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盘状红斑狼疮继发口唇鳞状细胞癌1例
报告1例盘状红斑狼疮继发口唇鳞状细胞癌.患者女,62岁.面部、右侧手背盘状红斑30年,上唇菜花状增生物1年,迅速增大3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盘状红斑处皮损示角化过度,棘层萎缩,表皮突变平,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层有淋巴细胞灶性浸润.菜花状增生物皮损示:真皮内广泛分布由表皮细胞形成的癌细胞巢,癌巢内表皮细胞轻度异形性改变,可见病理性核分裂,有大量角化珠形成.癌细胞团周围少许炎症细胞浸润.诊断盘状红斑狼疮继发口唇鳞状细胞癌.
-
腹膜后高分化纤维肉瘤伴局灶性骨化1例
患者 女,45岁.半年前患者自觉右腹胀不适,近腹胀症状加重.入院查体:右侧中下腹部触及一较大包块,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
肱骨孤立性骨髓瘤1例
骨髓瘤为起源于骨髓网织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其高分化的瘤细胞类似浆细胞,又称为浆细胞瘤.本病分为单发和多发,多发者占绝大多数[1].单发者少见,称为孤立性骨髓瘤,单独发生于肱骨的孤立性骨髓瘤更为罕见.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确诊的1例报道如下.
-
胰腺非功能性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 PETs)主要由高分化的胰岛细胞组成.根据临床表现,它们被分为功能性内分泌肿瘤(functioning PETs)和非功能性内分泌肿瘤(nonfunctioning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 NF-PETs).NF-PETs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其发生率有所上升,占PETs的比例上升到50%左右[1].现总结8例胰腺NF-PETs的螺旋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重视及术前的确诊率.
-
回肠平滑肌肉瘤误诊为盆腔脓肿1例报告
男,5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4 d入院,体温38.5℃,尿色正常,肛周有不适感,无腹痛及呕吐.查体:腹部未触及包块,前列腺Ⅲ°肿大,压痛(+),波动可疑,尿检白细胞:0-1/HP,红细胞0~13 HP,B超提示前列腺脓肿,回声不均匀.曾穿刺2次分别引流出淡红色液体50 ml及100 ml,穿刺液中红白细胞满视野,未见癌细胞.入院后用抗菌素治疗.CT所见:平扫前列腺增大,双侧精囊腺肿大.于膀胱后方,直肠前方,精囊腺上方见一约8 cm×8.5 cm×9 cm类圆形混杂密度影,边缘尚清楚,其内可见气泡(曾做过穿刺),膀胱受压(图1).增强后肿物呈环形强化,偏右有大片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图2).CT诊断:膀胱直肠窝脓肿可能性大,精囊腺炎症.手术及病理:于1995-12-05手术,术中见肿物自回肠长出,肠腔无梗阻,肿物位于膀胱后,直肠前方,有完整包膜,与直肠前壁有粘连.病理诊断:回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肿瘤切面囊、实性,有出血及坏死.
-
喉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45~75岁,其中声门上型12例、声门下型6例,按1997年UICC喉癌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4例、Ⅲ期2例、Ⅳ期3例.组织病理学检查:高分化8例、中分化4例、低分化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2例,无颈淋巴结转移者6例.
-
全胃切除改良空肠p袢代胃手术配合体会
1临床资料2000-04~2006-03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共施行全胃切除改良空肠P袢代胃手术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2.6岁,术前均胃镜活检病理确诊.肿瘤位于胃底喷门部28例,胃体部14例,弥漫浸润性胃癌20例.术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中、高分化腺癌22例,低分化腺癌35例,印戒细胞癌2例,类癌1例,其他类型2例.临床病理分期:Ⅰ期0例,Ⅱ期10例,Ⅲ期32例,Ⅳ期20例.消化道重建时间30~55min,平均时间45min.
-
肛周胃肠间质瘤1例
患男,53岁.肛周包块3年,疼痛1月就诊.3年前无意中发现肛门周围花生米大小包块,质韧,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未在意,此后包块缓慢增大,但一直未行检查及治疗.1月前肛门周围出现阵发性疼痛,程度中等,此时包块增大至核桃大小,随后在外院住院治疗,查体发现肛门偏左处可见一枚直径约5cm、外凸性包块,质地韧,压痛阳性,查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凝血均正常,胸部正位X线片及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后行肛周包块手术切除,切除标本所见包块大小为5cm×4cm×3cm大小,质地较韧,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术后病理诊断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具体类型无法确定.术后患者肛周疼痛消失,手术切口恢复良好.为进一步确诊于2010年4月5日来我院,将手术切片及蜡块送病理科会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CD117(+),CD34(+),nestin(-),SMA(-),desmin(-),S-100(-).病理诊断:(肛周)高分化胃肠间质瘤.
-
晚期胃癌姑息性手术218例治疗体会
临床资料本组男149例,女69例,年龄18~72岁.病程在6个月至2年136例,2年以上13例.手术方式: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者131例,姑息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25例,胃空肠捷径吻合42例,胃空肠插管造口8例,单纯剖腹探查12例.病检:低分化腺癌86例,未分化腺癌52例,高分化腺癌40例,粘液腺癌29例,溃疡恶变11例.术后并发症:胃肠吻合口出血3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出血1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率70%,1年以上生存率71.3%,3年者25.4%.
-
nm23、P21及P53基因在甲状腺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在分子和蛋白水平上对甲状腺癌研究的不断进展,现已发现许多基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转归有联系.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阶段的演变过程.甲状腺滤泡细胞癌,包括由缓慢发展的高分化癌到高度恶性的未分化癌的多种病变,而不同表现型的甲状腺滤泡细胞癌,其发生常与某一特定癌基因密切相关[1].
-
双侧甲状腺高分化平滑肌肉瘤一例报告
患者,女,55岁,以"发现双侧颈前区肿物3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收住院.住院号:66256.患者近1月左颈部肿物明显增大并出现呼吸困难和刺激性干咳.查体:左侧甲状腺可触及—约8cm×9cm;右侧甲状腺可触及—约3cm×3cm大小的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随吞咽动作而上下活动,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内侧可触及直径约1.5cm数枚肿大淋巴结.CT检查:左侧甲状腺肿块考虑甲状腺癌,病灶突入胸腔内;左侧颈动脉鞘可见肿大淋巴结,气管食管受压右移.右侧甲状腺钙化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双肺上叶团状结节影考虑癌细胞转移.穿刺检查:左侧甲状腺找到癌细胞;左颈部淋巴结找到转移癌细胞.初步诊断:左侧甲状腺癌并左颈部淋巴结、双肺转移;右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
上消化道重复原发癌2例漏诊分析
1 临床资料 例1,男,65岁。以进食后梗噎感半年,伴胸骨后痛入院。查体:两侧锁骨上下及腋窝淋巴结无肿大。上消化道钡透:食管中段癌。入院诊断:食管中断癌。术前胃镜:(1)食管中段癌;(2)胃息肉。剖胸手术所见:病灶位于主动脉弓下2cm,肿瘤长约7cm,与周围粘连,可上下推动,断肺下韧带,切开隔肌,探查胃底部有一2cm×2cm×3cm包块,质硬,可活动,余未见异常。行病灶切除后食管胃胸顶吻合。病理诊断:(1)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2)胃底部高分化腺癌。……
-
高分化肺腺癌的高分辨CT(HRCT)诊断
肺癌的分类:扁平上皮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等,其中腺癌是肺癌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多位于肺周围,生长缓慢.肺腺癌多数与吸烟无关,女性多见[1].通常是胸部X线平片及胸部CT等检查中被发现.胸部X线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便宜.但是,胸部X线平片对于密度比较低的早期高分化肺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2-3]目前,高分辨CT(HRCT)是肺腺癌有效的诊断方法[4].笔者在探讨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共58例患者的肺腺癌的高分辨CT(HRCT)的影像特征,回顾性分析了高分辨CT(HRCT)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
-
阴囊脂肪肉瘤并文献复习
阴囊良、恶性肿瘤均少见,病因学所知甚少.阴囊区成人大部分恶性肿瘤来自阴囊皮肤.间叶性恶性肿瘤以平滑肌肉瘤多见[1],其次为脂肪肉瘤,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诊断时75%年龄都在50~80岁,发生于30岁以下的罕见[2].本文报道1例首发于阴囊的脂肪肉瘤,且首次病理诊断为脂肪瘤,第一次复发后病理诊断为高分化脂肪肉瘤,第二次复发后病理诊断为去分化脂肪肉瘤,随访54个月后患者死亡.
-
宫颈高分化腺癌的诊断体会
宫颈高分化腺癌,比较少见.因其癌组织与正常宫颈腺体十分相似,因此,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近15年来,我们共遇高分化腺癌6例.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本病的诊断体会.
-
肝移植患者HBV感染自发建立主动免疫一例
患者女,38岁.因肝细胞癌(病理报告为高分化小梁型)于2005年1月在我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供、受者HBV标志物及HBV DNA均为阴性.病肝及供肝HBV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均为阴性.术后恢复顺利,使用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起始剂量为2 mg,2次/d.因患者无HBV感染背景,所以未使用预防HBV再感染方案.
-
化学消融术治疗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致左髂总动脉回肠内瘘一例
患者男,45岁,因直肠癌于32个月前行"直肠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直肠高分化腺癌,浸润肠壁全层,部分黏液腺癌.术后化疗6次.2个月前患者出现腰臀部疼痛,腹部CT示两髂总动脉汇合处淋巴结癌转移(图1),血CEA达55.32 ng/ml,入院行"CT引导下经腹无水酒精淋巴结转移癌化学消融术",采用22号穿刺针在淋巴结两点注射,共注射无水酒精30 ml(约等于淋巴结体积),术后腰臀部疼痛消失,无发热,2 d后出院.消融术后1个月,腹部CT示淋巴结转移癌中心坏死液化(图2),血CEA降至3.26 ng/ml.45 d后患者突然出现大量血便和血压下降.
-
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研究探讨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例髓内高分化骨肉瘤.该患者复发了2次,终转移到T12椎体,随访8年.结果 1例28岁女性患者,1998年在左股骨远端患髓内高分化骨肉瘤.2002年和2003年复发2次,2004年转移到T12椎体,呈低分化肉瘤样变.结论 髓内高分化骨肉瘤常多发生于中、青年,早期诊断较困难,了解其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将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
盆腔浆液性乳头状砂粒体癌临床病理观察分析
浆液性乳头状砂粒体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妇科肿瘤,国外比较常见,占妇科肿瘤的三分之一左右[1];而在国内是一种较罕见的病例,起病比较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明显基本已属于中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观念的改变,疾病逐渐被认识,越来越受到专家血肿的重视[2];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有肯定的间质或血管侵犯,又含有大量砂粒体的高分化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其主要特点为:①侵犯下方间质;②含大量砂粒体:至少75%的乳头中含有砂粒体;③无明显的实性上皮成份;④核异型性较轻,轻-中度核异型[3].为提高对本肿瘤的认识,现将工作中遇到的病例结合临床情况及文献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观察分析.
-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进展
1 概述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EP-NETs)是一类罕见的有内分泌作用的肿瘤,临床表现特异,发病率约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2%.据肿瘤来源,GEP-NETs分为类癌和胰腺内分泌肿瘤,以类癌常见,其发病率约2.5/10万[1].类癌可在全身各个脏器发生,以腹腔为主,WHO将胰腺内分泌肿瘤分为高分化内分泌肿瘤、高分化内分泌癌、低分化内分泌癌等;据激素分泌功能,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VIP)瘤、胰高血糖素瘤等和无功能性肿瘤,国外报道64%~85%为功能性肿瘤,15%~36%为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