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婴幼儿硬腭吸附异物8例临床分析

    作者:裴霞;孙琪殷;翟佳羽

    目的 探讨婴幼儿硬腭吸附异物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2005年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例硬腭吸附异物患儿进行治疗和随访.结果 8例患儿均在门诊无麻醉下一次性取出异物,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婴幼儿硬腭异物存留与其口腔解剖结构及行为趋势相关,预防是关键,一旦发现应尽早将其取出.

    关键词: 异物 硬腭 婴幼儿
  • 卡马西平过敏性口炎皮炎1例

    作者:梁丽荣;陈伟良

    患者,女,47岁,因"眼肌痉挛,口轮匝肌运动失调"于2001年6月17日入院治疗,给予卡马西平0.1mg,Tid口服,服药后12小时全身皮肤出现密集、大小不等红斑,奇痒,口内软硬腭、颊、舌粘膜出现水疱,并迅速破溃形成片状溃疡,有假膜形成,剧痛,唾液增多,触之易出血,上下唇红肿,唇红中央水疱破溃成片状溃疡,有烧灼感,怀疑为卡马西平致过敏,停服卡马西平转入我科治疗,给予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酸钙注射,口服扑尔敏,口腔内溃疡给予素高捷疗口腔膏涂抹,1周后全身皮疹消退,唇红恢复正常,口腔溃疡痊愈.

  • 双侧面横裂并腭裂1例

    作者:刘冷楠

    1病例介绍患者男,8岁,因上腭裂隙,双侧口角扩大,口裂增宽,造成口涎及食物外溢,发音含混不清,要求手术矫治入院.查体:心肺肝脾均未发现异常.患者口裂增宽、右侧口角裂至咬肌前缘,左侧口角裂至颊部.右侧唇峰标志不清,红唇丰厚而短缩,右侧上颌骨及颧骨向后退缩,双侧下颌骨发育不全呈小颌畸形(因患者经济有限,未拍颌面部X线片).颜面肌肉发育不良,鼻梁向右偏移,鼻尖指向左侧.口腔内情况:上腭裂隙由悬雍垂裂至软、硬腭交界处,腭中缝粘膜菲薄,软腭短缩,硬腭穹窿狭深,悬雍垂粗大一分为二,右侧颊部粘膜通过右上第3、4齿槽裂隙向前腭移行.

  • 腭裂手术后体温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汪维健;张元坚;朱光第;袁庆波

    腭裂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为掌握其术后体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探讨可能影响体温变化的相关因素。我们对近几年来129例腭裂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9例,男71例,女58例。年龄小2岁,大38岁;其中2~6岁63例,7~12岁23例,13~18岁15例,19岁以上28例。腭裂程度:Ⅰ度4例,Ⅱ度69例,Ⅲ度56例;其中左侧Ⅲ度33例,右侧Ⅲ度12例,双侧Ⅲ度11例。手术方式:两瓣法83例,三瓣法33例,四瓣法3例,咽后壁瓣法10例。本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但有3例悬雍垂裂开约1cm,1例软硬腭交界处穿孔1 cm。本组Ⅰ度腭裂仅4例,因此未将Ⅰ度腭裂的体温变化同其他类型腭裂做统计学分析。1.2 观察方法本组所列体温均系腋窝体温,将每例患者手术当天至术后12 d的每天高体温列入统计。分别计算各类型术后平均体温、平均发热天数、低热率、中热率、高热率。按惯例将37℃视为正常。

  • 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作者:张新华;周天红;朱凌

    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middline preipheral T-cll lymphoma,MPTL)是发生于鼻腔、硬腭、鼻咽及咽喉等中线部位呈进行性坏死为特征的恶性淋巴瘤。现将我院1984年1月至2000年8月收治的16例报告如下。

  • 二维超声在胎儿唇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欣友;黄华;聂红莲

    胎儿唇裂是胎儿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唇裂常合并腭裂,超声检查能观察胎儿口唇部结构及齿槽、软硬腭是否完整,是诊断胎儿唇腭裂的重要手段,对优生优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胃肠痉挛性疼痛与解痉药

    作者:张石革;宋菲;沈素

    1消化道的生理结构概要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1.1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前界为唇,两侧为颊,底由粘膜、肌肉组成,上壁的前部为硬腭,后部为软腭,后与咽相通.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

  • 口腔软硬腭交界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作者:蒋金妍;肖文华

    患者,女,56岁,1999-10因"双颈包块进行性增大1周”到本院就诊,考虑恶性肿瘤.行鼻咽镜检查未见异常.胸片发现:双肺多个类圆形结节影考虑肺转移癌.入院查体扪及双颈多个包块,直径2~4 cm,不活动,无压痛.口腔软、硬腭交界处见4 cm×5 cm包块,向口腔突出、呈淡紫色、表面溃烂.考虑口腔恶性肿瘤.遂于10月下旬行活检,病理示:"送检腭部组织,大部分为癌组织,癌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核呈圆形、卵圆形,大小不等,可见核分裂像,胞浆少,部分细胞呈空泡状,癌细胞呈弥漫性排列,癌组织中可见色素沉积.免疫组化染色:S-100蛋白阳性,CK散在弱阳性,Vimentin阳性,HMB45阳性.病理诊断口腔软硬腭交界处恶性黑色素瘤(追问病史,曾于10年前看中医舌诊时发现软硬腭交界处有胡豆大紫色斑).遂于1999-11初行1次化疗.化疗后双颈包块无变化,上腭紫色区无改善.因体质差,未再次化疗.1月后出现腰痛,X线片示:胸腰椎骨质破坏.予局部姑息放疗,腰痛稍缓解.

  • 硬腭滑膜肉瘤1例

    作者:张福军

    患者,男,48岁,因发现左腭部包块3个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感觉腭部疼痛,遂发现左腭部有一蚕豆大小包块,无溃疡,无出血,包块逐渐长大.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面部无畸形,张口度正常,左侧硬腭后份隆起,扪及约3cm×2.5cm大小包块,质中偏硬,界欠清,活动度较差,有压痛,局部黏膜颜色正常,颏下及双侧颌下、颈部均未扪及淋巴结肿大.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疮50例

    作者:韦本梅;车启林

    复发性口疮又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常见的一种,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郁闷不乐等情况均能发生.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均能出现,但角化完全的附着龈、硬腭少见、好发于唇、颊、舌缘.年龄不限,女性较多,一年四季均能发生,溃疡有自限性.

  • 中药治疗口腔溃疡46例

    作者:何斌

    采用养阴生肌、清热解毒之中药治疗口腔溃疡 46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口腔溃疡 46例,男 20例,女 26例,年龄 19~ 72岁.患者均在溃疡发生 1~ 8天就诊,部位一般在口腔舌部、口底、颊部、唇部、前庭沟、软硬腭等粘膜处,溃疡面直径约为 0.2~ 2.0 cm.

  • 局麻下鼻内窥镜加射频技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后孔闭锁(附16例报告)

    作者:徐开伦;梁传余

    鼻咽癌(NPC)放疗后引起鼻后孔闭锁,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并发症,处理困难.以前传统手术,通常采用全麻下鼻腔径路或硬腭径路手术,手术损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等缺点.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从2001~2004年,我科于局麻下行鼻内窥镜全自动鼻窦电动手术器械与射频技术相结合,治疗16例NPC放疗后鼻后孔闭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颏下岛状瓣重建硬腭缺损一例

    作者:李志来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因左上颌包块逐渐增大2个月于2004年5月11日入院.检查: 缺失,自至上颌结节处包块为3.5 cm×3.0 cm,暗紫色,侵及颊部,界限清楚,质地较软,触之不易出血.张口度2.5 cm.CT检查:左上颌窦下壁、后外壁骨质破坏,包块延及翼颌区.临床诊断:左上颌窦恶性肿瘤侵及翼颌区.TNM分期:T4N0M0.在全麻下行左上颌骨扩大切除、颏下岛状瓣重建术.

  • 008.颊脂垫在口腔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

    [英]/Baumann A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0,58(4).-389~392本文报告了颊脂垫在软硬腭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自1995~1998年,29例患者采用颊脂垫作了口腔缺损的重建,年龄6~85岁,男13例,女16例.口腔上颌窦瘘12例,其中5例直接采用颊脂垫修复重建,7例经颊侧滑行瓣修复失败后又作颊脂垫术.肿瘤切除后采用颊脂垫重建9例,分别为鳞状上皮癌4例,多形性腺瘤2例,粘膜表皮样瘤、巨细胞龈瘤和血管瘤各1例;肿瘤缺损部位5例在硬腭,3例在软硬腭连接部,1例在颊粘膜,手术前后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3例软硬腭连接部瘘管裂作了闭合术,1例6岁男孩采用颊脂垫关闭口腔广泛腭裂.2例上齿槽嵴和1例下颌磨牙部位的骨移植采用颊脂垫覆盖.1例上下颌角化囊肿切除后,采用2个颊脂垫重建粘膜和关闭残余骨缺损.其他的2例患者采用颊脂垫作了软硬腭重建.所有病例术后均作了抗生素预防治疗和至少1周的流质饮食,凡软腭肿瘤病例均作了鼻咽插管.暴露颊脂垫的方法可选择在上颌磨牙区作前庭水平切开,在一些肿瘤病例中,广泛的暴露已经可以看见颊脂垫.颊脂垫经钝性剥离,用薄钩夹住转移到缺损,扩展后作边缘缝合.软腭重建病例,移植瓣固定到硬腭上.在局部腭粘膜下,不必作颊脂垫转移.脂肪暴露在口腔不必覆盖.结果大重建骨缺损达5.5 cm×4 cm,所有脂肪垫移植瓣均愈合,而无任何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障碍.在关闭巨大口腔上颌窦瘘时,前庭呈轻度缩小.软腭缺损重建病例,其吞咽和语音均良好.术后3~4周上皮生长完全,随愈合过程,脂肪出现皱缩;愈合完全后,与局部粘膜的层次和颜色均无差异.术后3月活检显示上皮层下为纤维结缔组织,无脂肪组织.2例肿瘤病例术后15 d,分别在脂肪垫中心和接近腭中缝部位继发小瘘管,经局部组织适应而关闭.3例在下颌后磨牙和软腭部位采用了颊脂垫的患者继发张口受限,但经张口训练4~6周后病情改善.讨论颊脂肪是一种特殊组织类型,它不同于皮下脂肪.采用颊脂垫瓣修复重建缺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移植瓣生长良好并有丰富的血供,易于接近缺损修补部位,能充分扩展,其成功率高,确认是一种理想的口腔内缺损闭合重建的移植瓣.[陈建军陈筱玲摘陈衍恩校]

  • Le FortⅠ型并中线骨切开术作为颅底手术入路

    作者:

    颅底分为若干区,摘除颅底中线部肿瘤的手术入路特别困难.本文报告采用改良的Le FortⅠ型并中线骨切开术,将上颌骨分为左右两段的手术经验.本组包括9例患者,年龄15~53岁,平均33.8岁.计脊索瘤、动脉瘤各2例,纤维性发育不良、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纤维瘤、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和垂体腺瘤各1例.根据病变生物学行为,MRI和CT精确定位以及病变的解剖状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术式,包括①经口内腭部切口,行或不行硬腭骨切开术;②采用Le Fort工型骨切开术并自中线切开软、硬腭,将上颌骨分为左右两半,显露病变;③采用阶梯形下颌骨切开术并自中线切开舌和口底显露病变.手术在全麻并气管切开情况下进行.术前戴入牙弓夹板.上颌两半式Le Fort Ⅰ型骨切开术,切口从悬雍垂中线旁开始,经腭中线向前止于中线牙龈乳头旁.全层切开软腭至鼻侧,将两侧软腭瓣翻起,保护腭大血管.经口腔前庭分离鼻底粘膜后,用往复锯切开硬腭.而后从右第一双尖牙到对侧第一双尖牙切开上颌前庭粘骨膜.继于上颌两中切牙乳头中线旁行垂直切开粘骨膜,翻瓣.弯制小夹板并在上颌骨相应部位钻孔备复位时用.行标准Le FortⅠ型骨切开术后,在中切牙间行垂直骨切开,使上颌骨分成左右两半.以位于两侧颊部腭软组织瓣为蒂,将左右两侧上颌骨段向外旋转,用Codman自持牵开器固定.去除鼻中隔后组织,经咽后壁行中线垂直切口达颅底,行神经外科手术.术后用纤维蛋白胶、脂肪、阔筋膜覆盖硬脑膜,关闭咽切口.利用颌间牵引复位两上颌骨段,戴入导板行颌间固定,坚固内固定.如行下颌骨切开术和舌、口底劈开术,则缝合舌及口底,用小夹板行下颌骨坚固内固定.术后所有患者随访两年,没有发生与手术有关的死亡病例.1例因钻孔引起的脑脊髓液漏继发术后脑膜炎,经抗菌素治愈.另1例脑脊液漏患者仅需行脑脊液分流.还有1例纤维性发育不良患者,术后3周口、鼻腔大出血,血管造影发现右颈内动脉岩部假动脉瘤.因病变与颈内动脉关系密切,切除较困难,确定脑血管侧枝循环丰富后,用Silverstone夹阻断右颈内动脉,未发生后遗症,随访3年一直稳定.所有病例上颌骨骨段复位后均保持活力,无因手术导致明显的鼻音或口鼻瘘以及错者.近脑干的颅底肿瘤患者术后生命期长短取决于合适的首次手术,而后者则依赖于无障碍的颅底入路.颅底中线为自然裂隙平面,无重要神经、血管结构,且能直接进入颅底中央手术区.术前进行过选择性血管栓塞的病例不适合采用Le FortⅠ型骨切开进路,以免发生上颌骨段的血供障碍.作者不主张所有患中线病变者均行三种联合术式进入颅底.经口入路是三联入路的常规步骤,它提供了到达斜坡下肿瘤的捷径.Le FortⅠ型并中线切开进路是三联入路的核心,能很好地暴露斜坡上方及侧方.对需要充分暴露肿瘤上、下极者,经下颌骨入路则是后的手段.上述术式的联合安全性达100%.[李鹏摘 王大章校]

  • 牙槽突和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

    作者:文抑西;石冰;杨壮群

    目的研究牙槽突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15岁男性患者头颅CT扫描DICOM数据建立3种单侧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叠加不同的植骨块形成牙槽突植骨修复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后的腭裂上颌骨模型.在上颌骨前牙区及两侧前磨牙区以正常上唇压力加载负荷,观察各种应力沿上颌骨分布的特点.结果未植骨模型,上颌骨段以变形和移位为主,各种应力集中于上颌骨前壁、牙槽突和腭板等处.植骨模型表现为应力分布均匀化.牙槽突植骨可以显著降低由于上颌骨变形而产生的剪应力和牙槽突的向内移位.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可以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是与牙槽突植骨差异不大.结论唇裂修复手术后产生的压力是使未作植骨修复的牙槽突产生变形移位的主要原因.牙槽突植骨修复可以使腭裂上颌骨表面应力分布趋向均匀,生物力学意义重大.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可以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与单纯牙槽突植骨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华;陈永秀;姚裕家

    现将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我院的23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3例中,男19例,女4例.发病日龄<7天的15例,7~15天的8例.胎龄32~41周,其中<37周6例,37~41周17例.剖宫产8例,胎吸助产3例,产钳助产1例,自然产11例.有宫内窘迫史4例,产时窒息史6例.早破水7例,其中<12小时的2例,≥12小时的5例.起病3天内入院13例,3天后入院的10例.伴脐炎3例,右睑、口腔上硬腭脓肿1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败血症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例,新生儿硬肿症7例,脑疝1例,颅内出血2例,HIE4例.

  • 鼻内窥镜下微波手术治疗5例鼻腔鼻咽部良性肿瘤

    作者:樊亚琴;董明福;胡红容

    鼻腔、鼻咽部良性肿瘤是耳鼻咽喉科较少见肿瘤,约占全部头颈肿瘤的0.05%~0.5%,好发于青年男性,病因不清,因解剖部位深在、狭小,传统的鼻侧切开及软硬腭联合进路,常因视野狭小、出血凶猛而易出现肿瘤残留及并发症.

  • 切除腭腱膜和部分硬腭骨质致软腭整体前移治疗OSAHS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杨志林;李忠泽;刘泽民;张燕萍;马庆林

    目的 探讨应用切除腭腱膜和部分硬腭骨质缩短软腭前后径从而致软愕整体前移治疗因鼻咽平面狭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方法.方法 对经muller动作检测确定的鼻咽阻塞平面所致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进行了切除腭腱膜,形成可移动的软腭瓣,并且凿除部分硬腭后缘骨质致软腭整体前移.22例中19例行常规扁桃体切除术,并进行了术前术后多导睡眠观测.结果 术后半年复查,按照杭州会议标准,总有效率为100%.且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切除腭腱膜缩短硬腭骨质致软腭整体前移是治疗鼻咽平面阻塞的OSAHS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 隐性腭裂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屈文静

    隐性腭裂又称粘膜下腭裂(submucous cleft palate,SMCP),中国也有学者称其为腭隐裂.Calnan[1]在1954年提出隐性腭裂三联征:①硬腭中线切迹;②软腭肌肉中线不连续呈透亮影:③两歧悬雍垂.据Velasco[2]报道,隐性腭裂典型三联征出现率为74%,悬雍垂裂出现率为65%,而硬腭切迹出现率为100%.

164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