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防治
剖宫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但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率较阴道分娩者高5~10倍[1],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及手术前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我科2001年2月~2011年2月发生2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现将此2例发病原因、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
妇产科围手术期间抗菌性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分析
妇产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加之病人对手术恐惧产生的紧张情绪,术前后控制饮食等,使病人的抵抗力下降,成为易感染者,以致在正常状态下不足以致病的弱毒微生物亦可成为病原微生物.妇产科手术又常需持续留置导尿管、安置引流管(条)等,这些均增加了感染机会.为避免发生感染,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甚为重要,围手术期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术后感染率,也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仅讨论预防用药问题.
-
成分输血对骨肉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Opelz开始,人们注意到同种异体输血可以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甚至可以导致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率和复发率增加,但是现有的研究既不能给出足够的证据认为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本身引发了足够的免疫抑制,导致了术后的细菌感染及肿瘤复发,也不能确定这种潜在的效应不存在[1],只是认为可能与血浆中的某些成分、白细胞及其向血液中释放的一些成分有关[2].国内外关于骨肉瘤围手术期成分输血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报道很少,所以本实验通过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来探讨成分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异体输血的免疫研究提供依据.
-
一次性洗眼受水器的制作及使用
洗眼是力了清除结膜囊内异物和大量分泌物,清除和稀释化学烧伤中的化学物质,而术前洗眼是为了清洁结膜囊,减少手术后感染率.操作时常常需要患者自己手扶受水器接取洗眼液,如果患者不能合作,必须另一人协助才能完成.
-
营养不良分级与肺血多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依据病理生理显示,肺血多型先心病患儿更易发生感染。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状况,探讨肺血多型先心病患儿营养不良分级与术后感染率发生的关系,为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提供科学的依据。
-
重视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感染
感染是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感染率为0.5%~9%,造成如此大的数据差异是因为目前对于腹股沟疝术后感染尚无统一系统的界定,不同的国家、患者人群、手术及恢复环境、手术医师统计产生不同的数据.应用补片的无张力修补术式是否会增加感染率,目前在各国临床试验研究中还无定论.早期典型的感染表现为伤口周围的红肿及硬块,并伴有持续性的疼痛,一旦有脓液流出并能从中应用革兰染色在中性粒细胞中找到细菌则更能进一步确诊.
-
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对38例胫骨多段骨折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的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访以明确该治疗方法的优点.结果:2006年6月-2008年4月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38例胫骨多段骨折.平均手术时间1.5小时,术后浅表感染率为9.0%,无深部感染发生,针道感染率为20.0%,均达骨性愈合,患者可早期离床活动,相应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手术方法容易掌握,术后感染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短,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
膨体鼻假体雕刻气孔预防感染心得
膨体材料应用于医疗美容方面,有其很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术后感染率偏高的缺点[1]。以至出现很多临床美容外科医师不愿应用膨体材料的现象。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雕刻气孔的办法,来预防术后感染,应用3年来,无一发生术后感染现象。现介绍如下。
-
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污染与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关系
目前,全世界每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约1 000 00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约250 000例[1].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假体周围感染.目前,全髋关节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分别是1%~2%、2%~4%[2-4].术后感染不论对患者还是医师,都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骨科患者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何减少术中污染,从而进一步减少由此引起的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综述.
-
髋关节假体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髋假体关节感染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个灾难性的并发症,初次置换术后感染率约为1%,而翻修术后感染率增至3%.尽管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和无菌技术在不断改进,但每年关节置换手术需求不断增加,感染的发病率也持续上升[1],因此针对髋假体感染的基础和临床问题研究已成为关节外科当前的热点方向.
-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疝补片感染四例临床分析
自从1989年,Lichtenstein首先应用Marlox补片修补腹股沟疝,提出无张力的概念.建立在人工材料基础上的无张力修补术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手术例数增加,补片感染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统计使用补片的感染率约为1%~8%[1].大部分观点认为用补片的疝修补术后感染率要大于不用者[2],一旦补片感染后果更严重,处理更加困难.现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例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处理报道如下.
-
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感染原因分析
自1989年美国医师Lichtenstein首先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概念以来,由于该术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目前已普遍被外科医师所接受,并逐渐成为疝外科的主流手术.由于该手术中应用了人工材料,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术后感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多数观点认为使用补片的疝修补术后感染率要大于不用者[1,2],其感染率约为1%~8%[3].而Gilbert[4]资料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8%与1%,说明人工材料的应用并没有增加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但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由于人工材料的存在,一旦发生感染其处理上较传统术式更为复杂与棘手,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了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感染的常见原因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必须受到重视.
-
剖宫产术后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与卫生经济学研究
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不同治疗方案,比较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以及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 研究资料按统一的选入和排除标准,选择100例剖宫产产妇,按治疗方案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应用头孢替安,甲组于术前、术后6h及术后2d分别壶入头孢替安,共3次,乙组于术后静脉滴注头孢替安,2次/d,共3d6次;比较两组术后3d的高体温、术后感染率以及抗菌药物的费用.结果甲、乙两组术后1~3 d的高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47例患者术后3d感染3例,感染率6.38%,乙组53例患者感染4例,感染率7.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的头孢替安费用为(304.98±0.00)元,乙组的头孢替安费用为(565.84±50.87)元,甲组费用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 择期剖宫产手术如果顺利,可减少抗菌药物应用次数,既可减少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又可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术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正确掌握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抗菌药物种类,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调查2012年9-12月800例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0例;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及时间不限制,试验组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及时间均有严格的控制。结果对照组400例患者中手术后有350例患者使用两种抗菌药物,50例使用3种抗菌药物,试验组400例患者均预防性使用1种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终导致菌群失调10例、二重感染6例,感染率为4.0%;试验组患者终引起菌群失调1例、二重感染1例,感染率为0.5%。结论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过长或多种联合使用导致菌群失调比例上升,并且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出现二重感染,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率。
-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与术后感染率的调查研究
目的 正确掌握术前、术中、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从而降低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3-6月580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及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结果 580例患者中有15例术前1d使用抗菌药物,占2.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1 3.3%;485例患者在术前30 min~1 h使用抗菌药物,占83.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7例,占1.4%; 50例患者在术中使用抗菌药物,占8.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4.0%; 30例患者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占5.2%;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6.6%.结论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应选择在术前1h,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故而合理把握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能显著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
医院船手术室感染控制与术后感染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船手术室感染控制与术后感染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医院船洁净手术室的特点,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实行人、净物和污物的分区管理,进一步优化流程;定期进行空气检测及细菌培养,并统计术后感染率.结果:术前空气检测及细菌培养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执行海外医疗服务中共实施手术233例,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医院船手术室重视感染控制,提高手术间洁净度,完全可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23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9例.A组术前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g;B组术前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g,术后持续用药24 h;C组术前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g,术后持续用药72 h.观察3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像恢复正常时间、降钙素原(PCT)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结果:A组、B组和C组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6.46%、3.80%和2.53%,A组与B组和C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像恢复正常时间、PCT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B组和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和C组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178.7±54.7)、(117.6±27.4)和(131.3±31.8)元,三组抗菌药物费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术后继续使用24 h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且抗菌药物费用小.
-
头孢唑林不同应用时机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剖宫产是导致机体局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发生感染后不仅影响产妇的正常恢复、加重疾病负担,而且对产妇的心理和新生儿的哺乳喂养均产生负面影响[1]。如何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是摆在每一位妇产科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作者观察并比较了不同时机应用头孢唑林在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为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子宫复原和缩短住院时间提供可靠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
四肢铁屑异物取出术36例治疗体会
2000-2007年采用异物窦道旁切口进行四肢软组织铁屑异物取出术36例,半小时异物取出成功率94.4%,术后感染率为0,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不同术中保温对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感染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不同术中保温措施对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感染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106例开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空调加热方式,观察组则采用空调结合加温仪的保温方式,对比两种加热方式下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发生率和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术中麻醉后患者核心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不同的术中保温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和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开腹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给予其空调结合加温仪的保温方式效果显著,能够很好的保持患者体温达到平衡,有效避免术中出现低体温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