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经病经验

    作者:刘云松

    以经络辨证为主,与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共同参与于临床,结合临床具体案例,探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效果,列举肝经经脉循行涉及的脏腑病症:咽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胆囊炎、附件炎、睾丸炎等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经验,探讨病机的认识以及遣方用药思路.

  • 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

    作者:李金牛;霍素坤;冷钰玲;郭郁;王海青;孙儒

    目的 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与常规针刺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本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与功能状态的临床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PRI、VAS、PPI评分及McGill总分).结果 2组第1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临床评分、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第2疗程后上述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第1疗程(P<0.01).组间比较:第1疗程后,治疗组临床评分、PRI、PPI评分、McGill总分(PRI+ VAS+ PPI之和)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第2疗程后治疗组PRI评分、McGill总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评分、VAS及PP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针刺取穴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快速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改善日常功能;在改善患者疼痛综合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经络辨证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程海英

    应用针灸疗法治疗头痛时,首先要重视经络辨证,应充分考虑经络的分布和走向,选择适当的穴位和针灸手法.后头痛多为风寒之邪侵袭足太阳经所致,前额痛常由阳明胃热所致,巅顶痛每为足厥阴肝经感受风寒所致,偏头痛病位均在少阳,全头痛可见于痰湿阻络证、肾精不足证和气血两亏证.

    关键词: 头痛 经络辨证 针灸
  • 经络辨证针刺法配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作者:云建新

    目的 观察经络辨证针刺方法配合放血疗法与传统脏腑病因辨证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7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经络辨证针刺方法配合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脏腑病因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情况分别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EASI分数比较存在统计学组间数据对比意义;观察组慢性湿疹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组间数据对比意义.结论 经络辨证针刺方法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优于传统脏腑病因辨证疗法.

  • 经络辨证在疑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付清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联系脏腑与四肢百骸的桥梁。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本、重要的理论,学医必学经络,习医必通经络。经络辨证是中医学重要的辨证方法,对于诊治疾病、决断生死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具体病例来验证经络辨证的重要性,提示大家要学好经络理论及经络辨证,提高临床诊治疑难病的水平。

  • 小议经络辨证的临证应用

    作者:武国宝;王宏志

    经络辨证是中医辨证体系的重要部分,张仲景首创经络辨证之先河。文章通过经络主治、时间性病症、脏腑辨证三方面阐释其实用性和重要性,若能灵活运用,不仅可以诊疗临床疑难病症,还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 面部黄褐斑的分部论治和经络辨证探讨

    作者:郭静;段渠;朱晓燕;杜艾嫒;艾儒棣

    黄褐斑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曝光部位发生获得性的褐色斑为特征。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多是沿袭历代医家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笔者根据黄褐斑面部发病部位的不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探讨黄褐斑面部的发病部位与五脏的相关性,创造性采用部位辨证和经络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及注重引经药物的使用,希望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王居易教授针灸经络辨证论治诊疗体系与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陆永辉;黄毅

    通过王居易教授提出"经络缝隙"理论,强调经络气化是经络的重要功能;阐述三阳三阴开、阖、枢的经络气化;提出"症候结构"理论,阐明"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者"的含义与临床意义,明确"是动""是主"与"症候结构"的关系;发展经络诊察方法;选择治疗经脉与配穴等诸方面,探析了王居易教授针灸经络辨证论治诊疗体系与学术思想.

  • 基于经络辨证浅析颜面部痤疮分经论治

    作者:王栩芮;彭丽;宋宗诌;唐诗韵;郭静

    颜面部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目前临床多从脏腑从病理因素出发进行辨证.经络辨证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功能特性、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联系,对病情资料综合分析以识别其病机及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文章通过分析经络与皮肤、脏腑之间的关系,阐述在颜面部痤疮治疗中以经络辨证为基础,根据患者面部痤疮分布规律循经辨证,循经用药,循经取穴,针药并用,内外同治,以期与中医临床医师相互交流.

  • 韦绪性运用经络辨证临床经验撷要

    作者:康进忠;韦绪性;王国辉;张国妮;张先茂;刘辉

    文章总结了韦绪性运用经络辨证的独到经验.韦绪性教授认为经络辨证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在经络系统病机分析、运用经络学说治病的临床实践以及认识局部与整体、共性与个性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中所列验案按照4个部分逐步予以分析提要,以资临床借鉴:详辨经络脏腑所属,论治切中病机;肢体经络病证,以经络定位求病因;病作有时,参“子午流注”而施治;针药并举,重视运用引经药.

  • 辨经针刺为主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王寿彭;王小帆;张大旭;夏萍;杨洪兴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采用辨证归经针刺的方法治疗,并设28例为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疗效判定采用国际公认可信度高的MPQ问卷,1疗程后两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64.3%,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01.结论:辨证归经针刺方法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 针刺治疗偏头痛31例

    作者:黄德兰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头痛难忍,极为痛苦.笔者以经络辨证为主,用针刺治疗偏头痛31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分经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周娅妮;黄月莲;易光强;周宾宾;吴舸;冯卓;韦含汐;陆青

    目的:观察分经辨证取穴与常规取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分经针灸组,选取病经在颈项部的阿是穴(即“六合穴”)配伍该病经同侧的络穴及其对侧表里经的络穴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取患侧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和外关穴治疗.两组患者均隔天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次.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结束后统计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66.7%(20/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0分量表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分经辨证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取穴治疗.

  • 基于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有效性的经络变动规律探析

    作者:刘静;周炜;吕晖;冯勇伟;于秀琴;符晓敏;何玉伟;赵际平

    目的:基于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研究,观察相关经脉的异常变动规律及与针刺疗效的相关性.方法:70例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35例.电针组深刺天枢、腹结,并连接电针(予疏密波,2 Hz/15 Hz、电流强度0.1~1.0 mA),加针刺上巨虚穴;假电针组以假电针浅刺天枢、腹结旁开穴,加浅刺上巨虚旁开穴,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前2周每周针5次,后6周每周针3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8周后各时间点运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察70例患者脾、胃、大肠经异常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每2周的自发的完全排尽感的大便次数(CSBM)、经络异常值及与CSBM总变动率的相关性.结果:在增加CSBM次数方面,电针组从治疗第2周后开始起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SBM次数明显增加(均P<0.05);假电针组治疗6、8周后CSBM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电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CSBM次数均较假电针组明显增加(均P<0.05).电针组大肠经异常值于治疗2周后,胃经、脾经相关经络的异常值于4周后均较基线期明显减少(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肠经、胃经的异常点逐渐减少(均P<0.05),且大肠经、胃经、脾经异常总变动率与CSBM总变动率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电针组在增加严重功能性便秘CSBM次数方面有效,疗效优于假电针组且稳定;针刺脾、胃、大肠经的相关经穴确对经络异常有调整作用,且脾胃、大肠经络异常的变动与严重功能性便秘病情的转归和电针疗效具有相关性.

  • 平衡针联合经络辨证选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作者:刘运珠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针灸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平衡针联合经络辨证选穴治疗本病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小32岁,大65岁;病程短2周,长3年.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 “冯氏一针”经络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

    作者:冯立来;徐艳艳

    根据中医“痛则不通”理论和“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原理,笔者自2010年至2013年采用“冯氏一针”经络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9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9例患者均来自日照市推拿学会门诊针灸科,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18~60岁,平均38.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1.1年;所有病例均行CT或MRI检查,发病部位在L3/L4 2例,在L4/L5 26例,在L5/S1 16例,L4/L5合并L5/S15例.

  • 循经对应手部取穴法治疗肩周炎50例

    作者:代朴丁

    笔者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采用循经对应手部取穴法治疗肩周炎5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均为汉中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患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肩周炎诊断标准纳入,其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小43岁,大63岁,平均(51±6)岁;病程短6天,长3年半,平均(5.4±1.6)周;单侧发病43例(右侧29例,左侧14例),双侧发病7例.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多毛的经络辨证规律

    作者:沈凌宇;邢玉;鲁秋丹;梁翠梅;杨文津;胡慧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多毛的分布特点及其经络辨证规律.方法:针对PCOS患者,采用改良的多毛评分(modified Ferriman-Gallwey score,mF-G评分)评价其体毛分布情况,运用clementine数据挖掘软件,分析多毛的分布部位及其与经络的关联性.结果:141例PCOS患者参与了本研究.其常见的多毛部位是上唇(50.35%)和下腹(34.04%);两部位同时出现多毛表现频率较高的是上唇-下腹(24.82%)、上唇-胸部(12.06%)、上唇-大腿(11.35%);分析上唇、下腹、胸部与其他多毛部位的关联性发现,一般距离相近的部位同时出现多毛的提升度大;按照经络循行路线统计,多毛发生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任脉(63.12%)、冲脉(61.70%)、足厥阴肝经(58.16%)、足阳明胃经(57.45%);按《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归类,由于阳明经脉气血变化造成多毛的发生率高(59.57%).结论:血在毫毛生长中起重要作用,从部位的阴阳属性分析,属阴的部位多毛的发生频率高于属阳的部位;多毛的发生与经络气血变化密切相关,冲任脉、足厥阴肝经、阳明经在本病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 论经病、络病的异同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伯;肖延龄;赵春玲

    目的:阐明经病与络病证治异同,为临床治疗二者病变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从经与络在生理和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异同,对经病与络病进行区分.结果:经与络是两个概念,经病与络病虽有共同之处,但二者又各有其特点,互相不能包含.结论:经病与络病是两个不同的病变范畴.

  • 基于缺盆穴探讨经络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娟;王鹏;刘鲁明;陈震;孟志强;马纯政

    基于不同部位肿瘤常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表现,结合经络理论,通过文献及临床调研,分析缺盆穴、途经缺盆穴相关经脉、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缺盆穴处)的肿瘤原发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临床实践,初步提出经络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根据肿瘤及其转移灶所在经脉循行部位,指导认识疾病及治疗.

165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