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疗效观察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其胃肠道动力发育较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对迟缓[1],故生后1~2周内容易发生胃潴留、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症状,而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可导致肠外营养时间延长,肠内营养的缺乏可能削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可使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源感染及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增高,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本文对我院NICU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64例中32例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乳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新生儿胃肠道发育
1984年,人类首次在母乳中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 IGF-Ⅰ).此后,各国学者先后在动物模型中证实母乳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对新生儿胃肠道发育有直接促进作用[1~4].
-
早产儿生后第一至二天的全静脉营养
早产儿生前处于妊娠末期,需自脐静脉摄取较多的营养才能满足其宫内快速生长的需要.新生儿出生脐静脉营养立即中断,而早产儿能量储备相对不足,1 000 g左右的婴儿不补充营养,能量贮备仅能存活5天[1].初生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多不能通过喂养来满足其营养需要,加上出生时的应激、感染、处理操作等还会加重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单用葡萄糖静脉滴注不能达到基础能量和疾病时能量的需求,而且输入葡萄糖液的浓度略高早产儿也不能耐受,早年曾加用水解蛋白,可引起高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等,以后虽被氨基酸取代,也多在生后3天开始用.脂肪乳更迟至1周左右,但生后数日内若缺乏营养可导致发育中脑的细胞数减少和体积缩小,终影响智能.现已有报道,生后早产儿早期应用氨基酸可维持氮平衡而无副作用,对脂肪乳的早期应用也在不断探索之中.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
随着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喂养和营养需求问题逐渐成为决定早产儿住院时间长短及生存质量的关键.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及生后缺乏合理的喂养指导策略,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本研究回顾分析421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提供临床参考.
-
危重新生儿肠内营养支持技术
尽管NICU的危重新生儿具有一个有功能的胃肠系统,但是由于疾病的严重性或早产,经口喂养常被禁忌.不过,在出生后尽快建立肠内喂养十分必要,因为乳汁是对胃肠道发育惟一的调控因素.饥饿可以导致胃肠道的萎缩性改变,如微绒毛变短、黏膜变薄和胃、胰腺及肠道的重量减轻.肠内营养可刺激许多胃肠道激素的分泌,而这些激素可增加消化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改善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和刺激胃肠动力.肠内营养的其他有益影响还包括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淤积、降低直接胆红素水平和减少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等.肠内喂养,特别是微量喂养,还可改善胃肠道血流和维持分泌型IgA在胆汁中的正常浓度,从而改善黏膜的免疫功能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危险.但是,肠内喂养也有一些不利的后果,NICU的医护人员,应当正确掌握针对危重新生儿提供佳的营养支持和安全的肠内喂养的知识和技能[1].
-
儿童服药时间有讲究
婴幼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胃内酸度低于成人, 3岁左右才达到成人水平.所以,婴幼儿的用药应当非常小心.服药时间是其中重要一环,掌握好服药时间,可以在减少药物原有的副作用,在保护婴幼儿娇嫩的胃肠道的同时,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更好更快的达到医疗目的.以下分别介绍多种药物的佳服用时间.
-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胃动素分泌少、胃排空延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1].在病理状态下,如窒息、感染等情况下导致胃肠粘膜缺血、缺氧,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导致腹胀、胃潴留等.
-
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或疾病影响均可造成喂养不耐受,其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比相对迟缓,故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危重症新生儿中很常见。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长,而这将使新生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肝功能障碍并使住院时间延长。对于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本院新生儿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正确选择喂养方式,加强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
非营养性吸吮对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非营养性吸吮对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总结出非营养性吸吮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68例早产儿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并将上述早产儿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小组有34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不接受非营养性吸吮护理,为观察组实施非营养性吸吮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大于对照组早产儿,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也仅为(10.1±1.9)d,短于对照组早产儿的(16.0±3.8)d,且仅有3例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终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早产儿住院时间.结论:为早产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可以促进其胃肠道发育,提高其体重增长速度,使早产儿生命体征更加稳定.
-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
随着新生儿抢救技术逐年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呈上升趋势,但我国早产儿发生率无明显减少,据统计约5%~10%[1].由于早产儿其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能力弱,吞咽功能、排空能力、消化、吸收功能差,易造成喂养困难.微量喂养可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发育,加速胃肠道功能成熟,可加速向足量间断吸吮喂养转换,尽早形成代谢的独立性[2].该研究对78例早产儿行早期微量喂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喂养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同源盒基因在胃肠道发育与胃肠道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同源盒基因分为HOX基因和Para-HOX基因两大类.作为一类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它与肿瘤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文对同源盒基因在胃肠道发育及胃肠道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同源盒基因 HOX基因 Para-HOX基因 胃肠道发育 胃肠道肿瘤 -
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相关消化道激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仍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营养因素在改善早产儿生存和促进生长发育方面起重要作用.未成熟儿出生后的胃肠道发育和营养支持也是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胃肠激素水平和胃肠发育的影响,以探讨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
-
早产儿静脉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对策
早产儿由于较早脱离母体,为了达到宫内应有的生长速度,弥补胎龄不足所致的体质量过低,需要较高的营养支持。但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物质代谢的神经内分泌调节能力较差[1],营养物质储备不足,再加疾病的影响,常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因而需要早期给予胃肠外静脉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静脉营养可满足早产儿营养需要,促进生长发育,不仅使早产儿的死亡率逐渐降低,其生存质量亦不断提高。但静脉营养亦可发生许多并发症或不良反应[2]。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PN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汇总了静脉营养的相关并发症如:糖、脂肪、氨基酸等谢紊乱及肝功能、肾功能损害及代谢性骨病等脏器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并初步探讨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
宝宝腹泻不要慌
宝社腹泻有原因婴幼儿胃肠道发育尚不完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性较低,消化功能比较差,同时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饮食、护理稍有不适就容易发生腹泻.
-
抚触对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抚触治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VLBWI,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 7,14 d 相同时段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及胃排空时间.同时记录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抚触治疗后 7,14 d,抚触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抚触组100%胃排空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7,14 d分别为[(140.8±26.4) min vs (168.6±24.7) min,(122.4±21.3) min vs (141.0±23.1) min](均P<0.01).抚触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4.7±3.9) d vs (19.0±3.3) d](P<0.01).结论抚触可刺激VLBWI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
-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NICU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140例在NICU住院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各35例,分别给予单独胃管喂养,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胃管喂养并抚触,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记录每次喂养前胃内残留奶量、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出生时体质量、生后7 d与14 d体质量的变化.结果 每日胃残留奶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组少于其他3组;每日排便次数、日排便量、生后7 d与14 d体质量大于其他3组.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发育.
-
抚触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研究
目的 探讨抚触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200例早产儿,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抚触前后奶量增加、体重增长及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的变化. 结果 抚触组在奶量增加、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抚触可使GAS、MOT水平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抚触对早产儿胃肠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40例临床观察
随道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发生率和存活率明显提高,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其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对迟缓,若喂养不当常出现喂养不耐受或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其早期经肠内营养对早产儿的优越性正日益为新生儿科医生所认识.我科对早产儿采用早期微量喂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小儿胃肠道发育畸形
胃肠道发育畸形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出生缺陷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围产期感染与胃肠道发育畸形关系密切.围产期感染可致先天性感染和生后持续感染,由于病原体不同,可导致不同的疾病,出现不同的症状.
-
早产儿乳糖不耐受的诊疗进展
1978年,美国儿科协会提出"乳糖不耐受综合征(lactose intolerance)"的概念[1],指服用乳糖或含乳糖食物后出现的一种或多种临床不适表现,如腹痛、腹泻、恶心、腹胀等,症状严重程度有较大个体差异,取决于进食乳糖量、乳糖酶缺乏程度、食物形态等.这一临床综合征的病因多样,包括乳糖酶活性不足、摄入乳糖量过多等,关键是乳糖酶活性绝对或相对不足.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又属感染高危人群,在喂养过程中极易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和排便异常等喂养不耐受表现[2],其喂养问题是影响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所以,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医学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其中,早产儿乳糖酶缺乏引起乳糖不耐受所致的喂养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引起广泛重视[3].据郑直等[4]报道,该院早期新生儿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为39.5%和5.8%.现将早产儿乳糖酶缺乏及乳糖不耐受相关研究报道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