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的关键促进点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CDPC)的职能是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利用现代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提出疾病防制的规划和措施,实施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的综合防制,进行卫生监测、检验、卫生学评价等公共卫生科技服务与咨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与灾害事件,向社会人群提供先进系统的卫生科技服务,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CDPC的职能决定了其发展的关键促进点(critical promotion points,CPP)是盘活人力资源,转变职工观念,提倡科学管理,提高业务技术与科研水平,改善工作质量,形成良好创意,评价业绩与继续创新.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突发灾害中的紧急救援作用
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现阶段经济条件下,正在努力地寻找和建立一个适应国情的急救模式,而不仅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在以往的突发性重大灾害事件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领导职能,动员和调动全社会的急救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各级急救医疗服务机构的作用,如各级急救中心和急救站、医院急诊科,调动了社会潜在的急救储备能力,形成我国实施灾害紧急救援的主要方式[1].
-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当前,各种传染病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敌,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新发传染病不断发生,而微生物实验室在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和实验室安全防护方面的不足,出现了诸如2003年在新加坡和台湾分别发生的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等生物灾害事件[1].生物安全在微生物实验室活动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本文仅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
汶川地震现场救援行动存在问题分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笔者参与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总结实际体验并结合相关材料,分析汶川地震现场救援行动中出现的通信不畅、调度指挥权限不明、装备配置不足、后勤保障不利及救援队伍专业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与建议,以期为今后应对同类灾害事件提供参考.
-
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训方式初探
目的:调查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能力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医学生对于灾害事件的处理能力.结果:对于国内外灾害事件的关注程度67.34%是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的占76.73%;结论: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知识的普及和能力的提高既是一种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
-
23条生命瞬间消失
鲜活的生命之花,在黄土崩塌的瞬间凋谢.山西中阳"一一·一六"黄土崩塌灾害事件被黄土掩埋的23人全部遇难,其中有8名儿童,小的不到1岁.
-
反思世界大水库垮坝事件
1975年8月,在一场由台风引发的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共计60多个水库相继发生垮坝溃决,引发了一次世界上惨烈的水库垮坝事件.30年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聚集郑州,对这次震惊世界的灾害事件重新进行理论研讨.专家们认为,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减轻灾害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次事件折射出的问题值得人类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
-
灾害护理发展现状及备灾护理教育必要性的思考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灾害越来越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经济损失达1亿美元;2008年我国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8 400多亿元;2010年海地地震造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是现代历史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经济损失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2倍[1~3].随着世界灾害事件的增多和影响的扩大,灾害护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了解灾害护理发展的现状和护士在灾害护理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
-
危机干预的现状与启示
各种人为和自然灾害事件给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带来了严重的急性和慢性心理创伤,并显著影响他们的社会功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灾害发生过程中或之后开始逐步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
综合医院应对突发灾害事件药事管理策略
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和"5.12"汶川地震灾害事故的处理实践,总结医院在处理突发灾害事件中药事应急管理方面的经验,探讨突发灾害事件医院药事应急管理策略.如果有较为完善的突发灾害事件药事应急管理体系和程序,在处理突发性灾害事件时,药师能及时地参与并针对事件的性质,协助一线医师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障医疗救治效果.各级医疗机构应充分发挥药学专业人员在处理突发性灾害事件中的作用,建立科学的灾害事件应急救治体系,以保证应对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性,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重视救援应急队伍的日常演练,使灾害事故的应对和医疗救护更趋及时、合理、有效.
-
突发灾害事件中捐赠药品的规范化管理
目的:为在突发灾害事件中对捐赠药品的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中捐赠药品管理工作的回顾,总结经验得失.结果:对每个捐赠单位捐赠的药品的品种、数量、金额、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及时进行药品的调剂使用,对捐赠药品规范、细致的管理通过了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制定符合实际条件又不违背国家相关管理规定的捐赠药品的管理制度,一旦发生突发灾害事件时,就能够从容应对.
-
成批伤员急救的护理探讨
1引言近年来,食物中毒、各种交通事故、建筑业伤害、火灾乃至地震等突发意外灾害事件的创伤伤员不断增多.据统计[1],创伤占急诊总人数的40%,多发伤、成批伤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这大批突发性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往往在短时间内众多伤情复杂、伤势严重、救治难度大的伤员集中到急诊科,因而对急诊科而言,只有科学、合理地组织、管理才能确保病人的有效救治.
-
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提高急诊救治水平
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症监护病房(ICU或/和CCU)三个部分.从目前状况看国内边远地区尚不论,许多大中城市都缺乏完善的急救医疗系统.尤其是训练有素的院前急救人员缺乏,装备和技术落后都远远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伴随心、脑血管疾病的急症发生率逐年增加以及创伤或灾害事件发生率增高,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已十分必要.
-
突发事件中个体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干预
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如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政治军事事件、恶性交通事件等,常常引起人们的各种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针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社会公众和有关人员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使之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1].
-
不同人群在灾害事件中的心理行为反应及干预的探讨
灾害愈来愈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近几年,我国每年因各种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左右,受灾人数高达3~4亿人次[1].
-
灾害事件后应建立心理援助记录卡
"5·12"汶川地震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大浩劫.这场灾害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就是一项紧迫而严肃的工作.但是在危机干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由于反复心理暴露给灾民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心理伤害.为在以后的灾难救援工作中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妥善解决灾民心理干预的前后承接问题,笔者做了初步探讨,提出建立"心理援助记录卡".
-
浅谈灾害救援男护士的优势及培训
近年来,灾难性事件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美国9.11恐怖袭击、印度尼西亚严重地震后发生的巨大海啸、巴基斯坦在2005年发生的7.8级地震、我国汶川2008年8.0级地震等严重灾害事件均造成生命、财物的严重伤亡与损失。在灾难的救助过程中,护理人员作为重要成员,履行着重要职责,发挥着紧急救护、传染病预防、疾病健康教育等作用[1,2],作为灾难现场救援的生力军,坚持在救援一线,在各种灾害救援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南丁格尔及其带领的护士团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出现了“战场护理”的概念,运用护理技术使伤病员病死率由42%降至2.2%,充分显示了护理人员在救援过程中独特的作用[4]。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男护士逐渐成为护理人员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在灾害救援中因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男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职责优势以及医院在应急事件救援人员的相关培训方面进行阐述。
-
透过突发灾害事件探索医疗救治志愿者管理
志愿服务是医疗志愿者服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是当前医院党团组织介入事物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路径,两者之间可促进、可互动、可达到双赢。医疗志愿者是指志愿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为患者义务服务的人,医疗志愿者工作则是引导、推动、促进和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本单位在几个大型突发灾害事件中志愿者的管理、培训等方面探索出的经验及问题。
-
批量伤员救治的实践与体会
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中严密的抢救组织,合理的批量伤员救治流程,赢得抢救危重伤员的黄金时间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我科于2006年6月~2010年12月共成功救治了17批因突发重大灾害事件受伤的患者309例.
-
创伤围术期救治中争议问题商榷
交通事故、矿难等创伤事故以及地震、海啸等灾害事件常导致多发伤和复合伤,经院前和院内手术等处理后常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内环境紊乱、各种感染和脏器功能障碍等情况.由于病情错综复杂,主次难分,认识不一,在救治过程中常举棋不定,顾此失彼而疗效欠佳.笔者根据创伤围术期危重病救治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供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