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分献血者招募新策略与管理措施

    作者:刘明莉;邹涛;关莉

    目的 总结成分献血者招募工作中实施的新策略与管理,满足日益增长单采血液成分的需求.方法 制定新策略包括成分血捐献流程改进;固定成分血捐献递增式激励措施;完善服务设施;推动互助成分献血.对献血者、工作者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结果 2012年,参加成分献血者2556人次,采集成分血3882个治疗量,重复献血比例达78.8%以上,新招募成分献血比例占全年总人次的21.2%,为临床提供充足、日益增长成分血的需求.结论 招募成分献血者的新策略实施后,我站的成分血需求虽然增长了32%,成分血初次献血比例上升到11%;互助献血比例达到10.2%,这两比例人群的增加,不但临床供应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是调节定期捐献者不延时献血,献血热情不受影响,招募新策略的制定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使我们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发展壮大成分血捐献队伍,满足了临床需求.

  • 成分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效果评价

    作者:徐卫卫

    目的 研究分析成分献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 ①加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建设,重视实践操作培训.②实施奖励性绩效考核制度.③对产品进行质量抽检.结果 成分献血者队伍得到稳定发展,三年来,献血人次和献血量持续上升.产品抽检结果符合要求.结论 服务能力和意识的提升,实践操作培训是保证成分献血过程中护理质量的前提.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能有效调动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成分献血产品质量的抽检,是对成分献血过程的回顾性检测,确保采集过程受控.通过有效管理,促进成分献血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确保血液质量.

  • 不同无偿献血人群血液初筛异常情况的分析

    作者:王芳;傅颖媛;熊丽红;庄养林

    目的 分析南昌市无偿献血人群初筛不合格情况并提出对策,探讨避免血液资源浪费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学生与非学生人群、初次献血与重复献血人群以及全血与成分献血人群血液初筛总不合格率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血红蛋白(Hb)不合格率.结果 学生人群总不合格率较非学生人群明显升高(3.6%比2.6%),其中学生人群HBsAg不合格率明显高于非学生人群(2.5%比2.0%),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非学生人群(0.04%比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是学生人群与非学生人群Hb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8%比0.10%,P>0.05).初次献血者总不合格率(2.6%比1.4%)和HBsAg不合格率(3.4%比0.04%)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重复献血者(0.91%比1.09%,P均<0.05).成分献血者总不合格率(1.19%比3.50%)和HBsAg不合格率(0.28%比2.54%)明显低于全血献血者(P均<0.01);而成分献血与全血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1%比0.86%,P>0.05).结论 对于不同献血人群,制定合适的筛查模式,可有效提高输血安全.重复献血者在进行团体献血时,可考虑取消HBsAg金标法,学生团体献血时,可考虑取消ALT的初筛检测.

  • 优质护理服务在成分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施海燕

    优质护理服务已在医疗机构实施3年多,各级医疗机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和推进,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医疗服务满意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采供血机构,自2011年4月起也尝试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选择在成分献血者护理服务中应用,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岗位不仅满足了献血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随着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献血护理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将优质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落到献血服务全过程。面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成分献血服务中应用,我们在实践中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操作水准,强化献血服务中的基础护理,更需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想献血者所想,急献血者所急,全心全意为每位献血者服务,切实把血站的人文主义精神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点上,把我们的感激送到每位献血者的心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血站人的优质服务,这也是我们采供血机构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需求。经过2年来的运行优质护理服务岗位得到成分献血者一致好评,献血者服务满意率也由2011年一季度的93.3%,提高到2013年一季度的97.4%,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提升了献血服务满意率,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现将我们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4204例自愿无偿成分献血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 单采后外周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的观察

    作者:周倩;于晓燕;刘丽娟;蔡艳;闫红燕;高东英

    近年来随着对成分献血的深入研究,捐献者的预测采后血小板(PLT)计数已作为衡量安全与否的标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血细胞分离机的预测采后计数> 100×109/L作为捐献者安全采集标准之一.为与国际标准接轨,2011年对预测PLT采后计数做了强制性规定.我们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236例献血者观察单采前后PLT恢复情况,报告如下.

  • 干式生化法ALT快速检测在成分献血者初筛中的应用

    作者:刘明莉;邹涛;关莉

    目的 探讨干式生化法应用成分献血者采集前ALT的快速检测,减少献血后的成分血报废.方法 选取献血者351名,成分血采集前ALT检测干式生化法与全自动生化速率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成分献血者351份标本二种方法ALT检出率x2=31.8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份标本两种仪器ALT检测结果比较干式生化法的检测结果为(35.9±2.5)U/L,(t=2.43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方法检测结果为(29.1±1.1)U/L,(t=2.4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式生化法适用成分献血者采集前ALT的快速检测,有效降低血液报废,有利于保护和保留成分献血者.

  • 葡萄糖酸钙用于预防成分献血反应的探讨

    作者:何敏;何婧婷;廖仕生

    目的:比较分析葡萄糖酸钙对于预防成分献血反应的作用.方法:将347名献血小板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2支10%葡萄糖酸钙共20ml口服,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出现精神紧张和劳累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成分献血前口服葡萄糖酸钙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献血反应.

  • 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分布调查

    作者:谢熙熙;苏虹;陈通;陈李

    目的 通过对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调查,为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献血次数与年龄、血型的关系,对固定献血者人群与其中成分献血者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与参与成分献血人群在职业与文化程度分布情况有差别.结论 加大宣传,明确招募固定献血者与成分献血者目标人群,可以提高固定献血者招募效率,巩固并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诱因及对策

    作者:秦强国;冯春;吕珂

    目的 分析影响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个体相关因素,采取相应处置措施,保障捐献者健康安全,为制定招募稳定、充足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本市1499人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发生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采集过程中献血反应97人次,总反应率6.47%,分析比较相关因素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采献血反应以枸椽酸盐中毒为主,低血容量反应中以轻度为主,性别、体重、血液体外循环量个体因素是影响机采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诱因.

  • 浅谈成分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

    作者:刘利敏;关茵;杨崇

    根据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和临床用血的需求,成分无偿献血已成为无偿献血事业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深入和成分输血技术的迅速发展,机采血小板的捐献已成为主要的成分献血方式,而且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加强成分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成分无偿献血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 干化学法检测成分献血者ALT效果的评价

    作者:吴乾波;冯晴;郭倍婕;吴中秀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检测ALT在成分献血者采血前筛查中的适用性。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中心43276例成分献血者采血前后ALT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随机选取1007例成分献血者进行干化学法和速率法ALT检测结果的比对。结果1007例随机成分献血者ALT干化学法检测结果(19.69±7.40)U/L,速率法结果(18.79±8.98)U/L,两种方法比对的回归方程为y=1.1594,x=4.0358,相关系数r=0.955(图1),t=9.827,P<0.05;采血前后AL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3%和0.11%(χ2=1776.5,P<0.001)。结论采用干化学法与速率法ALT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干化学方法适用于成分献血者献血前筛查。

  • 无偿机采成分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体会

    作者:李志平;庞永彩;陈莉

    成分献血是现代输血技术发展的新方式,使临床医生拥有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成分献血也称机采成分献血,是通过采血针将血液采到机采专用管路中,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所需的某一成分,可以是血小板、红细胞、粒细胞等.目前国内开展较多的是机采血小板,采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全过程需要1 h左右.

  • 成分无偿献血血源的招募与管理

    作者:张金彩;刘少莉

    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机采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逐渐上升,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为了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河北省血液中心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结合为落实"一个办法、两个规范"加大献血预约、成分献血者招募、成分采集和献血全程服务力度,不断探索和完善机采无偿献血者管理工作,成分献血人数逐年提高,2007年成分血采集5 690人次,7 433.5袋;2008年6 802人次,9 064.5袋;2009年9 036人次1 188 705袋;2010上半年5 722人次,7 372袋.回顾近几年无偿机采献血者招募工作,我们的体会归纳如下.

  •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林菊;桑列勇;杜冬芬;李素娥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9903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干预及护理方法,收集53人次献血反应者性别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54%(53/9903);其中男12人次,女41人次,女性献血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χ2=78.36,P<0.01);3种血细胞分离机中Amicus 14人次,MCS+27人次,Trima12人次,MCS+献血反应发生率高,Trima低(χ2=29.20,P<0.01);首次献血5人次,再次献血48人次,首次和再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程序运行结束前5 min内发生献血反应34人次占64.2%。结论献血反应与性别、分离机型、处理血量、精神因素等有关,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护理和服务,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 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招募与保留的探讨

    作者:冯琪瑛

    目的:为我市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的招募与保留,并逐步壮大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队伍,为临床提供安全、充足的血小板。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招募形式,提高市民群众及行政事业,企业,大学生等等是对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认识。同时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及志愿者的献血知识和服务质量,从而保留和壮大献血者队伍。结果: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数从2000年的25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684人次,从2012年的684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1488人次。结论:单采成分献血者的成功招募,离不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招募策略。

  • 个性化干预对全血献血者向机?成分献血者转化的影响

    作者:祖亚娟

    目的:分析个性化干预对全血献血者向成分献血者转化的影响。方法:调查从2014年1月-8月全血转成分献血者献血数据,对比分析个性化干预前后数据资料。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19-29岁、30-40岁重复献血率明显提高(P<0.05);41-51岁干预前后重复献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52-56岁干预后重复献血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全血转成分献血者采取个性化干预,能明显提升重复献血率。

  • 健康教育对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的影响

    作者:林彩霞;孔福仙;冯晴;庄素芳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的影响.方法 强化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健康教育,分析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项目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包括Hb、红细胞压积(HCT)、PL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ALT、乳糜血异常等,观察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由2012年的71.1%上升至2016年的85.5%,呈逐年上升;初筛不合格者比例、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比例呈逐年下降.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不合格原因以ALT异常多,达6 074人次,占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总人次的28.1%(6 074/21 621);健康教育效果以ALT、乳糜血好,构成比分别由2012年的34.1%、18.9%下降到2016年的25.3%、14.7%.结论 科学、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改善献血者自我健康管理理念,提升献血前健康行为管理能力,提高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

  • 成分献血者体检、初筛不合格原因分析

    作者:丁左红;蔡莉

    单采血小板疗效显著,临床需求量很大,但由于捐献时间长、献血宣传不到位等情况,现有的固定成分献血者数量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自2012年7月1日起,《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规定:单采血小板的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一年不大于24次,情况略有好转,但成分献血前体检、初筛不合格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现统计分析本中心2013年3月~2014年3月成分献血者献血前体检、初筛不合格情况,查找具体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提高成分献血者献血前检查的合格率.

  • 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的效果评价

    作者:詹霞华;来海凤;冯晴;孔福仙

    目的:分析成分献血招募模式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安全的影响,为制定成分招募和采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前后的成分采集人次、成分献血者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对成分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和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分析,对不同成分献血者类型的初筛检测合格率和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比较。结果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现场保留献血者比例由17.6%上升至31.9%,互助献血率由24.3%下降为13.4%;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由66.5%上升至74.5%(x2=195.4,P<0.001),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由0.88%下降为0.44%(x2=13.01,P<0.001)。结论成分献血者主动招募是稳定并不断壮大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有效的手段和策略,现场保留则是相对高效、安全和经济的主动招募方式。

  • 单采血小板后机体血细胞、血浆蛋白及电解质水平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晓燕;周倩

    随着成分输血的理念不断发展,成分献血也日趋受到重视。机采血小板(platelet ,PLT)浓度高、污染小,同种免疫反应低,临床疗效优于手工分离的血小板。机采(1~2) U的血小板需要处理(1500~4000) ml的循环血量,采后血细胞分离机内约残留(50~100) ml血液,那么频繁献血是否影响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及铁储备的水平?单采后外周血PLT水平下降,采后即刻约下降36%,单采当天约低于10%[1],随着脾脏的释放及机体的不断再生,PLT数量逐渐恢复,那么单采后应激生成的PLT活性如何?能否发挥正常PLT的功能?1袋机采血小板内除高浓度血小板外,还有约200 ml血浆,采集过程中造成的血浆流失是否影响机体血浆蛋白的活性及凝血功能?此外,在机采过程中需要输注抗凝剂枸橼酸钠,其副作用是降低体内Ca2+浓度,那么对骨代谢有怎样的作用针对上述种种疑问,现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