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南岸,江岸线长55.5 km,沿江有8个乡镇49个村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人口12.7万人,耕牛4 107头,江滩历史累计有螺面积3 499.7万m2,累计血吸虫病人1.6万人,经过近50年的防治,现有螺江滩52块,面积2 389.21万m2,占全县总面积的76.65%(2389.21/3117.08),江滩每年都有急性血吸虫病人成批发生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人散在发生,成为全县人畜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疫源地,也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度易感地带之一.因此,感染性钉螺的分布与防治对控制疫区人畜感染血吸虫至关重要.
-
铜陵县2004年预防保健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为了解铜陵县预防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一步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我县预防保健机构的人力资源,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本文对2004年12月31日在编的人员现状作一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铜陵县2004年钉螺面积增长原因分析
铜陵县位于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长江全长55.5 km,两岸遍布钉螺,全县17个乡镇,125个行政村(有螺村87个)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有螺面积6730.4488万平方米,至2003年底尚有钉螺面积2856.8323万平方米.为准确掌握疫情,提出适合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规划和防治策略,根据第三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螺情专题调查内容与方法>,于2004年4月在全县开展了螺情现状调查,结果如下.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对铜陵县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调查研究
铜陵县自2003年9月份正式实施第一轮试点方案以来,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的宣传状况、方案设计、管理制度、保障水平和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指出了试点中存在的制度设计及制度运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
铜陵县儿童成长现状及对策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儿童成长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和我国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儿童保健工作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开展儿童保健和医疗工作,是保证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前途.保证儿童健康和素质是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投资.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从根本上来讲都取决于人口素质的提高.不健康的儿童很难成为精力旺盛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
槐玉昌:惠民亦有连环计
1997年,槐玉昌就踏上了安徽省铜陵县人民医院院长的岗位.从“刚开始只想着维持医院正常运转,为百姓谋求福利”走向了更深入的“医院管理依靠自我约束和疏堵结合”,经历了两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槐玉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连环计”型基层医疗机构惠民管理理念.自2003年卸任铜陵县卫生局局长,回到医院全职从事管理工作,他就萌发了改革念头,其第一步就是“打破大锅饭”.
-
铜陵县2000~2002年耕牛血吸虫感染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摸清耕牛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给防治对策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安徽省铜陵县2000~2002年耕牛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如下.
-
铜陵县江滩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分析及对策
安徽省铜陵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沿线长55.5 km.至2000年底,沿江有8乡镇49村流行血吸虫病,人口12.7万,耕牛4 107头,全县有螺面积3117.08万m2,其中江洲滩2 389.21万m2,占76.7%.现对1996~2000年江滩地区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析加下.
-
山丘内陆村发生急性血吸虫病调查分析
安徽省铜陵县西湖镇柴塘村2001年10月,共有7人被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地有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铜陵县1990~1999年急性血吸虫病调查分析
为了解铜陵县急性血吸虫病(简称急血)流行规律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对本县1990~1999年发生的353例急血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铜陵县1996~2000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安徽省铜陵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为湖沼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至2000年底,全县18乡镇135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23万人,耕牛8 363头,累计有螺面积6 937.7万m2,累计血吸虫病患者4.1万例.有6乡(镇)血吸虫病传播阻断,5乡(镇)传播控制,尚有7乡(镇)未能控制,占流行乡的38.9%.未控制乡数与1995年(8乡镇)相比较,下降了12.5%.为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我们对1996~2000年血吸虫病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2009-2014年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总结"十二五"防治成果、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4年铜陵县血吸虫病防治年报及有关螺情和人群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 结果 2009-2014年人群感染率和血检阳性率显著下降,6年间仅2009年出现1例急性感染病例;家畜感染率下降显著,2010年较2009年下降了91.10%;5年间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但2011-2012年山丘地区活螺平均密度有所升高,2011年以后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铜陵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湖沼地区有螺面积仍较大,内陆有螺环境活螺平均密度较高.今后的血防工作规划要以控制湖沼地区螺情、消灭内陆残存螺点为主,以巩固防治成果.
-
1990~2008年铜陵县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1990~2008年铜陵县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疫情分析表明,铜陵县急血发病率逐年下降,疫情得到稳步控制.
-
2004~2006年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铜陵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属湖沼型疫区,至2006年底,全县尚有8个乡(镇)80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19.8万人,累计有螺面积5575.14hm2,累计血吸虫病人3.5万人,有10个村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66个村达传播控制标准,3个村达到疫情控制标准,1个村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
13例急性血吸虫病调查
铜陵县是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其江滩、洲滩钉螺面积达3 000 hm2,易感地带不断变化,2005年发现急性血吸虫病13例,现报告如下.
-
2001~2003年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铜陵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属"湖沼型"地区,至2003年底全县尚有17个乡(镇)125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20.6万,耕牛7 513头,累计有螺面积6 730.45 hm2,累计血吸虫病人4.1万,有3个乡(镇)26个村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7个乡(镇)28个村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尚有7个乡(镇)71个村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分别占流行乡村的41.18%和56.80%.为掌握疫情动态,探索更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2001~2003年对全县血吸虫病疫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