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金红光

    目的:探讨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收取我院骨科收治的40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倒,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子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手段,对照组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三项指标均存在明显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案能够促进患者临床康复,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意义

    作者:范明星;刘亚军;段芳芳;韩晓光;赵经纬;田伟

    目的 探讨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病历编号连续的125例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其中男56例,女69例,平均年龄为54岁(18~79岁).统计分析全部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椎弓根螺钉置入精度等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骨科手术机器人相关并发症.手术共置入椎弓根螺钉577枚,螺钉置入精度为(1.45±0.33)mm.曲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螺钉置入精度随手术病例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0).机器人辅助单节段腰椎手术的平均术中出血量随手术病例数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早期组vs.中期组,P=0.181;中期组vs.后期组,P=0.045;早期组vs.后期组,P=0.001),但平均手术时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vs.中期组,P=0.245;中期组vs.后期组,P=0.578;早期组vs.后期组,P=0.567).结论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随手术病例数的增加迅速趋于平稳.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是治疗胸腰椎疾患的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

  • 微创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孙强

    目的 探讨微创式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情况,针对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开放式治疗组)30例.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陈芳田;蔡有权

    目的 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8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回顾和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对所有患者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椎前缘高度明显增高,矢状位指数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优点.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定位失误分析及预防

    作者:宋宗让;贺宝荣;李宝钱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以来,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的后路脊柱内固方法,但术中定位失误时有发生[1,2].为了减少和避免失误,争取手术成功,总结1998~2001年胸腰椎骨折病例1200例,就其中发生定位失误的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 Hangman骨折前后手术入路的比较

    作者:郭华;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方向义;王晓东;陈海波

    Hangman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上颈椎损伤,笔者自1998年8月~2003年4月,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颈椎椎弓根(侧块)螺钉联合内固定融合术;前路C2、3植骨融合术、前路C2、3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21例,报告如下.

  •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窦坤;井辉

    目的 :研究并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组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将这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2组,40例/组,均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选择传统后入路,观察组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2组比较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时间、疼痛评分、伤椎高度、后凸角度.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后的伤椎高度均较手术前显著增高(P<0.05),其后凸角度均显著减小(P<0.05),而在手术后,观察组的伤椎高度、后凸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显著效果.

  •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SSI风险的单因素及Logistic 多因素分析

    作者:毕显芝;霍海凤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495例进行研究,根据术后情况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计算感染率,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判断筛选.结果:495例病例术后SSI发生率为3.43%(17/495),经单因素分析,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术前血糖值、ASA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数、异体移植物使用等7个指标与感染预测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依OR值大小依次为ASA评分、术前血糖值、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SSI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参与下的病生理结果,围术期应根据风险预测因子强化感染风险排查及预防,以降低术后SSI的发生率.

  • 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民毅;刘西纺;刘世长;宋宗让;朱伟

    背景: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常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易发生螺钉固定不牢靠,出现螺钉松动、退钉,造成固定失败.目的:探讨应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均采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路钉棒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d、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骨水泥无明显渗漏,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随访12~24个月,末次随访X线及CT检查示,椎体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螺钉松动、断钉.患者术后7d、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患者末次随访上述指标与术后7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提供坚实稳定性,有效恢复脊柱序列,维持椎体复位后高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进展

    作者:印飞;张绍东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脊柱损伤特别是胸腰椎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作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应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mono-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MSPI)治疗胸腰椎骨折[3-7],通过将椎弓根螺钉置入伤椎及相邻椎体,对骨折椎体直接复位、固定,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融合节段及术后并发症的目的.现就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苗红战

    目的 观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24例,实施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评价椎体植骨融合程度,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计算Cob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结果 手术时间为152 ~220 min,平均(182.3±24.6)min;术中出血100~500 mL,平均(250.4±50.8)mL;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为93.48%(172/184);末次随访24例患儿植骨均已融合,未出现感染、断钉或器械切割等并发症;术后及末次随访患儿主弯冠状面Cobb角、主弯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弯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84.12±7.63)%,末次随访丢失2.13°;主弯后凸Cobb角矫正率(81.64±7.01)%,末次随访丢失0.70°.结论 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可即时矫正脊柱畸形,植骨融合效果好,安全性高.

  • 手摸点按法配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贤平;曹海波

    目的 探讨手摸点按法配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摸点按法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Cobb角、首次离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0.32±6.3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3.19±9.6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2.81±8.37)ml、(20.32±2.68)ml,均少于对照组(115.24±10.09)ml、(87.39±6.78)ml,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13±2.13)°VS(26.99±1.52)°,P>0.05];术后2 d、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Cobb角度数分别为(15.02±0.32)°、(15.23±0.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7±0.59)°、(17.18±0.6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离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25±0.67)d和(8.29±1.34)d,均少于对照组(7.26±1.01)d和(11.27±1.69)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摸点按法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有效矫正患者脊椎后凸畸形,并缩短住院时间,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独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时代;顾德毅;荆鑫

    目的:探究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的对于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30例的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6钉组)和30例的单纯行跨伤椎的4钉固定术(4钉组),对所有的患者随访12~43个月,平均随访(27.65±2.42)个月,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等从而得到围手术期指标及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内固定失败率腰背痛评分改善指数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钉组过度撑开致术后螺钉松动率为13.33%,后凸加重发生率为10.00%,这是4钉组的情况,但是6钉组则不存在此情况。4钉组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随访腰背痛评分平均改善率均低于6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能更直接牢固骨折和固定复位,改善应力分布和固定的强度,比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的维持矫正效果。

  • 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琼美;孙俊明;刘德美;韦天明;牛耘

    目的 评价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与拆除内固定后腰椎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6±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3.4±5.8) ml,术后引流量为(53.2±6.1) ml,JOA评分为(25.3±1.0)分;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7.3±9.9) min,术中出血量为(312.3±13.1)ml,术后引流量为(363.8±16.9) ml,JOA评分为(19.3±0.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负荷,临床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同,术后疼痛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30例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作者:程惠仙

    探讨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全麻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认为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正确的体位及康复锻炼是护理的关键,有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腰椎骨折病人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作者:刘景容

    [目的]总结腰椎骨折病人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腰椎骨折病人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例病人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腰椎骨折病人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护理可保证手术的成功.

  • 伴腰椎不稳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内固定材料植入并椎体间植骨融合181例资料回顾分析

    作者:吴玉杰;贾连顺;沈康平;付智轶;金文杰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原则不仅考虑彻底解除神经组织的压迫,还要兼顾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尽大可能不遗留腰椎不稳造成的腰痛等并发症.回顾分析1997~2005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获得随访的18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资料.男103例,女78例,年29~87岁,平均58.3岁,病程5个月~21年,平均45月.治疗中内固定采用Sofamor公司、Depuy Spine公司生产的材料.根据患者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根管扩大29例.8组:半椎板切除+根管扩大24例.C组:椎板间开窗+根管扩大43例.D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52例.E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椎间融合33例.181例随访均大于1年,平均51个月,5种手术方式优良率分别为75.9%,83.3%,79.1%,86.6%,90.9%,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6%,11.1%,15.4%,20.1%,18.8%.实验结果显示,椎体间植骨恢复了脊柱生理高度,提高了融合率,降低了手术后疾病复发率、融合后断钉断棒率.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作者:刘霞;姜明林;刘选艳

    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服药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 结果:对照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42 .31 ± 7 .44)分 ,实验组(30 .11 ± 5 .91)分 ,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自我管理能力、服药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 ,减轻了焦虑 ,提高依从性 ,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 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措施

    作者:唐晓红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措施,为临床上寻找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8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患者伤情均恢复,伤口愈合良好,治疗后所有患者疼痛未再发生,出现尿道感染2(4.2%)例,疼痛1(2.1%)例,便秘1(2.1%)例,并发症患者在经治疗后也好转出院.对护理满意45(93.8%)例.治疗前后患者的总并发症情况比较x2 =87.4000(p=0.0000),对护理满意度比较x2=7.4219(p=0.0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以及广泛使用.

  • 老年腰椎退变病人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植骨融合方式比较

    作者:谢永强

    目的:对老年腰椎退变病人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植骨融合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腰椎退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临床效果、复诊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植骨融合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全部46例患者共有44例患者植骨达到融合,总融合率为95.7%,其中,椎间植骨融合、后外侧植骨融合以及环形植骨融合的融合率分别为92.9%、96.2%和100%,三种植骨融合方式植骨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基础上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后外侧植骨融合以及环形植骨融合的治疗效果相近,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