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Phaco+Iol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白内障、青光眼均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青光眼与白内障常同时发生.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是分次手术还是进行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常遇到的问题.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材料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眼科临床医生认识到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好办法.2008年起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筛选,部分患者进行了Phaco+Iol植入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小切口软性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白内障为晶体发生混浊引起视力下降的一种常见致盲性疾病.目前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超声乳化手术,把混浊的晶体核击碎吸出,吸净皮质,植入相应度数的人工晶体,而达到恢复视功能的目的.软性人工晶体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溶性,小切口软性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具有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炎症反应轻等优点[1].我科1998年3月~2000年3月在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基础上对1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软性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效果良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5例,右眼3例,左眼2例,女5例(均为左眼);年龄大72岁,小58岁.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视力0.01~0.2,其晶体核较软,易施行超声乳化术.
-
不同材料人工晶体和手术方式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应用和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大提高了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恢复.但是,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usle opcification,PCO)的发生仍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资料和实验已证明囊袋内、外植入人工晶体,人工晶体直径大小可影响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1,2].但不同手术方式及植入人工晶体材料不同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122例(132眼)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posterior chamber introcular lenes,PC-IOL)和37例(41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联合PC-IOL植入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后囊膜混浊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现状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又称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囊袋的大小,囊口的连续性,血房水屏障破坏释放的炎症介质,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晶状体皮质的多少,以及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材质等.研究者对手术方式的改进及人工晶体材料设计进行研究,以降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但它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没有解决的难题.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目前治疗PCO常用的有效方法,但仍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并且治疗费用较高.研究者进一步改进手术技术,人工晶体材料设计和在使用药物治疗方面,选择即安全有效和较少的费用消除PCO.
-
后发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可以因影响视网膜发育而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弱视形成.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人工晶体材料的不断改进及手术器械、仪器设备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虹膜夹持型前房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26例临床观察
10多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矫治近视眼方面取得较大成功.但很多超高度近视眼由于受到角膜厚度安全极限的限制和面临术后视觉质量的困扰,而受到很大限制.随着人工晶体材料和设计的改进.眼内人工晶体植入为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特别是-16.00D以上的近视提供了新的手段.
-
白内障术后高眼压原因及护理
白内障患者目前是眼科疾病大人群之一,而手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佳治疗手段。随着显微技术不断进步,显微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人工晶体材料不断更新[1],为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带来复明的福音。但白内障术后常发生眼压升高,如持续升高可造成患者视功能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为患者带来痛苦。因此,眼科护理人员应了解白内障术后眼压升高的原因[2],早期发现高眼压的症状和体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正确处理,以免不必要的后果发生。现将本组病例高眼压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