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酯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甘油三酯 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酯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甘油三酯水平之间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抽取体检人群中110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1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群进行抽血,从血液中提取DNA、PCR扩增LPL基因特定片段以及限制性内切酶,对两组人群的酶切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TG(1.1±0.3)mmol/L、TC(3.0±1.1)mmol/L、ApoB(1.1±0.2)mmol/L、FBG(3.9±1.0)mmol/L、HbAlc(5.4±0.1)mmol/L以及HOMA-IR(1.5±0.9)mmol/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人群,而HDL-C(1.5±0.6)mmol/L指标低于对照组人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G等位基因与CG基因型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人员的LPL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蛋白酯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关联,但Ser447Ter突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甘油三酯水平,从而可能会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
-
急性心肌梗死存活者与死亡者血脂水平的对比分析
对3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存活者与54例AMI死亡者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冠心病(CHD)的二级预防及进一步弄清血脂与AMI病死率的关系提供依据.
-
高血压病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关系
目的对不同危险层的高血压患者进行CRP检测,探讨CRP在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3级具有很高危病人45例和高血压1级中危病人30例,测CRP,TC,TG,并结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超声检查作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3级很高危一组CRP平均为35.49±19.12 mg/L,高血压1级中危病人的CRP平均<8 mg/L(P<0.001).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TC平均为6.51±1.68 mmol/l,高血压1级中危对照组的TC平均为4.07±0.88 mmol/l,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TG平均为2.05±1.49,高血压1级中危组TG平均为1.31±0.39,P<0.05.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1.03±0.29 mm,高血压一级中危对照组IMT为0.81±0.22 mm,P<0.05.结论 CRP含量如同TC,TG,IMT一样与高血压患者中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
-
重视代谢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多代谢紊乱疾病的集合的综合征,其主要问题是"胰岛素抵抗"[1].据高胆固醇成人治疗方案Ⅲ(ATP Ⅲ):MS包括肥胖,血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血压升高,空腹血糖异常,具有以上3项的即诊为MS[2].1999年WHO标准是存在糖尿病或糖耐量低减(IGT),并同时有以下两项条件以上的组合即为MS: 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近来,国际糖尿病联盟把中心型肥胖列为MS的主要组分.
-
低血糖症的营养治疗
营养病例某男性糖尿病患者,年龄66岁,身高173cm,体重68kg,糖尿病病史6年,轻体力活动.近日检查血甘油三酯1.6mmol/L,血胆固醇5.5mmol/L,空腹血糖5.8mmol/L,血压120/84mmHg.目前口服磺脲类药物格列本脲.2.5mg/次,每日3次,分别于三餐前半小时口服,使用该药物治疗已经达6个月.
-
降血脂从日常饮食做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越来越丰富,伴之而来的是血糖,血脂水平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饮食结构的改变.许多糖尿病患者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会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常常偏低.我们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比正常人高三倍以上.实践证明,高脂血症并不是一个"不要紧"的疾病,而是一个严重影响健康,可以导致残疾、死亡的疾病.
-
男性2型糖尿病人硫酸脱氢表雄酮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关系
近年研究表明,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的水平与肥胖、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肿瘤、糖尿病等有关.为此,本文对一组男性2型糖尿病人的DHEAs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关系作一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对象:初发男性2型糖尿病人50例,符合1997年ADA诊断标准.以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25为超重或肥胖标准.无急性并发症,其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15例;无大血管并发症35例.30例除部分超重肥胖外无其它疾病对照者(简称对照组).所有对象均为45~65岁,无吸烟史.2.方法:受试者禁食10小时以上取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Beckman CXT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留取血清-30℃保存成批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睾酮(FT)、DHEAs.FINS以RIA法测定,由DPC公司提供药盒,批内CV<5.6%.FT、DHEAs以IRMA法测定,由DPC公司提供药盒,批内CV<5.9%,CV<4.7%.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以1/(FINS×FPG)自然对数值并取正值表示.3.统计学方法:结果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如INS取其自然对数值后进行.统计分析用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性分析.二、结果1.2型糖尿病人血清DHEAs的水平:肥胖DM组的FT、DHEAs、ISI均较对照组降低,而FINS增高(P<0.05).非肥胖DM组与对照组比较,FT、DHEAs、ISI亦显著下降(P<0.05),两组糖尿病中肥胖组DHEAs下降,FINS增高较非肥胖DM组更显著,并伴血甘油三酯增高(P<0.05,附表1,血脂情况略).有无大血管并发症2组糖尿病比较FT水平无明显差异,而DHE As,ISI水平在有大血管并发症组较无大血管并发症组明显降低,前者为(4.21±0.31)μmol/L与(4.79±0.51)μmol/L,后者为(0.89±0.28)与(1.21±0.46)pmol/L,FINS则升高,前者为(15.2±1.2)mU/L,后者为(12.8±1.8)mU/L.(P均<0.05).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右下肢节段性感觉障碍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头晕、胸闷1年、阵发性胸痛1周于2000年2月8日入院.1年前发现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查体:血压140/90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8次/分,律齐,主动脉瓣第二音大于肺动脉瓣第二音,未闻及杂音.静息心电图正常.运动试验示:4分~6分时Ⅲ、aVF、V5、V6导联ST段下移≥0.05 mV,Ⅲ、aVF导联T波倒置.血糖5.6mmol/L,血总胆固醇5.8 mmol/L,血甘油三酯1.68 mmol/L.于2月17日经右股动脉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股动脉穿刺顺利,用碘普罗胺(优维显)370共70 ml.术中无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正常.术后穿刺部位弹性绷带压迫,平卧位.返回病房后,患者感右下肢剧烈疼痛、异常难忍.查体:足背及足跟动脉搏动良好,皮肤颜色正常、皮温正常.给强痛定2 ml肌肉注射无效,杜冷丁50 mg肌肉注射后略有好转.术后3小时将弹性绷带稍放松,疼痛立即减轻;术后8小时完全松解弹性绷带后,疼痛消失.但随之右下肢以膝关节为中心上下约20~30 cm皮肤麻木,触、痛觉消失,膝反射消失,次日发现上楼行走困难.考虑弹性绷带压迫不当所致股神经损伤,给予维生素B1、B2、B6治疗,并配合神灯局部照射,逐渐好转.5天后麻木感消失,痛、触觉恢复,膝关节活动自如,膝反射正常,痊愈出院.
-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非降脂作用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CHD)、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AS)等日益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其发病与诸多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有关,而他汀类药物是目前能够较为有效地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药物之一.他汀类药物为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酸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外,还具有中度降低血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以外,还具有保护内皮细胞、抗炎、稳定易损斑块、抗血栓、改善心肌重构等作用.现就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非降脂作用做一综述.
-
糖原累积病致痛风性关节炎截肢一例
患者男,29岁.因双足反复肿痛10年,溃烂3年,加重半年,于2002年6月13日入本院内分泌科.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足拇趾、第一跖趾及左外踝关节肿痛伴发热.双足跖趾关节处逐渐出现肿块,并增大至核桃大小.5年前在本院骨科住院,化验血尿酸920 μmol/L、空腹血糖3.2 mmol/L、血甘油三酯12.2 mmol/L.行肿块活检术,病理证实为痛风石.
-
伴血脂过高的急性胰腺炎10例分析
血甘油三酯(TG)过高可导致急性胰腺炎(AP)。伴血脂过高的AP被称为高血脂性AP。它危害大,但可防治。我们回顾分析本病10例共12例次的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 一、 对象与方法 北京铁路总医院1995~1999年间确诊本病10例12次。男8例,女2例。年龄21~45岁,平均37岁。AP分型:出血坏死型4例,水肿型6例8例次。TG记录完整者共6例8例次,TG记录不完整但出现乳状血清者4例次。血TG过高的标准为空腹TG>10 mmol/L或出现乳状血清(其血TG≥11.3 mmol/L[1])。观察重点是TG的演变、TG与AP的轻重(Ranson分值、胰外并发症数)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 二、 结果 1.TG及其演变:血TG高峰值为10.80 ~49.50 mmol/L。平均(21.57±8.50) mmol/L。高峰值均在起病后3 d内查出。TG在起病4~5 d内降至安全水平(5.65 mmol/L)[2]以下,但仍高于正常上限(1.70 mmol/L),除2例分别于起病第10天及第12天上升至12.09 mmol/L及13.49 mmol/L外,均维持此水平到15 d以上。乳状血清也全部在起病后3 d内查出,4~5d内消失。 2.TG与AP轻重的关系:Ranson分值: 0~2分7次,3~5分5次。7例次发生胰外并发症。TG高峰值与Ranson分值及胰外并发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140和0.021,经检验
-
冠状动脉造影和射频消融术引起肺栓塞一例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发作心悸伴胸闷及心前区隐痛9年,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于1999年11月10日入我院行射频消融。既往患有高血压病,现服药控制于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吸烟史10年。入院后体格检查及常规化验未见异常,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在正常范围,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 于1999年11月17日下午行冠脉造影和射频消融。先行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静脉注射肝素2 500 U,结果示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稍大,室壁稍厚。而后行电生理检查示左前游离壁旁路,行射频消融,但因旁路位置靠前,消融导管难以达到合适靶点位置,消融效果不满意,术中追加肝素1 250 U。因手术持续3 h,加之患者术前禁食,术中出现低血压,补液后好转,术后回病房又有恶心、呕吐症状,对症处理并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常规平卧24 h,口服阿司匹林0.25 g、每日1次。于术后第2天晚起床后自觉气急、咳嗽、头晕,夜班大夫即刻给予吸氧后好转。隔日查房时发现患者口唇较前紫绀,患者诉活动后轻度憋气,查血气PCO2 37.2 mm Hg,PO2 51.3 mm Hg,D二聚体3.2 mg/L(正常小于0.5 mg/L),考虑有肺栓塞,立即给予法安明5 000 U、 1次/12 h皮下注射,行肺灌注扫描,示多发肺栓塞。经治疗29 d,PO2升至77.8 mm Hg,症状明显改善;30 d停法安明,改口服华法令抗凝,并行双下肢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双下肢静脉未见血栓形成,血流速度稍减慢。12月7日,D二聚体降至0.8 mg/L,PO2达80.6 mmHg,出院。
-
高甘油三酯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
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血总胆固醇(TC)浓度升高已确认为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或称致病性危险因素。然而,血甘油三酯(TG)浓度升高与冠心病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由于对TG在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尚不确定,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仔细思考。
-
支气管脂肪瘤2例
病例1男,41岁,体重68 kg.咳嗽、胸闷1月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见左肺门影增大,左上肺见片状实变影.腹部B超示脂肪肝.纤维支气管镜(BF)见左上肺支气管开口处见圆形赘生物,表面光滑、色淡黄、无分叶,肿物边缘有淡黄色分泌物溢出(图1).实验室检查血甘油三酯(TG)2.64.2008年3月在全麻下行左上肺切除,肿瘤位于左上肺支气管腔内,2.5 cm×1.7 cm×1.7 cm.病理报告:左上肺支气管脂肪瘤(图2).随访1年无异常.
-
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评估肝癌患者肝功能的临床价值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中该病的全球发病率居第5位,女性居第7位,病死率在男性居第2位,女性居第6位[1]。而我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居于第2位[2]。 HCC多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因肝脏在血脂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慢性肝病患者往往出现血脂代谢异常,如胆固醇合成减少、磷脂合成障碍、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等。脂蛋白(lipoprotein, Lp)是由蛋白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的,大部分在肝细胞中合成,而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是脂蛋白颗粒中的蛋白质部分,可结合脂类并稳定脂蛋白结构,从而完成其结合和转运脂类的作用,现已发现有十多种,主要有ApoA、ApoB、ApoC、ApoD、ApoE。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慢性肝病患者血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HCC患者ApoA、ApoB及Lp (a)的水平变化,来评价其对HCC患者肝功能的预测价值。
-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前景
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制剂.其作用为抑制胆固醇的体内生成,降低血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幅为15%~60%,也有略弱于此的降血甘油三酯和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调脂作用及不良反应均与剂量相关.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等.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
脂肪肝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本文利用近年已发表的有关脂肪肝危险因素的文献,综合评价体质指数(BMI)、血甘油三酯(TG)、血胆固醇(TC)、血糖(GLU)及血压(BP)和脂肪肝的关联程度.以期为脂肪肝的干预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
疏肝健脾降脂汤治疗脂肪肝68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6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大为72岁,小为20岁;病程长者为8年,短为6个月.其中有饮酒嗜好者18例,所有病例均排除病毒性肝炎.1.2 诊断标准 ①肝脏B超或CT检查报告诊断为脂肪肝.②体形偏胖或肝区胀痛不适感.③血甘油三酯可见升高.④肝功能检查ALT、AST可正常或轻度异常升高.所治68例均具有第①项及第②-④项中的1项或以上.
-
降脂灵治疗高脂血症267例疗效观察
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大疾病是冠心病,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血胆固醇水平增高与冠心病有因果关系.血浆中有许多脂溶性物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以及固醇类激素,总称脂质和类脂质.与冠心病有主要关系的主要是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可以减少冠心病危险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在评估冠心病危险因子中甘油三酯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降低血甘油三酯就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笔者应用中药降脂灵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脂肪肝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相关性
对我院2001年10月体检中,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112例教职工进行血胆固醇(TCH)及血甘油三酯(TG)的测定,并随机抽取120名非脂肪肝教职工作对照,进行比较,以期了解脂肪肝与TCH及TG的关系,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