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掌指关节外伤性缺损的治疗策略

    作者:邵新中;张哲敏;吕莉;王立;段文旭;张旭

    根据损伤造成的缺损范围,掌指关节外伤性缺损可以分为单侧关节面缺损(包括全部缺损和部分缺损)和双侧关节面缺损.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比较掌指关节部分缺损和完全缺损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案,以期为掌指关节外伤性缺损的治疗提供参考.

  • 青少年距骨前外侧副关节致疼痛性距跟撞击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恩波;赵群;李明磊;刘天婧;李连永;张立军;李祁伟

    目的 探讨距骨前外侧副关节致疼痛性距跟撞击的诊断、治疗和短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例(4足)距骨前外侧副关节致疼痛性距跟撞击患者的病历资料.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3~15岁,BMI为21.8~24.2 kg/m2.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年.纳入标准:①腓骨肌痉挛性僵硬性扁平足,无外伤史,无跗骨联合,跗骨窦区压痛(+).②CT或MRI证实距骨前外侧副关节与距骨后关节表面连续.③MRI示距骨前外侧副关节周围距骨和跟骨颈部水肿.3例(4足)均行距骨前外侧副关节切除术,其中1足联合腓骨短肌延长,1足联合腓骨短肌移植至腓骨长肌.结果 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术后疼痛症状消失.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后足评分由术前的48~76分,提高至术后的79~91分.但患者主观仍感觉患足灵活度欠佳.结论 青少年腓骨肌痉挛性僵硬性平足,尤其合并跗骨窦区疼痛,要考虑距骨前外侧副关节致疼痛性距跟撞击的可能,同时需排除跗骨联合.患足MRI有助于诊断.采用距骨前外侧副关节切除术短期疗效良好.

  • 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前臂屈指功能

    作者:陈山林;童德迪;王树锋;栗鹏程;薛云皓;刘波;荣艳波;王志新

    目的 介绍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前臂屈指功能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外伤后屈指功能10例.平均年龄14(3 ~32)岁.男7例,女3例.右侧4例,左侧6例.Volkmann挛缩6例,开放伤后肌肉缺损4例.均采用带皮肤的游离股薄肌移植,神经均选择骨间掌侧神经与闭孔神经前支吻合,皮瓣动脉与肱动脉端侧吻合,静脉与肱动脉伴行静脉或浅静脉吻合.随访18 ~48个月.测量患肢握力并与健侧进行对比.结果 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h.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1个月.9例肌皮瓣完全存活,没有出现血管栓塞和感染等术后并发症.l例患者远端边缘皮肤坏死,采用游离植皮覆盖.10例患者供区都没有明显功能障碍.术后3周拆石膏,开始被动活动练习.肌肉恢复功能后,开始主动活动练习.随访1年后,8例患者屈指肌力可达健侧的1/3,平均握力可达13.2 kg,主动屈指充分.1例患者伸侧肌腹同时有损伤,后经全腕关节融合术和掌板紧缩术治疗后屈指功能得以改善.l例患儿因缺乏系统锻炼等原因,术后出现肌腱粘连,经肌腱松解,手指仍不能充分屈曲.结论 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指功能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前臂屈肌严重损伤病例,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跟骨不同部位创面皮瓣修复

    作者:黎明;胡骁骅;陈忠;王浩;覃凤均;沈余明

    目的 探讨跟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手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至2013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因烧伤或创伤所致跟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患者90例(95个跟骨创面).根据创面部位、供区软组织条件和血管情况,分别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肌)皮瓣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腓骨短肌肌瓣联合移植、胫后动脉穿支(或带主干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以及足底内侧皮瓣或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结果 95个跟骨外露创面,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32个,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肌皮瓣移植术18个,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腓骨短肌肌瓣移植术16个,胫后动脉穿支血管逆行岛状皮瓣8个,胫后动脉穿支血管逆行岛状肌皮瓣8个,胫后动脉主干血管逆行岛状皮瓣4个,足底内侧皮瓣移植术5个,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4个,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创面一期愈合.结论 跟骨外露创面原则上需要应用筋膜(肌)皮瓣、筋膜皮瓣+肌瓣修复,皮瓣选择还应根据部位、供区软组织条件及血管情况灵活决定.

  •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红卫;赵钢生;张西峰;黄洪斌;吴英勇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填充修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骨缺损94例,男59例,女35例;年龄11~72岁,平均39.4岁.骨缺损部位:胸腰椎38例,跟骨25例,胫骨15例,股骨7例,肱骨近端3例,桡骨远端5例,近节指骨1例.骨缺损原因:骨折塌陷复位后骨缺损63例,骨髓炎20例,骨囊肿6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内生软骨瘤1例.骨缺损范围为1 cm×1 cm~4 cm×20 cm,用CPC填充修复,CPC充填量为3~42 g,其中单纯CPC填充修复74例(胸腰椎骨折行椎体成形38例,骨折复位后空腔充填25例,良性骨肿瘤病灶刮除后充填11例),载药CPC填充修复骨髓炎2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9.6个月.全部患者术后未见过敏或毒性反应,无皮疹或高热,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正常,切口无瘙痒感.随访时X线片显示,植入CPC与宿主骨接触紧密,界面处未见间隙存在,骨缺损处的解剖形状完全或大部分恢复,未见脱落现象,随访时部分患者CPC部分降解成骨.9例发生术后伤口渗出,为淡黄色清亮稀薄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经换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CPC填充修复骨缺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理想的骨替代品,载药CPC是治疗骨髓炎的理想方法.

  • 关节镜下股骨双束双隧道胫骨Inlay技术同种异体跟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

    作者:张磊;刘劲松;孙晋;李智尧;马佳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验证股骨双束双隧道、胫骨Inlay技术重建PCL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采用经深低温冷冻及γ射线照射处理后的异体跟腱对10例PCL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PCL重建术.手术方式股骨端为双束双隧道重建,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胫骨端为Inlay固定.通过物理检查、Lysholm及IKDC评分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8 d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免疫排斥轻,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6~23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终末随访时10例患者术膝胫骨下陷征(Sag sign)阴性,后抽屉试验(PDT)及Lachman征均为阴性或I度.疗效评定采用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中交锁、不稳、疼痛、肿胀、爬楼、下蹲和总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优7例,良2例,中1例;IKDC评分中疼痛频率、疼痛程度、规律活动量、活动影响程度、功能自评和总分等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史,术后IKDC评分A级7例.B级3例.结论:同种异体跟腱是重建PCL的可靠替代物,双束双隧道和Inlay技术固定可靠,可减少移植物损伤,是PCL重建的理想技术.

  • 12例急性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绍宏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外侧结构(posterolateral structures,PLS)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急性PLS损伤患者12例(12膝),男9例,女3例;年龄23 ~47岁,平均31岁.其中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9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关节囊撕裂7例.首先在关节镜下探查,修复损伤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者与PLS同期重建,根据PLS损伤程度采用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腘肌腱单位(popliteus muscle tendon unit,PMTU)和(或)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PLS重建完成后进行交叉韧带的重建固定,合并关节囊撕裂的采用局部加强缝合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根据IKDC及Lysholm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3.2)个月.根据IKDC综合评定标准,正常(A级)8膝,接近正常(B级)3膝,异常(C级)1膝.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39.6±3.1)分增加到术后的(85.1±2.2)分,患膝红、肿、疼痛均消失.结论:急性PLS损伤需手术解剖重建PMTU、LCL等结构,手术操作的要求精度较高,不仅需要精确地建立骨隧道,还要注意保护腓总神经和避免植入的异体肌腱切割,使重建的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更加稳定.

  • 带肩峰骨瓣喙肩韧带转移修复喙锁韧带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彭国栋;张云飞;林勇;历强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新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4年3月收治TossyⅢ度肩锁关节脱位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7~54岁,平均42.5岁;新鲜脱位9例,陈旧脱位5例.采用带肩峰骨瓣喙肩韧带转移修复喙锁韧带加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6例,骨片钉固定8例.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3年(平均2.4年)随访,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A级9例,B级5例.结论:喙肩韧带替代喙锁韧带确保肩锁关节的稳定,骨瓣与锁骨固定愈合较韧带与骨愈合更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功能恢复快.

  • 关节镜下线桥技术治疗中老年人肩袖损伤

    作者:李进选;张磊;刘劲松;马佳;李智尧;孙晋;张晟;刘晓华

    目的:评价肩关节镜下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30例的手术效果,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52~67岁,平均62岁.测定患者术前术后休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ASES).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小撕裂0例,中撕裂16例,大撕裂12例,巨大撕裂2例.休息时VAS评分从术前6.3±3.2降到随访时0.8±1.4,活动时VAS评分从术前7.7±2.1降到随访时1.7±1.6.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LA评分由术前15.1土4.6增加到随访时31.2±5.0;ASES评分由术前的30.2±16.0增加到随访时80.4±13.0.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为94%,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线桥技术治疗中老年人肩袖损伤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方法.

  • 四肢主干动脉外伤缺损长度的判断与修复重建

    作者:祁峰;李杰;祁晓;肖鲁伟

    目的:研究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实际缺损长度、缺损裂隙宽度对修复重建选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至2009年治疗的32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其中男30例,女2例;成人30例,年龄18~51岁,平均36岁,儿童2例,年龄分别为4岁和5岁。受伤部位:腋动脉4例、肱动脉7例、桡动脉2例、股动脉4例、腘动脉13例和胫后动脉2例。观察分析动脉损伤后缺损裂隙的宽度以及形成原因,对所有病例采取了血管拉伸后端端吻合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动脉缺损裂隙宽度3~7 cm,平均(4.375±1.200) cm,上肢肱动脉和腋动脉11例(5.73±0.63) cm,下肢股动脉和腘动脉17例(3.80±0.73) cm,胫后动脉2例(3.25±0.35) cm,桡动脉2例(3.00±0.00) cm。上肢肱动脉和腋动脉缺损间隙宽度大于其他3个部位(P<0.01)。所有患者血管端端吻合成功,血运恢复良好。因肢体感染后期截肢2例。所有患者得到随访,不伴骨折患者随访至术后2周,伴骨折患者至少随访1年,所有患者肢体血运良好。结论:血管缺损裂隙宽度不同于实际血管缺损,而是大于实际血管缺损,对血管缺损长度的错误判断将导致更多的血管移植。绝大多数的血管外伤缺损可以通过血管游离,拉伸延长后直接修复。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自权;冯军宇;张晨;赵永亮;姬健钧;谭利

    目的:分析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康复期第2阶段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关节镜下单侧腘绳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126例,分为两组:医用透明质酸凝胶注射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18~43岁,平均(28.27±12.30)岁,病程1~40 d,平均25 d,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个月行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的患者,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透明质酸钠凝胶未注射54例:男21例,女33例,年龄16~45岁,平均(29.14±10.23)岁,病程1~36 d,平均26 d,前交叉韧带重建术1个月后未行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之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轴移试验和Lachman试验检查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在对术后4、6、8、12、24周时患者在该段康复期的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围的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重复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在各时间点和组间交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关节活动度各时间点与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354,P<0.001).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在注射后6、8、12、24周注射组均优于未注射组,统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后6周与8周关节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注射组优于未注射组.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第2阶段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可以在术后康复期较好的提高患者的各项膝关节功能,在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中有确切疗效,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 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韵向东;夏亚一;吴萌;汪静;汉华;张成俊

    目的:探讨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复发性髌骨脱位65例,男6例,女59例;年龄17~24岁,平均20岁;右膝35例,左膝30例.全部取自体同侧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及Tegner进行功能评分,影像学采用Congruence角及Sulcus角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5~23个月,平均20个月,无膝关节髌骨半脱位或脱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60.6±3.7)分升至(89.8±4.6)分(t=-15.58,P=0.00);IKDC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0.0±3.5)分升至(82.0±3.6)分(t=-27.44,P=0.00);Tegner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6±0.4)分升至(5.6±0.3)(t=-10.84,P=0.00);Congruence角由术前的平均(26.4±3.9)°降至(4.3±1.8)°(t=16.15,P=0.00);Sulcus角由术前的平均(148.8±2.0)°降至术后的(140.5±1.6)°(t=10.51,P=0.00).结论: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提供足够的张力,维持髌骨稳定性.

  • 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对比观察

    作者:刘红光;陈述祥;赵崇达;丁林坚;司徒坚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收集3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单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29例,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损伤3例.分为2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3~61岁;自体胭绳肌腱重建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7~57岁.用可吸收或钛挤压螺钉固定,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变化和Lysholm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所有病例无膝前区疼痛,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又韧带5例患者仍出现Lachman征阳性体征,其中1例产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关节镜复查韧带完全吸收.2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 评分分别为平均(88.5±7.2)分和(93.2±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两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都有较好的疗效,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早期有更多的症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重建交叉韧带尽可能选用自体腘绳肌腱.

  • 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瓣修复胫骨上端感染创面

    作者:张功林;章鸣;郭翱;丁法明;王干生;荆浩;凌爱军;彭俊洋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瓣修复胫骨上端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胫骨上端感染创面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1~60岁,平均34岁.应用改进的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瓣修复,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肌瓣表面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仅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换敷料逐渐愈合.所有患者肌瓣和其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3个月~4年,平均21个月,供区愈合良好,未发现明显功能障碍.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瓣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肌瓣较薄的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胫骨上端软组织缺损.

  • 指腹缺损的显微外科再造

    作者:赵亮;徐有静;王鑫;王文德;吴德富;赵风林

    目的:总结手指指腹缺损的显微外科再造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根据手指指腹缺损的面积及软组织损伤的部位,对40例62指指腹缺损的创面采用改良指动脉岛状皮瓣、指固有血管神经蒂指背皮瓣、游离趾腹皮瓣进行修复,同时重建患指的感觉.其中机器绞伤19例,挤压伤15例,切割伤6例,均为手指指腹缺损并骨质或肌腱外露;拇指8指,示指19指,中指16指,环指12指,小指7指,皮瓣切取面积1.5 cm×1.5 cm~4.0 cm×2.2 cm,改良指动脉岛状皮瓣38指,指固有血管神经蒂指背皮瓣15指,游离趾腹皮瓣9指.结果:40例62指皮瓣完全成活,4指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换药及手术探查,危象解除.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年,指腹两点辨别觉5~10 mm,指间关节屈伸自如,外观饱满,质地柔软,弹性好.手功能按TAM法评定,优25指,良30指,可7指.结论:采用改良指动脉岛状皮瓣、指固有血管神经蒂指背皮瓣、游离趾腹皮瓣再造手指指腹是较理想的方法.

  • 钽金属垫块重建PaproskyⅢ型重度髋臼骨缺损的近期疗效研究

    作者:唐中尧;李鹏;茶晓锋

    目的:探讨钽金属垫块联合多孔钽杯翻修髋臼负重环骨缺损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分析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钽金属垫块联合多孔钽杯重建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的12例(12髋)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45~78岁,平均64岁;病程3~32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Paprosky分类标准,均为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所有患者翻修术中均采用钽金属垫块进行骨缺损的修复,并结合使用大直径的生物型髋臼杯进行翻修.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1例(11髋)获得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25个月,1例患者因车祸死亡而失访.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时间2~6 h,平均3h,术中出血量300~1 600 ml,平均900 ml.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Harris评分由术前(46.25±8.99)分提高至术后的(83.75±6.7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0<0.05).本组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钽金属垫块适合于修复髋臼PaproskyⅢ型骨缺损,可修复各种类型的髋臼环缺损,结合颗粒性植骨填补内壁包容性缺损、嵌压于垫块与金属臼杯之间诱导骨长入,为治疗髋臼PaproskyⅢ型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大收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邵川强;陈长春;赵春成;杨红梅;康彦忠

    目的:探讨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RDP)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9例,其中男6例,女13例;年龄13~17岁,平均16岁;病程3~18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行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外侧髌股角及Q角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疼痛、肿胀,髌骨脱位或半脱位发生.外侧髌股角由术前的(-3.8±4.9)°恢复到术后的(10.3±4.1)°;Q角由术前的(16.4±3.1)°减小至术后的(10.5±1.2)°;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68.6±8.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3.7±6.5)分,其中优15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骨韧带可明显恢复髌骨稳定性,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 儿童内外踝复合组织缺损修复重建5例

    作者:郭永强;王剑利;杨华山

    踝关节在下肢负重行走功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外踝缺损将影响踝关节完整与稳定,导致踝关节内外翻畸形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于骨骺未闭合的儿童,尤为重要.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其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日益受到重视,为保持踝关节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建儿童患者踝关节解剖结构成为共识.

  • 带蒂比目鱼肌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功林;甄平;陈克明;赵来绪;杨军林;周建华;薛钦义

    目的:探讨腓动脉为蒂逆行外侧半比目鱼肌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腓动脉为蒂逆行外侧半比目鱼肌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48岁,平均26.8岁.逆行外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至前足软组织缺损区,在肌瓣表面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肌瓣修复前足后成活情况.结果:肌瓣全部成活,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其中1例受区术后发生轻微的表浅感染,1例发生肌瓣远端小的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随访2.5~5.5年,平均3.5年.受区外形较好.踝关节功能按Cedell标准评定,良6例,可2例.结论:当局部带蒂皮瓣或肌瓣应用受限时,外侧半比目鱼肌瓣修复后肌瓣成活较满意,很适宜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 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作者:芈吉强;李玉宝;陈小兵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修复较困难,术后效果与新鲜断裂相比较差,且重建的跟腱由于瘢痕增生而粗大,踝关节活动受限.

1114 条记录 1/56 页 « 12345678...55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