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收治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11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片治疗,试验组采用依拉普利叶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收缩压和HCY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能较好地降低患者Hcy及血压水平,疗效显著.
-
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SBPV)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采用短效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者40例归为A组,采用单一长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者40例归为B组,每2周对患者随诊一次,连续随诊1年,记录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变化情况.结果 B组患者基线SBP为(143.7±16.5)mmHg,明显低于A组的(147.8±17.5)mmHg,治疗1年后,A组患者SBP下降幅度为(11.1±16.1)mmHg,明显大于B组的(9.3±15.3)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SBPV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B组患者SBPV降低幅度[(2.9±9.7)mmHg]大于A组[(1.8±8.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较于短效联合可更有效地降低患者随诊间SBPV.
-
中老年人群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群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 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8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4383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动脉硬化监测.计算2006、2008、2010年度体检时测得的3次血压值的均值,以每年度3次血压均值的标准差为随诊间血压变异性(BPV).将研究对象分为高baPWV组(baPWV≥1400 cm/s)和低baPWV组(baPWV<1400 cm/s).用Logistic回归分析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与baPWV的关系.结果 共有4383例(男性2636例,女性1747例)纳入统计分析.高baPWV组人群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对数值及收缩压变异性均大于低baPWV组,高baPWV组高血压病史及用药史、糖尿病病史及用药史所占百分比均大于低baPWV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收缩压变异性<5.8 mm Hg者比较,收缩压变异性9.6~13.7 mm Hg者出现baPWV≥1400 cm/s的相对危险为1.28倍(95% CI 1.02~1.59),收缩压变异性≥13.7 mm Hg者出现baPWV≥1400 cm/s的相对危险为2.37倍(95% CI 1.86~3.01).结论 中老年人群随诊间收缩压BPV与baPWV相关.
关键词: 收缩压变异性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
长时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老年人群大血管功能及结构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长时(年度间)和短时(24 h)收缩压变异性(SBPV)指标与老年人群大血管功能及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2010-2011年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064名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名.SBPV采用收缩压标准差(SSD)、独立变异性(VIM)、收缩压极差(MM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4种指标;大血管功能及结构采用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两种指标.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年度间和24 h SBPV指标与baPWV、CIMT的相关性.结果 2464名观察对象年龄(67.4±6.1)岁,男性1667名(67.7%).按各SBPV中位数分组,年度间、24 h、日间SSD、MMD和ARV分组中,高水平SBPV组的baPWV、CIMT均高于低水平SBPV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度间SSD、VIM、MMD与baPWV呈正相关(B=55.50、57.35、24.34,均P<0.01),年度间VIM与CIMT呈正相关(B=0.02,P<0.05);短时(24 h、日间、夜间)SBPV指标与baPWV无线性相关(均P>0.05),24 h、日间SBPV与CIMT呈正相关(均P<0.05);24 h、日间、夜间和年度间平均收缩压与baPWV、CIMT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长时SBPV与baPWV呈正相关,而短时SBPV与baPWV无相关;年度间VIM及24 h、日间SBPV与CIMT呈正相关.
关键词: 收缩压变异性 老年人群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老年人收缩压变异性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目的:分析老年人收缩压变异性(BPV)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064例受试者中,2464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肾功能测定,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作为肾功能评定指标,资料完整并符合入选标准者共1382例.以短时收缩压极差(MMD)作为收缩压变异性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收缩压MMD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1382例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7.16±5.86)岁,其中男性905例(65.5%);eGFR水平随着收缩压MMD的增加而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GFR与24h、日间、夜间收缩压MMD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日间收缩压MMD与eGFR呈负线性相关.结论:24h和日间收缩压MMD与eGFR呈负线性相关.
-
长时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老年人群肾脏损害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长时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老年人群肾脏损害的关联。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25%比例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064例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的为2464例。收缩压变异性(SBPV)采用标准差(SSD)、独立变异性(VIM)、极差(MM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四种指标;肾脏损害采用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ALBU)两种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长时和短时SBPV指标与eGFR、ALBU的关联。结果:(1)在2464例观察对象中,年龄平均为(67.41±6.05)岁。其中,男性1667例(67.7%),女性797例(32.3%)。(2)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不同长时SBPV指标均与eGFR、ALBU无线性相关;四项24 h SBPV指标、三项日间SBPV指标(SSD、MMD、ARV)均与eGFR呈负线性相关,24 h ARV、日间MMD、日间ARV均与ALBU呈正线性相关,夜间SBPV指标均与eGFR、ALBU无线性相关。结论:不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eGFR、ALBU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
血压变异性与卒中的预后
近年来,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作为新的靶器官损害病因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BPV与多种疾病均相关,如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包括颈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卒中事件的预后(如脑梗死预后、脑梗死静脉溶栓的预后、脑梗死出血转化、脑出血的预后等)、脑白质疏松、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等.本文就BPV对卒中预后的影响加以综述.
-
长效单药联合短效行抗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随访期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长效单药联合短效行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在随诊期间收缩压变化。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抗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长效单药组与短效联合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长效单药组基线收缩压为(148.7±17.8)mm Hg,短效联合组基线收缩压为(143.5±16.9)mm 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 P>0.05)。长效单药组收缩压下降值为(11.3±6.5)mm Hg,收缩压标准差为(8.6±3.6)mm Hg;短效联合组收缩压下降值为(9.4±15.4)mm Hg,收缩压标准差为(7.5±4.1)mm 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单药较短效联合用药在抗高血压治疗方面具有突出的临床优势,可有效降低随诊期间患者收缩压,值得推广与应用。
-
不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老年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指标与老年人群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抽取的3064例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2464例,终纳入统计分析1405例。SBPV采用标准差(SD)、独立变异性(VIM)、极差(MM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4种指标。采用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eGFR的关联。结果(1)在1405例观察对象中,平均年龄(67.16±5.82)岁,其中男933例(66.4%),女472例(33.6%)。(2)将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SBP)进行四分类(<120 mmHg为第一分类组,120 mmHg≤平均SBP<140 mmHg为第二分类组,140 mmHg≤平均SBP<160 mmHg为第三分类组,平均SBP≥160 mmHg为第四分类组),结果显示,除VIM外,随着平均SBP的增加,其他短时SBPV指标(SD、MMD、ARV)均呈上升趋势。(3)取24 h、日间、夜间SBPV中位数(P50)分组,高分位组的eGFR水平均低于低分位组,除夜间VIM组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随着24 h SBPV指标(SD、MMD、ARV)、日间SBPV指标(MMD、ARV)的增加而降低(标准化β分别为-0.07、-0.11、-0.07,-0.12、-0.07),夜间SBPV指标均对eGFR无影响。结论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eGFR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
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收缩压变异性是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率的一个危险因素
-
不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老年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联
目的 探讨不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老年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联.方法 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 064例研究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的为2 464例,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1 518例.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采用标准差(SD)、独立变异性(VIM)、极差(MM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四种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联.结果 ①在1 518例研究对象中,年龄平均为(67.14±5.94)岁.其中,男性1 000例(65.9%),女性518例(34.1%).②除短时VIM以外,平均收缩压(SBP)越高,短时SBPV均呈升高趋势(P值<0.05).③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不同24h、日间SBPV指标均与CIMT呈正线性相关,不同夜间SBPV指标均与CIMT无线性相关.结论 不同24h、日间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CIMT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
中老年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群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TIA、心肌梗死者史共4554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动脉硬化监测,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随诊间SBPV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 (1)SBPV≥9.67 mmHg组人群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LDL-C、Lghs-CRP、baPWV均大于SBPV<9.67 mmHg组;(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因素后,baPWV随SBPV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2=0.528,P<0.01),SBPV每增加1 mmHg,baPWV增加5.396 cm/s,男性、女性人群baPWV均与SBPV呈正相关(分别为R2=0.468,R2=0.607,P<0.05).结论 中老年人群baPWV与随诊间SBPV呈正相关.
关键词: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收缩压变异性 相关性 中老年人群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变异性与记忆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与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根据记忆功能测试结果将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记忆功能正常组(对照组,32例)和记忆功能减退组(观察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对比分析两组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结果:观察组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与记忆功能减退有关.
-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急性颅内出血后血压变异性及转归:INTERACT2研究的析因分析,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背景高血压是急性脑卒中的预后因子,血压变异性或许可以独立预测脑卒中的转归。我们评估了血压变异性对INTERACT2参试者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INTERACT2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INTERACT2将患有自发性颅内出血(ICH)、高收缩压(150~220 mm Hg)、对早期降压强化疗法无明确适应证或禁忌证的2839例成人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经静脉给药,1 h内目标收缩压降至<140 mm Hg )和指南推荐的治疗组( ICH 后6 h 内,目标收缩压降至<180 mm Hg)。主要转归为死亡或90 d内发生生活大部分无法自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次要转归为90 d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发生顺序移动,调查员在评分时并不知晓患者接受了哪种治疗。根据标准定义血压变异性:在发病头24 h (超急性期)进行5次测量,在发病后2~7 d (急性期)进行不少于12次的测量。采用比例优势逻辑回归模型评价血压变异性与转归之间的关联。血压变异性关键指标为收缩压的标准差,按五分位数加以分类。发现研究者对2645例(93.2%)处于超急性期的患者和2347例(82.7%)处于急性期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将两个治疗组的数据一起分析,在超急性期〔高五分位数校正OR=1.41,95%CI (1.05,1.90); P=0.0167〕和急性期〔高五分位数校正OR=1.57,95%CI (1.14,2.17); P=0.0124〕,收缩压的标准差与主要转归均呈线性相关。对转归强的预测指标为超急性期高收缩压和急性期收缩压的标准差为结果的强预示因子。对次要转归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以上结果相似〔超急性期高五分位数,校正OR=1.43,95%CI (1.14,1.80); P=0.0014;急性期OR=1.46,95%CI (1.13,1.88); P=0.0044〕。解释收缩压变异性似乎可预测急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不良转归。早期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40 mm Hg以下获得的收益,可通过平稳并持续血压控制进行强化,避免出现收缩压峰值尤为重要。
-
不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不同短时收缩压(SBP)变异性(SBPV)指标与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064例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例,终纳入统计分析者1004例.SBPV采用标准差(SSD)、独立变异性(VIM)、极差(MM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为观察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 ①除VIM外,随着平均SBP的增加,短时SBPV指标SSD、MMD、ARV均呈上升趋势(P<0.05).②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不同短时SBPV指标均与baPWV无线性相关(P>0.05),短时平均SBP均与baPWV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baPWV均无线性相关.
-
动态血压脉压指数与收缩压变异性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脉压指数(PPI)和收缩压变异性(SBpV)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208例高血压患者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颅脑CT及MRI平扫,计算PPI,并以PPI≥0.40和SBpV标准差(SBpV-SD)≥12 mmHg为基数,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90例,总发生率43.27%。 PPI≥0.40、SBpV-SD≥12 mmHg、PPI≥0.40且SBpV-SD≥12 mmHg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PI<0.40、SBpV-SD<12 mmHg、PPI<0.40且SBpV-SD≤12 mmHg的患者(P<0.01)。结论:24 h ABpM中PPI≥0.40和SBpV-SD≥12 mmHg是预测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
-
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患者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长效单药组50例)与B组(短效联合组50例)。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每间隔2周对患者的血压进行一次测量。并且观察患者准备治疗前以及完成治疗后收缩压BPV(血压变异性)的情况以及BPV下降的情况。并且分析对BPV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完成1年的治疗后,在收缩压SD(标准差)下降的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降低随诊期间患者收缩压BPV的治疗效果方面,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有一定优势。
-
分析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成短效联合组和长效单药组各75例,全部患者每隔两周随诊一次,连续治疗10个月,对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变化值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均有一定下降,而长效单药组患者的收缩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短效联合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能有效降低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