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鼻饲喂养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抢救成功率的提高与机械通气的应用关系密切.营养支持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
-
新加坡医院用经口腔插管代替鼻饲喂养患儿
在中国,无论是综合医院的儿科还是专科儿童医院,传统的鼻饲方法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然后用注射器注入所需药物或奶。鼻饲管经鼻腔插入时可因一侧鼻腔堵塞而影响患儿呼吸,长期反复经鼻腔插管极易损伤鼻腔粘膜。插管时若患儿哭闹,胃管不仅易误入口腔造成插管失败,还增加患儿的痛苦和护理工作量。用注射器注入药物或奶时,如注入速度稍快,则极易引起患儿呕吐,大大增加窒息的危险,患儿亦会因呕吐后饥饿而哭闹,甚至因摄入量不足而影响体重增长。 新加坡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采用经口腔插管方法喂养,可以避免上述缺点。方法为:将胃管自口角插入,固定于下颌部。先用2ml注射器检查胃管位置,观察胃内容物的量、色及性质,再将另1注射器的针栓拔出。将针筒与胃管连接,把奶或药物倒入针筒中,然后用针栓轻压一下,再将针栓拔出,奶便沿胃管缓慢流入胃内。待针筒内液体流空后取下针筒,夹闭管口,备下次使用。 此方法的优点为:不会因一侧鼻腔被堵而影响呼吸,也不会因反复插管而损伤鼻粘膜,此方法简单,准确性高。由于液体不经鼻腔流入胃内,患儿极易接受,表现得安静舒适。据我在新加坡妇儿医院新生儿病房2年的实践观察,患儿无1例呕吐,减少了窒息的危险。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有的需使用持续正压给氧(CPAP)提供足够的氧气供机体需要,而CPAP治疗是以鼻塞方式进行的。当接受CPAP治疗的患儿同时需经胃肠道供给营养时,经口腔插管就显得格外必要。有的患儿管饲喂养达1年之久,甚至带氧气鼻塞和胃管出院。 由此可见,新加坡妇儿医院所采用的经口腔插入胃管的喂养法优于经鼻腔插入胃管的喂养方法,值得在我国医院推广。 (本文编辑王浣沙)
-
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鼻饲喂养的弊端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取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颅脑损伤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鼻饲喂养110例,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17~64岁,平均45.9岁.格拉斯哥评分(GCS)8~11分60例,格拉斯哥评分(GCS)12~14分50例,其中嗜睡45例,昏睡35例,意识模糊11例,浅昏迷12例,谵妄7例.
-
NCU鼻饲喂养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鼻饲喂养患者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06例患者根据胃肠功能选用不同类型的肠内营养制剂(匀浆膳、全营素等)作为管饲肠内营养粉剂。通过间歇推注方式注入。结果在喂养过程中,腹泻12例,消化道出血2例,腹胀6例、反流5例,通过对管饲患者进行营养治疗中并发症进行规范化管理,47例患者体重得到稳步增长,59例患者体重保持稳定。结论对管饲患者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减少了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护脏器、组织的免疫功能,促进脏器组织的恢复,优化临床结局。
-
三种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评估
目的 探讨不同鼻饲喂养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的优劣性.方法 将91例VLBW进行随机分组,A组:间歇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ml/kg.次,q2h,每天增加1ml/kg;B组:持续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ml/kg.h,每天增加泵速1ml/kg.h;C组:间歇持续鼻饲喂养,先用输液泵持续鼻饲喂养2h,奶量1ml/kgh,间歇2h后再继续交替进行,每天增加1ml/kg.所有的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完全肠道内营养.对比VLBW的喂养不耐受性、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停止静脉补液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 间歇持续鼻饲喂养组喂养不耐受例数少,黄疸持续时间短,静脉补液时间短,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短.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间歇持续鼻饲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达到完全胃肠营养时问短,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
-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两种鼻饲喂养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鼻饲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探讨适合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喂养方式。方法将56例29~34周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A组:间断鼻饲注入喂养,1次/3小时;B组:输液泵间断鼻饲输注喂养,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鼻饲1小时,起始奶量2ml/次,每天递增2ml/kg,间歇2小时后再继续。观察2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大下降率、体重增长、喂养耐受情况、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黄疸持续时间及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结果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输液泵间断持续鼻饲输注喂养生理性体重下降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快,喂养耐受情况好,黄疸消退快,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短,出院时体重增长满意;血清总胆红素值和血清胆汁酸的水平较低。结论采用输液泵间断持续鼻饲输注喂养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率低,较快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有利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鼻饲法喂养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取鼻饲法喂养的护理效果与要点.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4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对照组与鼻饲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经口滴管喂养,鼻饲组采取鼻饲喂养,对比两组患儿的成活率、体重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患儿存活率为65.63%,鼻饲组患儿存活率为87.50%,鼻饲组患儿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鼻饲组患儿10 d时体重与住院时间两项观察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尽早开展鼻饲喂养可有效提高患儿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体重增长.
-
重力喂养结合其他辅助方法在早产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重力喂养结合其他辅助方式在早产儿鼻饲喂养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重力喂养法结合非营养性吮吸法进行喂养,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法进行喂养。调查两组患儿存活率、喂养状况以及患儿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管滞留时间、恢复体重时间、足量胃肠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存活率为100.0%,对照组为9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吮吸能够提升患儿的存活率,改善患儿生命质量,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
脑干梗死患者应用鼻饲喂养并发误吸的护理
-
口饲与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32周,出生1h内体重≤1 500克的早产儿.由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吸吮、吞咽功能差,给喂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
早产极低体重儿麻醉1例
患儿,女,早产(孕34周剖宫产娩出),双胎,出生时体重1.4kg,无窒息,哭声弱,皮肤颜色红润,四肢张力尚可,24h内排胎便.出生第2天出现呼吸暂停,经胸外按压及给氧后好转,人工鼻饲喂养,睡温箱,抗炎、止血治疗.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开始腹胀、第7天入院,体温35℃、呼吸30次/min、脉搏120次/min,体重1.1kg.
-
重力鼻饲法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传统鼻饲喂养与重力鼻饲喂养对NICU早产儿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需鼻饲喂养胎龄< 34周、体重<2000 g早产儿,随机分为传统鼻饲喂养组与重力鼻饲喂养组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情况,观察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喂养耐受性更高,发生呼吸暂停比例更低.结论:重力管饲喂养增强了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提早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
-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胃管喂养的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胃管喂养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9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胃管喂养情况,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结果:39例胃肠道症状,11例便秘,8例有代谢并发症,6例胃潴留,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脱管。结论: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保持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
早产儿肠道内营养两种鼻饲喂养方式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对早产儿采用不同鼻饲喂养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间歇推注喂养),试验组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比较2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有9例早产儿呼吸暂停,4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平均住院(30.1±18.5)d,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早产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P<0.05)。结论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早产儿喂养过程中的一些并发症,完善新生儿营养吸收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
一种改进的鼻饲管置入方法
对36例常规方法插管困难的病人改用导丝引导胃管置入法,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成功率达100%,病人无不适与痛苦。
-
自制早产儿鼻饲胃管
由于早产儿吞咽反射较差,喂水、喂奶易呛咳,严重者还会引起窒息.而婴幼儿胃管较粗,前端侧孔距离长,达不到胃内易引起呛咳,对早产儿刺激性大.经临床观察,早产儿需用长14 cm~16 cm的胃管,而一次性硅胶管头皮针长度为24 cm.为此,对硅胶管头皮针进行了改造,经13例早产儿应用(其中5例早产儿胃管长度14 cm,4例15 cm,4例16 cm),效果满意,无一例出现副反应.先将一次性硅胶管头皮针针头剪去,并在一端剪出3个侧孔,该端剪成圆滑端,以利于插管.插管时,清洁鼻孔,润滑胃管,当插入3 cm~4 cm时,将患儿头部抬起,缓缓插入至所需长度,验证在胃内后用胶布固定.经临床使用观察,此硅胶管软硬度适宜,对早产儿鼻、食管粘膜刺激性小,插入方便,使用安全,且无交叉感染,推注或滴注营养液无泄漏、呛咳现象,有效地保证了早产儿的鼻饲喂养.
-
温箱内新生儿手部制动的方法
温箱内全身裸露的患儿,在护理工作中,双手易抓脱面部、腹部皮肤;在静脉输液、给氧、鼻饲喂养时,易抓脱各种管道,此时须约束患儿双手以保证各种治疗护理顺利进行.为此,自制简单双手约束手套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极低出生体重儿持续与间断鼻饲喂养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早期微量持续鼻饲喂养(CNG)与间断鼻饲喂养(ING)的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方法]将65例VLBW进行随机分组,CNG组起始奶量1 mL/h,持续10 h停2 h,以后每小时增加1 mL,ING组奶量以20mL/(kg·d)开始,每天增加20mL/kg,所有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FEF).对比两组喂养不耐受性、达到FEF、停止静脉补液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CNG组较ING组出现喂养不耐受例数少、达到FEF早、静脉补液时间短、黄疸持续时间短.[结论]CNG更适合不能耐受间歇喂养、有严重呼吸疾病并伴有胃排空延迟的VLBW的早期微量喂养.
-
鼻饲喂养在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鼻饲喂养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的临床作用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需要采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共42例.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鼻饲喂养;对照组患儿采用外周静脉营养支持.结果 两组患儿在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中,两组患儿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住院天数、呼吸机应用时间以及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中,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儿(P<0.01).结论 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采用鼻饲喂养能够刺激新生儿胃肠道功能,避免喂养以及营养问题.同时能有效减低新生儿采用呼吸机的天数,达到全量喂食的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喂养方法.
-
不同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鼻饲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20例,根据鼻饲喂养护理体位不同分为仰卧位组、俯卧位组、左侧卧位组、右侧卧位组各30例,分别采取相应的体位进行鼻饲喂养,记录4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变化情况.结果 俯卧位组患儿体重、身高、头围增长均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俯卧位组患儿黄疸持续、光疗时间缩短及腹胀次数减少均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取俯卧位鼻饲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身高、体重、头围等的增长,缩短光疗时间,减少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