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腰痛中腰椎终板退变的MRI改变与症状分析
下腰痛(LBP)是指后背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原因是机体的老化退变.下腰痛可以源自椎体、韧带、筋膜、肌肉、椎小关节或椎间盘,这些部位的任何退行性改变都会改变正常的生物力学,并使邻近的其他关节发生类似的变化.因此,病人常常表现为多发的关节退变.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棘间韧带损伤手术治疗--骶棘肌代棘间韧带重建术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发现合并同一节段棘间韧带损伤者,我们采用切除上下部分棘突和椎板,髓核摘出术;若合并有神经根管狭窄者切除部分上下椎小关节.椎间盘切除方法与国内外学者介绍基本一致.但同时行骶棘肌代棘间韧带重建术,取得满意效果.
-
基于DR评价颈椎小关节病变的临床-X线病理学研究
目的从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角度重新评价和加深对颈椎小关节病的认识.方法对肩颈痛和/或单、双侧上肢体麻木就诊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DR片显示颈椎小关节异常67例.总结了颈椎小关节改变的X线特点,与年龄结构、节段分布以及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结论 DR片显示颈椎小关节改变有其特定的优势,对颈椎病早期认识、早期诊断上有着重要意义.
-
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如何选择?
腰痛是非常复杂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状.就目前研究的结果,外科治疗腰痛的基础仅限于对椎小关节和椎间盘疾病的认识.目前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报道越来越多,结合近年来国际、国内的资料和笔者的临床体会谈谈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方法选择的粗浅认识,与同道共同探讨.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因学研究进展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或肌腱、腱鞘滑膜巨细胞瘤(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TGCT)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发生于关节、滑囊、腱鞘等组织的良性增殖性、破坏性滑膜肿瘤样疾病[1].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壮年,80%发生在20~40岁之间,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国外报道本病的发病率为1.8/106,国内无具体统计数字.本病好发于大关节,尤其是膝关节,肩、肘、踝关节也可发生,其他关节如指关节、距舟关节、颞下颌关节、脊椎小关节等也有病例报道.
-
颈椎椎小关节摄影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能清晰显示颈椎上、下关节突及椎小关节的摄影方法。方法在颈椎斜位的基础上,使颈椎冠状面与探测器成70°~75°进行摄影。结果经此方法摄影的200例照片中,可显示清晰的颈椎椎小关节影像。此摄影位置称为颈椎椎小关节关节投照位。结论颈椎椎小关节关节位投照法能清晰显示颈椎上、下关节突及椎小关节。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小关节病变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小关节病变的发生率.[方法]对80例腰腿痛病人CT检查,对合并小关节病变者进行分析.[结果]72个椎间盘突出症者合并椎小关节病变39个,占54%.[结论]腰间盘突出症易合并椎小关节病变.
-
脊柱真空现象的诊断与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
脊柱的真宅现象是指脊柱的各解剖结构,如椎间盘、椎体、椎小关节甚至椎管内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明亮透光影~([1])."真空现象"是一个影像学的定义,并不是传统物理意义上的"真空",其起因是脊柱结构因局部发生病理改变出现压力降低的裂隙,而周围组织如血液、软组织中含有的气体弥散进入这一低压的裂隙,从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透亮的气体聚集影~([2-5]).
-
腰椎关节突关节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腰椎关节突关节囊肿(1umbar juxtafacet cyst,IJC)压迫神经根,可引发腰痛和下肢顽同性放射痛,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相混淆,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1950年,Vosschulte与Borger,首先报告压迫神经根的脊椎小关节滑膜囊肿.1994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院共收治12例UC,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其诊疗经验总结如下.
-
强直性脊椎炎康复治疗及残疾评估(附50例报告)
强直性脊椎炎(AS)由欧洲学者Striipell首先提出[1],30多年来已逐渐被公认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其病变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椎小关节、脊椎韧带、肋胸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大关节,晚期或病变累及髋关节时,致残率高.为明确病变部位及残疾程度,采取相应康复措施,我们采用指定AS病人完成10个规定动作的评分法,评价残疾程度与康复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椎小关节面方向相关性的CT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DS)与椎小关节面方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DS确诊病例235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168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5.90±10.82岁.选取因腰腿疼痛就诊,排除DS及腰骶部发育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DS组和对照组中L3~S1各节段的椎小关面倾斜角.分别做L4、L5前滑脱(单发)的DS组以及对照组各节段椎小关节面倾斜角与年龄的相关分析;将DS组与同年龄对照组同节段的椎小关节面倾斜角进行比较.结果:L4前滑脱(单发)的DS组中,L4~L5节段椎小关节面倾斜角与年龄之间呈现负相关(P<0.01); L5前滑脱(单发)的DS,L5~S1节段椎小关节面倾斜角和年龄无相关(P>0.05) ;对照组L3~S1各节段椎小关节面倾斜角与年龄之间无相关(P>0.05).L4、L5前滑脱(单发)的DS,40岁以下组和同龄对照组比较,椎小关节面倾斜角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椎小关节面的过度矢状面偏向并非DS的易患因素.L4前滑脱的DS,滑脱节段的椎小关节面方向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偏向矢状面,考虑为DS进程中椎小关节退变,关节面重塑形的结果.
-
强直性脊柱炎100例骶髂关节CT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也叫马-施二氏病,或别列赫捷列夫氏[1](Bechteren)病,又称竹节状脊柱炎[2](bamboospine),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以骶髂关节、椎小关节和椎旁软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病变为特征.
-
腰椎退行性改变在常规平片中征象形成探讨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老年性疾病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肥大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畸形性关节炎或增生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发生部分破坏后,继之以邻近软骨增生、骨化而形成的一种关节病变.凡能够引起关节软骨发生部分变性的病变,终均能产生退行性骨关节病.现对我们收集的289例有临床症状、体征,X线平片上有椎体边缘棱角锐利,骨质不同程度增生或椎小关节骨质增白硬化,椎间隙变窄,脊柱不稳等X线表现者作一具体分析.
-
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CT诊断价值分析
腰腿痛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其发病率也相应增加.因腰腿痛而就诊的患者居骨科患者的首位,临床上常将其归咎于椎体骨质增生及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而在常规X片及CT扫描上,很多医生也将椎体增生及椎间盘的突出作为重点,而对腰椎小关节的改变则容易忽视,从而使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得到针对性的治疗.本文对200例有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腰腿痛患者CT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在CT上的表现.
-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诊断
中老年腰腿痛病人中,退变性腰椎滑脱是常见原因之一,CT不仅能对其作出明确诊断,同时能观察椎体、椎间盘异常,能清楚显示椎体后部椎小关节的结构和软组织异常,笔者对6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表现总结报告如下.
-
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X线与CT 磁共振成像对比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颈椎病、腰椎退行性变的病例日益增多且呈年轻化发展态势.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属于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一种类型,腰椎退行性变又占脊柱退行性变的首位,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症状有: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甚至功能障碍.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椎管狭窄、椎骨骨质增生或疏松、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游离及黄韧带肥厚、椎小关节病变、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的程度与临床症状成正比.本研究分析116例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X线、CT和MRI影像结果,分析3种方法的特点.
-
CT在真性腰椎滑脱和假性腰椎滑脱鉴别中的价值
背景:真性、假性腰椎滑脱时的影像学表现有许多不同之处,CT能显示小关节的形态学变化,具有普通X射线平片没有的优势. 目的:通过观察和测量腰椎滑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的特点,推测小关节改变与滑脱之间的关系,评价CT 在诊断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中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4-07/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临床实验室完成.参试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3-01/2004-06 收治156例住院的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真性滑脱48例,假性滑脱108例.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rospeed AⅡ型CT机进行常规轴面扫描,计算机X射线成像或数字放射成像拍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主要观察指标:两种腰椎滑脱椎小关节面的角度,椎小关节在影像学上的病理改变.结果:假性滑脱腰椎小关节面角呈较明显的矢状方向改变.椎小关节的病理变化包括:关节间隙狭窄不平、骨赘形成、软骨下骨骨质疏松、关节真空、关节囊钙化等,这些病理变化在假性滑脱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真性滑脱. 结论:CT不但能显示椎体滑脱椎弓峡部的缺损情况,而且可显示椎管内的改变及小关节的改变情况,是确诊真、假性滑脱的重要手段.
-
腰椎小关节病的CT影像临床表现探究
目的 :总结CT在腰椎小关节病中的表现进行总结,从中分析其临床价值,进而提高对此病因形成的腰椎痛进行病理学认识.方法 :以连续的300例小关节病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对腰椎L4-5和L5-S1的小关节进行CT平扫,用图像分析地手段对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分析与测量.结果 :202例的临床病理学表现为腰椎小关节并和其他腰椎疾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结论 :腰椎小关节病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病因,通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症同时出现.在以往的临床研究中,由于过分强调腰突症的病理学因素和作用,而忽略了腰椎小关节病在腰椎病中的作用,因此对该病的认识不足.CT影响检查具有快速、简单、准确、无创伤性等优点,是检查小关节病症的首选方法和有效方法,对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常规椎间盘CT扫描在腰椎滑脱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CT扫描对腰椎滑脱的诊断价值.对41例确诊的腰椎滑脱患者的椎间盘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见假性椎间盘膨出征,少数见双边征;椎弓崩裂并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脱下缘层面拉长,椎小关节多正常,部分可见椎弓峡部裂隙征;退变性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位椎体上缘层面可不同程度变小,椎小关节均见矢状改变,半脱位及退行性变.结论 腰椎间盘CT扫描可初步诊断腰椎滑脱及其类型.
-
X线结合CT对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
腰椎不稳在临床上以退行性改变为主,十分常见.典型的X线平片即可以诊断.普通X线摄影对于椎体序列及活动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椎体后部的小关节结构显示不佳.而CT则可清晰的显示椎小关节的结构变化,观察椎体移位的方向和程度.两者有机结合,可对腰椎不稳做出早期诊断和准确的病因诊断.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诊断的腰椎不稳的资料,对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分析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