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膈肌膨出1例
病历资料患者,女,44岁,因发热、咳嗽1周,左胸闷痛2天.2011年3月29日入院,1周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午后明显,测体温38~38.5℃,咳嗽、咳黄色的黏稠痰,量多,带有血丝,在外院给予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输液治疗,痰转为白色泡沫痰,2天前出现左胸闷痛,无放射及牵涉,就诊入院,查体:左下肺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左下肺呼吸音消失,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右移位,HR 96次/分,律齐,无杂音.门诊资料:血常规、血沉检查正常,胸部后前位片示:①左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并局限性液气胸;②左下肺感染及左侧肺脓肿待排.入院后行B超检查示:双侧胸腔未探及液性暗区,上级医院行肺CT、MRI检查提示:左隔明显上抬,立位位于第7肋间隙高度,腹腔内脏器随膈肌上移,左肺上叶感染,左肺下叶不张,心脏及大血管明显右移,胃体翻转向上,诊断为:①先天性左隔膨升症;②左肺感染.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
患者男,15岁,劳力性心悸气促加重1年.患儿3岁以后经常感冒咳嗽,体重增加缓慢,7岁后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疲倦,但休息能缓解.体查:发育欠佳,胸廓呈桶形,左前胸隆起,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底可闻少许湿性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0次/min,律整,心尖区收缩期杂音3级,抬高腿时增强,可闻第三心音,P2亢进.肝肋下2cm,双下肢无浮肿,未见杵状指,无紫绀.彩超提示:右心明显扩大;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胸部后前位片:桶状胸,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显著膨隆,主肺动脉明显增粗,右心室增大,右肺动脉显示不清,右肺门有一椭圆形约5cm×6cm肿块.两肺纹理稀疏、细小,肺透亮度高(图1).
-
月骨、三角骨周围性腕骨轴向崩裂症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左前臂被对滚机挤压致左手腕关节活动障碍入院.局部检查:左手及左腕关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压痛明显.X线后前位片显示:左腕关节近排腕骨的近侧和远侧弧线的连续性中断,正常的腕中关节间隙消失,腕骨高度变低,腕关节除月骨与三角骨和桡骨关系正常外,其余腕骨明显紊乱,且呈纵轴向崩裂并与正常腕骨相重叠,腕关节三柱均外移(图1).诊断为:左腕关节月骨、三角骨周围性腕骨轴向崩裂症(桡偏型);左桡骨茎突撕脱性骨折.急诊行闭合性手法复位,仍留有腕掌关节脱位(图2),1个月后在臂丛麻醉下行腕掌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个月,左腕关节尺偏和背伸与健侧对比无明显差异,桡偏和掌曲与健侧对比略差.
-
纵隔巨大脂肪肉瘤一例
患者男性,84岁.因4个月前感到胸闷不适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肺阴影,经CT检查发现后下纵隔巨大占位性病变,近2周以来病情明显加重,于2005年2月入院.患者曾在外院就诊,但因年龄较大,心脏后的阴影巨大不能手术.近2周以来,全身浮肿,体重增加5kg,行走活动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加重,常可听见哮鸣音.入院后检查:体温36.7℃,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70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自主活动,面部水肿,颈静脉无充盈,胸廓对称,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左侧肺呼吸音降低,未闻及干湿罗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0×109/L,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无异常.X线胸部后前位片:左肺下野密度增高,心影扩大.复查CT:后下纵隔肿瘤较4个月前明显增大,两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包积液.脊柱前、心脏后有一巨大的低密度软组织影,有包膜,边界清楚,大约23 cm×14 cm×10 cm,CT值11HU,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图1).经术前强心、利尿治疗后,水肿逐步消退.术前诊断:纵隔肿瘤.于2005年3月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
食管、胃套叠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2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4个月,伴轻微疼痛及胸骨后胀闷,梗噎感,尤以进硬食时明显,不伴有恶心、呕吐、寒战、发热及柏油便和呕血,发病后未行任何治疗.常规X线检查,胸部后前位片示右心膈角处有一5 cm×5cm的软组织包块影,边缘光滑,余无特殊.
-
胸内异位胸腺增生
患者女,27岁, 1 d前常规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腔肿块,无发热、寒战,无胸痛、胸闷,无气急、呼吸困难,无心悸、心慌,无肩背部放射痛.外院胸片示右侧胸腔肿块.患者自患病来神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及两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否认外伤及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史.体检:脉搏 82 次/min,血压 110/70 mm Hg(1 mm Hg= 0.133 kPa), 体温 36.3℃.生命体征平稳,胸部对称,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2次/min,律齐,未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肝肾功能、尿粪常规、血沉各项数据均在正常范围.胸部后前位片:右心膈角区三角形密度增高阴影,肺野侧边缘光整,右心缘和右膈面消失,余肺野清晰,两侧肺门形态和位置未见明显异常,纵隔阴影未见增宽,肋骨和胸椎未见明显异常(图1).
-
心脏和大血管的X线检查
一心脏和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一)后前位片 1.左心缘自上而下分为三段或四段:上段向左凸出,由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的起始部构成,通常称为主动脉弓.此段在老年人突出较明显.第二段长,由肺动脉段构成.正常时,第二段较其上下各段相对凹陷,称为心腰.第三段范围较小,由左房的耳部构成,绝大多数人此段难以看出.第四段长、凸出明显,由左心室构成,其下方位于膈上的部分称为心尖.
-
右髂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1例误诊分析
1 病历摘要1.1 患者,男,9岁,住院号:4006,因腹痛、呕吐,于1997年10月11日入院.既往健康.查体:一般状态尚可,腹平坦,剑突下及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3×109,RBC4.78×1012,Hb124g.尿常规检查正常.胸透:心肺正常.腹部透视,中腹部有少量肠腔积气.临床以"急性阑尾炎"收入外科治疗.10h后病情加重,发热,体温骤升达38.9℃,右侧肢体出现功能障碍,不能站立.拍双髂关节后前位片.X线片示:右髂骨窝处呈片状不规则低密度阴影,边界清楚.周围软组织层次不清.X线诊断为右髂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经抗炎治疗,腹部症状消失,病情好转.
-
胃结核1例报告
患者:女,32岁.阵发性上腹部及右上腹痛10d,恶心、反酸、不呕吐,食欲下降,消瘦,无便秘及腹泻.6个月前,曾有上腹痛反复发作史.体检:体温37°C,心肺(一).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上腹部及右上腹部有压痛,以上腹部为主.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X线检查:胸部后前位片及腹部平片均未见异常.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胃粘膜粗糙、紊乱、胃体及胃底粘膜中断.胃底可见多个息肉样充盈缺,胃小弯显示僵硬,胃窦扩张软弱,胃窦大弯侧可见局限性充盈缺损.胃小弯蠕动消失,大弯侧蠕动消失.钡剂通过较快.X线诊断:胃癌?胃窦炎?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窦部结核.手术所见:胃壁有粟粒样结节,呈程度不同的增厚,胃大网膜有多个肿大淋巴结,蚕豆大小,胆囊周围有轻度粘连.回肠大部有粟粒样结节,呈白色、质硬.肠管之间无明显粘连有少量腹水,因病变范围较大,病人体质较差,手术施行胃空肠吻合及空肠侧侧吻合.术后诊断:胃及小肠结核.
-
镜像右位心伴左房心律和加速性交接性逸搏心律1例
患者女性,35岁.因感冒后咳嗽、气促就诊.体检时心脏搏动在右胸部,听诊右胸的心音明显强于左胸.胸部X线后前位片示心脏轴线向右,心尖位于右胸,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均位于右侧.
-
UCLP患者唇腭裂整复术后颅面结构后前位片研究进展
X线后前位定位片是研究唇腭裂患者颅面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年来,学者们利用后前位片对唇腭裂患者作了大量研究.本文试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唇腭裂整复术后颅面结构的后前位片研究作一综述.
-
213例胸部X线片分析
1资料来源我科自2003年5月5日-2003年8月5日共接诊可疑病人508例,拍胸部X线片213例,其中后前位片206例,诊断为肺结核病42例,气管炎20例,肺气肿3例,支气管扩张1例,肺癌4例,肺转移瘤1例.侧位片7例.
-
食管鳞状细胞癌脾脏转移1例
患者女,63岁,因腹壁疝术后腹痛一月余,持续加重3天入院,于24年前曾患食管癌,行放射治疗,至今无症状.查体T 36.5℃,P 80次/min,R 20次/min,Bp18/10kPa,左第9~11肋骨腋后线处变形.腹平坦,左腹壁有一约15 cm线状瘢痕.左腹部触压痛,未触及包块肿物,肠鸣音弱,余正常.Hb 110g/L,WBC 6.0×109/L,N0.69,L0.31,ESR 90mm/h,肝功能正常.CO2CP 29 mmol/L,尿蛋白(-),尿WBC(+),胸部后前位片示:左侧肺下野密度增高,边缘不清,两肺纹理增粗,右肋隔角变钝.B超示:肝脏斜长径>11cm,肝脏下方可见约5 cm×5 cm×4 cm低回声区,内伴有强光团.
-
罕见龈瘤1例报道
患者女,71岁.于2001年6月1日以“下前牙龈处肿块九年余”来本科诊治.患者九年前发现下前牙唇侧牙龈处生长一肿物,并渐增大,且21|随肿块增大而松动脱落.近1个月来感肿块疼痛,咀嚼受限,故来就诊.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家族无此病病史.入院查:21|缺失,间隙宽,21|123 唇侧牙龈处有28mm×22mm×10mm肿块,质硬、色暗红、表现光滑、基底较广、触之不易出血、咬合时上切牙压挤肿块而留有齿痕且感疼痛.血、尿常规、胸透、心电图均正常.下颌骨后前位片可见骨质部分吸收.取部分活组织送病检,结果为:纤维型牙龈瘤.
-
200例高千伏胸片非晶硅和非晶硒图像质量对比分析
本文以高千伏(kV)胸部后前位片,对非晶硅数字化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非晶硒DR的图像质量作对比回顾性分析及综合评价,初步探讨非晶硅和非晶硒两种平板探测器在高kV胸片摄影时的图像质量差异.
-
成年人Ⅰ型肺结核误诊为肺癌的体会
成年人Ⅰ型肺结核较少见,我院遇到1例,曾转诊许多医院,并作CT扫描,均误诊为肺癌,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特谈一谈对本病的一点体会.患者男,34岁.咳嗽轻度发热,咳血,为阵发性干咳,查体:急性病容,淋巴结无肿大,皮肤弹性欠佳,粘膜无黄染及出血,贫血消瘦头颅颈、腹部四肢均正常,双肺呼吸音粗糙,以右心缘为甚,其它无特殊异常.化验:WBC7600/mm3,N65%、L26%、E7%,血沉65mm/h.X线照片:立位后前位片显示:右侧肺门区可见一个约5cm×8cm一球形阴影,右中肺有片状模糊影,侧位胸片显示:可见右侧肺门区有5cm×8cm球形阴影,余肺未见明显异常.一月后拍胸片之阴影明显扩大,根据影像考虑中心性肺癌可疑,肺结核待排.后到达县、成都等医院作CT扫描,均诊断为中心性肺癌并有转移,在成都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病理切片,诊断为右肺门淋巴结核.
-
双侧真性胸骨角变异一例
患者女,39岁.健康体检时胸部后前位片示两侧胸骨柄下缘均有一长弯曲形骨性突起,沿第1肋骨前端上缘由内下斜向外上走行,使第1肋骨前端向下移位.左侧骨突长约4 cm,右侧骨突长约2 cm.该骨性突起在X线平片上可分辨出骨皮质和骨松质等正常骨结构.多轴位电视透视显示两侧骨突分别起始于左右胸骨角处,位于胸锁关节下方、第1肋骨前端上方.
-
先天性肺动脉瓣缺如一例
患者男,20岁.发现心脏杂音20年,劳累后心慌、气急1年,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入院.该患者平时活动耐力比正常者差,有蹲踞现象,剧烈运动后感心慌气急,口唇紫绀.查体:心脏叩诊心界稍向左扩大,听诊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心前区广泛传导.影像学表现:胸部后前位片示肺纹理清晰,两肺门血管增大,与周围肺纹不成比例,肺动脉段突出,左右心室均增大,以右室增大明显(图1).右心室造影显示右室流出道可见肌束肥厚,并形成充盈缺损,未见明确的肺动脉瓣,肺动脉主干扭曲增宽,其远端呈环状缩窄,左右肺动脉稍增宽,室间隔缺损,且位于嵴下(图2、3).
-
喹诺酮类药物引起高热药疹及过敏性肺炎1例
患者,女,20岁,以"腰背部慢性钝痛2年,加重伴发热1周"为主诉入本院骨科,查体:BP 15.9/10.6 kPa,T38.5 ℃,P110次·min-1,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胸部后前位片报告:心肺无异常所见.腰椎正侧位片报告:诊断为腰椎结核伴双侧腰大肌脓肿,该患者入院前未用过抗结核药和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入院后给予复合0.45 g晨起空腹口服,异烟肼0.3 g口服,qd,乙胺丁醇0.75 g,口服,氧氟沙星(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139)0.2 g静滴,qd,连续用药后,第3天体温升至39 ℃,于次日停用氧氟沙星而改用左氧氟沙星0.2 g静点(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批号:030406).
-
关于X线摄影在气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医院放射科2006年1月~2009年8月就诊患者中拟诊为胃肠道穿孔者127例,均进行了腹部立位X线拍片检查,其中腹部立位片隔下见新月或镰刀状游离气体115列,X线诊断明确;隔下游离气体阴性者12例,男9例,女3例,中位年龄56.2(21~77)岁,发病就诊时间:<10h9例,>10h3例,长者近1周.对于这部分患者加拍胸部后前位片.1.2方法:采用西门子FD- X- VBIOKA数字X线机,立位腹部平片投照方法及条件,中心线对准尖突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照射条件81kv,8.8mAs;胸部后前位片投照方法及条件:中心线对准T6水平,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拍摄.照射条件125kv,0.85mAs.观擦加拍胸部后前位片有无隔下游离气体,阳性标准为隔下见细线条弧状低密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