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张伯礼教授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经验浅析
心力衰竭是所有的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心力衰竭发病率急剧增加,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对于慢性病患者长年应用,往往出现后期疗效不显著,副作用及临床禁忌等使西药临床应用受限,中医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张伯礼教授多年来潜心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晚辈学习.
-
从心主神明探讨张伯礼治疗慢性心衰的心神同调临床经验
心主神明,是君主之官的功能体现,是心主血脉的延伸衍生.心衰者运血乏力,神失所养,易见神志虚弱或失常诸症;神志虚弱或失常,又可加重心衰诸症,二者互为因果,常相兼而行,相助为患.失眠和焦虑是心衰常见伴随症状,是导致心衰症状加重和疗效不佳的重要因素.在心衰治疗基础上,积极治疗失眠和焦虑可改善心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张伯礼老师治疗心衰注重"心神同调",常察病解之机因势利导决定治疗目标的次序,将治未病思想贯穿心衰治疗全过程,治心不忘调神.多种治法并用综合调治心神,用情志制胜理论协助调神.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张伯礼教授学术思想继承总结
张伯礼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文章总结了张伯礼教授的学术思想,其学风严谨,富于创新;中西合参,病证结合;遵崇经典,精于辨证,善用对药;痰瘀互生,贵在权变;用药平和,不失果断.
-
张伯礼分期论治老年期血管性痴呆述要
血管性痴呆(VD)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张伯礼教授依据病情演变特点在病程上提出划分为平台期、波动期和下滑期,根据其特点进行分期论治.平台期以治本为主,培本固元,以达到延缓病程进展的目标;波动期注重祛标实,消除或减轻病理因素的破环作用;下滑期以治毒为先,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重点,阻止病情阶梯样下滑.
-
张伯礼分期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张伯礼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为心气不足、心肾阳虚,标实为血瘀水停.临床辨治当分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控制后缓解期三个主要临床阶段,缓则注重调理,扶正为本;急则祛邪为先,力挽将倾;缓解期扶正祛邪,注重损复;全程病证结合,紧握病机,辨证施治,以通为期,调和气血,贯穿始终.以补求通时应注意补益宜清补、通补,而不应呆补、腻补;以通求补时,活血化瘀应与益气温阳、补血养阴等治法同用.
-
张伯礼治疗心悸经验
张伯礼教授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心悸是心血管疾病临床常见病证,本文从辨证、治法、方药以及调护等方面总结张老师治疗心悸经验.
-
张伯礼辨治脉痹经验
介绍张伯礼教授辨治脉痹的经验.脉痹病因复杂,首以病证合参,在明晰诊断和证候的基础上,强调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谨依病机之寒热虚实,细辨兼挟之邪,把握好祛邪与扶正的策略;注重整体而治,遣方用药常寒温并用,补疏相合,润燥兼顾,顾护中焦;强调合理调护,临证常内外合治,食养与茶饮并施.
-
张伯礼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简介:张伯礼(194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多年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培养出站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20余名,2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荣誉,1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荣誉,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至"十五"重大攻关等项目40余项,先后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两个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总专家组成员;参加中医药现代化顶层设计,主持和参加起草了全国<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等文件;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病研究,临床疗效突出,深受广大患者爱戴;主持"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制定了血管性痴呆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下滑3期证治方案;创建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大样本临床流调方法,首次明确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和先兆症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开展了中风病急性期常用治疗方案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综合治疗方案,并被推广应用,同时对高黏滞血症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目前正在主持着科技部重点项目<中医药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研究>;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开拓了以中药有效组分组方研制现代中药的模式和设计方法,搭建了中药方剂有效组分提取分离和活性筛选技术平台,诠释了中医药配伍特点和作用模式的现代科学内涵,为现代中药研制和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完成的<复方丹参方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拓了中医工程学研究新领域,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医工程研究所,开展了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从验案看张伯礼教授治疗胃痛思维和策略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优势显著.张伯礼教授临证数十载,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对张伯礼教授治疗胃痛验案一则进行整理,从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等方面进行浅析,体悟张伯礼教授中医临床辨证思维.
-
审虚瘀寒结之因,治不通则痛之苦——张伯礼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证经验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常见男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张伯礼教授在辨治慢性前列腺炎方面富有特色、临床疗效显著,文章从辨证特色、病机认识、遣方用药、预防调护等方面总结了张伯礼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
-
张伯礼教授治疗痿证(重症肌无力)验案一则
重症肌无力是临床难治病之一,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明显.张伯礼教授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数十年,学验俱丰.文章对张伯礼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一则进行整理,从临证权辨及处方用药等方面进行浅析,希冀能于点滴间领悟老师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
-
张伯礼教授治疗脉痹临证释疑
脉痹是临床上的顽症,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张伯礼教授认为脉痹其病变部位在血脉,痰瘀互结蕴生浊毒是贯穿本病始终的重要病理因素,治宜清热解表、泄浊祛瘀,并当分期辨证,随证加减.
-
从痰瘀互结型眩晕案例探讨张伯礼教授治疗经验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痰瘀互结型眩晕时单纯祛痰一法往往难以奏效,张伯礼教授对痰瘀互结型眩晕的治疗见解独到,他认为痰瘀互结型眩晕的发病与“痰湿”之邪关系密切,是湿邪弥漫致血行“瘀滞”的状态引发眩晕发作,在祛除痰湿的同时往往兼以活血、清热等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张伯礼教授辨治中风病经验
脑中风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一大疾病,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张伯礼教授在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为认可的疗效,文章从辨证特色、病机认识、遣方用药、预防调护等方面总结了张伯礼教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
-
张伯礼教授对2017年冬至2018年春流感治疗策略
2017年入冬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均出现了强度强于往年的流感流行,在临床上流感样病例显著增多.张伯礼教授根据此次流感的特点,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了独具匠心的治疗策略,治疗效果显著.文章从辨证特色、病机认识、遣方用药等方面对张伯礼教授在此次流感的早期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流感引起的刺激性咳嗽的治疗特色进行了总结.
-
张伯礼教授临床用对(队)药经验谈
张伯礼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药物的配伍使用具有独到见解.主要介绍张伯礼教授临床用药心得,突出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药(两味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与队药(两味以上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的使用,同时论述相关病理病机,如对采用队药与对药治疗湿邪为病、痰瘀互结等病证的见解.张教授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采用特定几昧中药,或相须、或相使,优势互补,终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
中医脑病学的扛鼎之作——《中医脑病学》评介
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成为前沿的学科之一,其中脑科学则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在全球科学界聚焦脑科学的今天,给我们中医脑病学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
张伯礼教授治疗心悸(窦性心动过缓)验案答问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张伯礼教授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整理张伯礼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从辨证思维及处方用药等方面进行问答分析.
-
张伯礼教授治疗克罗恩病验案一例
克罗恩病是一种以慢性肠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目前尚缺乏根治的方法.中医具有辨证论治特色,且不良反应较小,治疗克罗恩病具有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症状的优势.张伯礼教授临证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张教授治疗克罗恩病验案一则进行整理报告,希冀体悟张教授临床辨证思维及遣方用药经验.
-
张伯礼教授和法治疗眩晕经验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若不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进行治疗,还将进一步变生它疾,危害患者健康.笔者有幸在天津中医药大学读研师从张伯礼教授,在门诊跟诊期间留心观察,思考张伯礼老师治疗眩晕经验,根据个人理解试总结了老师临床从调肝肾、调中焦、调阴阳、调气血、调痰瘀5个方面治疗眩晕的经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