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苯妥英钠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模型的构建

    作者:方子妍;吴逢春;陈树达;秦家明;宁玉萍;周列民

    目的 验证锂-匹罗卡品化学诱导及抗癫痫药物(AEDs)筛选构建的苯妥英钠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模型脑中AEDs浓度及多药转运蛋白表达.方法 实验选取雌性6~8周SD大鼠30只,体重160~ 180g(广东省实验动物研究所),采用锂-匹罗卡品化学诱导大鼠发生慢性颞叶内侧癫痫,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苯妥英钠筛选期治疗效果,将颞叶内侧癫痫大鼠分成耐药性及不耐药性模型.采用活体微透析技术验证耐药性及不耐药性模型鼠脑中AEDs的浓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两组模型鼠脑中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有16只大鼠成功构建为慢性颞叶内侧癫痫模型,筛选出耐药模型大鼠6只(6/16).苯妥英钠耐药性模型大鼠脑/血浆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比值显著低于不耐药性模型大鼠(0.15±0.03 w.0.28±0.05,P<0.05).苯妥英钠耐药性模型鼠较不耐药性模型鼠海马各区P糖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苯妥英钠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脑中AEDs浓度低,可能与脑中P糖蛋白过表达有关.

  •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

    作者:常涛;彭颜晖

    癫痫(EP)作为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疾病,是神经内科中仅次于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第三大疾病.2000年全国5个省市农村地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患病率0.7%[1].据此推测全国大约有900万癫痫患者,且以每年增加40万的速度增长[2].癫痫多在18岁之前发病,大多数患者通过正规药物治疗后症状即可得到控制或缓解,但仍有1/5~1/4的患者经正规使用1种或多种抗癫痫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此类癫痫称为难治性癫痫,又称顽固性或耐药性癫痫[3].

  • 成人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苯巴比妥浓度与发作频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红莲;顾浩;赵变歌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癫痫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苯巴比妥( PB)浓度与发作频率的相关性,为耐药性癫痫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前后发作频率减少程度分为耐药组(27例)和敏感组(13例)。采集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及血清保存于-80℃冰箱中备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PB浓度。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每日服用的PB剂量和血清PB浓度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敏感组患者脑脊液中PB浓度、脑脊液与血清中PB浓度比值高于耐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PB浓度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Y1=0.557,P<0.05),血清中PB 浓度与之无直线相关性(rY2=0.270,P>0.05)。结论:耐药性癫痫患者脑脊液中PB浓度显著降低,与发作频率减少呈显著正相关。

  • 颞叶癫痫的外科治疗

    作者:徐培坤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中国约有癫痫患者600多万,其中25%左右的患者经合理用药仍不能终止其发作,为难治性癫痫或称耐药性癫痫[1].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一种难治性部分癫痫,虽然不断有新型抗癫痫药物出现,但是研究表明它们对颞叶内侧癫痫的完全缓解效果不佳,因此该病常常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无影像学可见病灶的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差仍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现将颞叶癫痫的手术指征、术前定位手段以及常用手术方法等相关问题概述如下.

  • 耐药性癫(癎)的定义:国际抗癫(癎)联盟治疗策略委员会专项工作组统一提案

    作者:洪桢;洪震;周东

    为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临床研究,国际抗癫(癎)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专项小组达成了对耐药性癫(癎)的统一定义.此定义包含2个层面的意义:(1)抗癫(癎)药物的疗效分类;(2)耐药性癫痫的核心定义为:2种正确选择、可耐受的抗癫(癎)药物经足够疗程及剂量的单药或联合用药仍未能控制发作的癫(癎).

  • 谷胱苷肽硫转移酶在耐药性癫痫脑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龚玉来;王学峰;龚云;汪建华;朱曦;晏勇;栾国明;王玉平;张国君;李永林;张建国

    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发现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π)参与了难治性癫痫耐药机制的形成[1].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5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标本中GST-π的表达及其规律,以探索其在难治性癫痫耐药机制中的作用.

  •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一例

    作者:李彦彦;兰艳芹;陈英敏

    患者男,27岁.2014年5月主因发作性愣神10年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病,发作表现为愣神、吞咽动作、双手摸索、来回走动,有时伴尿失禁,有时继发双上肢发紧,双手握拳,有时摔倒,未有继发四肢抽搐,数十秒钟缓解,缓解后对发作不能回忆,1个月发作数次或1 d发作数次不等.服用卡马西平,0.15 g,每日三次,丙戊酸钠0.2 g,每日三次,服药后发作无明显减少,今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来我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双颞大量非同步棘慢波、慢波,左侧显著,监测到3次右颞起始的复杂部分性发作.

  • 癫痫新临床诊疗指南: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者:肖波;周罗

    癫痫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因其致残率高、病程长,是当前世界范围的医疗难题及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在此背景下,癫痫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及推广有助于疾病的规范化诊治,达到控制癫痫发作并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当前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差距较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像普遍存在,因而癫痫临床诊疗指南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本文就目前新的癫痫临床诊疗指南作一解读和展望.

  • 耐药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王学峰

    癫痫是一种可治疗性疾病.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有1/3患者不通过任何治疗可以自行缓解,其余2/3患者中的85%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发作,通过3-5年的努力,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停药后终生不再发作,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通过现有手段,发作难以获得满意的缓解,这部分患者的转归与呈现良性经过的癫痫不同,称为耐药性癫痫.

  • 耐药性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春霞;郑维红;刘肇绩;张岱威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发生耐药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耐药性癫痫和控制良好癫痫患者各46例,比较两者在病程、发作类型、病灶、颞叶起源、脑炎病史等指标间的差异,并用 Logistic回归研究相关差异指标评估有无病灶的耐药性癫痫患者的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颞叶起源异常放电(P=0.011)、是否有颅内病灶(P=0.044)以及具有脑炎病史(P=0.040)是耐药性的危险因素,总病程( P=0.012)和有颞叶起源放电( P =0.015)是无病灶癫痫患者耐药性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针对有颅内病灶、颞叶起源异常放电和脑炎病史的癫痫患者,需考虑耐药性癫痫的可能,以早期干预,早期规范治疗,避免耐药性发生。

  • 血脑屏障上P-糖蛋白与耐药性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国辉

    耐药性癫痫是治愈癫痫的难点,癫痫是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表现,长期服药造成耐药性,称之为耐药性癫痫。耐药性癫痫与血脑屏障上P-糖蛋白过度表达存在密切关系。本文首先介绍P-糖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P-糖蛋白阻止抗癫痫药物进入血脑屏障发挥作用,然后阐述血脑屏障上P-糖蛋白与耐药性癫痫关系,后介绍治疗耐药性癫痫的进展,通过调节P-糖蛋白功能到适度为耐药性癫痫患者带来了福音。

  • 定痫汤加味治疗风痰闭阻证耐药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作者:笱玉兰;张静;陈春鹏;张晓敏;李静;周莲芝

    目的 观察定痫汤加味治疗耐药性癫痫(DR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耐药性癫痫风痰闭阻证诊断的病人40例,在维持原有的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方剂定痫汤加味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癫痫发作频次较治疗前3个月明显减少(P<0.05),持续时间较治疗前3个月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6个月的癫痫发作频次较治疗后3个月明显减少(P<0.05),持续时间较治疗后3个月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7.0%、54.1%,治疗后6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定痫汤加味治疗DRE风痰闭阻证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减少.

  • 建立杏仁核电刺激慢点燃和匹罗卡品化学点燃耐药性颞叶癫痫模型并对比癫痫发作和海马超微结构的变化

    作者:王丽琨;周鑫;伍国锋;洪震

    目的 用两种方法建立颞叶耐药癫痫模型,探讨哪种方法更适合建立多药耐药颞叶癫痫模型.方法 选用SD大鼠130只,10只作为正常组,120只分别制作杏仁核和匹罗卡品模型,模型成功后用抗癫痫药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进行筛选,分别选择10只杏仁核模型和匹罗卡品模型比较两种方法建立的模型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级别、脑电图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成功制作杏仁核模型31只,匹罗卡品模型29只,匹罗卡品模型癫痫发作频率(2.09±0.044)高于杏仁核组(1.01±0.037),持续时间(61.37±4.22)长于杏仁核组(43.16±5.91),而癫痫发作的级别无明显差异;经过耐药性癫痫模型的筛选,选出杏仁核耐药模型8只,匹罗卡品耐药模型12只.匹罗卡品模型与杏仁核模型相比脑电频率更高,波幅增宽,超微结构的损伤更严重.结论 匹罗卡品模型自发性率高,耐药率高,脑电变化明显,超微结构损伤重,更适合耐药性癫痫机制的研究.

  • 耐药性癫痫患者外周血铁调节转运体-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陈海燕;黄建敏;李雪斌;蒙兰青;郭灿收;蒋勇明

    目的 通过检测耐药性癫痫(drug resistant epilepsy,DRE)患者外周血铁调节转运体-1(iron-regulated transporter 1,IREG1)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来探讨DRE的发病机制;并分析该项指标作为患者外周血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32例DRE患者、30例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控制良好患者及34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测定外周血IREG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对3组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IREG1基因相对表达量方面,DRE组(1.326±0.102)显著高于AEDs控制良好组(1.001 ±0.051) (P=0.001);而AEDs控制良好组又显著高于正常组(0.643 ±0.012) (P=0.001).在IREG1蛋白相对表达量方面,DRE组(2.092±0.020)显著高于AEDs控制良好组(1.779±0.084)(P=0.02);而AEDs控制良好组又显著高于正常组(1.399±0.083) (P=0.012).结论 IREG1基因及其蛋白在DRE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DRE的发生与发展,或可作为预测DRE形成的耐药指标之一.

  • 探讨 GABAARG2基因在癫痫耐药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戚玲;李佩云;邢冬梅;贾帆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中GABAARG2基因与耐药性癫痫的关系。方法选择来本院就诊的98例癫痫患者,根据对抗癫痫药物的反应性分为耐药组(观察组)46例和敏感组(对照组)52例进行研究,提取所有患者的DNA,采用PCR基因测序鉴定GABAARG2基因出现的概率,对每一位受试者以口服传统的抗癫痫药物-苯妥英(phenytoin)方式来对比两组患者的药物口服吸收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持续状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GABAARG2基因的概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8,P=0.01);观察组的总体口服吸收率(68.71%±1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口服吸收率(82.36%±1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1)。结论 GABAARG2基因的在脑内的出现会影响抗癫痫药物的效果,进而引起患者的耐药性,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MRP与癫痫耐药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燕

    癫痫(Epilepsy)是一种脑部疾患,其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的脑部持久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后果.我国癫痫年患病率约28.8/10万,年新增癫痫患者约38万[1].经正规的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AEDs)治疗后,大约70%的癫痫患者发作可以控制,但仍有30%的患者对各种AEDs不敏感,成为耐药性癫痫.我国的耐药性癫痫患者至少在150万以上[2,3].耐药性癫痫患者癫痫发作频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易发生癫痫持续状态,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 难治性癫痫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广新;杨作成

    癫痫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癫痫患者中约70%~80%经系统正规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可获得长期缓解,其余20%~30%的患者发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或称耐药性癫痫(drug-resistance epilepsy).癫痫长期反复发作,不仅使患者躯体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及一系列社会问题,难治性癫痫是目前癫痫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 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与耐药性癫痫的关系

    作者:黄昊思;许志恩;许春燕;梁维;方洪明;柯俊龙

    目的:探讨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ABCB1基因C3435T (rs104564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耐药性癫痫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128例,包括正常对照组60例和癫痫组68例.根据患者对抗癫痫药物的反应性将癫痫组分为耐药组(30例)和药物敏感组(38例).提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后基因测序鉴定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测定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ABCB1基因C3435T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urg平衡,提示其来自同一孟德尔群体.正常对照组与药物敏感组及耐药组,药物敏感组与耐药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药物敏感组及耐药组,药物敏感组与耐药组间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ABCB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分布与耐药性癫痫之间无相关性.

  • 血脑屏障上P-糖蛋白与耐药性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开宇;武士京;常津

    耐药性癫痫是癫痫治疗的瓶颈.P-糖蛋白通过跨膜外排泵作用阻止抗癫痫药物由血脑屏障入脑发挥期望效应是耐药性癫痫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耐药性癫痫与血脑屏障上P-糖蛋白的相互关系,对目前提出的调节P-糖蛋白功能,改善耐药性癫痫预后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安全地调节P-糖蛋白功能到适度可能为耐药性癫痫的治疗带来希望.

  • GABRA5基因启动子-754C/T多态性与耐药性癫痫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许春燕;许志恩

    目的 探讨GABRA5基因启动子-754 C/T突变和癫痫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5例诊断明确、治疗合理的汉族癫痫患者.根据是否符合DRE(耐药性癫痫)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耐药组(63例)和非耐药组(6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GABRA5基因启动子-754 C/T多态性.结果 耐药组CC、CT、TT基因型分别占23.8%、41.2%、35.0%,非耐药组分别占16.1%、50.0%、33.9%,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4,P=0.483).耐药组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44.4%、55.6%,非耐药组患者分别为41.1%、58.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281,P=0.596).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GABRA5基因启动子-754C/T多态性与汉族DRE有关.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