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言语不利的研究进展
中风后言语不利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而针灸治疗中风后言语不利疗效确切,近年来涉及中风后语言不利研究较多,且方法 多样,主要有醒脑开窍、靳三针等特殊针法,也有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等,也有配合推拿、康复、西药等多种手段.结果 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后言语不利确实有效,但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规范,更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研究.
-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中风病又称"卒中",其中包括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脑梗死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暂时性脑缺血(脑血管痉挛)、出血性脑血管病即脑出血(脑溢血).此是指非外伤性实质内出血,以及某些特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患.临床上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特征,轻者仅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言语不利,其发病急骤,症状变化多端与"风善行而变"有关故名日"中风".
-
银杏达莫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多发性脑梗死2周病灶完全吸收1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72岁,因"头晕、呕吐伴言语不利、口角歪斜3小时"入院.入院查生命体征平稳,神清欠合作,站立不稳,双瞳孔正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歪向右侧,伸舌偏左,双肺(-),心界不大,HR 84次/分,节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杂音,腹(-),四肢肌力Ⅲ~Ⅳ级,皮肤感觉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引出病理征.急查头颅CT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心电图示"心房纤颤",随机末梢血糖6.7mmol/L.患者平素有吸土烟、少量饮酒30年,无继往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结合病史临床初步诊断:①脑梗死可能性大;②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
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理疗的效果观察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数病例有受寒、风寒及疲劳等诱因.临床表现为额纹消失、流泪、眼睑闭合不全或者完全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嘴角歪向健侧,口角下垂流涎,言语不利,闭气鼓腮口角漏气等症状.我们采用理疗配合功能训练取得满意效果.
-
卒中,老年人健康的一道坎
卒中俗称“脑中风”,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智力障碍等为主要特征,往往发病迅速,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每6秒就有1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脑卒中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疾病,已成为危害中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据中国脑卒中防治工程相关数据显示,脑卒中的患病人群特点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60 ~ 64岁的人容易患卒中,但现有的劳动力人群(即劳动年龄人口)在卒中患者中占50%,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中中国的慢病发病人数会增长2~3倍.
-
卒中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不乏听到这样的事例:某某家老人摔了一跤,然后就昏迷了,送到医院诊断为脑溢血;又有某某家老人一觉醒来,口眼歪斜,半边身体已经无法活动,医生诊断为脑梗塞。脑溢血和脑梗塞都属于脑卒中的范畴,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智力障碍等为主要特征,往往发病迅速,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
建瓴汤应用举隅
杨某,女,47岁.于2002年3月20日入院.入院前2小时突然头痛,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右半身不遂,大便调.
-
变法治疗舌喑验案一则
赵某某,男,57岁,1998年8月17日诊.患者一年前出现言语謇涩,本院外科治以大活络丹,症状消失.今年年初,出现病情反复,经口服大活络丹、复方丹参片、维脑路通片,静点脉通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均不效.特来我科就诊,诊见舌强,言语不利,伴有头晕、上肢麻木,舌喑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证属气滞血瘀之舌喑,治宜滋阴行气,活血祛瘀开窍.方用会厌逐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6g,桔梗10g,生地20g,元参20g,枳壳10g,柴胡12g,赤芍10g,当归15g,川芎10g,土元10g,丹参30g.3剂后诸症减轻.9剂后舌强语涩消失.为巩固疗效,在上方基础上增减,更进药10余剂,诸症悉除.
-
中风后遗症辨证治验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由于近10余年来中风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并且中风病一旦发病,或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功能障碍,或反复发作,愈发愈重.中风半年以后仍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或有间断地抽搐发作,或渐渐痴呆,或精神失常都属于中风后遗症.现将这些后遗症的辨证论治分述如下.
-
颞三针舌三针治疗言语不利的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期言语不利应用颞三针舌三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中风后言语不利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各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行颞三针、舌三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比对照组的63.33% 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语言功能总评分(93.74±14.19)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ADL评分为(90.14±5.74)分,比对照组的(81.26±6.99)分高(P<0.05).结论:急性期言语不利应用颞三针舌、三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语言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
中西医结合治疗磷酸肌酸激酶持续升高1例
患者,男,68岁.因饮食咳呛9年,加重伴下肢活动受限、言语不利1周,于1995年9月15日以"脑梗塞"入院.既往有前列腺肥大病史5年.查体血压160/9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侧鼻唇沟变浅,闭目时右眼裂增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心电图示:窦律,偶发室早,左室高电压.头颅MRI示:左侧豆状核及左额叶皮质下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肌电图示:广泛神经原性损害.心电检测无异常.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14 IU/L,总胆红素13.68μmol/L,直接胆红素3.42μmol/L;尿素氮6.64mmol/L,肌酐79.56μmol/L,肌酐79.56μmol/L;电解质正常;乳酸脱氢酶(LDH)548 IU/L,磷酸肌酸激酶(CPK)4289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2 I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224 IU/L;CPK同工酶101 IU/L;LDH同工酶正常;总胆固醇6.11mmol/L,甘油三酯3.44mmol/L,高密度脂蛋白0.73mmol/L,低密度脂蛋白4.26mmol/L;肌钙蛋白0.42ng/ml.西医诊断:多发性脑梗塞,球麻痹,神经原性肌病、高血压病.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痰阻络型.
-
发热、全血细胞减少、骨痛
患者,女,25岁,因"乏力、发热1月半,多发骨痛3天,加重1天"入院.1 病历摘要1.1 病史患者1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伴明显乏力,疼痛为肌肉痛,并逐渐影响到日常活动.后无诱因出现每日发热,体温高峰以午后和夜间明显,高达38℃,次日晨可降至正常.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畏寒、盗汗.之后双下肢肌痛自行缓解.外院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予以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感染治疗后发热无明显改善,渐出现背部疼痛.就诊于河北某医院,仍考虑"呼吸道感染",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体温高峰可降至37.5℃,血常规;RBC由3.7×1012/L降至2.01×1012/L;Hb由117 g/L降至59 g/L;PLT由231×109/L降至93×109/L.后就诊于我院门诊,查ESR 103 mm/h、CRP 6.22 mg/dl、补体CH5062.6 u/mL、C3214 mg/dl、LDH 960 u/L.3 d前患者突发左肩、右额头、胸骨中下段及左锁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今晨疼痛症状明显加重,伴有一过性言语不利,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差,体重下降约10 kg.既往史:发现牛皮癣3年.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家族史:无殊.
-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痉挛性脑性瘫痪疗效评估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视听障碍、吞咽困难、言语不利及智力落后等.在我国,CP的发病率为1‰-5‰,并逐年递增[1-2].
-
进展性后循环脑梗死1例报告
患者,男,66岁,工人.因反应迟钝,胡言乱语10余小时入院.患者于1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反应迟钝,胡言乱语,不认家人,不知道自己在哪,记忆力差,伴头晕,无视物旋转,及视物成双,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言语不利,无肢体活动不灵,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头痛.既往史;无高血压,两年前因口渴查血糖14 mmol/L诊为糖尿病,未用药.查体T 36 ℃、P 56次/分、BP 160/110 mm Hg, 神志清、言语流利,部分问题回答正确,反应迟钝,计算力差,远近记忆力差、时间地点定向力差,双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应灵敏,眼球运动正常,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颈软,心肺正常,四肢肌力Ⅴ级,腱反射正常,深浅感觉正常,巴宾斯基氏征阴性,共济运动正常,克尼格氏征阴性.
-
神经低糖症状误诊1例
患者田××,男,66岁,工人.因生气后突发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伴言语不利1天,于2000年12月12日8Am收入病房,经颅脑CT诊断为脑梗塞.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Ⅱ型糖尿病病史2年.入院前5天曾查空腹血糖10.2mmol/L,入院后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因病人入院前常规口服美吡达10 mgtid,拜糖平50 mgtid,故继续口服.当日下午5时患者出现躁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反应迟钝,无头痛、呕吐、饥饿感、心慌、汗出.查体:T:35.5℃Bp:160/95 mm Hg,神清,语利,理解力、定向力、计算力均下降,颅神经(-),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正常存在,颈软,无抵抗感,右上、下肢肌力Ⅲ级,右巴氏征阳性,考虑脑梗塞加重,复查颅脑CT,结果与入院时无明显变化,予以鲁米那纳0.2im st
-
头针与黄芪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78例疗效分析
中风后遗症是指发生在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缺血性中风(如脑栓塞)急性期过后遗留下来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属于中老年人多发难治的疾病之一.笔者用头针与黄芪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68例,女10例.≤50岁17例,51~60岁18例,61~70岁14例,71~80岁20例,80岁以上1例.
-
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中风急性期(脑血管意外)经过救治后,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如按常规单纯针刺患侧,往往难治不愈,甚或造成终生残废,从而影响病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
-
双侧颞颌关节脱位误诊为脑梗死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81岁,因言语不利1天于2007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于一天前理发后出现言语不利、嘴不能合拢、左侧口角流涎、咀嚼困难、饮水呛咳.无头痛、头晕,无意识改变,无肢体功能障碍.
-
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成形术合并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
患者女,71岁,因"反复眩晕1年"于2009年3月17日收入我院.患者1年来间断眩晕,多在活动中出现,卧床休息后好转,偶有恶心,无呕吐,近来发作逐渐增多,影响日常生活,无言语不利及肢体活动障碍等.20年前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5年前出现一过性失语和右侧肢体偏瘫.
-
麻痹性痴呆误诊分析三例
例1女,53岁.因反应迟钝、精神异常15个月,加重伴言语不利4个月于2010年6月15日收住院.患者于15个月前被家人发现反应迟钝、表情淡漠不爱与人交流,经常独处家里发呆,生活不规律,夜间上网,白天睡觉,未引起家人重视未诊治.11个月前,患者出现烦躁、常与家人争吵,经常自言自语,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抑郁症",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略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