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计算机导航辅助切除股骨近端骨软骨瘤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切除股骨近端骨软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切除股骨近端骨软骨瘤的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25.4岁(18~38岁).术前检查患侧股骨近端X线及CT,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设计.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数据库中选取与每例患者性别和尺寸匹配的正常股骨进行配对,匹配参数包括股骨头、股骨颈与股骨干的直径以及颈干角,将术前CT图像与匹配到的正常股骨CT图像融合,以正常股骨CT轮廓为模板设计肿瘤切除范围.术后3、6、12、18及24个月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X线和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肿瘤功能评分.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7~36个月).7例患者中有5例为单发性骨软骨瘤,2例为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4例病变位于股骨前侧或内侧,接受前方(Smith-Petersen)入路,同时行预防性内固定(另行股骨外侧切口);3例病变位于股骨后侧,接受后外侧入路.未出现术中新发骨折、术后并发症以及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1个月内可部分负重,1个月后可完全负重.末次随访时平均MSTS评分为28.8分(27~30分).7例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切除股骨近端骨软骨瘤是安全的,具有可操作性强、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尤其是对于宽基底病变或存在股骨近端畸形的病例,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可以在充分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骨量.
-
病灶刮除植骨联合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在股骨近端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灶刮除植骨联合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病灶刮除、自体髂骨或自体髂骨加同种异体骨植入及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良性肿瘤患者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2~68岁,平均42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9个月.手术前后采用MSTS评分评价患者的下肢功能,并将末次MSTS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随访时同时行X线检查,评价病灶愈合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7.06±2.59高于术前的16.44±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合并病理骨折者骨连续性恢复,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变形及移位等.术后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13个月复发.结论:病灶刮除植骨联合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是治疗股骨近端肿瘤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且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
颗粒打压植骨辅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或瘤样病损
目的:评价颗粒打压植骨辅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或瘤样病损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或瘤样病损26例,均未发生病理性骨折,男12例,女14例;年龄8~62岁,平均34.2岁.病理结果:纤维结构不良11例,骨孤立性骨囊肿7例,骨巨细胞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术前未进行病灶活组织检查,术后送慢病理,手术采取颗粒打压植骨辅钢板内固定.结果:26例均随访至恢复日常生活,随访时间8~42个月,平均25个月.参照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进行功能评估.术后末次复查股骨正侧位X线片,植骨边缘及植骨体部未见低密度影,植骨区骨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未见复发及转移病灶,内固定物无松动、变形.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无再骨折和畸形进展.结论:股骨近端肿瘤复发与病灶刮除植骨技术有关,刮除后采用化学、物理方法处理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利用此方法可以获得疾病的长期治愈,减少复发,恢复髋关节功能.
-
肿瘤多野等中心放疗中MR模拟定位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为了提高疗效,减少肿瘤放疗后的副反应,自1996年4月以来,我们利用MRI对88例全身各部位肿瘤进行放疗定位,取得较满意效果,本文报告定位方法及疗效观察。1 材料与方法 全组88例,男72例、女16例,年龄8~81岁平均58岁。其中颅内肿瘤18例、鼻咽部肿瘤8例、食管肿瘤29例、肺部肿瘤25例、腹部肿瘤5例、股骨肿瘤2例、腰椎转移瘤1例。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Advantage RP 0.5T MRI机扫描定位。用美国Varian2100C直线加速器进行多野等中心照射治疗。体表标志的制作:根据扫描中MRI对脂肪信号显示的固有的特异性,我们采用鱼肝油注入细塑料导管作为定位的体表标记。
-
双侧股骨颈对称性骨内腱鞘囊肿一例报告
骨内腱鞘囊肿又称邻关节骨囊肿,是邻关节软骨下的良性囊肿,为纤维组织构成的多房性病变伴广泛的黏液样变[1-2]。2015年5月,我院经治1例6岁双侧股骨颈对称性多发性骨内腱鞘囊肿病例,现报告如下。
-
股骨远端肿瘤患者假体置换后远期翻修三例报告
目的:报告3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假体置换25年后的翻修病例,总结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因远期松动而再次行假体翻修手术的结果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3例因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置换术25年后松动,在本院行假体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膝关节周围疼痛、行走困难等)、影像学表现(X线示假体松动移位及翻修后假体位置)、手术方法及技巧、术后功能恢复等,3例翻修术后随访至少5年。结果3例翻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周围疼痛缓解,术后X线示关节位置可,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假体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根据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3例术后功能评分分别为70%、80%及73.3%,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同时也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肿瘤型假体长期使用,可出现松动、感染及排异等并发症。肿瘤假体远期松动行翻修时,取出松动的假体及骨水泥较容易;初次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会形成大量瘢痕组织甚至生物假膜,生物假膜切除应尽量彻底;翻修时患者多有软组织缺损,应准备肌瓣转移术。
-
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原发性骨肿瘤
目的 探讨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的适应证和并发症及随访的功能结果.方法 回顾1996年10月至2007年10月,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患者共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15岁.发病部位于股骨上段的患者有1例,股骨下段的11例,股骨干的13例.肿瘤破坏范围22~28 cm,有跳跃灶6例,病理性骨折2例.术前均行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骨肉瘤的23例,软骨肉瘤的1例,小细胞肿瘤1例.24例行术前化疗,20例术后化疗.手术经患肢外侧入路切除瘤骨,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结果 25例均有随访,平均46个月(3~132个月).ⅡB期患者20例,其中6例患者出现肺转移(占30%),6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无瘤存活3~132个月(平均61月).ⅢB期患者5例,存活9~20个月(平均12.5月),终死亡.本组3例患者术后6~14个月局部复发(占12%);23例患者术后恢复行走,占92%,依Enneking骨骼肌肉系统肿瘤术后功能评估系统,肢体功能恢复率41%~90%(平均70%).3例术后并发神经麻痹;2例术后髋关节脱位,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结论 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适于股骨广泛受侵犯的恶性骨肿瘤患者,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对于Ⅲ期患者,姑息性保肢能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
-
股骨上段转移癌的外科分型与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股骨上段转移癌的外科分型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9例(102侧)股骨上段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0例,女性49例,中位年龄56岁(15 ~ 87岁),肿瘤来源以肺癌为常见(30例),其次为乳腺癌(17例).根据解剖部位及生物力学特点将股骨上段转移灶分为4型(Ⅰ~Ⅳ型),记录各型患者的手术重建方式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99例(102侧)患者中,广泛或边缘切除65侧、囊内切除37侧.重建方式包括:双动半髋关节置换3侧、全髋关节置换10侧、股骨上端肿瘤型双动半髋关节置换48侧、股骨上端肿瘤型全髋关节置换8侧,髓内针固定21侧、螺钉钢板固定12侧.不同外科分型患者所应用的治疗策略有所差异.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4个月(1~44个月),预期生存期10.3个月.Ⅰ、Ⅱ、Ⅲ、Ⅳ型患者术后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93评分分别为86.5%、77.3%、81.3%、69.1%,Ⅳ型患者较其他3组患者差(t=4.763,P=0.031).1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Ⅳ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2)显著高于其他3组患者(x2 =4.018,P =0.045).结论 股骨上段转移瘤根据解剖部位及生物力学特点进行外科分型并采用相应策略进行治疗可以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率.
-
长骨骨转移癌外科治疗的随访分析
目的为有效地提高长骨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外科治疗的意义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方法对1990年10月~1999年10月52例长骨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外科治疗资料回顾分析.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33~74岁,平均56.8岁,60岁以上的患者30例;16例有多发转移灶,行外科手术55个部位.采用病灶切刮骨水泥填充3例;病灶切刮骨水泥填充髓内针内固定29例;瘤骨截除人工关节置换18例;瘤骨截除临时假体植入1例;截肢4例. 结果全部患者均有随访,术后存活时间2~122个月,平均28.2个月,存活6个月以上的患者36例(69.0%),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30例(57.6%).术后疼痛缓解率为75%;下肢36个手术部位,术后完全负重或扶单拐负重率为69%;术后复发11例,复发时间为2~69个月,平均17.2个月;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癌,未知原发肿瘤15例. 结论 (1)长骨骨转移癌的病理骨折内固定或预防病理骨折内固定,有效缓解患者的局部疼痛,恢复肢体负重功能或连续性,为术后放、化疗提供便利;有利于晚期骨转移癌患者的护理,从而提高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质量.(2)随着原发肿瘤治愈率的提高,单发骨转移癌病灶应行边缘性或广泛性切除,重建肢体功能,降低复发率, 尤其适应于存活期较长的乳腺癌、肾癌患者.
-
股骨上段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重建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广泛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股骨上段恶性肿瘤的疗效,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998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1例股骨上段骨肿瘤的患者行广泛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肿瘤类型包括股骨近端转移癌30例,股骨近端原发恶性骨肿瘤39例,股骨上段周围原发恶性软组织肿瘤4例,股骨上段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其他5例.9例患者使用了灭活肿瘤骨结合人工假体复合重建缺损,5例患者行异体骨人工关节复合体重建,其余67例患者均使用金属假体.术后功能评价采用MSTS 93评分.结果 30例骨转移癌患者中,因术后均转往相关肿瘤科室行放、化疗,随访率较低,局部复发率不详,但术后短期关节功能良好.76例(93.8%)患者术后半年MSTS 93评分平均在25分以上.51例原发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5~7.0年,平均3.5年.1例患者出现髋脱位;2例患者出现假体迟发感染;2例患者出现假体松动;2例患者发生移植物与宿主骨接合处不愈合;2例患者出现髋臼磨损;3例患者出现髋部疼痛,行走困难;1例患者出现假体的下沉.5例患者在术后0.5~2.0年内发生了局部复发.结论 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应用人工假体重建骨缺损,并发症较少,可以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可作为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的首选重建方法.
-
股骨转移瘤125例
目的 总结股骨转移瘤的骨科治疗经验,为骨科医师确定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25例进行骨科治疗的股骨转移瘤患者,女45例,男8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5例,手术治疗100例.在手术治疗的100例病灶中,病灶内固定56例,病灶假体重建44例.术后随访直到患者死亡.结果 25例患者确定仍然生存,85例患者确定已经死亡,其中80例患者从诊断骨转移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2.7个月(0.3~90.4个月),其中24例非手术患者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1.5个月(0.5~66个月),56例手术患者在诊断后的平均死亡时间是14.2个月(0.3~90.4个月).15例患者因无法联系而失访.结论 骨转移的患者需要根据骨病灶、病理骨折的风险程度、预期生存时间和日常活动水平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手术治疗股骨转移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
99例股骨上段骨转移癌患者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1年在本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99例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56岁(15 ~ 87岁),肿瘤来源以肺癌为常见,其次为乳腺癌.应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总体生存率,应用对数秩检验对各种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43个月(1~ 44个月),其中9例在本研究随访终止时仍带瘤存活.患者半年总体生存率55.7%,1年生存率24.3%,2年生存率7.7%,预期生存期10.34个月.在各种临床因素中,是否存在内脏转移(无内脏转移15.939个月vs.内脏转移9.200个月,P=0.001)、骨转移病变数量(单发18.069个月vs.多发8.934个月,P=0.025)、肿瘤类型(激素依赖型17.331个月vs.激素非依赖型7.533个月,P=0.000)与预后密切相关,Cox回归显示肿瘤类型(激素依赖型或激素非依赖型)是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股骨上段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外科手术在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选择外科边界和固定方式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临床预后因素,才能够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股骨近端骨样骨瘤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症状、体征及X线特点,减少该病的误诊误治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9例.男7例,女2例.归纳所有病例的症状、体征、X线及CT检查特点.结果:全部9例患者均有患侧髋关节持续疼痛夜间加重的特点,及由此所致的跛行和患侧大腿肌肉萎缩的体征.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2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9例X线平片仅5例发现不规则密度减低区,9例CT均清楚显示病灶瘤巢;1例MRI也观察到类似瘤巢的改变.4例同位素检查均表现为病变区核素浓聚现象.结论:疼痛是骨样骨瘤的主要症状,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CT是发现瘤巢的佳方法.误诊原因是缺乏对该病的认识.
-
大段异体骨移植重建股骨肿瘤性缺损
目的 探讨大段异体骨移植在股骨肿瘤扩大切除后缺损重建中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共30例患者.均行股骨肿瘤保肢手术并采用大段异体骨重建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结果 22例患者获得随访,8例患者失访.10例患者死于多发转移.12例存活的患者随访时间为20个月至7年,平均随访时间4.2年.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异体骨位置良好.6例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其中有5例发生应力性骨折,1例患者发生深部感染.2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败.1例患者局部复发.所有患者中未发现明显的排斥反应.结论 大段异体骨移植能够获重建股骨肿瘤后较大的骨缺损,满足了部分股骨肿瘤保肢治疗的需要,是股骨肿瘤保肢治疗中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
-
骨平滑肌肉瘤二例
例1 男,50岁,左大腿摔伤2 h,于1998年5月10日入院.查体:左下肢外翻畸形,髋膝不能活动.X线:左股骨下端1/4处粉碎性骨折,远折端骨密度不匀,虫蚀状,皮质变薄.诊断:左股骨肿瘤.全身其他部位检查无异常.手术见骨折端大量肉芽组织,骨髓腔消失,皮质溶骨性破坏,取肉芽组织送检.随访至今健在.
-
股骨中段原发恶性肿瘤切除后生物学重建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中段原发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瘤段骨灭活再植或异体骨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9例股骨中段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2~38岁,平均18岁.骨肉瘤13例,Ewing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广泛性切除边界,19例患者瘤段骨截除长度平均为16.9 cm(9~24 cm),骨重建采用异体骨9例,瘤段骨灭活再植10例;内固定采用髓内钉固定4例,钢板固定15例(其中10例结合自体腓骨髓内支撑).38处骨断端中骨干-骨干断端28处,骨干-干骺端断端10处.结果 灭活再植手术时间平均为5.1h,异体骨移植手术平均为4.2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随访3~107个月,平均33.5个月.灭活骨再植骨干-骨干断端愈合时间平均为10.3个月,骨干-干骺端为7.25个月;异体骨重建骨干-骨干断端愈合时间平均为13.8个月,骨干-干骺端为11.5个月;灭活骨和异体骨的骨干-骨干断端、骨干-干骺端断端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MSTS评分平均为83.7%(70%~95%).8例患者(42.1%)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灭活骨深部感染1例、异体骨骨折并局部复发1例,灭活骨吸收1例,异体骨骨折3例和局部复发2例(其中1例为软组织复发).随访期间因肺转移死亡5例.Kaplan-Meier曲线预测2年生存率为76.5%,5年生存率为61.2%.结论 股骨中段原发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灭活骨再植较异体骨重建操作复杂,但其与宿主骨愈合速度快于异体骨.重建方法推荐采取灭活骨结合自体腓骨髓内支撑.
-
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分析复发及影响肢体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991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4个骨肿瘤治疗中心临床资料完整的43例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初次治疗、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28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9例,女9例;首诊时平均年龄(28.7±8.8)岁.按照骨肿瘤国际保肢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股骨近端的分区方法,H1区2例,H2区20例,H1+H2区6例.Campanacci分级Ⅱ级22例、Ⅲ级6例,其中7例合并病理性骨折.初次手术采用扩大刮除术21例,整块切除重建术7例.分析影响手术方式选择、复发及肢体功能的因素,包括发病部位、Campanacci分级、病理性骨折及手术方式.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5~273个月,平均(69.8±50.3)个月.行刮除术的21例患者中2例(9.5%)局部复发,行整块切除的7例患者均无复发.病理性骨折及Campanacci分级是影响手术方式选择的因素.手术方式、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无相关性.采用刮除重建的患者术后功能优于行整块切除重建者.结论 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主要侵犯股骨颈及转子部,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相比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高.整块切除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合并病理性骨折或CampanacciⅢ级的患者.通过不同手术入路充分显露、刮除病灶,合理的预防性内固定可以降低刮除术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
-
定制肿瘤型关节假体髓外柄断裂的有限翻修技术
目的 介绍定制肿瘤型关节假体髓外柄断裂的有限翻修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例患者行定制肿瘤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发生假体髓外柄断裂,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5岁、51岁和52岁.原发肿瘤部位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别为股骨远端骨肉瘤、股骨远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及股骨近端软骨肉瘤.假体髓外柄断裂分别发生于术后11个月、34个月和28个月,均无明显外伤史,为行走时发生假体断裂.假体断裂处位于股骨远端假体髓外柄结合部和股骨近端假体的股骨颈基底部.依据假体断裂后髓内柄固定牢固及髓外柄残留足够长度的情况,为避免常规翻修手术中较困难的原假体髓内柄及骨水泥取出,设计了股骨近端和远端翻修假体进行有限翻修,该翻修假体由套筒部和关节部组成,材质及关节部外形与原假体相同,翻修时保留原假体髓内柄,将翻修假体套接于残留的髓外柄,骨水泥及挤压螺钉固定,同时更换磨损的配件,从而完成有限翻修.术后常规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观察翻修假体稳定性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例患者假体断裂原因为股骨远端假体髓外柄结合部、股骨近端假体股骨颈基底部疲劳断裂各1例,股骨远端假体髓外柄结合部松动、锁钉断裂1例.翻修术后分别随访1个月、103个月和110个月,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发生软组织内肿瘤复发而再行肿瘤切除术.至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翻修假体固定牢固、无松动.MSTS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66.7%、86.7%和83.3%.结论 定制肿瘤型关节假体由于疲劳或结构失效可发生断裂,套接式翻修假体可保留固定牢固的原假体髓内柄而行有限翻修,降低了手术难度,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
-
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治疗股骨肿瘤
目的探讨应用大段冷冻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修复股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6月~2003年10月采用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治疗股骨肿瘤28例,其中复合股骨上段的全髋关节置换13例,复合股骨下段全膝关节置换15例.按Enneking分期,广泛边缘性切除肿瘤,选用长柄人工关节将大小和形态合适的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经骨水泥髓内固定,假体柄插入宿主骨髓内长度与异体骨轴心长度比应在0.8以上.术后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结果28例中除2例复合股骨下段患者失访外,其余患者随访6~78个月,平均41个月.3例骨肉瘤患者于术后18个月内死亡;4例(恶性骨巨细胞瘤2例,皮质旁骨肉瘤和软骨肉瘤各1例)分别于术后8个月内局部软组织复发,经广泛切除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所有患者均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和断裂.9例异体股骨大转子区及6例股骨髁区部分吸收.24例异体骨和宿主骨间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5~11个月,平均7.4个月.13例复合股骨上段的全髋关节置换者,髋关节主动活动度为71°~124°,平均85°;13例复合股骨下段全膝关节置换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为68°~135°,平均92°.按ISOLS骨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评分为22~28分,平均26.2分.结论现代骨水泥技术将人工关节、异体骨与宿主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达到早期牢固的髓内固定.异体骨与宿主骨间的生物性连接,增加了人工关节的固定臂,从而降低了肿瘤人工关节松动、下沉或断裂的发生率.大段冷冻异体骨移植复合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异体骨和人工关节两者的优点,更适于良性或生存时间长的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术.
-
股骨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例]女,46岁.因右下肢疼痛5个月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出现右下肢疼痛.在外院就诊,疑为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行腰椎CT检查示腰椎间盘膨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牵引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寻求手术治疗.患者发病以来较患病前消瘦.查体:被动体位.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右下肢呈外旋畸形,活动障碍,无明显短缩,右大腿上段可见一8 cm×6 cm大小肿块,局部无明显肿胀,压痛(+),有假关节活动,未触及骨摩擦音,纵向叩击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