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配伍罗哌卡因行竖脊肌阻滞对腰椎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淳;张越;杨海涛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腰椎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2018年择期行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俯卧位后使用超声定位每侧竖脊肌内层筋膜下注入0.5%罗哌卡因10ml,配伍15μ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术后使用单纯罗哌卡因行ESP阻滞.手术结束后患者均送入PACU,待清醒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病人清醒即刻及术后2h、6h、12h、24h、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试验组术后6h、12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点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不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ESP阻滞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腰椎手术后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在结核性脓胸开胸患者镇痛效果研究

    作者:王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结核性脓胸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择期行结核性脓胸开胸术患者40例,ASA I级或Ⅱ级.随机分为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组(观察组,n=20例)和常规术后镇痛泵组(对照组,n=20例).观察组注射0.375%的罗哌卡因联合自控镇痛.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复合全身麻醉.记录术后1,2,4,8,16,24,48h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1,2,4,8,16,24,48h时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镇痛泵的按压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单纯自控镇痛方式相比,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结核性脓胸术后的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康复.

  • 超声引导下ESP阻滞联合PCIA对胸腔镜下肺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分析

    作者:张超;王进全;陈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SP)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ESP阻滞、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两组患者术中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效果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MAP、HR、VAS测定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P﹤0.01);麻醉方法和时间变化对MAP、HR、VAS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PCIA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ESP阻滞联合PCIA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减轻术后疼痛.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武昊天;张欢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A组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麻醉,B组在行静吸复合麻醉后接受超声引导下T10水平ESP阻滞.术中和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期间维持心率、血压在基础值的±20%内.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6、12、24、48 h的VAS评分、静脉接受地佐辛注射的次数、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B组术后1、6、12、24、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1.6±0.6)、(1.7±0.5)、(2.1±0.3)、(2.3±1.1)、(2.2±0.8),显著低于A组(4.9±1.7)、(4.3±0.6)、(5.0±1.5)、(5.2±1.O)、(4.7±1.2)(P<0.05);B组术后地佐辛的用药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恶心发生率(43%)低于A组(70%,P< 0.05),患者镇痛满意度(90%)高于A组(53%,P< 0.05).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行超声引导下ESP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用量,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 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作者:卜丹;叶伟光;王天龙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79岁,ASAⅡ~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S组).E组于术毕拔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经导管注药0.2%罗哌卡因20 ml负荷量,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300 ml,运行方案为6 ml/h;S组于术毕缝皮前开启经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稀释至100 ml,运行方案为2 ml/h.采用VAS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镇痛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发生率.结果 E组在超声引导下均顺利完成竖脊肌平面阻滞置管,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与S组比较,E组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效果好,满意度高(P<0.05),且未出现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P< 0.05).结论 超声引导连续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腰椎后路手术全麻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维;刘玉林;张滢莹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e plane,ESP)阻滞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腰椎两个节段以内手术的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70岁,BMI 20~27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ESP阻滞联合PCIA组(EP组)和PCIA组(P组).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毕均使用PCIA,EP组在麻醉诱导前于俯卧位下行ESP阻滞.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记录阿片类药物和肌松药使用量;记录术后48 h以内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记录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记录术后48 h以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P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EP组的瑞芬太尼用量、顺式阿曲库铵维持剂量、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总量均明显少于P组(P<0.01);EP组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帕瑞昔布钠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EP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以维持腰椎后路手术更平稳,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

  •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作者:周桥灵;刘洪珍;赖晓红;贺俭;伍辉萍;赵伟成;王汉兵;杨承祥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用于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65~77岁,BMI 20~24 kg/m2,ASAⅠ 或 Ⅱ 级.随机分为ESP联合静脉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C组),每组40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0.33%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30 ml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C组不予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患者术后1、6、12、24和48 h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和舒适度(BCS)评分.记录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输注总量和曲马多给药次数,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记录皮肤瘙痒、头晕、胸闷等不良反应情况和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ES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E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不同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BCS评分明显升高(P<0.05),追加曲马多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皮肤瘙痒、头晕和胸闷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见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ESP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可安全有效用于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马丹旭;任惠龙;芮燕;马紫元;吴安石;王云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次ESP阻滞联合PCIA组(EP组)和单纯PCIA组(P组).EP组麻醉诱导前行ESP阻滞,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术毕两组均采用PCIA.记录术后1、6、18、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SP阻滞20 min后可阻滞T2~T8或T3~T7脊神经支配区域,术后1~48 h EP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和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的胸科手术辅助镇痛方式较单纯PCIA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汪俊恺;何莹;陈悦;胡双飞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将50例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ESP阻滞组(E组)和单纯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组(P组),每组25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ESP阻滞,术毕P组予PCIA,E组采用安慰剂PCIA.观察术后1、6、12、24h在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以及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E组术后1~12h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均P<0.05),术后24h两组静息及咳嗽下的N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术后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的胸科手术辅助镇痛方式较PCIA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 开胸肺叶切除术后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

    作者:张传阳;赵亮;曹桂林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continuous erector spinal plane block,CESPB)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CESPB组(CE组)和单纯PCIA组(P组),每组30例.CE组麻醉诱导前行ESP阻滞,15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术毕CE组采用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镇痛,而P组采用PCIA.记录术后1 h、6 h、12 h、24 h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用药总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E组,ESPB 15 min后可阻滞T2~T9脊神经支配区域,术后1~48 h CE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氟比洛芬酯用药总量明显少于P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镇痛在开胸肺叶切除术中较单纯PCIA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张春艳;李宁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和ESP阻滞联合PCIA组(EP组),每组25例.EP组于麻醉诱导前局部麻醉下行超声引导术侧ESP阻滞,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麻醉维持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脉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50.术后连接PCIA,记录拔管后30 min及术后2、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式评分法(VAS)评分,并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泵无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48 h内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P组ESP阻滞20 min后可阻滞第2~7胸椎或第3~8胸椎脊神经支配区域,且无穿刺相关并发症.EP组拔管后30 min~术后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无效按压次数和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CI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ESP阻滞联合PCIA镇痛效果优于单纯PCIA,超声引导ESP阻滞可以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安全可靠.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运用于后路腰椎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林;谢冕;邓田;梁磊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后路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1—11月该院择期行后路腰椎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对照组(D组),各40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全麻药物用量、麻醉复苏室(PACU)苏醒时间,以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48 h内额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按压次数和满意程度情况.结果 2组丙泊酚用量、罗库溴铵用量、PACU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8、12、24 h时VAS评分,以及术后48 h额外镇痛药物使用量、PCIA按压次数、患者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辅助全身麻醉运用于后路腰椎手术,可以明显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术后额外镇痛药物使用及PCIA按压次数,提高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经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查鹏;杨丽娟;陈琪;汪海洋;林露;陈龙平;何伟;李军

    目的 观察经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前预先给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后对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术毕复苏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择期拟行经腹PD患者48例,计算机随机数表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C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SP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ESP组患者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T8双侧ESP,再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及丙泊酚、舒芬太尼、雷米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的使用量,并观察两组患者术毕复苏情况.结果 PD术中ESP组患者的MAP与C组相差无统计学意义,而拔管后30 min时ESP组显著低于C组(P<0.05);ESP组的丙泊酚用量与C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舒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ESP组患者术毕苏醒及拔管时间与C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且拔管后30min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出现烦躁和恶心呕吐的患者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 经腹PD术前预先给予ESP可显著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明显提高术毕复苏质量.

  •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阿片药物用量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何伟;张永洪;李军;张斐;杨宇;陈龙平;原庆会

    目的 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预先给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后,阿片药物用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9-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行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SP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ESP组预先行竖脊肌平面阻滞,再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给予患者吗啡行静脉自控镇痛(PCA).观察术中两组患者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术后吗啡的用量;患者自控镇痛总次数和PCA有效次数,术后2、4、6、12、24和48 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测定麻醉前、术毕及术后12、24和48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 D3+、CD4+、CD8+及皮质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SP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吗啡用量均降低(P<0.05);术后12、24和48 h PCA总次数和PCA有效次数降低(P<0.05);术后2、4、6、12、24和48 h 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烦躁和恶心呕吐的患者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均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12、24、48 h血浆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E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术后12、24和48 h,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ESP组患者于术后24、48 hCD3+、C 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预先给予ESP可明显减少术中及PCA期间阿片药物的使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有利于患者康复.

  • 超声引导下ESPB联合PCIA与单纯PCIA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张子龙;魏雯欣;李汝泓;周腾

    目的 比较经超声引导下的T7水平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在胃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拟于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EP组)和对照组(P组),各25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开始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7水平竖脊肌平面阻滞,术后联合PCIA镇痛,对照组单纯行PCIA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 VAS评分和BCS评分,记录术后24、48 h内镇痛泵自控给药次数,第一次自控镇痛至手术结束时间,术后24、48 h内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EP组后2、6、12、24、48 h VAS评分与BCS评分均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②EP组第一次自控镇痛至手术结束时间为(12.72±8.60)h,P组第一次自控镇痛至手术结束时间为(0.93±0.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③EP组术后24、48 h内自控给药次数分别为(1.20±0.65)次,(2.52±1.45)次,P组术后24、48 h自控给药次数分别为(17.68±3.69)次,(24.56±5.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④EP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模式可为胃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同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进而改善术后不良反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