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miR-146a通过TLR4-ACAT1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脂质蓄积
目的:观察miR-146a对泡沫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探讨TLR4-ACAT1信号通路在miR-146a调控胆固醇酯中的作用.方法:转染miR-146a mimic和Inhibitor,采用HPLC观察总胆固醇、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的变化;q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TLR4和ACAT1 m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TLR4是miR-146a的一个靶基因,miR-146a通过调控TLR4-ACAT1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向胆固醇酯的转化,减少巨噬细胞内的胆固醇酯含量,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结论:miR-146a通过调控TLR4-ACAT1信号通路,抑制胆固醇酯的形成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靶点.
-
血脂异常问答
什么叫类脂?类脂包括胆固醇(CHO)、磷脂(PL)和糖脂等,约占全身脂量的5%.什么叫总胆固醇?胆固醇有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两者合称为总胆固醇(TC).临床上检测的胆固醇是总胆固醇.
-
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但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正常人的肝脏中,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2%~4%,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TG)占20%,游离脂肪酸(FFA)占20%,胆固醇约占7%,其余为胆固醇酯.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 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称为脂肪肝[1].
-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化速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是循环中游离胆固醇酯化的主要酶,它转移卵磷脂sn-2位的脂肪酰基至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和溶血卵磷脂.LCAT与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故胆固醇酯化主要发生于HDL.LCAT在HDL代谢和胆固醇逆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1,2],而HDL代谢及胆固醇逆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LCAT功能和活性研究一直受到重视,研究内容之一是LCAT活性与某些病理生理状况的关系.研究LCAT活性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测定胆固醇酯化速率[3].血浆(或血清)在适当温度下温育,由于LCAT的作用,血浆游离胆固醇降低,胆固醇酯等幅升高,游离胆固醇降低或胆固醇酯升高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LCAT的活性.
-
甘油三酯脂酶家族中的新成员--内皮源性脂酶
脂酶是一种水溶性的酶,能水解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酯等一些非水溶性物质中的酯键,对食物中脂肪的吸收、平衡能量和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脂酶的研究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已发现多种具有上述功能的酶,这些酶不仅功能相似,而且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结构相近,由于初发现的酶主要以甘油三酯为作用底物,所以将这些脂酯统称为甘油三酯脂酶基因家族.其成员包括胰脂酶(pancreatic lipase PL)、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和肝脂酶(hepatic lipase HL)、胰脂酶相关蛋白1、胰脂酶相关蛋白2、磷酯酰丝氨酸磷脂酶A1等.新近,这个家族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成员,该家族中唯一由内皮细胞合成的脂酶--内皮源性脂酶(endothelial lipase EL).本文就内皮源性脂酶的基因结构、分布、功能做一综述.
-
调控自噬对晚期泡沫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阐明调控自噬对晚期泡沫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人THP-1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THP-M)分别与50μg/ml ox-LDL孵育6 h、12 h和24 h;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的变化,酶荧光法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含量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LC3II和P62的表达水平;然后分别利用不同浓度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和抑制剂3-MA预处理THP-M或ATG5特异性siRNA转染的THP-M细胞对自噬进行调节,观察细胞内脂含量的变化。 -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的关系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在绝经后妇女中的基因多态性表达及其和血脂代谢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59例绝经后妇女、40例月经正常的健康志愿者CETP基因第1内含子174位点TaqI B的基因型. 结果 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B2基因型的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显著高于B1B1及B1B2基因型,分别为(1.46±0.20)、(0.90±0.21)和(1.25±0.22)mmol/L,各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二维logist回归分析发现,B2B2基因型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P<0.01). 结论 CETP基因第1内含子的174位点多态性可影响绝经后妇女的脂代谢,是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重要相关因素.
-
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指在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壁内膜及内膜下有脂质沉着(主要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同时伴有中层平滑肌细胞移行至内膜下增殖,使内膜增厚,形成黄色或灰黄色状如粥样物质的斑块.
-
高密度脂蛋白与青少年血脂监测
分析高密度脂蛋白在检验中的作用,对于防止儿童及成人患病均有意义。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以及部分人缺乏正确合理的营养学知识,使脂肪及热量摄入远远超过营养学会推荐的脂类摄入标准。多余的脂类代谢不出去,囤积在体内,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及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就是高脂血症。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生化基础,是公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脂蛋白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的是高密度脂蛋白所携带的胆固醇,它可反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多少,高密度脂蛋白从细胞膜上摄取胆固醇,经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催化而成胆固醇酯,然后再将携带的胆固醇酯转移到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上,因此被称为“好胆固醇”。而且高密度脂蛋白的数量不仅决定的血液中血脂代谢是否平衡,而且还起到消退或减轻动脉硬化斑块的重要作用。
-
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已得到肯定,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曾有过长期的争议.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甘油三酯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不少研究表明,在胆固醇酯运转蛋白(胆固醇TP)的介导下,脂蛋白及其残粒与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之间存在复杂的脂质交换,甘油三酯水平越高,交换越活跃,其结果是使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LDL)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脂蛋白残粒水平增加、胆固醇含量增多,这些因素均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
ACAT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在生物体内催化胆固醇与长链脂肪酸连接形成胆固醇酯,在胆固醇的吸收、运输和贮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ACAT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防止胆固醇酯化,减少胆固醇酯在动脉壁上积蓄,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A-CAT抑制剂可能成为一类新型的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综述近几年来ACAT抑制剂的研究状况.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治疗
血脂或脂质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胆固醇酯(ChE)和磷脂(PL),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脂蛋白(Lp)是一种椭圆形的粒子,其核心是TG和ChE,表面是由蛋白、Ch和PL组成的亲水层.载脂蛋白(Apo)附着在LP的表层,调节脂蛋白的代谢.Lp和Apo的类型见表1.
-
医务人员应重视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合理治疗
血清甘油三酯(TG)是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直接参与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合成,因此,高甘油三酯有直接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医务人员由于对TG危害过分重视,而忽视对整体血症的调控,尤其是对LDL-C的治疗.
-
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在重症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的水平变化在重症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0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53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A组,于治疗前后检测其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同时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B组),检测其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后对两组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比较分析发现,A组治疗前胆固醇、胆同醇酯、胆碱酯酶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结论:通过比较发现,重症肝炎患者的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与其病情有着重要的关系,其水平变化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及血脂水平与病情轻重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血脂水平与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HL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8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B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 HLAP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ABP,血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ABP, HLAP合并糖尿病、脂肪肝的比率及复发率均高于ABP(P<0.05);68例HLAP患者轻症23例,重症45例,甘油三酯水平:轻症:(12.78±7.657)mmol/L,重症:(21.07±11.699)mmol/L(P<0.05);胆固醇酯:轻症:(8.75±4.992)mmol/L,重症:(12.53±6.730)mmol/L (P<0.05)。结论与ABP相比, HLAP多见于年轻患者,易复发,病情较重,易合并基础病;血脂水平的高低与HLAP病情轻重呈正相关。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甘油三酯 胆固醇酯 -
脂肪性肝病诊疗进展
1 概述脂质是人体内的一类重要物质,主要分为脂肪和类脂两大类.脂肪主要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类脂主要指磷脂、胆固醇酯、类固醇及糖脂.正常人每100g肝脏湿重约含4~5g脂质,主要用于构成生物膜的脂质双层结构,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非酯化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占20%,胆固醇占7%,其余为胆固醇酯等.肝脏是人体内物质代谢为活跃的器官,肝细胞在体内脂质的摄取、转运、代谢及排泄中起重要作用.在正常肝组织内,仅储存维生素A的贮脂细胞(又称肝星状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少量脂滴,而肝细胞由于其脂质的合成与排泄保持动态平衡,一般无脂质堆积,但营养良好者肝小叶肝细胞内可见散在脂滴存在.
-
调血脂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血脂以胆固醇酯(CE)和甘油三酯(TG)为核心,外包胆固醇(Ch)和磷脂(PL)构成球形颗粒.再与载脂蛋白(apo)相结合,形成脂蛋白溶于血浆进行转运与代谢.
-
流动注射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食物基质中的胆固醇酯
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hE)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其代谢异常与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等疾病[1-2]密切相关.通用的胆固醇酯分析方法是先分别测定总胆固醇与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然后取两者之差来计算胆固醇酯的量.该方法复杂耗时,误差较大,且不能同时提供胆固醇酯中脂肪酸链的确切信息.
-
漆黄素对泡沫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
目的 应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漆黄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分析漆黄素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ox-LDL对RAW264.7细胞及漆黄素对泡沫细胞活力的影响,化学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酯(CE)的量,筛选合适的ox-LDL和漆黄素处理浓度.油红O染色法检测漆黄素对泡沫细胞内脂质累积情况的影响,并用双向电泳法建立漆黄素处理前后细胞蛋白质组图谱,质谱法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Westernblotting法验证细胞色素b5 (Cyt b5)的表达情况.结果 20 μg/mL ox-LDL可以成功诱导泡沫细胞,100 μg/mL漆黄素干预后,泡沫细胞内CE明显下降,脂质累积减少.蛋白质组学结果表明,漆黄素处理泡沫细胞后,Cyt b5、谷胱甘肽S-转移酶、NADH脱氢酶(泛醌)黄素蛋白2、Prelamin A/C、葡萄糖调节蛋白78、热休克蛋白60、Supervillin、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表达量增加,而钙网蛋白、转录延伸因子B、蛋白核受体表达量下降.结论 漆黄素可能通过增强细胞抗氧化及抗炎能力,减弱细胞应激反应、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堆积、调节细胞凋亡及提高免疫能力等途径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香青兰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ovica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建立泡沫细胞的模型,并以不同质量浓度的香青兰总黄酮进行干预.分别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酯的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A(SR-A)的表达水平.结果 香青兰总黄酮能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的形成、细胞内胆固醇酯的积聚、细胞中ACAT-1 mRNA及细胞表面SR-A分子的表达水平,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香青兰总黄酮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可能是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