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人为何颈枕部剧痛?
并不是想在文章的题目上卖个关子,只是今天要向读者介绍的这个病的名字太长、太拗口,叫"寰枢椎外侧关节骨关节炎".这是一种导致颈枕部疼痛、上颈椎活动受限的较少见的病变,不但咱们老百姓对它较为陌生,就连一些医生对此病了解得也不多,据国外的文献报道,其患病率为4.8%.
-
上颈椎手术方式回顾及应用机器人辅助上颈椎手术的体会
文章回顾了上颈椎常用内固定术式及各种术式的优缺点.总结了上颈椎手术存在的问题即手术风险高,精确度不足.分析了机器人辅助上颈椎手术在精确性、安全性上的优势.并以天玑机器人系统辅助上颈椎手术的案例分析说明天玑机器人系统辅助上颈椎手术能明显提高手术精确性和安全性,同时不会延长手术时间.
-
手术直击——记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的首例术中导航颈椎高位手术
颈椎病的猝死风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猝死现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死亡快的,莫过于颈椎病中的上颈椎意外,即颈1颈2的突发事件,专家称这两块椎体做寰椎枢椎,是连接生命中枢的要塞.
-
枕颈融合固定术的研究与进展
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上颈椎不稳定的病例出现神经症状轻重不一,尽管该区椎管矢状径较大,但解剖结构的不稳会引起椎管局限性狭窄,导致颈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积极施行复位固定,解除脊椎压迫,稳定失稳的上颈椎是治疗的关键与目的.对这些病例常需行枕颈融合术,枕颈部后路显露容易,便于安置内固定,目前开展广泛.
-
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高位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脱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3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实施全麻下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全程在C臂X线机监视下操作.结果:1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X线显示钉位良好,复位满意.术后随访2~16个月,未出现上位颈椎不稳,颈部旋转功能良好.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高位颈椎骨折脱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有一定风险性,术者要掌握解剖结构特点,熟悉颈部局部解剖关系,正确选择进针点、角度和深度,严格掌握适应证.
-
上颈椎损伤87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上颈椎损伤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 例患者曾早期误诊、漏诊,全部患者均获复位、植骨融合,随访时间6~24个月,85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优良率88.46%.结论 上颈椎损伤早期诊断对愈后非常重要性,复位、固定要根据不同损伤类型,以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为原则选择相应治疗方法,严防继发损伤.
-
上颈椎手法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咬肌压痛阈值及大张口限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寰枕关节手法复位和枕下肌群推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咬肌压痛阈值,以及大张口限度的影响.方法: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59例,均在咬肌处发现明显的压痛点且均伴有张口受限,伴或不伴关节弹响,且经过问诊查体均发现有寰枕关节错位且患者有颈部疼痛.59例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接受寰枕关节手法复位,第二组接受枕下肌群推拿治疗,第三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咬肌扳机点压痛阈值,以及大张口限度(上下唇之间的高度),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咬肌扳机点压痛阈值(F=10.877,P<0.01)和大张口限度均有提高(F=31.618,P<0.001),手法复位组和枕下肌群推拿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寰枕关节复位或枕下肌群放松均可以使咬肌扳机点压痛阈值升高,缓解咬肌痉挛,增大大张口限度,这预示颈枕部的手法治疗或许可以改善颞颌关节紊乱.
-
颈椎融合术后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累及上颈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颈椎融合术后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累及上颈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类风湿关节炎累及上颈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取单纯颈椎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94.4%(3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Frankel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融合术后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累及上颈椎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颈椎病致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初探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引起头痛的原因之一,目前临床诊断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治疗上亦无一确切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总结近3年来我科在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有明确的上颈椎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其与影像学的关系,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老年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和疗效观察
齿状突骨折发生率约占颈椎骨折的10%~20%[1].根据Anderson和D'Alonzo的分类标准,Ⅰ型很少见且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尚有争议,93%的Ⅲ型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Ⅱ型骨折占2/3~3/4,可导致寰枢椎不稳,造成急性或慢性脊髓损伤,进而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目前对于齿状突骨折、特别是老年人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认识[2,3].老年患者由于耐受性差、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有其特殊性.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共随访30例60岁以上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现报道如下.
-
上颈椎失稳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和评价上颈椎失稳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不同原因的上颈椎不稳并脊髓不全损伤行手术治疗,采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系统固定寰枢融合10例,枕颈融合2例,一期前路减压或病灶清除3例,后路减压或枕骨大孔扩大2例.结果 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2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4枚,枕骨上用椎弓根螺钉固定2枚,其他螺钉4枚,随访中均获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退钉、螺钉钢板断裂,神经症状改善率为82.8%.结论 前柱结构基本完整者,后路手术能满足减压和稳定目的 ;对仅有寰枢椎不稳而CI、2结构完整者,应作寰枢融合;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是首选的固定方法.
-
枕骨板障间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枕骨板障间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上颈椎不稳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枕骨板障间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11例.结果 11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前脊髓压迫症3例,术后均有不回程度的改善,所有病例均在3~6月内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等,无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使用枕骨板障间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行枕颈融合术,是一种固定可靠、操作简单、临床效果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
-
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
目的评估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应用于上颈椎损伤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后路经寰后弓侧块行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重建上颈椎的稳定性.结果13例获2~18个月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头部前曲、后伸活动好,左右旋转活动有受限,未见螺钉松动及钉棒断裂现象.结论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可使固定节获得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同时保留枕颈间的运动功能,并发症少,适用于上颈椎损伤需重建稳定性的治疗.
-
Hangman骨折及其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C2-4节段Hangman骨折和应用内固定技术固定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三维有限元方法在研究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一名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2-4节段CT扫描,以所得CT扫描图像为基础,利用ANSYS 6.1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C2-4节段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椎体和椎弓、椎间盘、韧带成分).结果 对各组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后予以模拟加载后,C2、3节段:Hangman骨折加韧带椎间盘切除模型在各个方向上均较固定模型ROM增大,在屈伸运动时增大明显.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屈伸运动时ROM小于Hangman骨折模型.C2、3和C2-4钢板固定组在各个方向的ROM较其他组小,两组之间相差很小,相差大值为0.07°.C3、4节段:C2-4钢板固定组各向ROM均较其他组明显小,而其余各组间的ROM相差不超过0.16°.在对三组固定器械的应力进行计算时,各个方向上应力大小顺序均为椎弓根钉<C2-4钢板<C2、3钢板,钢板螺钉应力集中点在螺钉根部,大应力出现在后伸时C2、3钢板上位螺钉根部的内侧,为54.32 MPa.椎弓根钉大应力集中在螺钉尖和通过骨折线处.结论 本实验两种前路固定方法都能对Hangman骨折伴C2、3椎间盘损伤的不稳状态提供坚强的固定.C2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技术在固定Hangman骨折时有一定的抗旋转和侧屈的作用,但对矢状面不稳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
-
后路病灶清除短节段融合治疗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
目的 探讨后路病灶清除、短节段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56例,其中适合进行短节段融合的15例,行后路手术进行病灶清除、短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后,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疼痛的VAS评分、神经功能的JOA评分、植骨后骨质融合率等.以统计学方法 分析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5例获得6个月~3年的随访,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6个月内植骨区骨性融合.术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对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行后路病灶清除、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方法 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
枕颈CCD在上颈椎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对16例上颈椎损伤的患者分别行枕颈CCD(9例)及枕颈CD(7例)内固定加椎板植骨融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9个月,全部病例植骨均骨性愈合,症状消失或不同程度改善.无椎板钩松动、脱落、断棒,螺丝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枕颈CCD及枕颈CD均可提供有效的节段固定,适用于上颈椎损伤的治疗,前者操作较方便,且不必取出内固定物.
-
上颈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相关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 自2005-01-2011-12对96例患者行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包括颈椎病17例,颈椎外伤62例,颈椎肿瘤14例,颈椎结核3例.其中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36例,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33例,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8例,枕颈钢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术19例.结果 96例中共12例次出现相关手术并发症,并发症的例次发生率为12.50%.其中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各1例次,椎动脉损伤1例次,颈部疼痛1例次,颈部活动受限1例次,硬脊膜损伤1例次,硬膜外血肿1例次,术后切口感染1例次,螺钉松动1例次,螺钉位置不当1例次,螺钉移位1例次,假关节形成1例次,邻近节段退变2例次.结论 上颈椎后路手术可发生多种手术并发症,熟悉上颈椎临床解剖,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及内固定器械,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正确的护理等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齿状突疲劳性骨折一例
患者男,37岁,和尚.因颈部疼痛5年伴双上肢颤抖3年,加重3月于入院.缘于1990年初觉颈部疼痛,未引起重视,继续久坐练功,疼痛逐渐加重,伴颈部活动受限.至3年前觉双上肢麻木,活动不灵,进而双上肢颤抖,每遇久坐后加重,不得不停止久坐练功.至3月前双上肢颤抖进一步加重,不能持物,行走困难,但进食及大小便正常,否认有外伤史.曾先后于数家医院行颈部X线摄片,诊断不清.1995年9月10日至兰州军区总医院行CT扫描,诊断为齿状突骨折,后至我院治疗.体查:神志清、精神差,上颈椎压痛、旋顶试验(+)、四肢肌张力高,肱二头肌腱、膝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踝阵挛(+).入院后行头颅环牵引二周,双上肢颤抖明显减轻,遂在局麻下行颈枕融合术,取髂骨"H"型植骨.拆线后头胸石膏固定,双上肢颤抖消失,肌张力接近正常,Hoffmann征(-)、踝阵挛.出院随访4年,病情稳定.
-
寰椎横韧带损伤
寰椎横韧带是寰枢椎稳定成分中基本、重要的韧带[1-4].它限制齿突活动范围,阻止寰椎向前半脱位.寰椎横韧带断裂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创伤,伤后极易发生寰椎向前脱位,从而导致上颈髓的损伤以至死亡,危险性极大.上颈椎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包括韧带损伤的发生率比人们想象的要普遍[5].
-
儿童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上颈椎段损伤,占颈椎创伤的7%.儿童因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寰枢椎关节囊、韧带较松驰,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或因病理原因导致自发性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