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家食药总局公布过度重复药品(1)
为科学引导药品研发机构和企业有序研发、理性申报,避免低水平重复和资源浪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对2012-2014年已上市药品进行了梳理,将已获批准文号企业数多于20家且在销批准文号企业数超过20家作为筛选条件,共筛选出282个过度重复品种(以通用名计)。
-
军队医院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医院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宏观管理不够:(1)医院系统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缺乏中长期目标与计划,造成医院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层次低、专业少、低水平重复;(2)分配或招聘的人才无法满足医院各个岗位对新型能力素质的人才需求,供需矛盾大;(3)人才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培训机构不健全,培训机制缺乏动力,培训观念老化、内容教条、不切实际,致操作性、实用性差.
-
发挥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能杜绝处方回扣的现象
多年来,由于医药行业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导致药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厂家利用"包装翻新"变相涨价.这种变相涨价主要包括以下2种类型:一是改换包装涨价;二是在药品中添加一些无关疾病治疗的物质,然后再申报为"新药",使价格翻番.这就无形中给"处方回扣"留下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间.因此,一种被称为"医药代表"的职业也悄然兴起了.所谓"医药代表"是制药厂家为推销自己的药品而招聘的药品宣传和推销者,是厂家和医院之间的中介.而为了推销自己的药品,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也就应运而生了,于是"回扣"现象表现在医院的各种诊疗过程中.个别医师为了个人的私欲,不管患者是否需要,都为其开具一些医药代表推销的药品,丧失了起码的职业道德,加重了病人的负担.有些药品不但不能对症,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
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抗炎免疫药理学是药理学新近发展比较迅速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抗炎免疫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其作用的规律性,寻找对防治炎症免疫紊乱性疾病有效的药物,从而有助于揭示炎症免疫紊乱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1].鉴于炎症和免疫在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紧密联系和慢性炎症性疾病多伴有免疫紊乱的特点,故单独应用抗炎药或免疫抑制药或免疫增强药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疗效均不佳,长期应用还可能加重病程发展.研究开发并应用既有抗炎活性又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药物即抗炎免疫调节药,将是抗炎免疫药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1].而随着抗炎免疫药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逐渐建立了一些适合中药的体内外研究模型,对推动我国抗炎免疫药理的发展及寻找高效低毒抗炎免疫药物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以往中药药理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状况,开始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中药作用机理,这样有利于中药实现现代化并走向世界[2].
-
关于中药新药类同方问题的一点思考
中药低水平重复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药品的政策和技术上加以管理和引导,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不同的人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里仅就其中争论较多的关于中药处方的类同方(处方的低水平重复)问题提一些个人看法.
-
小叶型太子参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为石竹科宿根性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块根入药,具有补肺气、健脾气、生津液之功效[1].野生太子参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等地区;朝鲜、日本亦有分布.而太子参商品的主要产地则为福建、江苏、安徽、山东,栽培历史已过百年.按太子参品种资源的生态型差异,有3种品种类型:大叶型太子参、野生型太子参和小叶型太子参,其中,小叶型太子参是太子参道地主产区传统种植的主流品种资源之一[2].太子参人工栽培研究方面,大多数研究仅停留在常规栽培研究上,对太子参栽培的基础研究较少,低水平重复项目不断发生.关于主栽品种小叶型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尚未有人涉及.本研究总结了福建产区小叶型太子参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
关于做好化学药品地方标准再评价通过品种的标准制定等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所:化学药品地标品种再评价工作已进入对评价结果的落实阶段.为了达到统一和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减少药品低水平重复的工作目标,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现就化学药品地标品种再评价结果中准予通过品种的质量标准制定、药品使用说明书的修订等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
我国制药企业"蓝海战略"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重新走上改革之路,药品不断降价、药品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药品低水平重复生产、药害事件不断发生,这一系列事件使我国制药产业竞争日趋惨烈,形成了一片"红海".中国制药企业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开辟新的市场,划向无边的"蓝海",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三项改革"中的使命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医疗机构"以药养医"机制引发"利益驱动",以及市场发育不健全、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药品流通领域不正常竞争的行为屡禁不止,导致药品价格虚高,不合理医药费用负担过重,严重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为了解决这个突出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种种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果.1999年9月,国家开始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
-
药品GMP认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监管思路
强行推行药品GMP认证,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使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综合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初步遏止了低水平重复问题.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限期完成GMP改造难免会有急于求成现象,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GMP认证的目标落到实处.
-
实施GSP严把医药商品质量关
自《药品管理法》颁布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试行以来,我公司始终以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宗旨,以质量管理为重点,坚持“深化改革、强化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企业方针,加大硬件投入,完善管理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1995年公司成为国家医药行业首批6家GSP达标企业之一,下属梁溪医药连锁有限公司1998年成为医药商业质量管理全国示范药店。现将我公司贯彻GSP,加强商品质量管理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1 严把药品采购关 在药品的计划采购过程中,我公司对直接收购的生产企业和品种实行一年一度的质量审核制。年初,分管领导和质管部门深入各经营部门,会同业务、仓储部门对上年度直接收购的药品生产企业及品种进行共同审核,根据药品在流通和使用中的质量动态,排出质量稳定、基本稳定和不稳定的企业及品种,提出共同把关的举措,对部分不稳定的生产企业及品种实行质量否决,每年筛选出十余家业务量大和曾发生过质量问题的生产企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互相沟通药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信息,签订工商质量保证协议书,明确各自的质量责任,把质量的有效把关直接建立到生产厂家,从而大大减少了不合格品的来源。根据历年药品检测数据,质管部门会同业务部门对一些药品货源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质量评价,并将其分成优、良、一般、较差四个等级,采用优胜劣汰方法遴选货源基地,减少低水平重复收购。
-
"入世"与我国血液制品技术管理的"入轨"--关于我国血液制品技术管理的思考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疾病谱日益趋同的背景下,世界医药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已经形成,规模逐年提高,产值逐年增加,将为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外产品的压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将使国内血液制品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集中有限资源,加速新产品开发;外部环境压力将加速血液制品行业的结构调整,改变目前低水平重复和无序竞争的现状.
-
数字化医院就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己取得长足的发展.全国许多医院实施了门诊快速就医解决方案,虽然各医院的解决方案略有不同之处,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都是互相借鉴模仿.由于没有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发展,都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不足,只可称之为第二代电子化就医模式.由于至今没有一个性能优越、功能齐全的理想解决方案,全国就形成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的局面,造成了数字化医院建设资金的巨大浪费.本研究课题主要目的 是研究与开发先进的第三代数字化就医模式:门诊病人标识快速就医系统.本文主要介绍部分综述评价内容.
-
新时期国家推行和实施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作为一种特殊行政保护手段,在提升药品质量、防止低水平重复、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随着我国法律环境、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现行制度的部分内容不再适应新时期药品监督管理的需求,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位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
新药研发的好时机即将到来——对话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吴松
新药研发在我国一直处于一个"不怎么好"的状况,以致于创新药物在中国少之又少.作为国际公认的少数几个创新化学药物之一的青蒿素,却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了每年2至3亿美元的出口损失.我们可以说当时的环境不允许我们搞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可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日趋完善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大批量的低水平重复生产.为什么我们国家真正的新药如此之少?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吴松.
-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专家谈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2013年是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开局之年。生物医药作为即将成为支柱产业的高科技行业,其转型升级就显得格外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0年来其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令众多行业难以望其项背。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医药产业集中度不高,低水平重复,特别是我国制药企业舍不得投入巨资开发新药使众多企业靠仿制药打天下的矛盾仍然突出,医疗市场上充斥着进口药、外资药。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中国的医药产业向何处去已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日前,在中国医药产业峰会上,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医药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的真知灼见应该能触动我们的医药企业家们。
-
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特征及健脑灵改善认知功能作用机理研究
在痴呆的药物治疗方面,国外研究较多的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它对痴呆早期患者的认知损害有一定程度的暂时缓解,但多数具有肝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病人耐受性差.近年来虽有许多中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但由于痴呆的诊断、辨证以及疗效判定缺乏统一、严格的标准,缺乏敏感特异的认知功能评价方法和规范的对照药物,因而低水平重复研究多,突破性进展少.
-
产能过剩千亿药企资金吃紧
尘埃落定:1340家企业出局GMP认证如今已尘埃落定.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SFDA)了解到,截至2004年底,全国5071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已有3731家通过了GMP认证,未通过GMP认证的1340家企业已全部停产.SFDA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GMP认证后,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质量意识,产品抽样检查合格率逐年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品的低水平重复.但是,经过GMP改造的企业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
进攻就是好的防御--脑栓康复胶囊成功的秘密
进入21世纪,中国医药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产品低水平重复,夸大宣传,盲目承诺,小报专刊满天飞,千篇一律的广告,动辄人海战术,医药营销进入缺乏创新的死胡同,今天的市场早已不是小打小闹就能赚个钵满盆溢的时代了!
-
实验动物产业化的条件分析
编者按:实验动物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他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是整个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撑条件.实验动物自身又因具有特殊性,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特殊商品.在国外发达国家基本形成了实验动物生产的专业化和供应的社会化,具有系统完整的产业化体系.由于实验动物科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产业化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进程.为此,《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与“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产业管理协会”共同开设“实验动物产业”专栏,为广大实验动物科技管理工作者及从事相关产业的人员提供一个理论园地.邀请实验动物管理专家、实验动物生产专家、与实验动物相关产业的业内专家介绍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的认识及探索我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思路、模式;与实验动物有关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介绍、推广(国内、国外);国外先进经验等.发达国家的实验动物在市场经济制约下,已经成为专业化商品,并形成了实验动物产业,这一产业以实验动物的生产供应为主体,同时也包括相关产品如饲料、垫料、笼架具、仪器设备及工程设施的商品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实验动物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我国的实验动物事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存在着“小而全”、“大而全”、“重复建设”、“利用效率低”等弊端,没有形成规模的实验动物市场,动物繁育低水平重复,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着实验动物事业的自身建设,制约了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