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图书馆流通服务中读者隐私权的思考
读者隐私权是各个国家图书馆在服务中都遇到的问题,也是当今图书馆管理中突出的矛盾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之前,"为利用者保守秘密"的观念就在现代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美国1939年公布的<图书馆员伦理纲要>就确认了"图书馆员捍卫利用者在查考资料、参考咨询、获得资料过程中的个人秘密权"[1].英国图书馆学会在1983年公布的英国图书馆学会专业行为守则中明确了图书馆员"不得泄露或默许他人泄露任何委托的保密资料、信息或行政档案给第三者"[2].我国对图书馆用户隐私权保护的研究起步较晚,早的研究大约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还缺少有关图书馆用户隐私权保护的专业著作.
-
外科护理中易被患者投诉的隐私问题及防范措施
隐私是一个人不容许他人随意侵入的属于个人信息控制部分的领域,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生活、精神独处的享有[1].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文明程度、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患者隐私权被侵犯的问题成为一个潜在的隐患,一些过去司空见惯的问题时常被患者以隐私权被侵犯而予以投诉,甚至发生护理纠纷,给护患双方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以减少或杜绝因无意间侵权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
产科护理中患者隐私权的保护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普法教育的深入,人们的法制观念也日益增强,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常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涉及到自身权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往往成了首选,而一线护理人员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却相对比较浅薄,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及其预防措施进行阐述,旨在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患纠纷,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
从全科医疗的特点出发保护病人的隐私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保护病人的隐私",保护病人的隐私是执业医师法定的义务之一,而全科医疗又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整体性、连续性、综合性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由于全科医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医疗服务,势必要涉及病人个人背景资料及隐私,这就要求我们全科医师在开展全科医疗服务时,既要掌握病人的隐私和个人背景资料,又要做到依法保护好病人的隐私权.
-
布朗医生日记——道歉
Mark是位医生同时也是位有膀胱肿瘤病史的病人,他刚做过每年2次的膀胱镜检查.之前做的膀胱镜检查未见新生的肿瘤,不过膀胱后壁有些毛细血管扩张区,他非常担心.6个月后,从泌尿科医生Yamagushi那得到了第二种意见,Yamagushi医生当时还不能确定毛细血管扩张的原因,安慰他说那里未见癌肿.
-
病案保密制度与患者隐私权的探讨
病案资料包含了公民大量的隐私,通过对患者隐私权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强调加强病案保密管理,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列举了泄露患者隐私的途径,提出加强病案保密制度与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对策和建议.
-
围手术期护理的法律问题探讨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就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地增强,本文就围手术期护理中患者的相关权利展开探讨.这些权利分别为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平等医疗权、隐私权、人格尊严权、身体权、选择权、复印病历权.针对上述权利,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安全知识及法律知识,用法律来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维护医护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
精神科护理告知的内容及技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患者从人院到出院或死亡的整个护理过程中,对自己的病情、诊疗方案、预后、潜在危险等有知情同意的权利,有自己的姓名权、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
基于JCI标准的病人隐私保护策略
通过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JCI)的认证,规范并健全病人隐私保护制度,以病人为中心,构建符合国情和医院实际的病人隐私保护模式.
-
不同年龄体检人群隐私权认知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对隐私权的认知状况,为开展更合理有效的个性化隐私保护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2015年1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体检的234例不同年龄段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岁与30岁~39岁者首选隐蔽部位;而40岁~49岁与50岁~59岁者选择的是年龄、体检报告、社会关系等;≥60岁者则选择体检报告;不同年龄体检者对隐私保护重要性认识由高到低依次为50岁~59岁、40岁~49岁、30岁~39岁.[结论]各年龄段体检者对隐私权具有一定认知,且不同年龄段关注隐私的视角及侧重点有所不同,对隐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也有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各年龄段体检者隐私认知特点开展更切合实际的隐私保护服务.
-
护患纠纷常见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是医疗措施的直接执行者,和病人接触的时间多.医疗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常导致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病人的利益,不论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1].现就常见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1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1.1护士因素1.1.1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护士换位思考不够,对病人缺乏同情心,服务中不能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病人的隐私权、知情权来得到应有的尊重.言语、服务态度生硬,沟通不到位,不理解病人的焦虑心情,当病人询问病情或诊治结果时,解释不够甚至不耐烦,导致病人及家属的反感而产生纠纷.
-
门诊静脉输液告知单的临床应用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当将病人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病人,及时解答其咨询的问题,但应当避免对病人产生不利影响[1].病人享有知情权和隐私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告知的义务.为了更好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医疗安全,我们对门诊静脉输液病人使用了告知单,通过实践,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教学医院中妇科病人的隐私保护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法律意识都在不断加强,对个人的隐私更加注重.隐私是一个人不容许他人随意侵入的属于个人信息控制部分的领域,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生活、精神独处的享有[1].由于医务人员隐私保护意识的薄弱,在对病人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中,常常涉及到病人的隐私.因此在教学、实习和治疗的过程中,易侵犯病人的隐私权而引起医疗纠纷.
-
社区医疗服务中对病人隐私权的维护举措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正逐步展开.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在家享受医疗、保健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理想中的现实.社区卫生服务与居民家庭拉近了距离,有利于建立相对固定和朴素的新型医患关系,对促进医德、医风的建设也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些医务人员常常因忽视病人的隐私权而引发纠纷,给刚刚起步的社区医疗蒙上阴影,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拟结合社区医疗服务实际,探讨如何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自觉维护病人的正当权益,以促进社区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
-
基因研究带给临床护理人员的几点思考
基因研究成果的不断突破,使得人类更加了解自己.由此医学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会迎刃而解,甚至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以延长生命.在即将带给人类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学者对相关伦理、法律问题的关注与探讨,如病人的隐私权问题,性别的选择等等.对于在临床进行实践的注册护士来讲,不仅扩展了护士的服务领域,为护患关系带来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伦理、法律等相关问题,为护理人员带来了新的思考.
-
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
检验信息既是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又是患者隐私的具体资讯.传统的检验报告单管理模式没有考虑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同时还增加了医院交叉感染的机会.我科在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基础上,引进了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条形码技术,逐步提高了实验室工作质量,为实现实验室工作自动化提供了保障.
-
恶性肿瘤患者对患病的认知程度
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采用自设计问卷调查216例患者,知道所患疾病者57.2%,不知道所患疾病者42.8%.农民、干部、工人对疾病的认知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6.2,P<0.05).100.0%患者希望拥有知情权,但40.0%患者不太急于被告知所患疾病或严重程度.
-
在护理带教中增强护生保护患者隐私的职业素养
随着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隐私权问题已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护理学及伦理学的学习提高认识,以克服对接触患者身体隐私部位时出现的心理问题[1].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就如何在护理带教中增强护生保护患者隐私的职业素养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
从婚检看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医生为当事人进行婚检,当发现其中一方患有性病等疾病时,告知是否会涉及到隐私权与知情权的问题,就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
-
关于临床实践教学中患者隐私权的调查与分析
临床实践教学中患者隐私权的界定与保护一直是舆论界和学术界争论的问题之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综合分析患者、医学生及带教医生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为解决这一争议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