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抽动障碍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和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三个方面,少数患儿出现感觉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可分为简单性抽动和复杂性抽动.①简单性抽动:在头面部常表现为点头、摇头、皱眉、眨眼、挤眼、翻眼、嗅鼻、张口、噘嘴等,在肩、四肢与躯干部则表现为伸颈、耸肩、甩手、踢腿、躯干部扭转、膈肌抽动等.②复杂性抽动:表现为缓慢的、似有目的的行为动作,如强迫行为、模仿行为、猥亵行为等.
-
广州和深圳市孕产妇家庭暴力现况调查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或有亲密关系者中的施暴者向其他成员实施的攻击或强迫行为.妇女在孕期及产后遭受家庭暴力往往引起母亲和胎儿(婴儿)双方的严重后果.为了解我国南方地区妇女孕期及产后家庭暴力的发生情况,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
大学生强迫行为的临床技术干预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生强迫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研究设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一名患有强迫症的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 治疗前耶鲁布朗量表评分为28分.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6天共6次放松训练,治疗后评分为8分,病人强迫行为已经基本消除.结论 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治疗强迫行为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
强迫行为检查量表的临床初步应用
Compulsive Activity Checklist- Revised(CAC-R)(强迫行为检查量表-修订版)是由美国Steketee和Freund根据DSM-Ⅲ-R诊断标准制定的测定强迫行为严重程度的量表[1],目前广为西方国家临床和科研采用.我国尚未引进该量表,本研究目的为引进该量表,为我国强迫症治疗和科研方面向国际接轨提供依据.
-
强迫症病因学研究的新进展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人群患病率在1%~3%左右.强迫症的病因至今未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与强迫症发病有关联.现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特殊临床表现的强迫症一例
患者男性,20岁,平素性格内向.因反复出现强迫行为1年,于2001年2月3日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精神科住院治疗.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幻视,每次看到的东西不相同,如"墙上浮着箱子""桌上堆着电线""床上放着铁管"等.出现幻视时患者停下一切活动,目不转睛地观看,直至确认没什么东西为止,伴有紧张、出汗.如果此观看过程被打断,患者则心烦、发脾气,须重新观看.
-
单卵双生姐妹同患强迫症
单卵双生姐妹,14岁.因其相继出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先后于当地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医.2007年11月中旬,姐姐认为其父母从殡仪馆回家带有"晦气",不准其进入自己与妹妹合住的房间;其后因妹妹接触母亲身体而将妹妹赶出房间,从此姐姐独居一室.1周后,妹妹听老师说"每人都有慧眼",脑内反复出现"宇宙天体"且在脑中爆炸,认为爆炸的粉尘会将其母致死,于是每日静卧于床,与脑中的形象作斗争,学习成绩明显下降.2007年12月26日其母伴妹妹就诊,躯体检查无异常;Yale-Brown强迫量表测评:强迫思维10分,强迫行为9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抑郁、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及社会内向等评分均高于60分;两点编码:74/47.诊断:强迫状态.
-
利培酮加重精神分裂症伴发的强迫症状一例
患者男,25岁,未婚,大专文化。因多疑、思维怪异2年,反复关门、关抽屉伴反复思考无意义的问题6个月,于1999年6月1日首次入本院。患者自1997年6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多疑,自称有人害他、电话机和寻呼机里有窃听器、被人跟踪监视、别人能知道自己脑中所想。近半年出现反复关门、关抽屉,挂电话要反复挂上多次才放心,自称脑中控制不住想毫无意义的问题,并感烦躁不安。 入院查体无异常。精神检查有被害妄想、牵连观念、思维被洞悉感、强迫行为、强迫观念。Yale-Brown强迫量表测定:强迫思维10分,强迫行为8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给予利培酮治疗。患者于住院第12天(利培酮剂量3 mg/d)时被害观念、牵连观念、思维被洞悉等症状基本消失,强迫行为及强迫观念稍有好转。第14天时出现发作性焦虑不安、紧张、出汗,自称控制不住地担心家中门没锁好、抽屉没关好,挂完电话后要检查多遍是否挂好,第二天还要复查;此时Yale-Brown强迫量表测定:强迫思维12分,强迫行为11分。为加强疗效,逐渐加大利培酮至6 mg/d。治疗40天后患者上述症状无好转,并出现明显的动作迟缓、吞咽费力,即逐渐停用利培酮,改为氯氮平治疗。患者于住院第60天(氯氮平剂量350 mg/d)时强迫症状消失。Yale-Brown强迫量表测定:强迫思维1分,强迫行为0分。随访3个月,患者症状平稳。
-
普拉克索引起大鼠Y迷宫冲动样行为及机制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PPX)改变大鼠Y迷宫电击逃避任务的行为特点,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一次性sc给予PPX 0.1,1和10 mg·kg-1后,采用Noldus Etho Vision XT8影像行为轨迹分析系统检测大鼠Y迷宫电击逃避任务中判断正确反应次数、穿梭次数、运动距离和安全区停留时间的变化。通过大鼠震惊反射前脉冲抑制实验和清醒大鼠脑微透析实验,观察PPX对正常大鼠感觉运动门控系统以及对纹状体、杏仁核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PPX组大鼠在Y迷宫判断正确反应次数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一次逃避任务完成后、下一个任务开始前,迷宫内继续穿梭次数和运动距离显著增加(P<0.01),安全区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表现出类似强迫冲动的行为。震惊反射实验中,PPX组大鼠出现了前脉冲抑制受损的现象(P<0.01)。脑微透析结果显示,PPX对纹状体和杏仁核内多巴胺和5-羟色胺(5-HT)的浓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PPX可能通过损害感觉门控系统而诱导大鼠表现出类似强迫-冲动的行为。
-
儿童和青少年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特征,患者能意识到这些思维或行为是过分的或不适当的,但不能中断,如果中断,则感痛苦[1].患者为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而痛苦,每天浪费1 h以上,干扰正常工作、学习和兴趣,或引起功能减退,且不能为物质滥用或另一种内科疾病或精神障碍所解释[1].
-
透刺治疗精神强迫症琐谈
强迫症是一组症状特殊的以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为主的精神症状.多表现为:重复表现强迫观念,强迫意向感动作.明知不合理,不必要,但自己无法控制.如无原因的反复洗手,数数字等.研究表明,多数此症的病理涉及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联系异常及5-羟色氨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活性下降有关.西药治疗本病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易具成瘾性,且出现精神不振、胃肠刺激、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笔者精选穴位,应用透刺法治疗本病,获得了满意疗效.
-
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期救灾人员躯体化和强迫症状调查
目的 了解汶川特大地震救灾人员强迫症状和躯体症状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地震应急期,在灾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救灾人员进行测评,并选择救灾预备队人员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人员强迫和躯体因子分,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两组人员强迫、躯体化因子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躯体症状中,腰痛、感到身体软弱无力、肌肉酸痛的检出率高;强迫症状中检出率较高的是忘性大、担心自己的衣饰及仪态、做事必须反复检查并做得很慢、不能集中注意力;(3)躯体因子分与救灾地区、参与救灾时间、军龄、文化程度相关(P<0.05);强迫因子分与救灾地区、参与救灾时间、文化程度相关(P<0.01).结论 在特大地震应急期,现场救灾人员躯体化和强迫症状突出,呈现明显时间、地域和文化背景特征.
-
洁癖,也会影响『性福』
不难看出,王芳的洁癖已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卫生问题,更是她在心理上的异常表现."洁癖"表现的症状属于强迫障碍,是一种常见又很顽固的心理疾病.这种疾病既有强迫观念,也有强迫行为.王芳觉得丈夫的生殖器很"脏",这属于强迫观念.
-
强迫性神经症一例分析
强迫症以强迫行为、强迫意向、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心理咨询效果较好,本人于2008年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治愈1例,报告如下.
-
颅脑损伤后语言康复训练不当致强迫行为障碍 1例
报道 1例颅脑损伤后由于语言康复训练不当所致强迫行为 (计数 )障碍病例,并简要介绍其诊断过程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
儿童心理行为及其发育障碍第14讲 儿童情绪障碍(二)
2 儿童强迫症儿童强迫症(OCD)是以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儿童期情绪障碍,占儿童与少年精神科住院与门诊病人的0.2%~1.2%.国外Flament调查少年人口的患病率为0.8%,终身患病率为1.9%.1/3~1/2的成年强迫症患者来自于儿童期.
-
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56例临床分析
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指以突然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的复杂神经疾病,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强迫行为和情绪障碍等问题,影响患儿学习和生活,可造成严重的社会心理障碍.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目前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但该类药物因副作用较多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一些非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由于控制抽动症状效果欠佳,亦无法广泛应用.因此,探索新的安全有效的抽动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近期对托吡酯(Topiramate,TPM)治疗TS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总结如下.
-
病理心理视角下的身心和谐
本文中病理心理与<心理学大辞典>中的病理心理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心理学大辞典>对于病理心理是这样解释的"病理心理主要指精神病患者的特殊病态心理,主要症状有严重意识障碍,一是朦胧状态,病理性幻想,妄想,严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强迫行为,只能缺陷等.
-
列车乘务员强迫行为及Beck-H量表的调查
[目的] 了解列车乘务员的强迫行为及心理特点为科研向国际接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SCPOR量表的两个分量表即强迫行为检查清单及Beck-H心理测试表对359名列车乘务员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对359名列车乘务员的强迫行为调查发现,列车乘务员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t′=5.979,P<0.01),列车员与餐车工作人员间有显著差异(t=-2.783,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乘务年限的乘务员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列车乘务员表现中度无望者111人,占31.09%,男女乘务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au b=0.106,P<0.05),轻度无望者男性多于女性,而中、重度无望者,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au b=1.000,P<0.01).[结论] 根据调结果显示列车乘务员中存在一定的强迫行为及无望情绪,为了促进列车乘务员的心身健康,要求有关部门尽量改善列车乘务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确保入世后的挑战.
-
强迫症症状维度的相关研究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在全世界人口中的患病率约为2% ~ 3%[1].其病程常迁延,治疗效果欠佳,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损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致残疾病之一[2].强迫症临床表现变异性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其可能是一个异源性障碍,这种异源性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分歧,因而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同质性更好的亚型.近年来有一种假说认为强迫症是一个多维度的异源性障碍,将症状归为不同的症状维度.本文将对此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