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窦电极定位对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

    作者:曾维理;唐红梅

    目的:探讨冠状窦电极定位对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44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本次临床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冠状窦电极指导标测,所有患者均应用起搏标测及激动标测来确定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部位,并且对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标测时间、消融成功率、曝光时间、放电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放电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融成功率100.00%,对照组成功率9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标测时间、曝光时间、放电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放电次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应用冠状窦电极指引,能够减少射频消融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三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海宴;张英川;陈慧敏;方冬平

    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以及同时有房室传导异常合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6例,其中5例为阵发房颤,1例为阵发房扑,心电图示房间阻滞.植入冠状窦电极及普通右房和右室电极,用Y型转换器以右房耳电极为负极,冠状窦电极为正极构成新的双极电极.将4例患者DDD起搏器调至AAT模式,2例患者为DDD模式,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消失.随访2~6个月,疗效满意.三腔心脏起搏器适用于治疗病窦并有房室传导异常合并房内阻滞的阵发房扑和房颤的患者.

  • 改良房间隔穿刺术学习曲线研究

    作者:丁立刚;姚焰;陈文生;郭军;陈刚;包镜汝;吴灵敏;侯炳波;华伟;张澍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对初学者进行培训和学习曲线研究。
      方法: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仅应用冠状窦电极作为解剖标志即可完成房间隔穿刺。三名既往无房间隔穿刺经验的初学者各接受30例穿刺培训,一名经验丰富的培训者同样完成30例房间隔穿刺作为对照组。分别分析下列参数:一针穿刺成功率、总的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操作过程中放射剂量。应用曲线拟合统计方法分析学习曲线重要参数(平均初始穿刺时间、平均学习平台穿刺时间和平均学习率)。
      结果:初学者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82%(74/90),第二针穿刺成功率12%(11/90),终有5例患者穿刺失败。平均初始穿刺时间4.1±0.8分钟,平均学习平台穿刺时间是1.2±0.2分钟。估计的穿刺时间平均学习率为25±3例。初学者房间隔穿刺学习曲线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反向拟合曲线统计方法计算得出。

  •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孕妇起搏器植入一例

    作者:丁立刚;华伟;刘志敏;樊晓寒;陈刚;郑黎晖;姚焰;张澍

    1临床资料
      32岁,女性。反复心悸、头晕3年,加重2月入院。3年前出现心悸、头晕,伴黑矇,1~2s后自行缓解。2年前弯腰时晕厥一次,持续2s左右,未诊治。5月前怀孕体检,动态心电图(Holter)示窦性停搏,长RR间期6.25s,交界性逸搏,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月前症状开始加重,发作较前频繁,心悸、头晕症状较前明显。此次为行起搏器植入术入院。入院心电图示交界区逸搏心律。Holter检查示阵发性房扑、交界区逸搏心律。心脏超声未见异常。诊断: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阵发性心房扑动、交界区逸搏心律。符合起搏器植入I类适应证。因患者妊娠5月,为减少X线辐射对胎儿损伤,采用NavX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植入起搏器。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置入6F带锁鞘,经右侧股静脉送入十极可调弯冠状窦电极,分别构建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包括右心耳)、三尖瓣环和右心室(流入道、心尖部和流出道)三维解剖模型。局麻下切开右侧头静脉,送入心室电极导线。应用两根鳄鱼夹连线连接心室导线近端和远端电极,并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NavX, St.Jude Medical, USA)多导电生理仪接线盒相连以在三维模型中显示导线位置和走行。顺利将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感知良好(图1)。

  • 经腋静脉途径置入心脏电极导线的临床研究

    作者:施亚明;吴春阳;王斌;杨顺清;施国富;周召峰;陈荣敏

    目的: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216例具有电生理检查指征、起搏器和ICD置入指征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比较两种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3%(109/112)和95.2%(99/10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11/112)和8.7%(9/104),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对照组发生气胸3例,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气胸(P<0.05)。结论经腋静脉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安全可行。

  • 房性心动过速伴Ⅱ度Ⅱ型异位-心房传出阻滞1例

    作者:石红玲;谭琛;王晓明

    患者男性,39岁,因"发作性心悸9年,加重20天"入院.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初步诊断:阵发房性心动过速.常规心电图示(图1):P波在Ⅰ、Ⅱ、Ⅲ、aVF、V3-V6 导联直立,在aVR、V1、V2导联倒置,PR间期为0.17 s,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患者行电生理检查中,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出现如图2所示:P波Ⅰ、Ⅱ、Ⅲ、aVF、V3-V6导联直立,在aVR、V1、V2导联倒置,PR间期为0.17 s,第2个QRS波群之后T波上升支可见提前出现Pˊ波及QRS-T波群,呈三个Pˊ-QRS-T波群连续出现,心内电图(图3)CS(冠状窦电极)测量显示长A-A(A是指心内电图心房波)间期是短A-A间期2倍关系,经CARTO三维标测证实这是一个起源于三尖瓣环11点1cm处Ⅱ度Ⅱ型异位-心房传出阻滞型房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图4).P波在Ⅰ、Ⅱ、Ⅲ、aVL、aVF、V2-V6直立,aVR倒置,V1双相.再回顾分析入院时心电图诊断应为:房性心动过速伴Ⅱ度Ⅱ型异位-心房传出阻滞[1].

  • 双房同步起搏治疗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作者:王振东;郭涛;王松丽

    双房起搏是心脏起搏技术的一项新进展,可用于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间折返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常规右房、右室双腔起搏的基础上,植入冠状窦电极起搏左房,建立双房右室三心腔起搏系统,实现双房电活动的同步化,消除房间传导阻滞和房间折返,防治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 射频消融术治疗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作者:李学文;马锋;吕吉元;贾永平;尚美生;刘向东;王群;吴萍;赵太生;李玉梅

    患者:男,52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10余年入院。患者常于劳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心悸,自觉有多种不同的心悸。均为突发突止,发作时间不等,长者可达十几小时。静脉注射心律平或异搏定可终止发作,入院时查体未见异常,心脏超声、心脏X光片、有关实验室检查正常。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及两侧股静脉插入10极冠状窦电极及4极高位右房、希氏束、右心室电极。行电生理检查首先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动过速发作易于诱发,不易终止,从股动脉插入大头电极,在左前侧壁标测到早的逆行A波,放电消融成功,心室刺激室房分离。进一步心房程序刺激示房室结双径路,诱发出AVNRT,以下位法消融成功,慢径传导消失。心房程序刺激时可重复诱发和终止第三种心动过速。该种心动过速时的激动顺序与窦性心律相同。诊断为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用大头电极在窦房结附近标测到心动过速时提早出现的A波,宽度约60 ms,并有碎裂电位,较P波提前约30 ms。以10 W放电13 s时心动过速终止,继续增大放电功率至25 W,共放电180 s。心房刺激未诱发出心动过速。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至100次/min左右行心房刺激仍未诱发出心动过速。术后随访6个月,未再发作心悸。 讨论:对SNR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动过速,合并其他心动过速的情况更为少见。我们用射频消融术成功治疗SNRT合并AVNRT及AVRT 1例,对SNRT的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认为有以下特点:①临床表现为突发突止;②心电图P波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③注射腺苷或兴奋迷走神经可终止心动过速;④心房刺激可诱发和终止;⑤心动过速时激动顺序与窦性心律相同。SNRT主要应与其他窦性心动过速和房室心动过速鉴别。以第④、⑤有实用价值。需指出的是SNRT与窦房结附近起源房性心动过速很难鉴别,但射频消融部位基本一致。由于P波形态较小,不同频率心动过速时P波可有所差异。所以SNRT的激动顺序标测靶点,比起搏标测靶点可靠、实用。多种心动过速有时不易全部表现出来。本例在消融前的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AVNRT及AVRT。SNRT在消融前两种心动过速后才诱发出来,因此射频消融前后均应进行详细的电生理检查,以免误、漏诊。对于多种心动过速的消融顺序,笔者认为可按下列次序选择:①先消融发作频繁,易于诱发的心动过速;②先消融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大的心动过速;③先消融明确的、易于成功的心动过速;④先消融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较少、较轻部位的心动过速。

  • 射频消融后ST段抬高1例

    作者:陈玉林

    患者男性,19岁.发作性心慌,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可自行终止或到医院用药后终止.发作时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此次为行射频消融入院.体温:36.5℃.入院时无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图1A).2004年1月10日在局麻下行射频消融术.心内电生理检查见窦性心律下冠状窦电极(CS)5,6处V波领先.

  • 双心房同步起搏的临床应用

    作者:沈法荣;金宏义;黄抒伟;沈亚平;凌峰;陈建明

    目的探讨冠状窦起搏电极行双心房起搏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双心房同步起搏对伴房内/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为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房颤伴房内/房间传导阻滞的患者植入冠状窦起搏电极、常规右心耳及右心尖电极,行双心房同步起搏.结果冠状窦起搏电极均成功植入,术后双房同步起搏可使P波时限缩短,部分地预防房颤发作.本组术后3月脱位1例,予成功复位.结论应用冠状窦起搏电极行双心房同步起搏是安全有效的;双心房同步起搏对伴有房内传导阻滞的阵发房颤有一定的疗效.[关键司]双心房起搏心律失常房性迅速性房间传导阻滞冠状窦电极

  • Amplatz导管在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操作中的常规应用

    作者:成银宏;秦丰明;唐欧杉;陈钟良;陈丽娜;周浩亮;陶枫;施涛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用于治疗失同步的心力衰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能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要的是有利于左心室逆重构,改善远期预后.CRT起搏器的植入有别于常规起搏器,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冠状静脉窦,传统方法是先将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术中十极电生理标测电极寻找冠状静脉窦,笔者采用Amplatz left1导管代替冠状窦电极寻找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电极,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 双房三腔心脏起搏治疗慢-快综合征

    作者:程晓曙;吴清华;吴延庆;程应樟;程开诚;李菊香;李萍

    目的为治疗病窦综合征合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慢一快综合征),予5例患者植入三腔(双房同步)心脏起搏器.方法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依次植入冠状静脉窦、右心室、右心房起搏电极导线,经测试各参数满意后,经Y型转接器将冠状静脉窦电极与右心房电极组成新的心房双极电极.植入后分别进行DDD和双房AAT起搏.结果随访1个月~1年,所有患者症状基本缓解,心律失常得到控制,除1例患者冠状窦电极脱位,经重新调整固定外,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证明三腔心脏起搏器不仅能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而且能有效地防治因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该型起搏器植入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合并症少、安全、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无逆传A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1例

    作者:王军奎;陈新义;张进虎;吉海鸣;于丽

    ,男,47岁.入院前3个月查心电图发现A型预激综合征,入院前1个月突发心悸,外院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室率为160次/ min,部分经旁道下传,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后行电转复恢复为窦性心律.为行射频消融转入我院.既往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发作史.入院后查心电图示左侧游离壁旁道.射频前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反复心房心室刺激均未诱发室上速.窦性心律时冠状窦电极远端V波激动早于近端,且AV明显融合.RVAP时,S1S1 450 ms,VA呈2:1传导,S1S1500 ms时VA呈3:2文氏传导,S1S1 600 ms时VA呈1:1传导,且以上刺激时冠状窦电极近端A波激动早于远端,VA明显分离,提示逆传A波由房室结传导,旁道无逆传功能.二尖瓣环游离壁距冠状窦口约3 cm附近射频消融一次成功,体表心电图预激波消失.术后RVAP时VA传导同前.

  • 经外周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的经验总结

    作者:胡慧;郑亚西;蒋清安;周松;梅丽

    目的:总结及探讨经外周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的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股静脉(98例)及经贵要静脉(12例)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的操作特点、成功率及并发症等资料.结果:经两种方法成功放置的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外周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是可行的,可避免中心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 冠状窦电极错误引导射频消融3例分析

    作者:王光耀;何汉康;陈剑;周栋;郭涛;韩明华

    本院曾在消融左前侧壁旁道2例和右侧希氏束旁旁道1例时因冠状窦电极错误引导而在左后间隔反复消融失败,后在相应部位放电消融成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42~48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程分别为1、5、10年,ECG示隐性旁道2例,显性旁道1例.3例均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术前检查心脏彩超无房室内径增大,无房室间隔及房室瓣环解剖异常,左室射血分数正常,胸片及心胸比例正常.

  • 冠状窦起搏电极拔除及其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作者:杨新玮

    随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广泛开展,有关冠状窦起搏电极拔除的报道日益增加.综合相关文献,拔除冠状窦被动固定电极安全、易行,而主动固定电极在拔除时由于主动固定机制失效,常需要使用特殊器械或外科干预.电极拔除术后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时可供选择的冠状静脉可能有限.

  • 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作者:李树岩

    心脏电生理检查时冠状窦标测电极的放置比较重要,国内心脏电生理中心常规的放置方法是经颈内静脉或左锁胄下静脉穿刺将十级冠状窦电极放入冠状静脉窦.

  • 三腔起搏防治房性心律紊乱的临床应用

    作者:祁述善;周胜华;沈向前

    1999年6月至2000年4月有14例房性心律紊乱患者在我院行三腔起搏治疗。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52.5±17.5(45~80)岁。每小时都有3次以上经心电图证实的房性心律紊乱[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10例,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及心房扑动4例],其中5例同时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及Ⅱ度Ⅱ型房室阻滞,9例在阵发性房颤时见RR间期≥2.5s。体格检查均示心界不大,无瓣膜杂音,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心内结构正常。心电图在窦性心律时示P波增宽,P波时限142±94(120~180)ms,有8例P波呈双峰,峰距均为40ms。均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14例中,9例置入DDDR型起搏器、5例置入DDD型起搏器。采用Medtronic7960i型或SD203型发生器,4523型心房电极与2188型冠状窦电极通过5866-38M型或2872型接线器插入双腔起搏器的心房插孔(冠状窦电极及右房电极分别与接线器的正极及负极连接),4023型心室电极嵌入右室心尖部,与双腔起搏器的心室插孔连接。有9例经右侧头静脉切开,先后置入上述三根导线;有1例右侧头静脉可以置入心室及心房两根导线,冠状窦导线则通过穿刺右锁骨下静脉置入;另4例因头静脉畸形,三根导线均通过穿刺右锁骨下静脉置入。头静脉置入导线的顺序为心室导线、心房导线,后置入冠状窦导线。电极在心腔内置入的顺序为:心室电极置入右室心尖部,然后置冠状窦电极于冠状窦远端(6例)或中部(8例),后将右房电极钩挂在右心耳。置入冠状窦专用电极时,采用后前位透视,以心腔心电图示大A波及小V波为指引,缓慢送入冠状窦,测得其起搏阈值及感知灵敏度满意后,再用10V的输出电压仍不引起心室除极,左侧位电极朝后,即为认可的冠状窦电极置入位置,起搏器及导线联接器均置入右侧胸大肌浅筋膜前同一囊袋内,患者无不适感。

  • 电极接口血凝块致CRT-D起搏障碍1例

    作者:季亢挺;李继武;林加锋

    患者男,62岁.因扩张型心肌病、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于2006-09-08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defibrillator,CRT-D)植入术.起搏器为美国圣尤达公司产品,型号为EPICTM HF V-350.手术顺利,历时5小时余.术后调试时发现左心室电极(冠状窦电极)无信号,遂改起搏模式为左心室起搏,但左心室电极仍无信号发放,心电监护示全心静止,历时10秒,意识丧失,双手无意识前伸,从床上坐起.急改起搏模式为双心室起搏后意识即刻恢复,但出现血压下降、全身湿冷、呼吸急促.考虑为心源性休克,予毛花苷丙、米力农强心治疗,多巴胺维持血压,将患者送返手术室.

  • 冠状窦电极在左侧隐匿性斜行旁道射频消融时局限性的探讨

    作者:杨爱兰

    目的分析左侧隐匿性斜行旁道的心脏电生理特征,快速、准确地标测消融靶点,提高射频消融的成功率.方法对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在窦性心律及诱发室上速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确定左侧隐匿性旁道,标测心室侧消融点图.结果4例隐匿性斜行旁道的患者,均经股动脉逆行法二尖瓣下消融成功,但较非斜行旁道费时.结论斜行旁道,尤其是与二尖瓣环角度小、行程长的斜行旁道,以左室起搏信号S到冠状窦电极上早逆行A波短间隔处为靶点,可提高射频消融成功率.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