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周围动脉疾病的护理分析

    作者:马瑶;董艳芬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这项新技术应用于周围动脉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的1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5岁(s=7),卢瑟福分级3~5级.经护理的18例药物涂层球囊术后患者6个月随访未发生死亡和截肢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技术护理发展更利于患者康复.

  • 血栓旋切器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继发血栓的体会

    作者:姜国忠;李雪岩;赵健飞;鹿凯;刘巍立

    目的 分析血栓旋切器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继发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年采用血栓旋切器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继发血栓的16例患者(A组)和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采用导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继发血栓的16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后1年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再病变的情况.结果 术后一年内,A组比B组再发病变数目及病变天数均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旋切器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继发血栓较导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效果好

  • 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在股腘动脉狭窄闭塞疾病斑块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鹿凯;刘巍立

    目的 初步探讨股腘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应用斑块切除术结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股腘动脉的狭窄闭塞病变患者行斑块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行常规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A组,行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质量的患者30例为B组.术后随访一年,比较2组患者的再狭窄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11.7个月,病死率3%,2例患者死于心脏疾病,1例患者死于颅脑肿瘤.患者保肢率为95.6%.1年免于再狭窄率药物涂层球囊组为77.9%(70.9%~87.5%);PTA组为43.8%(30.5%~57.1%).结论 与普通球囊组相比,斑块切除术联合DCB能够显著降低再次狭窄闭塞的发生率.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旭姣;畅智慧;刘兆玉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经预扩张筛选后,将拟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54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7)及对照组(n=27),PTA术中分别采用DCB及普通球囊.PTA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术中出现的非限流性夹层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剔除失访者后,终试验组26例、对照组20例患者纳入研究.试验组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ABI)、股腘动脉小管腔直径(ML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Rutherford分级、股腘动脉狭窄程度、晚期管腔丢失(LLL)值、再狭窄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及对照组出现非限流性夹层的患者分别为14例及8例;2组出现非限流性夹层的患者间术后6个月ABI、Rutherford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截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优于普通球囊,且二者安全性相似;对于PTA术中出现非限流性夹层患者,DCB疗效仍优于普通球囊.

  • 药物涂层球囊在股腘动脉硬化性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旭姣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病变的首选方法,术后较高的再狭窄率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可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及炎症反应,在股腘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初次治疗及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方面可明显降低晚期管腔丢失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此外,DCB联合斑块切除术、DCB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可改善股腘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DCB在股腘动脉硬化性病变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世伟;张英男

    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是指下肢动脉由于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管腔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作为外周动脉病变(PAD)常见的一种类型在老年人群中有着极高的发病率[1,2].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外周动脉病变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它是通过置入球囊或支架的扩张作用排除血管的狭窄和闭塞,但是术后再狭窄(ISR)一直是这项微创手术的重要缺陷.

  •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翟东东;高炬;张萌;刘鸿宇;王斌;曲涛

    目的 评价药物涂层球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支开口病变(Medina 0,0,1型)的有效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血管成形术治疗组(DCB组)和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CB)血管成形术治疗组(CB组).DCB组应用DCB扩张治疗靶病变,CB组用CB扩张治疗靶病变,分析比较术中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 术前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两组间均无冠状动脉穿孔、心脏压塞、急性血栓事件发生.两组病变血管小内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术前及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B组的随访MLD[(1.8±0.2)mm比(1.5 ±0.3)mm,P=0.006]明显优于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发生.结论 在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治疗中,DCB与CB治疗相比,即刻效果相似,但近期疗效优于CB.

  • 药物涂层球囊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阚亚柏;韩战营;王徐乐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策略作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式,与溶栓治疗相比能够明显改善临床预后[1-4].无论是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置入术还是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置入术,与早期单纯普通球囊成形术相比均能明显减少早期靶血管缺血、再狭窄和再闭塞的风险,故而在临床中应用广泛[5-8].然而,DES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皮化延迟和血管壁毒性反应,而STEMI的罪犯血管往往坏死中心较大且有大量血栓形成,这可能会使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化延迟和血管壁局部毒性反应更为严重[9-10].同时,DES治疗STEMI所造成的晚期支架贴壁不良可能会使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的风险提高,为STEMI患者

  •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近10年来,我国冠心病 PCI 例数保持15%~20%的年均增长率[1]。而随着支架使用数量的增加,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问题日益严重[2]。在当前 ISR 治疗方案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因素及禁忌证较多[3],而再次置入支架则可能引发再次ISR 和其他多次支架置入风险,使用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的病灶再次出现 ISR 率也高达27%[4]。由此可见,现有的 ISR 治疗方案并不十分理想。

  •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周忠江;侯玉清

    纵观冠状动脉介入发展30年,尽管介入器材和介入技术迅猛发展,但再狭窄问题仍未被完全征服。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再狭窄高达30%~60%,裸金属支架(BMS)置入术后再狭窄可达30%,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再狭窄仍达5%~10%。为此,人们先后尝试普通球囊再次扩张、血管内放射治疗及再次置入DES,但再狭窄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介入医师和患者。近年来,药物洗脱球囊(drug eluting ballon,DEB)或称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n,DCB)异军突起,在冠状动脉及外周介入领域脱颖而出。本文简要概述DEB/DCB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1-5]。

  • 普通球囊、药物涂层球囊及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长期疗效Meta分析

    作者:蔡金赞;陈凯伦;贾海波;尤威;朱永翔;朱灏;王新宇;叶飞;张瑶俊

    目的:系统评价普通球囊(PB)、药物涂层球囊(DCB)以及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长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为2004-01至2017-06,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ADDIS1.16.7软件进行网络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7项研究(15篇文献),共包含1305例ISR患者,其中使用PB患者300例,使用DCB患者533例,使用DES患者472例.Meta分析结果:在≥2年的长期随访中,与使用PB患者比,使用DCB(OR=0.35,95%CI:0.20~0.56,P<0.05)与使用DES(OR=0.44,95%CI:0.24~0.73,P<0.05)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均较低,而使用DCB患者与使用DES患者(OR=0.81,95%CI:0.50~1.2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使用PB患者比,使用DCB(OR=0.34,95%CI:0.14~0.70,P<0.05)与使用DES(OR=0.35,95%CI:0.14~0.79,P<0.05)患者发生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均降低.三种治疗方式在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死亡发生风险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2年随访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终点的优治疗策略排序中,DCB、DES和PB三种治疗策略排序第一的可能性分别为83%、17% 和0%.结论:在ISR患者中,DCB与DES的长期有效性均显著优于PB,三者的安全性相近.DCB作为优治疗策略的可能性高,但我们仍需注意本研究中的DES大部分为第一代DES,结论能否推及新一代DES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药物涂层球囊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宏伟

    即使在药物涂层支架(DES)时代,慢性弥漫性阻塞病变(CTO)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永久留在体内是DES与生俱来的缺点;支架内再狭窄(ISR)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时间(DAPT)短、术后出血风险小、体内不留异物等优点,DCB也许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目前,关于DCB的多个临床试验成果已经公布,本文就DCB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惟铭;王乐丰;王红石;徐立;何冀芳;刘宇;倪祝华;夏昆;杨新春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病变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病变的患者12例,Medina分型O,0,l;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病变,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统计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结果 12例患者PCI成功率为100%,血管小管腔直径由术前的(0.31±0.12) mm增加至术后的(2.86±O.43)mm(P <0.001).术后6个月内患者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0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造影随访率83.3%,造影随访无再狭窄,管腔直径(2.93±0.39)mm. 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病变安全、有效.

  • 药物涂层球囊联合切割球囊预扩张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宗雪梅;孙鸿彬;李兵强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联合切割球囊预扩张在分叉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药物球囊联合切割球囊治疗分叉病变,对照组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技术治疗分叉病变,两组主支血管常规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行球囊常规后扩张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点、术后即刻及6个月随访的主支及分支病变血管小内径(MLD)、分支晚期管腔丢失(LLL)、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病变血管MLD[(2.87±0.15)mm vs.(2.91±0.18)mm ]及分支血管MLD[(2.26±0.18)mm vs.(2.36± 0.19)mm ]术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病变血管MLD[(2.58±0.22)mm vs.(2.69 ±0.17)mm ]术后6个月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支血管MLD[(2.08±0.22)mm vs.(1.67±0.19)mm ]术后6个月随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支血管术后6个月随访LLL[(0.22±0.12)mm vs.(0.69±0.15)m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1 vs. 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联合切割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效果分析

    作者:姜双鹏;李春民;任华亮;张望德

    目的 探讨以Rotarex装置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自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ALI患者23例,年龄(71.0±12.1)岁.患者均表现为突发下肢凉、麻、疼痛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突然加重,经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证实为动脉硬化基础上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肢体缺血Rutherford分级Ⅰ级2例(8.70%),Ⅱa级15例(65.22%),Ⅱb级6例(26.09%).均以Rotarex装置行PMT.结果 23例患者中联合球囊扩张18例(其中9例为药物涂层球囊),联合支架植入5例,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5例.术后血栓完全清除17例,大部分清除4例,未能清除2例,技术成功率91.3%(21/23).症状完全消失19例,症状缓解2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91.3%(21/23).23例患者中8例为支架内闭塞,术后缺血症状均完全消失,术中发生远端动脉栓塞3例,术中血管破裂1例,随访期间同侧下肢动脉血栓复发2例.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LI安全有效.

  • 药物涂层球囊在股腘动脉狭窄闭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心蕊;叶开创;施慧华;刘光;秦金保;殷敏毅;刘晓兵;李维敏;蒋米尔;陆信武

    由于腔内治疗的良好疗效及微创可重复的特点,腔内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周围动脉疾病的首选方法. 经皮球囊扩张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 PTA)是腔内治疗的首选技术之一,利用PTA开通血管技术的成功率超过95%,但再狭窄率高达20%~65%[1]. 再狭窄发生率高及远期疗效不佳,已成为现阶段周围动脉腔内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药物涂层球囊( drug-coated balloon , DCB)是在标准球囊导管的表面涂布一层药物,通过导管送达病变部位以预防再狭窄,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 但目前DCB在我国应用尚属起步阶段. 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因下肢动脉硬化接受股腘动脉DCB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的资料,旨在评价DCB对治疗股腘动脉疾病的临床疗效.

  • 药物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沈广辉;姚野;孙庆峰;景宝;徐义岩;宋叶;王海洋

    目的 评估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及群力分院血管外科行球囊治疗的股腘动脉病变患者162例(Rutherford 2~4级).其中采用DCB治疗的患者102例(DCB组),采用普通球囊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的患者60例(PTA组).患者在术后30 d、6个月和12个月后于我院复诊并对其进行随访.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观察患者疗效终点和安全终点.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earsonχ2或四表格校正公式)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有吸烟史患者比例均>50%.2组患者病变特点及手术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与PTA组患者比较,DCB组一期通畅率[76.5%(78/102)vs 56.7%(34/60),P=0.008]和踝肱指数[(0.89±0.14)vs(0.82±0.20),P=0.027]显著升高,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比例显著降低[5.9%(6/102)vs 27.1%(16/6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在提高步行受损问卷(WIQ)[22.3(8.0,39.4)vs 21.4(5.4,37.7)分,P=0.403]、手术成功比例[100%(102/102)vs 100%(60/60),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B组1例男性患者因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肺感染于随访6个月后死亡,PTA组1例糖尿病患者于随访6个月后因足外伤后感染严重行膝下截肢术;但2组患者安全终点事件及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治疗初发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效果明显优于PTA,安全性不劣于PTA.

  •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原发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于雪;王欣越;张闻多;刘兵;芦丹;孙福成;季福绥

    目的 研究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65岁老年人原发冠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北京医院心导管室158例接受DCB治疗原发病变的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3例≥65岁,95例<65岁,对其临床特点和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高血压(65.1%和56.8%)、房颤(7.9%和2.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史(44.4%和23.2%,P<0.01)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14.3%和4.2%,P<0.05)患者较多,非老年组男性比例(71.6%和50.8%,P<0.05)、吸烟者(52.3%和30.2%,P<0.01)较多.老年组病变复杂,钙化病变比例明显增加(36.8%和14.0%,P<0.01),但操作成功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DCB术后即刻小管腔直径(MLD)均显著增加.非老年组1例在术后第四天因靶病变急性血栓形成行紧急血运重建(TLR),老年组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21例患者在平均9个月后进行冠脉造影随访,定量冠脉血管造影分析(QCA)结果显示MLD略有增加(2.00±0.67) mm和(1.91±0.47)mm,(P>0.05),晚期管腔丢失(LLL)为(-0.09±0.50)mm,但差异无统计意义.在平均9个月的临床随访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6%和1.1%,TLR分别为0.0%和1.1%(均P>0.05).两组均无死亡发生.结论 与非老年冠心病患者相比,DCB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原发病变,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股腘动脉长段重度钙化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硕菲;倪其泓;陈佳佺;王韦仑;赵意平;薛冠华;叶猛;张岚

    目的 探讨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AART)用于股腘动脉长段重度钙化病变腔内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使用DAART治疗的8例股腘动脉长段重度钙化病变,患者均使用血管腔内超声(IVUS)进行手术前后评估.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IVUS图像资料、术后不良事件、随访结果等信息.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无疼痛、出血、肢体肿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足趾溃疡2周完全愈合;ABI从术前0.54±0.13上升到术后的0.89±0.05.IVUS成像显示在DAART治疗后钙化斑块得到切除,管腔显著增大.患者术后随访(9.4±1.8)个月,6个月靶血管通畅率100%.3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血管通畅,无症状复发.结论 DAART技术治疗伴有重度钙化的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安全、有效,短期通畅率良好.

  •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短期疗效

    作者:邱涛;张欢;张福先

    目的 探究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应用DCB治疗股腘动脉长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19例患者的术前、术中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2例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患者经术前评估计划行紫杉醇DCB治疗,其中19例患者成功采用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治疗,2例患者术中导丝经内膜下通过病变段,遂更改治疗方案行支架成形术,1例患者普通球囊扩张后出现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夹层,亦更改治疗方案为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通畅率为89.5%,6个月随访期间没有患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干预,患者术后ABI较术前明显升高,平均升高0.36±0.20(P<0.05).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死亡、截肢等严重临床事件.结论 DCB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可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