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杨乾红

    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危重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在院前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实施传统院前转运的危重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升转运安全性.

  • 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因素

    作者:熊丹;金晓晴;江城;赵剡

    目的 探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的情况以及影响患者选择EMS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的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来院方式、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首发症状、卒中类型、发病时间和就诊时间.根据是否应用EMS到达医院分为EMS组和自行转运组两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 共24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仅有29.2%的患者使用EMS到达指定的医院(EMS组,n=70),70.8%的患者自行到达医院(自行转运组,n=170).EMS组从发病到医院就诊的时间明显短于自行转运组(中位数,60 min vs.180 min,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现意识障碍或抽搐症状(95%CI:0.107~0.403,OR=0.208,P<0.01)的患者多选用EMS就医.结论 出现意识障碍或抽搐症状是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EMS转运的独立变量.

  • 中国院前急救近十年的发展及未来展望

    作者:吕传柱

    中国的院前急救发展到21世纪,经历过SARS、"5·12"汶川地震等公共卫生事件后,政府及社会对公共卫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走向了更加开放、文明和与世界同步,表现为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中国的院前急救的迅猛发展,直接的反映就是从单纯的、粗放的院前转运变成代表政府职能的,集医疗急救、灾难救援、医疗保障、危重病监护转运、急救车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 微型呼吸机在院前长途转运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利燕

    目的 探讨微型呼吸机机械通气转送呼吸衰竭患者的可行性及注意点,以提高转送成功率.方法 对56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大容量氧气筒并联微型呼吸机的氧源进行机械通气长途转运,观察其转运效果.结果 中枢性呼衰中pH值运送前为(6.98±0.03),运送后为(7.36±0.03),运送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7,P<0.05),转运前后其他血气分析结果明显缓解(P<0.05),PaO2正常,无明显酸碱平衡失调及高碳酸血症,转送成功率100%.结论 利用院内大容量氧气筒作用为微型呼吸机的氧源来进行机械通气转运呼吸衰竭患者可行,值得推广使用.

  • 院前转运在小儿急救网络实践中的探讨

    作者:刘政;姚建宏;孙平莲;张言圣

    儿童紧急医疗救护是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不同年龄危重和受伤的儿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救助和治疗,其目的是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儿童院前急救是为基层医疗单位向上级医疗、急救条件较好的儿童医疗急救中心安全转运危重患儿的重要纽带,是保证其能否及时得到救治的重要保证.我院于2001年6月1日成立了山西省儿童院前急救转运网络系统,至2003年2月已经转运危重患儿265人次,现初步总结如下.

  • 北京某三甲医院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卒中患者治疗延误的影响

    作者:高丹丹;李洋;马青峰;李斗;狄奎义;吉训明

    目的 探讨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卒中患者治疗延误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3月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卒中患者255例,排除资料不全7例,获得有效病例248例.依据是否通过急救车转运到院,分为急救车组(88例)和非急救车组(16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院前情况、发病至到院时间、到院至评估时间、到院至CT检查时间、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差异,并分析急性卒中患者急救车利用的相关因素及院前转运方式选择的原因.结果 (1)248例患者急救车利用率为35.5%.急救车组患者年龄、冠心病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非急救车组[(65±11)岁比(61±11)岁、15.9%(14/88)比5.6%(9/160)、9(3,17)分比2(1,5)分],卒中比例低于非急救车组[23.9%(21/88)比37.5%(60/16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急救车组与非急救车组的自我判断病情紧急与自我保健意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与非急救车组相比,急救车组患者发病至到院时间,到院至评估时间、CT检查时间、静脉溶栓时间更短[102(64,150)min比136(86,230)min、3(1,8)min比7(4,11)min、15(18,23)min比16(22,27)min、(41±9)min比(50±10)min,均P<0.05].(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大(OR=1.04,95%CI:1.01~1.08,P=0.01)、NIHSS评分高(OR=1.13,95%CI:1.08~1.19,P<0.01)、患者或知情人判断病情紧急(OR=17.08,95%CI:5.78~50.41,P<0.01)、不适会及时就诊(OR=38.13,95%CI:10.13~143.61,P<0.01)、不适会自行服药(OR=6.82,95%CI:2.33~19.99,P<0.01)的急性卒中患者更倾向于通过急救车转运到院.结论 使用急救车可减少急性卒中患者的治疗延误,有自我保健意识者更易选择急救车转运.对卒中患者应加强利用急救车重要性的宣教.

  • 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与转运108例临床分析

    作者:齐艳霞

    目的 探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0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急救措施和效果.结果 108例患者的急救转运时间为7~38 min,平均急救转运时间(21.24±8.85)min.108例患者中显效78例(72.22%),有效23例(21.30%),无效4例(3.70%),死亡3例(2.78%);总有效101例,总有效率为93.52%.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与转运时,抓住有效时间,及时对因抢救,安全进行转运,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有效率和患者存活率.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湘;杜斌;蔡榕

    目的 对应用两种不同院前急救转运模式对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这段时间收治,临床确诊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共计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采用边治疗边转运的常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院前转运;采用先治疗后转运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转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效果、心衰疾病救治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和死亡的例数、院前转运所需时间和心衰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疾病救治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和死亡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转运所需时间和心衰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先治疗后转运的模式对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院前转运救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院前转运对于患儿急救网络实践的影响分析

    作者:陈文中;韩佩佩;薛莹莹

    目的 探究在患儿院前转运之中行急救网络实践所取得的效果,分析急救网络实践对于院前转运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患儿中2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回顾性分析患儿资料,对急救结果 展开分析.结果院前转运入院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患儿院前转运之中行急救网络实践,可有效地减少患儿死亡,可有效地保障患儿抢救成功,儿童急救网络建设成为了今后院前急救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 危急重症病人院前转运的急救护理防范

    0引言
      危急重症病人是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此类病人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且并发症多,常因检查,治疗等方面原因需要进行院前转运。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及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 院前转运341例危重患者分析与体会

    作者:胡翼南;张秀兰;李立新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时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济南市急救中心前转运的341例危重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41例危重患者年龄15~83岁,平均(48.6±6.96)岁。转运需抢救的有56例,占16.42%。死亡2例,医疗纠纷1起。结论做好转运前的病情评估,进行有效的医疗处置、心理干预,转运中严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的成功率,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转运的护理

    作者:苏红梅;苏红娜;郭存玲

    对本院近2年来收治的468例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转运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急危重症孕产妇在院前转运的安全护理及相关对策.从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转运的物品、人员、急救、病情观察、注意事项等方面综述, 有利于提高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转运的安全性.

  • 危重病人院前转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风云;宋述灵;曹林红

    危重病人院前转运是指120急救系统接到紧急呼救后,有经验的专职急诊医生,护士迅速到达事件现场,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救治,转运至医院治疗的过程.有学者将这一概念称为流动的ICU(Mobile Intensive Care Units)[1].由于病人在转运前本身存在一些紊乱,需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器官支持,院前转运中由于条件有限,不利于积极治疗且无法得到援助[2].

    关键词: 院前转运 问题 对策
  • 危重患者在院前转运时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古艳钗

    目的 分析危重患者在院前转运的危险因素,为如何有效控制患者血氧饱和度的降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由本院急救科进行转运的19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初步诊断、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频率、意识状态、SpO2、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转运过程中的供氧装置、转运人员职称、转运时间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本次研究的190例患者,SpO2降低>5% 的患者有120例,SpO2降低≤5% 的患者有7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及意识状态对SpO2降低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疾病部位类型、护士职称、转运时间、供氧装置等指标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士职称、呼吸系统疾病、供氧装置是导致SpO2降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士职称、呼吸系统疾病、供氧装置是导致SpO2降低的危险因素,在转运过程中必须针对上诉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患者血氧饱和度的下降.

  • 百草枯中毒致1例患者心跳呼吸骤停院前与院内联合抢救及院前转运的体会

    作者:刘国阳;刘云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所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急诊抢救、院前急救车、医疗设备配置及转运途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急救人员参与1例百草枯中毒所致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及院前转运过程。结果抢救成功,安全转运到我市三级医院。随诊,在三级医院治疗48h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脱机。2周后全癒,无不适,出院。结论百草枯中毒主要造成肺损害,随时可能发生呼吸衰竭及心跳呼吸骤,应备好抢救物品。一旦发生,应立即抢救,不得相互推诿责任。院前应配置监护型救护车,出诊前带齐医疗设备并使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及途中观察及时处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转运途中病死率。

  • 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临床分析

    作者:钟绍伟

    目的:探讨院前转运对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效果,进一步完善转运系统,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中心2012年9月到2014年1月转运的150例危重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转运的150例患儿中,其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占主要地位,所有患儿全部转运成功,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转运后治愈好转145例,死亡5例。结论建立良好迅捷安全的院前急救转运系统,对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能显著性降低病死率。

  • 儿科紧急救援包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陶艳;肖政辉;王可为;罗海燕

    针对儿科急诊急救及院前转运特点,调研目前儿科转运急救医疗设备,并收集儿科急救专家建议,研制了一款新型的儿科紧急救援包,以满足各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及转运患儿时进行各种急救处理和护理的需要.该儿科紧急救援包外观新颖,内部模块化设计,方便携带,简单实用,适用于危重患儿的院前急救及转运等,也可应用于各种灾害及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

  • 院前危重患者转运护理风险评估

    作者:李华英;王英;刘励军

    为了使患者及时、安全转运至目的地,转运前充分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而目前院前或现场患者风险程度评估尚无成熟或客观的评价系统.转运途中由于车体的晃动可造成置入管路的移位或脱位、输液速度的不稳定、气道分泌物增多等问题,均会增加患者病情风险.我院ICU曾收治1例多次发生室颤心搏骤停的患者,先后除颤7次,其中现场6次,转运途中1次,现将院前急救护理风险评估的体会介绍如下.

  • 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护理

    作者:王秀莲

    院前急救与转运是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挽救患者生命的责任,是急诊医疗服务的前沿,也是抢救患者过程中的重要的一环[1]。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并给予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关键的环节。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采用微电脑控制,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合院前急救和转运时使用。我院急救中心从2010年起为救护车配备了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对我院36例应用便携式呼吸机实施院前转运的危重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转运情况对就诊时间的影响研究

    作者:何红丽;王培席;浮荣莉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转运的情况及其对就诊时间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1年7-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2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入院方式、转运方式及居住地对就诊时间的影响.结果 2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为(40.9±4.1)h,6 h内就诊的有110例(40.3%).首诊入院与转诊入院的患者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18,P<0.05);不同居住地的患者入院方式及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425和11.796,P<0.05);不同转运方式患者的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9,P<0.05).私家车和出租车仍是患者就诊的首选转运方式,分别占45.8%和23.1%,而使用救护车转运的仅占4.7%.结论 入院方式、转运方式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急救车使用率低,公众使用急救系统的意识有待提高.

57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