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血培养为基础的布鲁菌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作者:郭素芳;王俊瑞;范文兵;王艳艳;崔步云;韩艳秋

    目的 探讨快速、简便的以血培养为基础的布鲁菌鉴定方法,为布鲁菌病的及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培养仪进行血培养,通过观察阳性报警瓶生长曲线特征,对可疑布鲁菌生长的培养物通过革兰染色和生化反应进行快速鉴定.验证采用传统的阳性血清、单相特异性血清(A、M和R)凝集试验,布鲁菌噬菌体裂解试验(Tb、BK2)对布鲁菌可疑菌株进行种/型鉴定.对鉴定为布鲁菌的菌株采用PCR方法[布鲁菌表面蛋白-31(BCSP31)-PCR和牛种、羊种、绵羊附睾和猪种布鲁菌(AMOS)-PCR]鉴定分型.结果 61份培养物细菌生长曲线特征:迟缓期曲线较平坦,生长期曲线短,稳定期曲线平坦;在血培养仪上,72 h左右出现阳性报警.64株(其中3人培养2次)菌株尿素水解试验、革兰染色、柯氏染色鉴定为布鲁菌.选取27株菌株经细菌学鉴定为羊种布鲁菌,其中,21株为羊种Ⅲ型,6株为羊种Ⅰ型;经BCSP31-PCR鉴定均为布鲁菌,经AMOS-PCR方法鉴定均为羊种布鲁菌.结论 布鲁菌的快速鉴定可以缩短培养和鉴定时间,通过经典细菌学和PCR方法验证,此方法鉴定布鲁菌结果快速、可靠.

  • 布鲁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比

    作者:何晶晶;张雁;周珣;赵冬梅;刘景瑶;吴红;郑遵荣;周玉珍

    目的 探讨实验室诊断人布鲁菌病(布病)快速、准确及简便的检测技术.方法 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荧光偏振试验(FPA)和血培养方法对95例确诊(确诊病例组)及42例疑似布病患者(疑似病例组)和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布鲁菌实验室检测.分析上述方法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SAT、IELISA、FPA及血培养方法检测人血清布鲁菌在确诊病例组中的阳性率(100.0%、98.9%、96.8%、17.9%)均高于疑似病例组(0、7.1%、4.8%、0,P均<0.01)和健康组(1.8%、0、3.6%、未做血培养,P均< 0.01).确诊病例组中,急、亚急性及慢性病例间比较,IELISA、FPA检测布鲁菌抗体及血培养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IELISA试验的敏感性(98.9%)、特异性(100.0%)和Yonden指数(0.989)高.FP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和96.4%.结论 采用FPA对布鲁菌抗体进行初筛,IELISA进行确诊相结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能更简便、迅速地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

  • 浅析影响我国人间布鲁菌病防控的原因

    作者:刘锋;金福芝;江伟;高彦辉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当前,中国布病疫情与全世界一样,呈再度肆虐状态.尤其是2000年以后,人间布病成为报告发病数上升速度快的传染病之一.至2012年,我国除台湾省疫情未知外,所有的省级单位均已经报告发现布病病例.文中将对布病流行规律、布病防治现状以及影响布病防治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影响我国布病防控的根源所在,提出今后布病防治过程中亟须关注和必须加紧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布鲁菌 原因 影响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作者:袁志杰;杨柳;郑文杰;何刚;罗晓庆

    本文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及其在病原微生物、药物滥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简要介绍,并对其作了展望。

  • 布鲁菌omp19原核表达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布鲁菌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娜;呼和巴特尔;崔步云

    本研究原核表达并纯化了布鲁菌脂蛋白Omp19,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对其免疫原性进行验证。采用Omp19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羊种布鲁菌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检测90份羊血清样本,并与标准血清凝集试验(SAT)比较,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iELISA与SAT的阳性符合率为95.12%,阴性符合率为67.35%,Kappa值为0.6077。对2种方法进行McNemar卡方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建立的iELISA与SAT的总符合率达80%,可作为羊种布鲁菌病血清学诊断的备用方法。

  • 脉冲场电泳分析布鲁菌标准菌株

    作者:骆利敏;崔步云;ZHAO Hongyan;赵鸿雁;芮勇宇;李明

    目的 探索一种布鲁菌分型的快速、准确、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建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比较染色体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确定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 在分析的19株布鲁菌标准菌株中,6种布鲁菌的PFGE图谱各不相同,但猪种菌和犬种菌的PFGE图谱只有1条带不同.羊种菌和猪种菌内各生物型均可在各自种内被区别,但牛种菌各生物型被区分为3类.从系统发生的观点来看,羊、牛、猪种菌是从共同祖先进化来的,犬种菌可认为是猪种菌的主要株或是刚从该种布鲁菌进化而来的株.沙林鼠种菌与牛种菌关系密切,而绵羊附睾种菌与猪种5型菌遗传距离也较近.结论 PFGE方法可用于布鲁菌的基因分型的研究,是对传统分型方法一种较好的补充.

  • 鲁西南地区布鲁菌监测和人布鲁菌病临床分析

    作者:高东田

    目的 了解鲁西南地区人布鲁菌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acTALERT 3D 120血培养仪和VITEK 2 Compact分析仪对布鲁菌进行培养和鉴定,结合患者病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94例患者中男72例(76.6%)、女22例(23.4%),男女比例为3.27∶1;年龄2~77岁,其中30~60岁者占68.1%.济宁地区76例,占80.9%,其中邹城市和嘉祥县较多;菏泽地区18例,占19.1%,以巨野县和郓城县为主.农民81例,占86.2%.羊接触史者59例,占62.8%.4~6月份发病者占54.3%.呼吸道感染者占56.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增高者分别为61、59、72和64例.阳性瓶报警多在2~5d,均为马尔他布鲁菌,鉴定率为91% ~99%.利福平、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抗感染治疗选用率分别为100.0%、68.1%、44.7%和31.9%.结论 鲁西南地区人布鲁菌病呈散发流行且呈逐年增加态势,开展布鲁菌检测和人布鲁菌病临床分析对该病的临床防治和流行病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 马耳他布鲁菌致小儿关节炎一例

    作者:卫颖珏;杨海慧;刘怡菁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以牛、羊、猪为传染源。人主要因接触病畜而感染[1]。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常表现为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等。该病一般在内蒙古等北方牧区流行,上海则极少发生布鲁菌感染。我们近期在一例临床表现为关节炎的小儿血液和骨髓标本中分离出一株马耳他布鲁菌。

  • 4例布鲁菌感染病例分析

    作者:马淑青;袁晓明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我国西北部牧区为布鲁菌病高发区.但随着国家畜牧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来自疫区的染病牲畜的病原菌极可能经消化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途径侵入人体而引起感染或发病.当前布鲁菌病在城市的流行出现了新特点,即多发、分散的点状流行.临床症状主要是反复不规则发热、盗汗、乏力、 关节痛等[1].临床症状与普通的感冒相似,易引起临床误诊,也因此易被人们忽视,使该病未

  • 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作者:胡亚南;罗亚文

    布鲁菌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不同种类的布鲁菌致病力也不同,目前,我国以羊种为多见,其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1].近年来由于畜牧业的发展,遵义地区由羊种布鲁菌感染的非疫区转为疫区,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导致误诊,尤其是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布鲁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较少,但死亡率高,预后不佳[2-3],我院经血培养及心脏彩超确诊布鲁菌感染心内膜炎1例,现报道如下.

  • 布鲁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2例

    作者:高丽丽;马季娜;鲍晓利

    布鲁菌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00余人患病[1],但布鲁菌脓毒血症引起的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临床非常少见。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1月分别经血培养及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血培养及腹主动脉增强CT确诊2例布鲁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 布鲁菌感染3例

    作者:陆丹倩;顾向明;邓冲;王巧媚;陈江华;邓聚辉;郑洁莹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当前,该病在我国流行区域甚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疫情与奶牛、羊只等的流动情况关系较大,新发患者主要分布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布鲁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羊种布鲁菌(马耳他布鲁菌)病春季开始,夏季达高峰,秋季下降;牛种布鲁菌病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本实验室在非疫区的中山市3例患者的血培养中分离出3株布鲁菌。

    关键词: 布鲁菌 感染 血培养
  • 布鲁菌在 Bact/Alert 血培养仪上生长曲线特点

    作者:郭素芳;魏瑞霞;张勇;福泉;张军力

    目的:观察布鲁菌在 Bact/Alert 血培养仪上生长曲线特点,帮助预测该菌株生长,协助临床快速诊断布鲁菌病。方法对血培养阳性,经血清学检测布鲁菌凝集试验阳性确诊的15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有不规则发热、动物接触史。15例患者的血培养细菌生长曲线具有相同的特点:阳性报警时间72 h 左右,迟缓期较长,生长期较短,生长期对应的纵轴较短,稳定期平缓。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因此对发热患者应重视血液病原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观察血培养细菌生长曲线有助于加快对该菌的预测。工作人员应增强自身防护意识,防止实验室感染。

  • 布鲁菌病三例

    作者:郭玉霞

    例1男,71岁,牧民,养羊,既往健康。2014年8月2日出现无明显诱因发热,寒战,无关节、肌肉疼痛,体温高达40.2℃,热退后多汗。外院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5 d,热退,停药3 d 后再次发热,寒战,转入新泰市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体格检查:体温39.6℃,无皮疹,无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双侧睾丸无红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7.6×109/L,红细胞计数4.39×1012/L,Hb 131.9 g/L,血小板计数16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2,淋巴细胞比例0.12,单核细胞比例0.05;尿蛋白(±)。血 ALT 95.4 U/L, AST 98 U/L。胸部 CT 示,双肺纤维灶,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腹部 CT 未发现异常。入院后经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5 d后再次发热,寒战,体温达39.2℃;血培养无细菌生长,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示肝、胆、胰、脾、肾无异常,血常规正常,血清布鲁菌抗体凝集试验阳性(1∶160)。诊断:布鲁菌病。给多西环素0.2 g/d 静脉滴注,利福平600 mg/d口服。体温正常1周后出院,3个月后随访,血清布鲁菌抗体凝集试验阴性,体温正常。

  • 布鲁菌病一例

    作者:钟华平;兰宁;黎圣洪;廖桂兰

    患者男,32岁。以反复发热伴关节痛20余天于2014年5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接触1周后出现持续性高热,体温>38.5℃,以午后发热为主。关节疼痛,起初为右侧肩关节、后扩展为双侧肩关节、胸锁关节及膝关节,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生活不能自理。自服中药(具体不详)并于福建龙岩及周边多家医院就诊,症状无改善。体格检查:体温39.4℃,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音,心、腹无异常,肩周关节和胸锁关节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84×109/L,C-反应蛋白45 mg/L,心肌酶均正常,红细胞沉降率88 mm/1 h,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降钙素原、凝血功能均正常。胸部 CT 示:①双肺下叶多发炎性改变;②双侧胸膜增厚。细菌培养示:布鲁菌属(羊群)。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布鲁菌抗体 IgM 阳性。给予利福平0.75 g,每日1次,联合多西环素0.1 g,每日2次,6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关节痛逐渐消失,复查血培养未见布鲁菌,治愈出院。

  • 急性布鲁菌病黄疸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日宏;韩丽红;刘永华

    目的 观察急性布鲁菌病患者黄疽的临床生化指标,及其强化期治疗对黄疸的影响.方法 对71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出现黄疸(黄疸组),其余55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胆红素指标进行比较.采用配对x2检验对黄疸组患者异常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所占比率比较;采用完全随机两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对黄疸组和对照组年龄和病程中位数进行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x2检验比较黄疽组和对照组生化等指标;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强化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DBIL和IBIL差异.结果 黄疸组异常DBIL和异常IBIL所占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DBIL所占比率高;黄疸组和对照组年龄和病程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异常的ALT、AST、ALP、γ-GT所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DBIL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IBIL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期治疗前后TBIL、DBIL和I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黄疸全部消失.结论 布鲁菌可致急性布鲁菌病患者黄疸的特征主要是隐性高DBIL血症黄疸,2组比较,急性布鲁菌病黄疽与患者的性别有关与年龄、ALT、AST、ALP、γ-GT异常率无关;强化期治疗对消除急性布鲁菌病黄疸非常有效.

  • 柯氏染色法快速鉴别布鲁菌的方法学探讨

    作者:陈东科;陈丽;许宏涛

    目的 探讨柯氏染色的标准化操作方法.方法 使用临床分离的布鲁菌以及与布鲁菌生物学特性相近细菌,以0.5%和1%的沙黄染色液进行初染,再用孔雀绿和亚甲蓝以不同时间进行复染,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细菌的着色情况.结果 不同实验参数下对布鲁菌的染色效果都很好,其他形态或生长特征相似的细菌(除外苍白杆菌和假苍白杆菌)均为阴性,用亚甲蓝复染效果好于孔雀绿,前者非布鲁菌着色深,更易于判断.结论 推荐滴加1%沙黄水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至出现蒸气为止,2 min后水洗,用1%亚甲蓝染色液复染60 s做为实验室鉴别布鲁菌的染色方法,结果稳定、镜下菌体着色均匀、清晰、易判断.

    关键词: 柯氏染色法 布鲁菌
  • 布鲁菌致神经系统感染1例

    作者:姜飞;张卫;邓丽华;马萍;顾兵

    布鲁菌是一类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可引起肌痛、关节痛、脊柱炎、睾丸炎、肝脾肿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常见由血液和骨髓中分离,少数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约占布鲁菌病的5%[2].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由布鲁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布鲁菌1例

    作者:卫颖珏;陈峰;秦娟秀;金鑫;杨海慧

    布鲁菌病(布病, 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或马耳他热等,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主要以牛、羊、猪为传染源.布鲁菌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人人体引起感染,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全身乏力、疼痛为主要特征.该病以往多见于牧区,近年来散发于大中城市,以青壮年为主.我院近期从1例来自山西的反复发热的患儿血培养中分离到布鲁菌,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实现快速鉴定,报道如下.

  • 布氏杆菌病临床误诊2例分析

    作者:许英;贾金虎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流行于牧区的人蓄传染病,多见于非洲、南美洲、地中海等地区[1],但我国内蒙古草原牧区发病率较高,以羊、牛、猪等动物感染多见,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及食用感染动物的乳汁及肉等感染人体,布鲁菌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淋巴系统后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在血循环中布鲁菌继续生长、繁殖、死亡、释放内毒素,遂产生菌血症,毒血症[2]。本病可致多器官受累,以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肺部等多系统损害,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出汗、睾丸疼痛、咳嗽、咳痰、白细胞下降、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等为主要表现,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往往被误诊为风湿热或血液系统疾病及结核、肺部感染等,使得布氏杆菌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现就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曾在院外长期误诊)的2例布氏杆菌病报道如下。

107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