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发展中的河北省肌萎缩治疗中心集中优势科研攻关营造精品服务患者
在世界医学领域,攻克肌萎缩这类疾病始终是医学家探求的目标,多少医学科学家为此付出了终生的努力.河北省中医肌萎缩治疗中心(河北以岭医院),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在这一疑难病领域探索,他们集中专家群体优势,联合科研攻关,科研临床队伍不断壮大,科研临床水平不断提高,科研硕果累累.该中心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2001年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定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肌萎缩研究中心,2000年被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定为河北省肌萎缩治疗中心.步入新的世纪,他们开展的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中药的研究被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在采用中医药与生物技术结合治疗肌萎缩方面,实现了新的飞跃.
-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张树义谈病毒-动物-人类
2003年5月23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宣布: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SARS病毒;5月24日,农业部和广东省联合组成的科技攻关组也宣布,从蝙蝠、猴、果子狸以及蛇等数种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
-
医院信息系统的选择与评估
从1993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实施我国第一个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并成功研发"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在全国推广,至今已有十年.医院信息系统已由初单一的HIS系统发展到拥有许多实际业务功能的系统.上述系统已基本形成成熟的产品,对提高医院的医疗业务水平,规范医疗业务流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3万多家医院,5万多个防疫站.据卫生部一项统计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中国6000多家医院中,只有31%的医院用上了信息管理系统,而在这些信息系统中,主要以财务为重点,涉及挂号、收费等流程,而真正涉及临床医疗、为病人服务的信息化还不多.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5年多将是我国数字化医院长足发展时期,将有70%80%的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市场投资总量将达数百亿元人民币.数字化医院的建立,将会使中国目前"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而医院则转变为管理病人需要的服务模式.怎样选择和评估医院信息系统呢?我们从如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
云南省人口计生委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
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艾滋病在云南省的流行和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确保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于2004年3月1日起实施<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同时实施净化社会环境防治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清洁针剂交换和美沙酮替代治疗降低毒品危害、艾滋病关爱中心建设、艾滋病预防临测和科技攻关六项工程.
-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关键技术的研究"总结报告
根据我国人口发展目标和群众的需求,科技部在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后将"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列入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和卫生部联合组织实施,通过全国招标优选符合要求的课题和研究机构.针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领域的国家需要和群众需求,以新型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引入试用为重点,并开展群众需求评估、人群干预和监测等方面的研究,以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促进计划生育和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国家人口目标、逐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全民生殖健康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
食品安全重大课题简介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机构,是全国营养与食品安全业务技术指导中心,主要承担国民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两大领域的相关国家任务和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营养、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修订;参与处理国家重大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针对我国不同时期出现的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组织承担科技攻关研究,为国家营养和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国民的饮食营养改善和食用安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
落寞中医药:国粹如何扬国威?
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2003年6月9日对外发布:通过对大量病例数据的评价分析,证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非典效果明显.
-
亚硫酸氢钠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中福尔马林效力比较
肾综合征出血热地鼠肾细胞疫苗(出血热疫苗)经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验收评价表明,保护率为97.19%,基本控制了疫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1].但注射疫苗引起局部疼痛,个别人发生红肿,这些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内残余有一定量的福尔马林.在注射前若在疫苗内加入少量亚硫酸氢钠(NaHSO3)中和疫苗内残存的福尔马林,可免去疼痛,减少副反应发生率,这在扩大临床观察时已被证实[2],但这无疑将在生产时增加人力、物力,同时给现场使用也带来许多不便.因此,我们考虑能否在疫苗分装前于原液内先加入NaHSO3,仍保持疫苗的原有效果,为此进行了以下试验研究.
-
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作用特点的前瞻性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连续20余年承担心血管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结合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引进了国际标准化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坚持多中心长期协作,得到丰硕的研究结果[1-6].率先在国内外揭示了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水平、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从国家"八五"期间开始进入队列的前瞻性研究阶段[7],为确定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制定21世纪人群防治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并为临床上综合评估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度提供了便利的工具.现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进行专题总结.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和加强免疫策略研究
我国"八五"、"九五"科技攻关期间,曾对不同种类国产和进口重组乙肝疫苗进行了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的比较,证明重组乙肝疫苗特别是乙肝酵母重组疫苗具有较高的母婴阻断保护效果[1,2].在此基础上,又在"十五"期间,通过建立敏感、特异的病毒变异株检测技术,规范细胞免疫检测方法,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影响我国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
加强科研大协作促进科技发展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大科研协作,已成为完成重大研究项目的重要组织形式.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科技攻关研究课题是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总发展而组织实施并通过协议、合同而实行的科技协作攻关研究的范例.然而由于存在人际、部门及单位错综复杂的关系, 科技研究课题由于经费的分配、成果的分享、名次的排列等有关名利方面的问题无法处理好主角和配角、竞争与协调的关系,致使科技大协作的课题有逐步减少的趋势,怎样才能做好大协作的管理工作呢,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联合管理可使跨地区、跨学科的大协作得以较好的实施完成.
-
建国以来"经络的实质”研究概况
建国以来在党的政策扶持下,中医特别是经络学说越来越受到重视.1956年"经络实质的研究”被列入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1964年中医研究院成立了针灸经络研究所.特别是当针刺麻醉成功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之后,1986年"十四经的循经感传、循行路线的检测及经络实质的研究”被国家科委列入"七五”科技攻关的重点课题.1990年"经络的研究”被国家科委列入"八五国家攀登计划”(即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计划),随后又被列入"九五国家攀登计划”.为此,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一直在尝试用各种方法研究、解释中医的经络,提出了涉及人体五大系统的24种假说和五大经络现象,概况如下.
-
难处理性心外异常分流介入治疗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以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为代表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以冠状动脉瘘和主动脉窦瘤破裂为代表的主动脉根部病变,以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外科术后残存病变等,临床处理十分棘手。特别是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很大风险,有时候“覆水难收”,而保守治疗则“坐以待毙”。针对这些单凭外科手术难以把握疗效、常规方法处理受限以及其他需要二次开胸的术后残余病变等,本项目组在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设计了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介入治疗方案,开辟了新的临床治疗路径,建立了新的诊疗标准。其创新性成果如下。
-
二十年磨一剑--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评估工具开发研究的相关证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在陶寿淇教授的亲自领导下,于1980年开始与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共同承担了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试图发现和验证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是否的确存在心血管病发病强度的地区差别以及可能的原因.此项工作开展不久,陶寿淇教授就敏感的意识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大人多的国家里,仅有北京和广州的几个研究人群是很难掌握心血管病的整个流行规律的.于是,1982年又牵头组织了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协作组(即早期的十组人群研究),几代人坚持多中心长期协作,连续20余年承担了国家"六五"至"十五"的心血管病防治科技攻关任务,结合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标准化的研究设计和方法,率先在国内外揭示了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水平,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为确定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制定21世纪人群防治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内容,于2003年12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12期报道了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和简易评估工具,为临床上综合评估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度提供了便利工具.本文仅将进行此项研究工作时的总体考虑以及与此项工作有关的前期研究结果给予系统性回顾和介绍,以此来纪念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的发起人、为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预防心脏病学事业开创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已故先辈陶寿淇教授.
-
重视他汀类药物对卒中预防的作用
卒中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在我国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很高.经过国家"九五"、"十五"期间的专项科技攻关[1],卒中的治疗,特别是在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动脉搭桥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口腔扁平苔藓(萎缩型、糜烂型)疗效评价标准(试行)
[编者按] 口腔扁平苔藓诊疗标准的讨论始于4年前,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委托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单位组成起草小组,经过大量的文献查阅,酝酿并讨论后写出草案,再经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讨论,其间八易其稿,3次召开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的专题会议,终形成了口腔扁平苔藓(萎缩型、糜烂型)疗效评价标准(试行),并经全国第六届口腔黏膜病学术大会全体代表集体讨论后通过.口腔扁平苔藓(萎缩型、糜烂型)疗效评价标准(试行)是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的集体研究成果,同时也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内容之一.
-
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重大突发事件谈我国药物创新体系的建立
2003年,全球暴发传染性极强的非典型肺炎,WHO建议该病症的名称为严重性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s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该疾病的传染性之强和蔓延速度之快是人们始料不及的,截止到4月22日,全球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4 600多例患者被诊断为SARS,全国内地累积报告病历2422例,全国有26个省出现SARS病例.我国不幸成为了本次发病的"重灾区".
-
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进展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简称RU486,化学名称17β-羟11-β[4-二甲胺苯基]-172-[1-丙妾炔基]雌甾-4、9-双烯-3-酮),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的强效抗孕激素药物,其作用于孕酮受体水平,通过与孕激素竞争受体而达到抗孕激素的药理作用.十多年来RU486已成为计划生育领域中的科研热点,尤其是RU486合并PG药物抗早孕的成功,可成为人类终止早孕方法上的一次革命.RU486作为临床抗早孕药物已在我国注册,经过“七五”科技攻关我国已能合成并批量生产.本文将目前RU486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一期工程成果丰硕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一期工程(2010年~2012年)进展顺利.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2012年12月1日在"第三届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上披露:历经3年的不懈努力,北京已经搭建起十大疾病防治的科技支撑体系;筛选出17个防治十大疾病的重点中药品种并获得了专项经费支持;制定了103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筛选出了61项"十大疾病"防治科技成果并在800家(次)医疗机构进行了推广;首都市民对十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则由43%提高到了73.7%.
-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获新进展
本刊讯 近日,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首次报道了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胆固醇过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获得了"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创新型科技进展奖",以及国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