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简便易行的五输穴养生法

    作者:孙学丽

    五输穴养生法就是通过捻捏、按揉、叩击、掌拍等简单的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或部位,来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治病防病的目的.适用于任何人,不管是健康人,还是有点小病痛的都可以放心用.对于经常手足发凉的女性朋友、长期伏案工作腰背酸痛的工薪族亦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理论基础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并通过经络系统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通过经络系统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在病理方面,经络系统就起着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作用.

  • 补母泻子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作者:王国庆

    五输穴是经络血气的转输之处,应用非常广泛,而补母泻子法是五输穴在临床运用的具体体现,临床治疗慢性病症及顽固性疾病常常运用此法,均有良效.现举例说明.

  • 五行针法联合敦煌大补肺汤治疗面肌痉挛192例临床研究

    作者:段慧;左小红;陆萍

    目的 观察针刺五输穴之“金”穴,即六阳经之井穴,六阴经之经穴,联合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之大补肺汤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2例面肌痉挛患者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予补法针刺12“金”穴联合内服古方大补肺汤煎剂治疗,对照组96例子精选穴位常规针刺补泻法联合内服经方四物汤合大定风珠煎剂治疗.两组均以半月为1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总有效率73.8%,临床治愈率治疗组40.6%,对照组30.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法针刺五输“金”穴联合大补肺汤内服治疗面肌痉挛可明显控制面肌痉挛发作频率,使严重者缓解,改善生活质量,有不少病程较短患者还可临床治愈.

  • 五输穴中输穴对"发病有定时"疾病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王家鑫

    目的 五输穴中的输穴因<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记载"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故而学校教学时多讲解为发病时轻时重的疾病选此穴,而笔者在临床时根据美国汉唐中医学院的倪海厦老师的讲解,运用于"发病有定时"的疾病,确有其效,现报道于此,以期引起广大同道的重视.

  • 针刺用补水泻火法治疗痤疮

    作者:王悦;张娟;陈廷;胡晓娟;李应昆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质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粉刺,五疹、脓疱、结节,并常伴有疤痕,多发于颜面及胸背部,中医称之为“粉刺”或“肺风粉刺”。该病易反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根据经络五输穴及中医五行理论,针刺采取补水穴、泻火穴的补泻方法,以滋阴降火、标本兼顾治疗痤疮,该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家兔前肢太阳经五输穴层次解剖

    作者:陆莹;张作涛;罗亚非;唐中生;徐照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太阳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穴区的层次解剖结构.方法:先对15只雄性家兔、15只雌性家兔前肢太阳经五输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针刺各穴,并用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协助探穴,以确定上述五输穴定位准确性,然后麻醉家兔,分别从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灌注动脉填充剂和静脉填充剂,使前肢血管全部染色清晰,手术显微镜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家兔前肢太阳经五输穴浅层穴区以贵要静脉及属支、尺神经浅支为基础;深层穴区以尺动脉分支、尺静脉及属支和尺神经为基础.结论:“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和贵要静脉及属支、尺动脉分支、尺静脉及属支、尺神经及其浅支有密切的关系,这可能是上述5个腧穴穴区的形态学基础.

  • 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谢洪武;白春艳;易洋;徐放明;宋云娥;李腊梅;唐曦

    目的:观察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3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药物组15例,仅单纯给予药物氟西汀治疗;针刺组15例,采用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来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6、8周CGI-SI改善方面,针刺组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确切,治疗第6周以后症状改善明显;血液流变学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变化.

  • 头痛心痛刺治对认识腧穴主治规律的启示

    作者:赵京生

    对厥头痛与厥心痛的取治之处不同表达方式、心痛与厥心痛的取治之处表达方式演变的分析表明,早期针灸文献中常见的治疗取经脉,是指取四肢远端一定节段内的腧穴.越近四肢远端的邻近腧穴,主治病症的同一性越高,这个远端的界线基本在腕踝关节.如果腧穴主治的同一性以病证类别而论,则四肢远端腧穴的邻近范围就可放大到肘膝关节之内,代表性的一类腧穴即五输穴.

  • 胃经五输穴阻抗值相对指标正常范围初探

    作者:徐冬梅;张志山

    目的:已初步找到了正常生理胃经五输穴的阻抗值正常指标的一个参考范围,但发现用于临床上并不能完全满足于实际的应用,所以提出要运用相对指标来辅助诊断.方法:试用自行研制脏腑疾病诊断仪DM-Ⅰ测试180名无胃病及其循行经脉病健康人的胃经五输体表阻抗值.结果:分别得到各个穴位两两之间的比值,作为判断病情的依据,在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很好的诊断效果.结论:相对指标为判断病情提供了更多的指标和方法,胃经五输穴阻抗值的相对指标和正常指标结合使用可为诊断胃病提供更多更好的参考依据.

  • 依据《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探讨经方组方规律在针灸学中的应用

    作者:许继宗;石玉君;乔宪春;李月明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出自敦煌遗本,后经张大昌先生献给中国中医科学院,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通过总结《辅行诀》的组方用药规律,结合经络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将《辅行诀》的脏腑补泻规律应用于针灸临床,为针灸临床辨证取穴提供新的思路.

  • 子午流注针法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宋爱利

    子午流注针法是传统中医针灸学中一个玄奥的组成部分,其学说源于《黄帝内经》,是以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其与国内外近年来兴起的生物节律为基础的时间医学颇多相似,其科学价值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尽管在理论和实用上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推敲的地方还有许多,但其独特的临床疗效为世人公认.

  • 子午流注法耳针止痛

    作者:胡皓

    子午流注是根据人体气血脏腑经络的日时开穴规律,配合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五输穴联合组成的一种逐日按时开穴治病的方法.目前子午流注结合耳穴应用的报道尚不多见.

  • 子午流注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1例

    作者:梁松柏

    子午流注针刺疗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66个特定经穴为基础,以时间变化为依据,根据五输穴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脏腑等按时开穴补泻的一种治疗方法.子午流注疗法在我国由来已久,2000多年前的<内经>就比较系统地记述了四季昼夜时辰不同对人体气血运行的影响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后世历代医家对此均有发展.笔者运用子午流注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五输穴透刺治疗抑郁症100例

    作者:周秀芳;黄选玮;曾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 五输穴“补母泻子”法临床运用思考

    作者:刘世敏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早记载于《难经·六十九难》,后世针灸医家应用五输穴对该理论进行了临床发挥.目前,五输穴“补母泻子”的临床运用也是《针灸治疗学》总论讲授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历来的教材都仅就“肺虚、肺实,肝虚、肝实”加以阐述,给学生理解带来不小的歧义,笔者现将个人理解陈述如下,以做引玉之用.

  • 五输穴之输穴在针灸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张立志;许能贵

    根据五输穴中输穴“俞主体重节痛”“荥输治外经”“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及“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的主病特点,笔者将输穴主治应用于痹症、偏头痛、急性腰扭伤以及腹痛4个临床验案,旨在说明五输穴中输穴不仅可以用于病位表浅的外经病变治疗,亦可用于深居于内的脏腑疾患和有明显时间规律疾病的诊治。

    关键词: 五输穴 输穴 针灸 医案
  • 《难经》五输穴及主治作用的英译对比研究

    作者:梁家甜;柴铁劬

    《难经》是权威的中华医学典籍之一,包含着丰富的中医学理念,奠定了针灸的理论基础.五输穴及其主治作用是《难经》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经》英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针对五输穴及其主治作用的英译展开研究,并选择两个较有影响力的英译版本作为分析文本来进行分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五输穴及其主治作用的翻译特点和规律,并分析比较两个译者的翻译风格及其差异.

  • 《难经》五输穴主治作用临床发挥

    作者:刘颖;张学丽;解秸萍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统称.由于五输穴取穴简便,操作安全,适应证广,疗效显著,故在全身腧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受古今医家之推崇.古代文献对五输穴重要的论述当属<难经·六十八难>,该篇明确指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仅寥寥数语,却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和启迪.历代医家在研究和应用五输穴时,多从这一主治作用入手,现代五输穴之应用在此基础上已有了更大的发展.笔者现结合临床应用体会谈谈五输穴的应用.

  • 五输穴现代研究概况

    作者:陈思宇;金末淑;徐杉;何丽丽;黄建军

    五输穴理论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 侯诚治八脉交会穴与五输穴临床应用探微

    作者:李春生;李兆合

    总结侯诚治运用“八脉交会穴”“五输穴”的经验,并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继承和发扬.八脉交会穴和五输穴虽然都是四肢肘膝以下的穴位,但主治功效各有不同特点,临床应用当因病而施.

8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