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皮肤强啡肽和κ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鲁向红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皮肤强啡肽和κ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收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静脉滴注芬太尼+丙泊酚,B组给予静脉滴注氯胺酮+丙泊酚,手术前后测定皮肤强啡肽和κ受体表达。结果:两组手术后皮肤强啡肽和κ受体表达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皮肤强啡肽和κ受体表达增高与手术刺激有关,而静脉麻醉对强啡肽和κ受体表达增高的影响不明显。

  • 归参止痒方治疗血虚肝旺证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兰东;成玉;贾红侠;李晓阳;冉立伟

    目的 观察归参止痒方治疗血虚肝旺证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神经—内分泌—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将9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完成病例41例,对照组完成38例,治疗组予口服归参止痒方汤剂,对照组予口服肤痒颗粒,两组均配合外用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症状、皮损疗效变化,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强啡肽(dynorphin,DYN)、性激素[睾酮testosterone (T)、雌二醇estradiol(E2)]及IL-4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瘙痒程度、瘙痒面积、脱屑、苔癣样变、急躁易怒、烦热咽干、眩晕耳鸣症状积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两组SCF、DYN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8周后治疗组在瘙痒程度、抓痕数目、脱屑、急躁易怒、眩晕耳鸣单项症状方面明显改善(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P<0.05),治疗组SCF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两组在配合外用冰黄肤乐软膏治疗基础上,归参止瘁方对血虚肝旺证老年皮肤瘙瘁症疗效优于对照药物,其对影响老年皮肤瘙痒症发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介质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中药归参止痒方治疗血虚肝旺型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对干细胞因子与强啡肽的影响

    作者:兰东;张海燕;庞宝森

    目的 观察养血柔肝中药归参止痒方对血虚肝旺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干细胞因子(SCF)及强啡肽(DY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61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抽签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口服归参止痒方,对照组28例口服肤痒颗粒,两组均服药8周.观察两组症状、皮损疗效变化,采用双抗夹心ABC-ELL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SCF及DYN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剔除3例,列入统计30例中,临床痊愈20例(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0例,35.7%,P<0.05);治疗组治疗后SCF及DY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P<0.05).结论 中药归参止痒方对血虚肝旺型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较好,可能是通过调节SCF及DYN水平,改善了影响皮肤瘙痒的炎症介质而达到治疗目的 .

  • 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血浆强啡肽A1~13免疫活性物质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振平;郝建;林莲初;王成海

    肺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其病理发展过程与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机制密切相关.近年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特别重视研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机制与各种神经肽类物质介导作用的关系.大量的研究表明,各种心理、生理或病理性刺激可以激活这一系统,使强啡肽A1-13(DynA1-13)的分泌增加[1].但对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以及是否涉及参与形成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及并发症的机制,至今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拟探讨这些问题.

  • DREAM/Calsenilin/KChIP3:神经系统的多功能蛋白

    作者:张瑛;王韵

    新近发现的转录因子DREAM(downstream regulatory element antagonist modulator)可结合到基因(包括PPD、Hrk、c-fos等)的DRE(downstream regulatory element)位点,抑制基因转录.它是第一个已知的可以直接与DNA结合发挥转录抑制作用的Ca2+结合蛋白,为Ca2+调节基因表达除蛋白激酶/磷酸酶这条主要通路外提供了另一条通路.由于DREAM与另两个研究小组发现的蛋白calsenilin和KChIP3实为同一种物质,所以DREAM具有PS(presenilin)作用蛋白、Kv4通道调节蛋白和转录因子的多重功能特性.本文将就DREAM的分布、功能及其调控、DREAM与疼痛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 内吗啡肽与强啡肽产生协同镇痛作用的新证据

    作者:王韵;张翼;王伟;曹羽;韩济生

    以往的工作表明,穴位电刺激产生镇痛作用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释放一系列神经肽进行传递的[1~4].内吗啡肽(EM)是近年发现的一种μ阿片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它的镇痛效应已被多次证明.但它与其它阿片肽是否有协同作用,尚待研究.以往的工作还证明,2Hz与100Hz以3秒的间隔交替出现(2/100Hz)可引起脑啡肽、EM与强啡肽(Dyn)先后释放,发挥协同作用.

  • 纳络酮对超重状态大鼠脑啡肽 强啡肽的影响

    作者:孙佳石;佟文革;李波;沈楠;陈默然

    目的研究纳络酮对加速度作用后产生超重状态的大鼠脑组织中脑啡肽、强啡肽的作用及尾部痛阈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生理氯化钠溶液组和纳络酮组.分别施加+1加速度(+Gz)、高+Gz和±Gz(正、负加速度)交替的作用.作用后测定甩尾反射潜伏期和脑啡肽、强啡肽的含量.结果高+Gz和±Gz交替作用使二种肽类含量增多,痛阈增高;且±Gz交替作用明显.生理氯化钠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纳络酮组与对照组和生理氯化钠溶液组分别比较,二种肽类含量虽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大鼠尾部痛阈降低明显.结论高+Gz和±Gz交替作用使两种肽类含量增多,痛阈增高;且±Gz交替作用明显.纳络酮可以拮抗两种肽类的镇痛作用,并降低大鼠痛阈.

  • N-硝基-L-精氨酸抑制大鼠吗啡身体依赖的强啡肽机制

    作者:黄矛;万兴旺;何雅琴;李万亥;由振东;路长林

    目的研究N-硝基-L-精氨酸(NO2Arg)在抑制吗啡身体依赖形成中的作用及探讨强啡肽在该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剂量递增皮下注射吗啡法建立大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身体依赖程度采用皮下注射5mg*kg-1纳洛酮激发戒断症状并对大鼠60min内可数和不可数的戒断症状评分的方法进行;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大鼠脑各分区、垂体、脊髓和血浆内免疫活性强啡肽A(ir-Dyn)的含量.结果 NO2Arg 可剂量相关性地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其中5mg*kg-1 NO2Arg可显著抑制吗啡依赖大鼠大多数戒断症状;NO2Arg处理可显著升高吗啡依赖大鼠脊髓、纹状体、垂体及血浆内ir-Dyn的水平.该作用可被特异性κ-受体阻滞剂norbinaltorphimine (nor-BNI)所拮抗.结论 NO2Arg剂量相关性地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该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调节机体内源性强啡肽的水平显著相关.

  • 给药途径对强啡肽A1-13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

    作者:万兴旺;黄矛;何雅琴;李万亥;由振东;路长林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对强啡肽A1-13(Dyn)抑制吗啡依赖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采用sc 5mg*kg-1纳洛酮激发;Dyn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采用侧脑室、脊髓及静脉内注射Dyn后,对大鼠经纳洛酮激发后60min内可数和不可数的戒断症状进行评分的方法进行.结果静脉内注射100μg*kg-1 Dyn可短暂抑制戒断症状;髓鞘内注射4μg*kg-1 Dyn可明显抑制绝大部分的戒断症状;侧脑室注射Dyn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无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Dyn抑制阿片类物质戒断症状可能主要是通过脊髓水平起作用的.

    关键词: 吗啡 依赖 戒断 强啡肽
  • 多发性抽动症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强啡肽表达特点及健脾止动汤干预作用

    作者:王道涵;王素梅;赵荣华;卫利;刘晓芳

    目的 研究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区内源性阿片肽——强啡肽(Dyn)及其前体物质强啡肽原(PDyn)的表达情况,以及中药组方健脾止动汤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45只)和空白对照组(15只),造模组采用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法建立TS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动物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2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泰必利混悬液(21 mg/kg)和健脾止动汤颗粒溶液(16 g/kg),连续给药6周,每周末次给药后记录TS大鼠刻板行为积分情况.6周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定量荧光PCR(RT-PCR)分别检测大鼠皮质区、纹状体区Dyn和PDyn表达.结果 ①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TS大鼠刻板行为积分均值呈下降趋势,末次观察结果显示,2组积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健脾止动汤组积分低于泰必利组(P<0.05);②组间比较,皮质区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区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2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纹状体区Dyn和PDyn表达增加可能参与TS大鼠刻板行为发生,健脾止动汤抗抽动机制可能与抑制纹状体区Dyn过表达、降低直接通路的易化作用有关.

  • 腹侧海马强啡肽在癫痫敏感性增强形成中的表达

    作者:王静;李艺影;李小勇;张万琴

    用SD大鼠建立红藻氨酸(KA)诱发实验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 研究KA诱发的癫痫敏感性增强形成过程中(KA后1~7 d),大鼠腹侧海马内强啡肽[DYN A(1- 8)]免疫反应活性变化的时间过程.发现:KA后2 d,大鼠腹侧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DGC)层出现强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KA后4 d,其阳性神经细胞数量及免疫反应强度达高峰, K A后5~7 d,免疫反应逐渐消失.研究表明:腹侧海马DGC层强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消失出现的时间过程(KA后5~7 d)与KA诱发的癫痫敏感性增强形成出现的时间过程(KA后5~ 7 d)一致,提示腹侧海马内源性强啡肽在抗癫痫敏感性增强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脊髓强啡肽在镇痛与致痛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晓敏;薛朝霞

    强啡肽(dynorphin,Dyn)作为内源性阿片肽的一种,同时也是一类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功能涉及广泛,对神经、感觉、运动、免疫等系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中以调节疼痛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就近十年来关于强啡肽在疼痛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可能机制总结做一综述.

  • 乙醇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阿片肽的影响

    作者:颜红;周丽;程秀臻

    乙醇中毒、乙醇依赖和乙醇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在我国乙醇滥用亦日趋严重.研究表明,大量中枢神经递质参与了乙醇中毒过程,如内源性阿片肽、多巴胺递质、γ-氨基酸能递质、谷氨酸能递质、5-羟色胺等.本文主要探讨乙醇对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影响,以了解其在乙醇中毒以及乙醇依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乙醇中毒以及乙醇依赖提供新的思路.

  • 孤啡肽对痛觉调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建阳;刘志诚

    1994年,一种与阿片受体有较高同源性,但与目前已知的阿片受体的特异性配体只有很低亲和性的孤儿阿片受体被克隆出来,命名为阿片受体样(opioid receptor like,ORL)受体[1].随后瑞士和法国的两个实验室几乎同时报道发现了ORL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并命名为孤啡肽(orphanin FQ,OFQ)或痛敏肽(nociceptin).一级结构与其他内阿片肽,尤其是强啡肽A相似,由此引起了关于阿片家族的新受体和新配体研究高潮.

  • 蝎源活性肽对早期帕金森病大鼠强啡肽改变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冬梅;赵丹;殷盛明;安冬;陈薇;于德钦;徐红;赵杰;张万琴

    目的:研究蝎源活性肽对早期帕金森病(PD)大鼠强啡肽(DYN)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脑内微量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早期PD模型,观察蝎源活性肽对早期PD大鼠脑内DYN的影响.结果:蝎源活性肽可以逆转早期PD大鼠脑内明显降低的DYN免疫反应活性.结论:DYN参与蝎源活性肽对早期PD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头部亚低温对心脏停搏犬血清及脑脊液中神经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彬;霍正禄;杨瑞和;马立业

    心脏停搏经心肺复苏后,往往发生永久性脑损害,其机制主要包括原发性缺血损害和继发的复苏后征象.研究表明内源性阿片肽--β内啡肽(βEP)及强啡肽(DynA)参与了继发性脑损害.本研究探索头部亚低温对内源性阿片肽水平的影响.

  • κ阿片受体在焦虑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航艾;何玲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属常见精神疾病,可通过压力引发,常伴随于抑郁症和药物滥用。焦虑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同时现有的抗焦虑药物因共济失调、嗜睡、认知障碍等不必要的不良反应,使之对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强啡肽/κ阿片受体在焦虑症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现有的临床前动物模型数据来概述强啡肽/κ阿片受体在焦虑症中的作用,以期为以后研究焦虑症的学者提供参考。

  • 乌头生物碱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黄茜;孙明丽;李腾飞;王永祥

    乌头属植物资源丰富、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二萜生物碱是乌头属植物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按结构可分为C-18型、C-19型、C-20型和双二萜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活性.本文旨在综述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乌头属药物中几种主要二萜生物碱,包括草乌甲素(C-19型)、雪上一枝蒿甲素(C-20型)、高乌甲素(C-18型)及乌头碱(C-19型)的镇痛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乌头炮制的药理学依据.草乌甲素、雪上一枝蒿甲素、高乌甲素和乌头碱在多种疼痛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系通过Gs/cAMP/PKA/p38β/CREB信号通路,刺激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释放强啡肽,随后作用于神经突触后膜神经元上的κ-阿片受体而产生.乌头碱经炮制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毒性降低,治疗指数增加.此外,多种乌头属二萜生物碱和乌头提取物均不产生镇痛耐受作用,并能有效抑制吗啡的镇痛耐受,亦与它们的镇痛作用机制有关.

  • 针刺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β-EP与DynA1-13的影响

    作者:李淑萍;王育强;白淑芳;李玲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镇痛机制的影响.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监测各组大鼠垂体、下丘脑及异位内膜的β-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DynA1-13)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β-EP及DynA1-1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针刺治疗组其β-EP及DynA1-13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提高中枢及异位内膜组织中β-EP和DynA1-13的含量而达到镇痛作用.

  • C-fos基因的反义寡聚核苷酸在脊髓背角减弱痛行为反应和抑制fos蛋白及强啡肽A的表达:大鼠福尔马林实验

    作者:张宇;聂红;王航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