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间质瘤组织中Hpa表达与螺旋CT征象的相关性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除平滑肌肿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以外的间叶源性肿瘤.螺旋CT可以在较多征象上检测胃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肿瘤细胞侵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有关Hpa与肿瘤关系报道较多,但在GIST中报道尚少见.
-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孤立性纤维瘤复发1例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胸膜腔,也可发生于胸膜外全身其他部位.胸膜外SFT形态类似于胸膜SFT,大多数SFT的生物学行为呈良性或交界性,恶性SFT临床罕见.SFT绝大多数为孤立性实质性肿块,圆形或不规则形,呈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恶性者常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组织学上,SFT由较为单一的梭形细胞构成,常可见鹿角样分支血管结构;恶性者常表现为细胞密度增加、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增多、出现肿瘤性坏死和浸润性生长.SFT通常表达CD34(80% ~90%)[1].
-
胃癌肉瘤一例
患者女,51岁。进食后腹部不适3个月于2014年12月11日入院。体检CT示:胃体部巨大肿块,考虑恶性,另腹腔内查见多发局灶钙化的结节。胃镜活检病理示:黏膜慢性炎,伴大量坏死,其内可见少量异型细胞,不排除肿瘤。因患者伴有腹腔内广泛浸润转移,遂入院手术。术中见胃体部一约6 cm ×7 cm的质硬肿物,肠系膜及腹膜表面多发小结节。取肠系膜结节做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骨组织及少许纤维结缔组织,考虑间叶源性肿瘤。肠系膜及腹膜多发结节的石蜡切片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其间可见软骨肉瘤区及骨化区域。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
胃肠道间质瘤的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通常c-kit(CD117)免疫表型阳性,对传统的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不敏感.该类肿瘤一般具有c-kit基因(75%~85%)或PDGFRA基因(5%~10%)的突变[1-2].这两个基因编码两个功能相似的酪氨酸激酶蛋白受体,其突变造成配体非依赖性的c-kit或PDGFRA受体二聚化,导致信号通路不需诱导持续激活,在GIST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3-4].c-kit或PDGFRA基因在GIST中的突变有一定的热点区域和规律,并且与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存在非随机的联系.
-
胃肠道间质瘤CD117、DOG1免疫组织化学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消化道较为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GIST中存在CD117和DOG1蛋白特异表达,2013年版中国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共识中推荐联合采用CD117和DOG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作为GIST病理诊断的一种方法,并建议加用阳性对照[2]。
-
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再认识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一直被诊断为消化道平滑肌(肉)瘤或(恶性)神经鞘膜瘤.
-
中国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共识意见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几年在GIST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少进展.
-
中国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大多数呈CD117阳性.传统放疗和化疗对GIST几乎无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临床应用使GIST的治疗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为部分晚期GIST患者带来了延长生存期的疗效.同时由于对GIST基因突变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使GIST的诊断率显著提高.
-
胃肠道间质瘤27例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被认为是一类既不同于典型平滑肌瘤亦不同于雪旺瘤的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此类肿瘤在病理诊断,尤其是肿瘤的良恶性判断上有时难以定论.为增强认识,现结合本组资料作一报告分析.
-
胃肠道间质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表现除有腹部不适、腹痛、便血等一般症状外,无特异性.以往把GIST混同于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电镜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GIST有了新认识,认为GIST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主要的生物学特征是kit基因突变和kiI蛋白产物(CD117)的表达.现对本院收治的23例GIS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
-
重视胃肠道间质瘤的内镜下诊治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目前认为所有的GIST皆具有潜在恶性,其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外科手术和腹腔镜切除一直以来被作为主要的根治手段.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广泛开展,使GIST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
-
腹部胃肠道外间质瘤六例分析
胃肠间质瘤是指胃肠道除平滑肌肿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以外,富于表达CD117的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该肿瘤不仅可以发生在消化道,也可以发生在消化道外的软组织,后者又被称为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现回顺性分析我院从2005年2月1日至2008年7月30日期间收住院的6例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
-
原癌基因c-kit突变在胃肠道间质瘤预后中的意义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GIST的发生、发展与c-kit基因突变有着密切关系[1,2].为此我们对GIST中的c-kit基因突变进行了检测,并通过临床调查及随访对其在GIST临床病理和预后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
胃间质瘤伴胃癌10例的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为主要发生于胃肠道、肠系膜及腹膜上的以梭形细胞为主,少量为上皮样细胞或两者细胞混合的间叶源性肿瘤,GIST和胃癌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中较为罕见.现将我院2002年8月-2006年8月中243例GIST中伴发胃癌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与治疗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发生于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在组织学上该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组成,呈束状或弥漫性排列;在遗传学上由于GIST存在频发的c-kit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CD117在免疫表型上的过度表达;在临床上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
伊马替尼治疗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诊治分析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分子病理学表现.基于大量临床资料,Miettinen等[1]根据肿瘤核分裂相、直径以及肿瘤部位,制订了GIST复发风险的评估标准(表1).伊马替尼问世之前,GIST术后5 年内复发率高达90%,对放化疗极不敏感,常规化疗方案对进展期GIST基本无效,中位生存期不超过2 年[2].
-
儿童食管间质肿瘤1例
病儿男,12岁.吞咽困难3个月伴消瘦.食管钡餐检查于食管中段见一长约6 cm的充盈缺损,钡剂通过时见分流现象(图1).2003年9月全麻下经右侧开胸手术.探查见食管肿块呈卵圆形,长径达6 cm,位于奇静脉弓平面,突入管腔内生长.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提示食管间叶源性肿瘤.纵形切开食管肌层见该肿块基底部宽广,与食管壁全层广泛紧密粘连,无法剥离肿瘤.
-
术中胃镜定位食管微小间质瘤切除5例
食管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in esophagus,GIST)较为罕见,是食管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食管未定向分化的间质细胞.2008年1月互2010年12月,我们为5例食管微小间质瘤的病人通过术中胃镜定位顺利切除了肿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3例,女2例;年龄26 ~ 58岁,平均45 6岁.体检发现3例;因暖气、反酸行胃镜检查发现2例.全组患者术前均行胃镜、食管钡餐检查,其中食管微小间质瘤发现于胸上段食管2例,胸中段食管3例.
-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不同于典型的平滑肌和神经源性肿瘤,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可向平滑肌或神经分化,其组织学发生颇有争议,迄今还缺乏统一的良恶性诊断标准.以往认为,间质瘤主要发生于胃和肠,近来发现食管、网膜、肠系膜均可发生间质瘤,而目前GIST概念有待扩大.1 GIST的临床表现GIST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和黑便,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成年人,但在儿童也有报道,而且发生于儿童的病例多为恶性.GIST发病男女无明显差异.以往认为GIST主要发生于胃和肠,多数症状明显的GIST位于胃的中部(40%),其次为胃窦(25%)和贲门(25%).肠道间质瘤按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直肠、结肠.与胃和肠道相比,食管间质瘤的发病率低,仅占间质瘤的10%左右.除消化道管腔外,网膜、肠系膜亦存在原发病灶.因而,我们认为一些肿瘤只要符合此肿瘤的基本特点,均可诊断为间质瘤.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