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血管造影在烟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录海斌;李兆妍;赵幸娟;李薇

    烟雾病又称自发性颅底动脉环闭塞症,临床表现为因颈内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缺血和代偿扩张的烟雾状血管破裂诱发的脑出血两种类型.烟雾病多呈阶梯性进展,如不积极治疗,预后不佳.所以,患者早期发现和诊断非要重要,一旦确诊本病,应积极治疗.脑血管造影是烟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检查,为减少患者痛苦,本研究以DSA为参照标准,评价CTA的诊断价值.

  • 利用ESSEN评分分层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韩燕飞;冯燕;张芹;孙玉芳;王云峰;张拥波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闭塞( ICAO)患者临床特点,通过ESSEN评分分组后评价ICAO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以及合并其他脑血管病变情况,为早期预防、协助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经头颈部CTA诊断的100例ICAO住院患者,收集入组者信息,完善常规化验,明确CTA显示的ICAO部位、对侧颈内动脉有无病变、有无合并椎基底动脉病变、以及有无合并颅内其他大动脉病变等。按ESSEN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Essen评分<3分和Essen≥3分两组,统计两组间临床生化指标、合并椎基底和/或颅内其他大动脉病变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ESSEN评分≥3分ICAO患者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ESSEN评分<3分组( P <0.05)。ESSEN评分≥3分的ICAO患者更容易合并椎基底动脉病变(61.67% vs.40.00%,P <0.05);ESSEN评分≥3分的ICAO患者合并颅内大动脉病变的数量多于ESSEN评分<3分组( P <0.05);ESSEN评分≥3分的ICAO患者容易合并多支(2支或2支以上)颅内大动脉病变(67.80% vs.39.47%,P <0.01)。结论 ESSEN评分≥3分的患者更易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其更多合并椎基底动脉病变和多支(2支或2支以上)颅内大动脉病变。

  • 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hs-CRP的变化

    作者:谢聃;邓丽;刘晓冬;张拥波;李继梅

    目的 分析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76例患者,其中颈内动脉闭塞8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74例,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29例,除外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脑缺血患者84例.记录其危险因素及入院后3天内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非闭塞的脑缺血患者比较,颅内外动脉闭塞患者多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P<0.01),并且闭塞组23.6%~31.0%患者含有3个以上的多重危险因素,而对照组仅有3.6%,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hs-CRP在各闭塞组中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颅内外动脉闭塞患者多含有多个危险因素,并且多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hs-CRP作为重要的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其临床生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频谱的改变

    作者:高山;黄一宁;汪波;金征宇;李敬府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ICASO)后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虹吸段(SIPHA)血流频谱的改变,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ICASO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ICASO患者120例,全部经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证实,其中62例经脑血管造影(DSA)进一步确诊.双侧病变33例,单侧病变87例,共有病变血管153条(狭窄94条,闭塞59条).全部行TCD检查.结果:(1)狭窄或闭塞侧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收缩期血流速度(Vs)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P<0.05);病变侧脉动指数PI(2.0±0.6)较无病变侧PI(1.6±0.5)明显增高,尤其闭塞侧增高明显PI(2.37±0.5),(P<0.01),呈低血流高阻力频谱;(2)狭窄侧虹吸部血流频谱的改变:眼动脉发出之前局限性狭窄或闭塞者血流低平;狭窄自起始部开始至眼动脉发出之后闭塞者呈高阻力低血流同眼动脉的频谱;合并虹吸段狭窄时血流速度增高频谱紊乱.结论:检查颈总动脉和虹吸段的血流能提高对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 1例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剥脱介入复合再通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任红丽;刘云娥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剥脱介入复合再通术患者的护理.方法 结合该病的特点、临床表现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出护理方案并实施.结果 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不断归纳、总结,结合临床实践进行针对性的、精心的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及康复非常重要.

  •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颅内循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孟璇;王欣;李兴杰;童明辉

    目的 分析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8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急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健侧(P<0.001).在侧支循环开放中,前交通动脉开放占48.53%(33/68),后交通动脉开放为42.65%(29/68),眼动脉参与的侧支循环占32.35%(22/68),无交通支开放14.71%(10/68).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侧支途径两支以上者、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60 cm/s者,临床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状况,可以快速方便地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状态,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超声影像学评价

    作者:凌晨;李坤成;华扬;王萍;李慎茂

    目的彩超(CD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ICA)狭窄(≥70%)或闭塞诊断及颅内外血流动力学与DSA比较.方法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ICA狭窄或闭塞患者86例行CDI和TCD常规检测, 确定ICA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和颅内血流动力学及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与DSA对比分析.结果①与DSA比较颅外ICA检测结果的敏感性为98.4%,特异性96.0%,准确率97.6%;②与DSA比较TCD对前交通动脉(ACOA)判断的敏感性98.4%,特异性95.0%;后交通动脉(PCOA)敏感性97.5%,特异性100%;眼动脉(OA)开放的敏感性86.9%,特异性71.4%;③患侧Vmca(62.7±24.3)cm/s较对侧 (120.3±45.4)cm/s明显减低(P<0.01);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I值(0.76±0.21)较对侧(1.07±0.21) 明显减低(P<0.01).结论 CDI和TCD的联合应用为重度ICA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及颅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提供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综合检测分析方法.

  • 血管超声评估颈内动脉闭塞血运重建复合手术的成功性

    作者:周瑛华;华扬;王力力;夏明钰;段春;凌晨

    目的 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并取栓和(或)支架植入复合术的血运重建再通的成功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内动脉闭塞,并接受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术前1周和术后1周内行CDFI和TCCS检查.分析比较术前颈内动脉近段及远段内径、闭塞管腔内病变回声、责任斑块长度、交通支开放(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与否等因素对复合手术血运重建再通成功性的影响.结果 78例患者复合手术再通成功率为78.2%(61/78).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管腔内均质回声、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均是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成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69,95%CI:0.045~0.604,P=0.007;OR=0.164,95%CI:0.009~0.501,P=0.008).结论 闭塞管腔内的回声性质、眼动脉方向的逆转与颈内动脉闭塞后血运重建的再通率密切相关.CDFI与TCCS联合评估颈内动脉闭塞复合手术的成功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一例

    作者:杨瑶瑶;张慧敏;关婷;张宇清;俞梦越;吴海英;蒋雄京;秦学文;吴永健;周宪梁;惠汝太;郑德裕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于2011-04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出现发作性胸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活动时出现,每年发作1~2次.入院前3个月凌晨睡眠时症状再发,持续约十余分钟,遂至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90%狭窄,回旋支100%闭塞,第一钝缘支90%狭窄,右冠状动脉斑块.因患者有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病史,拟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胸腺切除术,术前超声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闭塞,进一步行主动脉增强计算机扫描摄影术(CT)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狭窄,脾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重度狭窄,腹腔干开口处中重度狭窄,右肾动脉近段轻度狭窄,可见前纵隔占位;考虑手术风险高,放弃外科手术,规律药物治疗,患者仍有胸痛发作.既往:高血压病史19年、2型糖尿病史19年、高脂血症史1年.入院前5年患脑梗死,无后遗症.入院前2年发现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主要症状为眼睑下垂、声低、咀嚼肌易疲劳,定期随访基本稳定.入院查体: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2 bpm,双侧眼睑略下垂,右侧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无殊,双下肢无浮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弱.诊治经过:完善检查,低密度脂蛋白3.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动脉血气分析大致正常,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心房38 mm,左心室5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70%;行冠脉介入治疗,于前降支、回旋支及第一钝缘支各置入Endeavor Resolute支架1枚,围术期患者未出现肌无力危象等表现,病情稳定后出院,建议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1年后择期行胸腺切除术.

  • 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手术治疗

    作者:赵志青;魏小龙;景在平;曲乐丰;陆清声;冯睿;裴轶飞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完全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6月~2010年4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397例,术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8例,术中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复查颈部MRA,并对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即时通畅率为92.8%,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22例颈内动脉通畅,通畅率为78.5%,无脑缺血事件发生;6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中,2例在术后4个月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及腔隙性梗死;3例术后仍偶有头晕,其中2例单侧肢体麻木;1例记忆力减退.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CEA加取栓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Kissing支架技术在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病变的应用一例

    作者:张宏鹏;郭伟;刘小平

    患者男,63岁,因左上肢无力、酸麻进行性加重2年,间断头晕6个月于2010年3月23日入院.查体:左侧上肢收缩压较对侧上肢低60 mm Hg,左侧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微弱,左上肢皮温低,肌力较对侧弱.既往大量吸烟史30余年,高血压5年,高血脂10年.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锁骨下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峰值流速210 cm/s,左侧椎动脉双向血流,开口处重度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未见异常.CTA检查同超声检查结果,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后扩张,左侧椎动脉远端通畅(图1A).术前全脑造影结果相同(图1B~1D).

  • 复合手术颈内动脉再通术中远端血管栓塞后取栓一例

    作者:刘青林;赵鹏;亓长静;王东海

    回顾性分析1例复合手术行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中远端血管栓塞后成功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优势进行讨论.患者为59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并伴有反应迟钝;脑血管造影证实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溃疡性斑块,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于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右侧颈内动脉再通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切除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术中造影证实斑块切除完全,颈内动脉通畅,同侧大脑中动脉M2不显影,考虑术中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导致栓塞性并发症,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取栓后,造影证实M2通畅.该病例提示复合手术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可以结合内膜切除及介入再通的优势,根据术中情况灵活地转化手术方案,提高再通率,并能及时进行影像学评估,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安全.

  • 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类型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

    作者:赵新宇;华扬;高明杰;杨洁;段春;夏明钰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闭塞(ICAO)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对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与临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对颈部及颅内动脉诊断的ICAO住院患者363例,根据头部MRI或CT结果确诊患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新发脑梗死255例,无脑梗死108例.通过TCCS和(或)TCD检测记录患侧PSVMCA,并根据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类型为前交通动脉开放(AcoA组)、后交通动脉开放(PcoA组)、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E-I组)及无交通支开放(None组).对新发脑梗死患者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行神经功能评估,比较ICAO新发脑梗死患者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患侧PSVMCA及NIHSS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结果 (1)新发脑梗死组AcoA开放比例低于无脑梗死组[54.1%(138/255)比70.4%(76/108),P=0.004];PSVMCA低于无脑梗死组[(54±16) cm/s比(61±12) cm/s,P<0.01].(2)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组间PSVMC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26.03,P<0.01),PSVMCA由高到低依次为ACoA组、PCoA组、E-I组、None组.(3)255例新发脑梗死患者,不同侧支循环类型PSVMCA(F=88.09,P<0.01)及NIHSS评分(Z=121.63,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oA开放组PSVMCA高、NIHSS评分低,与其他3组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PSVMCA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70,P<0.01). 结论 ICAO新发脑梗死患者ACoA侧支开放直接影响ICAO患者患侧PSVMCA及临床神经功能,PSVMCA越高则NIHS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也越轻.

  • 血管内再通术治疗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喜喜;张君;王伟;张金平;孙丽丽;郑梅梅;赵伟;宋云;韩巨

    目的 研究血管内再通术治疗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5年3月-2017年5月入组的17例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并连续随访.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均给予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随访评价血管内再通的疗效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如过度灌注综合征、颅内出血、支架内血栓、夹层等.结果 所有17例患者中,11例成功开通,6例未成功开通.17例患者临床随访中位时间为3(1,3,6)个月,术后6个月mRS中位数为1(0~4)分.术后6个月评估11例成功开通患者中有9例病情好转,2例稳定;6例未成功开通患者中,1例病情好转,2例稳定,3例仍有缺血事件发作.7例接受影像随访的患者中,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成功开通患者手术前后m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07,P=0.005).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在技术上可行,患者短期预后改善明显,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颈内动脉闭塞

    作者:王桂红

    例简介患者,男,62岁,北京人.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3 d,加重1 d"收入院.患者入院前3 d晨起时突发右侧肢体活动无力,伴言语不利,当时搀扶下尚能行走.在当地医院按"脑梗死"治疗2 d,病情无明显缓解,并逐渐加重.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诊断
  • 颈动脉残腔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作者:刘卫东;郝继恒;张士刚;张利勇;林凯;惠裕祚;王继跃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闭塞后引起的残腔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应用颈内动脉残腔封闭及颈外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残腔综合征患者5例.结果 5例患者术后复查CTA显示残腔消失,症状较术前改善,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显示未有脑缺血症状发生.结论 对颈动脉残腔综合征患者行封闭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运用磁共振血管成像研究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后脑底动脉环的代偿功能

    作者:于宏;于思圆;李久全;王雁菊

    目的 运用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ic,MRA)研究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后脑底动脉环的代偿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4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MRA及MRI图像,根据于氏分型理论将其分型.结果 19例(35%)通过前循环代偿;4例(7%)通过后循环代偿;9例(17%)通过前后循环共同代偿;22例(41%)无交通代偿.左右代偿各有不同.结论 脑底动脉环代偿功能不仅仅取决于其环的完整性,更确切地说是取决于发生病变侧前后循环是否通畅.于氏分型能很好的评估不同类型脑底动脉环的交通代偿功能,对临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以头痛为突出表现的颈内动脉闭塞2例

    作者:缴秀珍;王金林

    颈内动脉闭塞是发生缺血性中风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种脑卒中的发生主要与颈内动脉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脑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关键词: 头痛 颈内动脉闭塞
  •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

    作者:杨莹;迟立君;鞠婷;张新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可以通过发作症状来识别,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肢体抖动,一般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常在运动或站立后发作;可伴有局部肢体麻木,是大脑半球脑血流动力学受损的表现.在临床中容易被医生忽视,误诊为症状性癫痫.该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及不良预后,因此快速识别LS-TIA对于制定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方案至关重要.LS-TIA患者可以从改善脑灌注的治疗中获益,但是血管重建术及药物保守治疗的获益程度仍有待确定,应依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特点制定特异性诊疗方案.

  •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表现轻重的关系

    作者:鲁艺花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26例)和侧支循环不良组(33例).通过TCD观察Wil is环及其他侧支循环代偿情况,通过NIHSS评分判断临床表现轻重.分析侧支循环与临床表现轻重的关系.结果 侧支代偿良好组NIHSS评分为(1.808±0.166)分;侧支代偿不良组NIHSS评分为(6.000±0.337)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与侧支代偿情况有关.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