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专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张建宁
什么是垂体腺瘤?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但脑垂体瘤对人体伤害非常大,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因疾病不断加重而引发过早死亡,所以垂体瘤要引起高度重视.垂体腺瘤是一种多阶段与多致病因素的肿瘤,垂体腺细胞异化增生可能与内分泌及下丘脑因素、遗传和特殊基因突变有关.
-
甘丙肽抑制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体外侵袭性
目的 探讨甘丙肽对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侵袭性的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 提取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RNA,反转录后测定甘丙肽及其3个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将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分为对照组、甘丙肽药物处理组和选择性甘丙肽2型受体激动剂AR-M1896组,利用MTT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给药后12、24和36 h各分组细胞活力,观察其增殖情况;应用Transwell侵袭模型观察各组腺瘤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甘丙肽与其3个受体亚型在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以受体2表达量较高;各组细胞在药物处理12、24和36 h时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GH3细胞Transwell侵袭实验中甘丙肽药物组侵袭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甘丙肽受体激动剂AR-M1896组与对照组相比腺瘤细胞侵袭性明显降低(P<0.05);AR-M1896与甘丙肽对GH3细胞的抑制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甘丙肽能明显抑制大鼠垂体腺瘤细胞的侵袭性,且此作用可能主要由甘丙肽2型受体介导.
关键词: 脑垂体腺瘤 侵袭性 甘丙肽 GH3细胞 Transwell模型 -
经鼻蝶窦摘除垂体腺瘤围手术期护理
脑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左右,随着微创手术的进展,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行垂体腺瘤摘除术成为有效的手段,我科近七年来共进行36例,现就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
令人闻风丧胆的神经细胞瘤
神经细胞瘤,是神经系统肿瘤的统称,可分为许多类,不同神经细胞均可发生.其中恶性肿瘤居多且以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令人闻风丧胆,它包括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先天性神经类细胞瘤变、颅内转移瘤、脑垂体腺瘤、听神经鞘瘤等.
-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脑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肿瘤性疾病,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要想得到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做好护理工作极其重要。
-
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23例并发症分析
脑垂体腺瘤系良性腺瘤,是鞍区常见的肿瘤,患病率约1/10 万,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大体上可分为经额颞开颅与经鼻蝶窦入路两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 年7 月至2010 年11 月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23 例的病历资料,对该术式手术并发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
垂体腺瘤的药物与伽玛刀治疗
脑垂体腺瘤属良性肿瘤,国内发病率略低于国外,占颅内肿瘤的11%~24%[1],但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武汉协和医院伽玛刀中心自1995-2004年共治疗脑垂体腺瘤患者862例,占同期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30%.
-
脑垂体腺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据统计北京协和医院1344例颅内肿瘤中,垂体腺瘤160例(11.9%)[1].主要依据术前血清激素测定及术后光镜并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对其进行分类.我院1996~1998年应用电镜观察了17例,报告如下.
-
老年脑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老年脑垂体瘤患者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心肺功能下降,多身患多种慢性疾病,此类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如护理不当,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影响病情的恢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患者安全、顺利接受手术,促进早日康复的关键.现将本院2002~2003年12例老年脑垂体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脑垂体腺瘤放射治疗远期生存质量分析
本文收集了1987年12月~1996年12月间收治的288例脑垂体腺瘤病人资料对远期生存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
-
1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体会
脑垂体腺瘤为来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肿瘤[1].垂体腺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内分泌紊乱症状,非特异性头痛,视力、视野障碍.该病发生率较高,约占颅内肿瘤的12%,以中年人多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2].
-
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脑垂体腺瘤是指原发于垂体本身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以育龄妇女多见.临床表现为额颞头痛,垂体内分泌功能障碍,视力减退及双颞侧偏盲,系良性肿瘤.治疗有多种不同方法,但手术摘除肿瘤为基本的治疗方法.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易被患者接受.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4月共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3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脑垂体腺瘤术后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例报告
作者治疗了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42岁,体重65Kg,进行性视力下降1年,头痛2月余,曾以青光眼而手术治疗,视力未有改善.头颅MRI检查提示为脑垂体肿瘤,
关键词: 脑垂体腺瘤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
高龄垂体腺瘤经蝶治疗的护理
我院脑外科自1985年1月至2005年1月,开展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高龄脑垂体腺瘤24例,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有效防止各类并发症,24例高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脑垂体腺瘤26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处理脑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以及术后处理.方法:对2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脑垂体腺瘤切除术.根据骨性鼻中隔推开的易难程度,9例采用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17例采用经单鼻孔-鼻中隔中段-蝶窦入路进行手术.根据患者鼻孔大小,21例进行了鼻小柱一侧或右侧鼻翼基部切开.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6分钟.肿瘤镜下全切2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和鼻中隔穿孔各1例.经5个月~4年随访,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脑垂体瘤摘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是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方法.
-
微小RNA-23通过靶向调节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5的表达显著抑制脑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23靶向调控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5(SOX5)的表达及其对脑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miR-23 mimic及阴性对照(NC)采用Lipofectamine脂质体法转染至脑垂体腺瘤细胞,并记为miR-23 mimic组和NC组,以未转染的脑垂体腺瘤细胞作为对照组.转染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23和SOX5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SOX5的蛋白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的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23对SOX5的靶向调控作用,过表达SOX5与miR-23 mimic共转染后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FQ-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miR-23mimic组的miR-23的表达水平(0.54 ±0.13)低于对照组(1.00,P=0.001)和NC组(1.03±0.09,P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23 mimic组增殖活性与其余两组比较,转染24、48、72、96 h后的脑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降低(A24h =0.47 ±0.04,A48h =0.52 ±0.05,A72h=0.54±0.05,A96h =0.55 ±0.06,与对照组比较,P1 =0.036,P2=0.019,P3=0.006,P4 =0.000).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R-23可靶定结合SOX5 mRNA 3’端非编码区(3'UTR).PcDNA-SOX5与miR-23mimic共转染后,经细胞增殖检测显示,过表达SOX5可抵抗miR-23 mimic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miR-23可靶向下调SOX5的表达显著抑制脑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
关键词: 脑垂体腺瘤 微小RNA-23 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5 细胞增殖 -
4例经蝶窦脑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10例脑垂体腺瘤经蝶窦切除术后4例尿崩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主要包括尿量、电解质的监测;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饮食、药物治疗等护理.认为经蝶窦脑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脑垂体腺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患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
老年人脑垂体腺瘤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8例老年人脑垂体腺瘤临床资料.首诊未确诊的7例多误诊为老年性疾病.本组经内分泌学检查,CT或MR确诊.所有病例均采用单侧鼻前庭切口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切除后行鞍内脂肪填塞,筛骨垂直板,修补鞍底.对次全切除者给予全程足量的全脑常规放疗.结果全切和次全切各4例.术后并发尿崩和脑脊液鼻漏各1例.经对症处理痊愈;另6例恢复良好.随访2~3年,除1例视力恢复不明显外,所有病人原症状基本消失,未见复发.结论老年人脑垂体腺瘤症状不典型且往往合并有其他老年性疾病,极易误诊,行CT、MR和内分泌检查有利于诊断.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老年人脑垂体腺瘤的较佳方法.
-
胰岛素瘤伴脑垂体腺瘤1例
福建医学院莆田第二教学医院林光畴方志敏宋建华陈建宁患者,男,23岁,3年前出现多吃、思睡并不易醒,闭眼卧床进食,食量明显增加,手足变大,体重增加,有时大小便不避人,并出现躁动及伤人现象.1年后CT示脑垂体腺瘤1.1 cm×1.5 cm,行γ-刀治疗,但2个月后症状复发,于1998年1月5日入院.
-
011.用Le Fort I骨切开和下颌骨切开的经口腔进路切除巨大脑垂体腺瘤
[英]/Myoken Y…∥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0,29(2).-128~130病例报告女性患者,54岁,因尖锐的头痛和轻度视觉障碍做头颅CT,发现一涉及枕骨斜坡的肿瘤包块,组织活检诊断为无功能的脑垂体腺瘤.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经随访1年后,患者头痛加重并伴复视,磁共振(MRI)发现颅底巨大边界不清的包块,占据整个蝶鞍和蝶窦并向上扩展至下丘脑区.手术切除肿瘤已成为必然,经口腔插管麻醉后,首先从中线处切开下颌骨,然后行上颌骨Le Fort I型骨切开术,并用牵引钩向下牵拉,同时切除下鼻甲和鼻中隔,这时已获得一个宽敞的空间,成为接近枕骨斜坡的佳途径.暴露充分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切除肿瘤,然后复位上、下颌骨,用微型接骨板固定.术后患者头痛及复视症状消失,无神经损伤,咬合关系正常.复查MRI见肿瘤大部分被切除,术后局部放疗,目前已术后3年,患者状况良好.讨论对颅底蝶鞍附近的巨大肿瘤采用手术治疗基本有3种进路,一种是经唇下颌骨切开术后可进入到1~4颈椎前部,但很难暴露斜坡,而且留有明显的皮肤瘢痕.另一种是利用半侧上颌骨切开的上颌进路,它可以暴露蝶骨到第五颈椎范围的颅底中线区,但留下了面部瘢痕.第三种是利用LeFort I型骨切开的上颌进路,它是暴露从蝶鞍至寰椎椎弓区域的好路径,它的缺点是必须切除鼻甲和损坏鼻中隔.本病例独特地采用了下颌骨正中切开,不但为口腔内的气管插管提供了空间,而且能使Le Fort I型骨切开的上颌骨充分向下牵移,彻底暴露了从蝶鞍到寰椎椎弓的手术区域,这种进路面部不留瘢痕,没有不良并发症.[程晓兵赵晋龙摘毛天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