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和安全性.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并能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上消化道出血.
-
海藻酸钠微球栓塞脾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
目的:探讨采用海藻酸钠微球栓塞脾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超选择脾动脉栓塞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一次栓塞控制在50%~60%.结果:15例患者脾功能亢进得到明显改善.3~6个月随访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海藻酸钠微球栓塞脾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早期活动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早期活动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住院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早期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腰背部小适、排尿困难、失眠等方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早期活动安全可行,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栓塞术前后对12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观察.结果:脾动脉栓塞后脾静脉、门静脉管径缩小(P<0.01).脾静脉、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5),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栓塞前后脾静脉流速与门静脉主干流速比值及脾静脉与门静脉主干流量比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从而证实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后,脾静脉血流量增加是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的重要因素.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是缓解脾循环高动力状态间接降低部分门静脉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彩超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癫及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的评价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和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血常规主要检验指标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例ITP患者和22例门静脉高压合并脾亢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的对比变化.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两组患者脾静脉管径缩小(P<0.01),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1),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脾动脉栓塞术后可见脾实质内梗塞坏死灶的回声.34例脾动脉栓塞术后血小板数量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脾实质的二维超声图像变化,准确分析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脾静脉回流量减少与梗塞面积呈正相关.可对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进行有效地评估.
-
彩超在肝硬化脾动脉栓塞术前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的应用.方法 3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脾脏大小,门、脾静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做定量分析和对比.结果脾脏肿大程度、血流量与栓塞面积呈正相关,栓塞后门、脾静脉管径缩小(P<0.01),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1),血流量减小(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能对术前病例的选择、栓塞面积大小做出指导,对术后门、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出客观评价.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肝脏血流改变的CT灌注成像
目的 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脏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的肝脏血流改变.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脏功能亢进患者20例,肝功能A级16例,B级4例;脾肿大轻度5例,中重度15例.分别在脾脏栓塞前2 d及术后1个月接受肝脏CT灌注成像,测量以下参数:肝总血流灌注量(HBF)、肝总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量(HAP),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术前、术后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SE前、后的各项灌注参数为:HBF 129.30/116.30 ml/(min·100 ml)(P>0.05),HBV 18.50/19.90 ml/100 ml(P>0.05),HPI 0.23/0.45(P<0.05),PVP 102.80/67.80 ml/(min·100 ml)(P<0.05),HAP 27.46/48.53 ml/(min·100 ml)(P<0.05),MTT 15.40/14.60 s(P>0.05),PS 36.10/37.30 ml/(min·100 ml)(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脏功能亢进患者在PSE术后HPI升高,PVP降低.研究肝脏CT灌注成像参数可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手段和评价疗效提供帮助.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的评价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2例肝硬化和12例ITP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的对比观察.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两组患者脾静脉管径缩小(P<0.01),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1),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脾动脉栓塞术后可见脾实质内梗塞坏死灶的回声.结论本法可以定量分析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观查脾实质的二维影像对比,从而对脾动脉栓塞术进行有效的评价.
-
介入治疗老年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介入技术在老年胰源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icportal hypertension,PPH)并发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2002-05/2016-05新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老年PPH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内镜治疗的对照组,和介入治疗的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1 wk内再次出血等指标及疗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1 wk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1 h±1.5 hvs 12.9h±1.3 h、620 mL±100 mL vs 750 mL±110mL、6.67% vs 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上腹部疼痛、脾脓肿、死亡等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PPH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给予介入治疗方案,具有止血确切可靠的特点,提高治疗有效率,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
42例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手术前后给予优质护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安全可靠。优质护理能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程度及频度。
-
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患者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
目的 探讨改良脾动脉栓塞(SAE)联合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54例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LS组(SAE+ LS组)24例,单纯LS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LS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患者.LS组有6例中转开腹手术.与LS组相比,SAE+LS组手术时间短[(150 ±29) min比(210±40) min,t=-6.098,P<0.05)]、术中出血少[(168±58) ml比(314±87) ml,t=-6.981,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5.5±0.6)d比(7.6±1.3)d,t=-6.7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开始进食及离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通常被认为是LS相对禁忌的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采用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LS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脾动脉栓塞后脾亢复发再行脾切除术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的效果以及脾动脉栓塞术后脾切除的手术方法及经验.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51例脾动脉栓塞术后12例脾亢复发再行脾切除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12例脾切除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90~240 min,平均输血810ml,1例术后胰漏,引流4周后治愈,1例术后14个月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行肠腔分流.结论 脾动脉栓塞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栓塞术后再行脾切除术难度大.
-
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处理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把导管放至脾动脉后造影,显示脾脏出血部位,然后把微导管放至出血(叶、段)血管,注入PVA、明胶海绵颗粒等栓塞剂进行止血.结果 44例脾动脉造影显示脾外伤(夏氏分级)Ⅱ级 23 例, Ⅲ级 19例,Ⅳ级2例.44例均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脾叶动脉血管栓塞13例,脾段动脉血管栓塞31例;1次栓塞成功35例,再次栓塞成功9例.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手术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恢复正常.44例随访0.5~1年,无再出血、严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脾动脉出血血管栓塞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出血的一种有效、简便、微创的方法.
-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splenic artetial embolization,SAE)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采用SeIdiniger法行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共28例.结果 所有患者出血立即停止,其中4例行2次栓塞.28例均有脾区疼痛.22例发热.脾动脉栓塞5天后血小板、白细胞上升近1倍,7天后恢复至正常范围.28例随访6~36个月.查免疫球蛋白、CT等结果满意,未有再出血及暴发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发生.结论 脾动脉栓塞不但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而且能使患者避免手术切脾,又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可在非手术治疗失败时选用,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应州价值.方法 穿刺股动脉,行脾动脉造影后行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6例.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出现左上腹不同程度胀痛,术后均出现发热,高体温38.5℃,5例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6例患者术后均未再出现出血,保脾成功,顺利出院.结论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止血效果确切,有效保留脾脏免疫功能,且患者创伤小,恢复快.
-
经脾动脉脾脏介入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自2001年2月-2006年6月,我们利用介入方法对7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了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目的评价应用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价值.方法2000~2004年间对34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用混合抗菌素的60%泛影葡胺作载体,注入细条明胶海绵作栓寒物进行脾动脉栓塞.结果34例脾功能亢进PSE术后患者治愈26例(76.5%),有效6例(17.6%),总有效率94.1%,26例获治愈者追踪1年,7例复发,复发率26.9%.结论PSE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只要熟练掌握插管技术,注意并发症的防治,完全可作为脾切除的替代手术.
-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的远期疗效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3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对脾动脉进行栓塞,栓塞面积为60%~80%,并于术后定时复查血常规,观察其远期疗效(1~3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脾区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表现,给予药物后缓解.追踪1年,有效率达87.5%,追踪2年,有效率达64.0%,追踪3年,有效率达46.2%.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远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脾动脉栓塞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远期疗效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护理.方法 58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患者,在DSA引导下,将5FRS型或Yashiro型导管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地插入脾动脉内,用1 mm×1 mm×1 mm明胶海绵块120~180枚与抗菌素和造影剂混合后,在透视监视下分次注入脾动脉.术后1,2,3,4周和半年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尿淀粉酶、脾脏B超或CT.结果 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腹痛、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脾脓肿、肝肾功能损害、门静脉血栓、左下肺炎等.结论 掌握脾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给予及时准确的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以脾动脉栓塞为主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42例体会
目的 通过对以脾动脉栓塞结合腹腔穿刺引流术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治疗结果的体会,分析该项技术在急诊脾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介绍脾动脉栓塞结合B超引导腹腔穿刺引流术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脾动脉栓塞和超声引导穿刺方法;非手术治疗死亡率、中转开腹率及原因;观察脾栓塞综合症发生情况及处理;住院时间.结果 全组29例应用弹簧钢圈行近端脾动脉栓塞术,13例用绵胶海绵碎片注射行远端脾动脉栓塞术;13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无死亡病例,2例中转开腹,中转原因为持续出血,非手术成功率95.5%;早期出现脾区疼痛31例;术后1周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无脾脏脓肿和腹腔感染患者.单发脾脏破裂患者住院5~21 d,平均7.8d.结论 非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一项有效方法,通过合理应用脾动脉栓塞结合腹腔穿刺引流能够显著提高成功率,减轻损伤,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