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女性浸润型乳腺癌ER、PR、HER-2及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发生年龄多为40~50岁,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老年乳腺癌病人有其自身特点,如年龄大、重要器官功能衰退、全身伴随疾病多、对手术耐受力差等,并且目前尚无对老年乳腺癌治疗的统一方案,因此研究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及临床特点,对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寿命有重大意义。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受体激素(pro-gesterone,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7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是评价乳腺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 Ki67可以标记肿瘤细胞的增值状态。本次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老年女性浸润型乳腺癌患者的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探讨其与老年女性浸润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脂肪因子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有研究显示肥胖可能与其发病有关,尤其是与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和预后相关,但具体机制不明.近年的研究显示,脂肪组织是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等脂肪因子[1],部分脂肪因子可能与肥胖者乳腺癌的发病有关,但其相关性尚未阐明.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和瘦素及肥胖相关的代谢因子,旨在探讨脂肪因子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9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是指两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原发癌灶.两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小于6个月者称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BSBC),发生间隔大于6个月者称为异时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a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BABC).我院收治9例BPBC.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乳增宁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
乳增宁片是以温经益肾、疏肝解郁、养心益胃、调理冲任、消核散结为主旨而研制的纯中药复方制剂,现已应用于临床十余年.临床疗效观察表明,按中医分型以肝郁气滞、冲任失调型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各型,证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乳腺增生病的癌变率各家认识不一,差异较大,但事实证明,总有癌变的可能[1~3],因而积极治疗该病是防治乳腺癌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
乳腺癌泌乳素受体与雌、孕激素受体的相关性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乳腺癌中起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受体阳性患者应用抗雌、孕激素治疗可延长寿命,但据大量临床数据表明,ER阳性病人有效率只有50%左右,ER、PR均阳性者也仍有20%~30%治疗无效,一些病人甚至产生Tamoxifen抗性。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它激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功能也有重要影响。近泌乳素(PRL)及其受体(PRL-R)与乳腺癌的关系引人注目,多数研究表明PRL及其受体与乳腺癌发生、尤其是发展有关。本研究对85例乳腺癌标本进行PRL-R与ER、PR相关性的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其临床价值。
-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乳腺癌中p27和cyclinE的表达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而位居第二位且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近年来,在有关乳腺癌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及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变化等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
-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与BRCA2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乳腺癌是多因素、多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家族遗传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发现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性.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BRCA1、BRCA2是迄今为止研究较为确切的与乳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易感基因,国内外学者均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
乳腺癌的生物治疗
随着对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机制及基因改变的深入认识,生物疗法已成为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
-
肥胖与乳腺癌
妇女到60岁以后,由于卵巢的衰退,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雌激素减少,可以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但是,肥胖妇女由于脂肪组织过多,而脂肪组织可产生雌激素,这种雌激素可促使乳腺癌的发生.据一项实验调查表明,绝经10年以上的乳腺癌病人,其乳腺组织上的雌激素受体阴性率为79.6%,而非肥胖者为66%.很明显,肥胖老年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增加与雌激素有关.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老年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有关资料表明,1995年我国乳腺癌病死率是1985年的1.8倍.因此,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妇女防止体重超标和减肥乃是一个重要课题.
-
叶酸可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每年减少11万人死亡/硒摄入量低增加甲状腺疾病风险
-
钼钯摄与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目前还没有一种能有效控制乳腺癌发生的一级预防措施,所以争取早期发现是乳腺癌防治的重要措施.钼钯摄片和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使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1].现将我科2000~2005年经根治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165例,结合术前钼钯摄片和超声检查的结果,对钼钯摄片和超声检查的诊断灵敏度进行回顾分析.
-
癌症是“可逆”的
约有1/3的癌症与饮食有关,主动控制摄食成分和改变饮食习惯,在抗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发现,高脂肪与高热量饮食与乳腺癌发生呈正相关,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胆囊癌的发生有关;肺癌病人常缺维生素A和硒;喉癌、口腔癌与吸烟酗酒有关;甲状腺癌与饮食中缺碘有关,鼻咽癌与饮食中亚硝胺污染有关,食物过硬、过于刺激性,或进食过快过烫,长此以往,易患食管癌;糖精摄入过多,可能是膀胱癌的发病因素之一;辛辣食品、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促使胃壁上的细胞萎缩,从而诱发癌变.
-
KLK5 mRNA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我们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乳腺正常组织、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乳腺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KLK5的mRNA表达量,分析其在乳腺发生和进展中的变化以及其在原发癌中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
乳腺癌中p16基因甲基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我们采用甲基化特异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40例乳腺癌标本p16基因甲基化进行检测,以了解p16基因甲基化在乳腺癌中的改变情况,探讨其改变与乳腺癌发生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
-
乳腺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关系研究进展
乳腺癌的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年轻女性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1].尽管有诸多因素,如低生育率,高脂肪饮食及遗传易感性等被认为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但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仍不甚明了.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52例临床分析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BPBC)指同时(双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或先后(双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发生在两侧乳腺的独立的原发癌.现将我院近20年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52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
组织芯片及FISH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长,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恰当的临床方案是成功治疗乳腺癌的关键.HER-2/neu基因是乳腺癌的重要生物学标记,其过表达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对乳腺癌的转化及转移都起有重要作用,准确地检测HER-2/neu基因的状态是有效治疗乳腺癌的前提.
-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产物进行治疗.分子靶向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或相关细胞的信号转导,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而产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特别是与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转移相关的信号传导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针对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产物进行治疗,也就是所谓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目前乳腺癌治疗研究的新热点.
-
趋化因子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高度恶性的肿瘤,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发病率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其预防和诊治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 尽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癌症的研究取得极大进展,但仍有20%~30%早期癌症患者将经历肿瘤的复发与远处转移[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让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对疾病的发生、进展、转归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自MULLER等[3]首次报道了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CR7与乳腺癌发病进展中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针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调控乳腺癌细胞机制成为当下研究的一大热点,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研究表明[4] ,趋化因子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后,可启动引起肿瘤增殖、分化、侵袭及转移等信号通路,在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肝癌等中均有过量表达,但在绝大多数正常组织中表达高度保守. 本文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未来靶向治疗前景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靶向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