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时佳琪;刘超;张艳桥;张纯慧

    抗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在转化、维持治疗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YN968D1)已批准用于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三线及三线以上的治疗,并在多个实体肿瘤中探索应用.随着对阿帕替尼研究的深入,其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阿帕替尼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综合分析了现有的临床数据,对比了阿帕替尼与其他常用抗血管生成药物不良反应的优劣,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把握该药的安全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作者:王中泰;吴芳;颜彬桔;屈晶晶;张永昌;杨农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85%,大部分肺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进展期.目前,细胞毒化疗在进展期NSCLC治疗的进步较为有限,多项研究中含铂二联方案化疗治疗下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未超1年.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出现打破现状,治疗策略由单纯的细胞毒化疗转换为抗血管生成与化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本文将对进展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舒曼;张幸平;甘露;李甲初;朱宇熹;赵斌;刘梅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7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例,27例患者均接受rh-ES联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rh-ES用药1周期后评价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3例可评价近期疗效的患者客观有效率30.4%,疾病控制率78.3%.1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5月,中位总生存期12.0月,1年生存率50.0%,2年生存率28.6%.全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或稳定23例(85.2%),Ⅲ~Ⅳ度不良反应8例次.结论:Rh-ES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或稳定患者生活质量.与其他单纯化疗研究结果比较,晚期NSCLC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邹惠;李玮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肝细胞癌进展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它不仅为肿瘤的生长提供养分,还为肿瘤的浸润、转移提供通道.随着抗血管药物在许多过去难治疗的肿瘤中成功应用后,人们的兴趣更多地转向这种新型治疗模式.此文综述了近期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肝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燕;袁耀宗

    血管生成是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实体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因素,抗血管生成治疗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处于核心地位.但由于胰腺癌生长和转移的复杂性,抗VEGF治疗需与其它抗血管生成通路治疗、放疗和化疗联合应用.

  • 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研究进展

    作者:李鹤成;刘刚;邵志敏;沈镇宙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机制及乳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 血管正常化提高肿瘤治疗疗效

    作者:张静;张文超;钱子君;高蓓莉;项轶

    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靶向治疗方式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诱导的血管正常化效应机制,可以逆转肿瘤内部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新生血管,改善肿瘤微环境的组织间隙高压、低氧和酸中毒,提高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疗效。

  • 腺病毒介导人VEGF-siRNA对裸鼠移植骨肉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高悠水;梅炯;童天朗;胡牧;薛华明;蔡宣松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人VEGF-siRNA对裸鼠移植骨肉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腺病毒重组技术将VEGF-siRNA基因克隆入增殖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中,构建重组腺病毒Ad-VEGF-siRNA,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骨肉瘤MG63细胞,RT-PCR检测MG63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建立荷人骨肉瘤MG63裸小鼠动物模型,以Ad-VEGF-siRNA瘤组织注射治疗,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及Ad-VEGF-siRNA对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VEGF-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siRNA;体外与体内实验检测Ad-VEGF-siRNA转染骨肉瘤细胞MG63后显著抑制VEGF表达.荷人骨肉瘤裸鼠经Ad-VEGF-siRNA治疗后,显示其对移植骨肉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且对骨肉瘤的肺转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所构建的Ad-VEGF-siRNA可以有效抑制骨肉瘤中VEGF表达,使裸鼠移植骨肉瘤生长减慢,并且显著抑制荷瘤裸小鼠肺转移的发生.

  • 反义HIF-1α基因联合血管抑素基因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孙平;董典宁;孔北华

    目的: 研究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antisense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aHIF-1α)基因联合血管抑素(angiostatin)基因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注射空质粒PcDNA3、PcDNA3-Angiostatin、PcDNA3B-aHIF-1α、PcDNA3-Angiostatin+PcDNA3B-aHIF-1α.观察各组动物的肿瘤生长曲线,检测各组肿瘤组织Angiosta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HIF-1α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利用TUNEL染色法行原位细胞凋亡分析.结果: Angiostatin基因联合aHIF-1α基因治疗组裸鼠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肿瘤组织中HIF-1α蛋白局部低表达, MVD(13.6±2.3)明显低于Angiostatin基因治疗组(24.5±2.7),VEGF表达低于各单独治疗组和对照组, 细胞凋亡指数 (5.32±0.62)高于Angiostatin基因治疗组(2.89±0.45)、aHIF-1α基因治疗组(2.98±0.51)和对照组(1.56±0.41).结论: Angiostatin基因联合aHIF-1α基因治疗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可以产生协同抑制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耐药性问题.

  • CT灌注成像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

    作者:刘丽;陈波;吴垠垠;袁磊;曹建民;卢光明;许健

    目的 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兔VX2后腿肌肉间移植瘤经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后肿瘤解剖形态及血管功能的改变,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兔后腿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经静脉给药途径(静脉组)、局部瘤内注药途径(局部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局部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处理.治疗7 d后测量各组VX2肿瘤体积,利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渗透性(PS)进行血管功能评价;与病理结果和免疫组化检测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建模成功率100%.静脉组及局部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小(P < 0.05),静脉组及局部组抑瘤率分别为50.52%和56.21%.此外,局部组中有1只动物肿瘤出现明显坏死.CT灌注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治疗后CT灌注参数BF、BV及PS较治疗前减少(P <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另外,治疗后各组间CT灌注参数比较,静脉组与局部组间的BF、BV、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静脉组及局部组BF、BV、PS平均值均少于对照组(P < 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切片中组织内可见大片坏死结构,对照组肿瘤内少量坏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静脉组与局部组间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静脉组与局部组MVD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T灌注参数与MVD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是评估肿瘤血管生成及血管功能状态的有效、便捷方法.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局部瘤内注射术是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案.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

    作者:李凯

    上世纪的Meta分析结果证实化疗可比佳支持治疗带来更多临床受益,故其一直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导治疗.但一线化疗有效率仅25%~35%、1年生存率仅30%~45%.

  • 胰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仝梦婷;潘宏铭;李达

    随着抗血管生成类药物研发的进步,抗血管生成治疗也成为胰腺癌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目前抗血管生成类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环氧化酶-2抑制剂等传统药物.在众多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中,胰腺癌治疗领域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取得成功的仅有厄洛替尼.因此,未来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探索新靶点的药物,或将多种抗血管生成类药物联合,或将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和传统细胞毒药物、其他靶向药物甚至免疫调节药物合理有序的联合用于胰腺癌的治疗中.本文收集国内外近期相关研究和临床试验报道,对胰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简要综述.

  • 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尤(综述);华海清(审校)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隐袭,进展迅速,发现时多数已失去手术机会,因此预后极差。对于晚期肝癌,索拉非尼是唯一有生存获益的分子靶向药物,该药自2007年上市以来,引起了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热潮,但遗憾的是,此后未再有新的药物批准用于临床。本文就分子靶向药物在肝癌领域临床研究的相关热点问题作一综述。

  •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渊;唐金海;孙蔚莉

    新生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增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因此抗血管生成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和研究热点.本文就乳腺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背景、应用现状、未来展望作一综述.

  • 阿帕替尼在既往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肝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彭雨;李海涛;杨文丽;周颖;王智辉;肖林;刘裕杰;林大任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共计30例,使用阿帕替尼治疗直至肿瘤进展或死亡.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均进行疗效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R)占6.67% (2/30)、疾病稳定(SD)占36.67(11/30)、疾病进展(PD)占56.67% (17/30),无完全缓解(CR);OR为6.67%、DCR为43.34%、中位PFS为4.17个月、中位OS为9.3个月.分层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FP)阳性肝癌患者与AFP阴性者相比,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结论 阿帕替尼对晚期肝细胞癌治疗效果好,耐受性好.

  •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纳米递送策略

    作者:杨杉;徐程;姚静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应用范围广泛,恰如其分地运用纳米递药系统能够在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同时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本文综述了纳米递药系统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介绍了各类纳米粒子提高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策略与设计思路,以期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评价及新进展

    作者:刘丽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继外科手术、放化疗之后肿瘤治疗的新的有效手段.许多临床前抗血管生成治疗动物试验显示出很好的前景,但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却不够满意,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讨.如何在活体上无创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是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介绍利用显微光学成像、超声成像、CT、MRI、核医学、分子影像、多模式成像等成像方法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及进展.

  • 实体瘤微环境的特点及治疗策略

    作者:陆萌;吴苏稼;施鑫

    实体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和多基因共同作用的过程.肿瘤微脉管系统的生成及其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肿瘤生长、复发、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合理选择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能使肿瘤脉管系统正常化,提高化疗和放疗的疗效,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仝梦婷;潘宏铭;李达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致死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过去十余年,SCLC的治疗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尽管其对放化疗高度敏感,但初始治疗后极易复发,且再次化疗效果欠佳,预后极差.研究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均需要新生血管的参与,这也是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基础.目前抗血管生成类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其代表药物贝伐珠单抗已在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部分实体瘤中取得成功.然而,大部分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在SCLC的治疗中没有获得满意的疗效.全文收集国内外近期相关研究和临床试验报道,对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简要综述.

  • 放射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芳;陈明

    随着对肿瘤血管和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放射生物学机制影响的进一步认识,出现了许多联合放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前期研究和临床试验,初步验证了这种联合治疗模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文章就放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肿瘤的临床前期和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作一综述.

74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