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对86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93%.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显著相关.结论:重视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职业倦怠.
-
团体游戏活动在护士团队化建设中的效果
研究表明,护士的心身耗竭程度处于中等偏高状态,情绪过度疲惫和衰竭,半数以上的护士感到职业压力过大,80%以上的护士希望得到心理援助[1],超负荷的劳动和缺乏良好的组织氛围是护士出现情感耗竭和待人冷漠的重要原因[2].为此,我院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引入员工援助计划(EAP),建立理性的自信系统,发展正确的交往心态和交往技术,享受亲密感,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形成浓厚的团队氛围和凝聚力.
-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地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本市3家医院300名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年龄30~39岁的医护人员情感耗竭较高,40~49岁的医护人员有较高的成就感(F=4.39,4.17;P<0.05);②工龄10~19年的医护人员情感耗竭较高,20~29年的医护人员有较高的成就感(F=4.18,4.21;P<0.05);③妇产科医护人员情感耗竭较高,精神科医护人员的人格解体较高(F=5.02,5.40;P<0.05);④医护人员的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t=0.94,0.96;P<0.01).结论 医护人员面对工作的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有密切的关系.
-
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现状
2001年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苏格兰5个国家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4个国家有40%的护士对工作不满意,而美国有1/5的护士将在一年内停止工作,1/3的年轻护士将在近期辞职[1].李小妹等[2]的研究也发现,国内护士发生职业倦怠的程度高,具体为:情感耗竭占59.1%,去人格化占34.5%,低个人成就感占53.2%,远远高于北美常模的33.0%.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个人和家庭生活,还会造成其组织绩效降低、工作满意度下降、医疗事故和个人意外发生率上升以及离职等不良后果[3 4],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护理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事业的发展.护士的职业倦怠甚至被描述为"护理职业性癌症"[5].
-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也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所出现的躯体、情感、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根据国际标准,它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3项指标.
-
年轻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对策
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表现为疲惫不堪,精力丧失,对服务对象冷淡、过度疏远、个体的胜任感和成就感下降.倦怠具有消极性,与生理和心里健康有关,包括抑郁、易激惹、焦虑、失眠、猜疑、烦躁不安、头痛、食欲不佳和心脏功能、胃肠功能紊乱.
-
护士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现状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和生活上的服务均由医护人员承担,实行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此种模式,要求护士对工作要有较高的情感投入[1].护士在长期奉献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极度的身心疲惫和情感耗竭综合征[2].护士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高发人群.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成为护理管理乃至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和降低护士群体的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案.
-
实习护生职业倦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西班牙学者Morrno-Jiménez等编制的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24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受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护生的职业倦怠感较高,处于高水平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严重的工作无成就感者分别占30.83%.16.25%,28.33%.[结论]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水平达轻中度,医院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
-
与护理职业倦怠相关的14项因素调查分析
护士是与病人接触频繁的人员,既要承担临床处置的高风险职责,又要遵循病人的需求规律.护理职业是一种要求护士对工作较高情感投入的工作,因此,护理人员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高发人群[1].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情感耗竭的综合征[1].护士会因各种工作中的因素感到疲惫,出现个人情绪低落,身体状况较差,失去关爱病人的热情,对工作漠不关心等护理职业倦怠的表现.这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护理工作的本身,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是日后我国健康事业发展的隐患.为了解与护理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影响程度和护士对一些消极因素的感受程度,2007年3月对我院内科、外科及老干部科的137名护士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工作环境和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
工作倦怠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出现的一种负性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包括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工作无成就感[1].工作倦怠不仅损害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引起了护理服务质量的下降,情况严重者甚至会离开工作岗位或更换工作,从而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较多,国内研究者也对一些人口学变量(如所在科室、职称、收入、学历等)以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组织因素等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但这类研究因探讨因素繁多,缺乏系统理论指导,无法清晰明确地了解影响护士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
-
我院临床护士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
工作倦怠是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投入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有研究表明,工作倦怠现象特别容易发生在以人为本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1],而护士直接面对的是有病的弱势人群,比其他职业的人群感受到更大的工作压力,过度压力导致工作倦怠,不仅影响护士自身健康,而且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队伍的稳定.为此,工作倦怠问题一直是国内外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
内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职业倦怠一词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1]。近年来,高消耗、高压力、突发事件多、晋升难等因素使得医务人员厌倦紧张疲惫等状态明显,表明医务人员正面临着职业倦怠的困扰[2]。内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一级临床科室,目前对内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内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和降低内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浅析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对策
在人类服务的专业领域,个人情感耗竭、人格与个人成就感降低瓦解的症状我们称之为职业倦怠.护理服务也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所以此种症状在护理人员中间也是高发的,也需要我们的重点关注.我们接下来就要了解护士的职业倦怠,从而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将其因素分析之后再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
工作倦怠问卷(MBI)简介
依据Maslach的定义,工作倦怠(burnout)是指在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从业人员所体验到的一种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症状[1].情感耗竭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在过去的30年里,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迅速发展,已经成为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
共情培训对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共情培训对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和调查问卷对内科42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共情培训前后护士共情能力、职业倦怠和对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经共情培训后,在共情能力方面,护士在心理认知、情感护理和行为帮助三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7.58、7.86、3.41,P均<0.05);在职业倦怠方面,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2.71、2.96、2.52,P均<0.05);护士对患者满意度评分在培训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结论 对护士开展共情培训,可增强其共情能力,提高其沟通技巧,进而有效地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和缓解职业倦怠.
-
男护士的情绪劳动、情感耗竭及离职意愿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男护士的情绪劳动、情感耗竭及离职意愿现状.方法:选择210名在职男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劳动量表、情感耗竭量表与离职意愿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情绪劳动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表层扮演.情感耗竭总分低于常模.离职意愿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离职意愿3、离职意愿2、离职意愿1.结论:男护士情绪劳动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工作中情绪表达采用深层扮演策略较多;情感耗竭程度总体低于常模;离职意愿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
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调查与分析
职业倦怠,即工作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出现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1].职业倦怠对个人和组织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个人而言,影响到个人的身体健康,对组织而言,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及医患关系的协调.因此,减轻和消除工作倦怠,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是医院管理者及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就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
护士心身耗竭综合征与护理管理对策
关于职业压力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长期的压力会情绪化地影响自己,Maslach将其描述为"心身耗竭综合征(burnout syndrome,BS)".包括了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以及低个人成就感[1].耗竭可以导致对工作的厌恶感,表现为服务质量退化,或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等.如此"防御处理"可导致个人无工作成就感、换工作和被动服从的行为.
-
医院护士职业倦怠干预措施
职业倦怠是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情感耗竭的综合征.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 个维度构成.护士的高工作压力和难度越来越大[1],会造成整体护理质量的下降,影响护理专业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医疗保健系功能的发挥,尤其基层医院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更易造成护士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和评估护士职业倦怠,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现将医院护士职业倦怠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
工作要求、工作控制点与医生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的降低构成的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多维度的综合性症状倦怠,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都有不良影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