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当心秋疖引起肾炎
疖子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皮肤化脓性疾病,多发生于秋季.秋疖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当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运行到达肾脏,引起肾脏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即可发生肾炎.
-
抗链球菌溶血素"O"和抗DNA酶B测定的比较
链球菌溶血素"O"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可刺激机体产生ASO.DNA酶B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细胞外产物,对人体有较强的抗原性, 刺激机体亦可产生相应抗体.检测人体ASO和抗DNA酶B抗体滴度升高与否对链球菌感染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乳胶法测定ASO,而抗DNA酶B的测定较少,本文用微量法测抗DNA酶B并与ASO相比较.
-
一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链球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所致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急性增生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变涉及全身各系统,易发生多脏器功能受损,其中以肝损害常见;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侵入人体可导致感染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也易造成多脏器损害,较常受累的是心脏和肾脏.此患儿同时感染了这两种病原体,病程迁延,病情复杂危重,抵抗力弱,并发症风险大,所以精准的治疗和周密细致的护理二者缺一不可,现将该例患儿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远期草绿色链球菌感染一例
一般谈到扩张器术后感染多指一期埋置扩张器后组织扩张过程中发生的感染,这也是组织扩张术的主要并发症.可为原发性的,也可继发于血肿、扩张壶外置或扩张器外露后,一般表现为扩张器区的疼痛、局部发红、皮温高、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但是近期笔者发现1例患者在二期扩张器取出皮瓣转移修复术后2月出现局部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反复静脉输注抗生素无明显好转,特报道如下.
-
链球菌相关检测在肾型过敏性紫癜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 探究链球菌感染和肾型过敏性紫癜的关系,提高临床医生对肾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方法 以66例肾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60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性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咽拭子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血抗溶血素0(ASO)和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观察组检出27例,检出率40.90%,对照组检出3例,检出率5.00%,两组比较x2=22.34,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ASO观察组阳性例数24例,阳性率36.36%,对照组阳性例数3例,阳性率5.00%,两组比较x2=18.40,P<0.05,差异也有显著性.RF二组均为阴性.结论 链球菌感染与肾型过敏性紫癜发病有一定关系.链球菌相关检测对肾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汉中地区孕妇妊娠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率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汉中地区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的感染率及GBS感染对母婴的危害.方法:住院分娩孕周为32~37周的1690例孕妇进行B族溶血性链球菌检测,计算GBS的感染率.将34例GBS阳性者作为观察组,以1︰3配比方式,选取GBS阴性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围产期不良后果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结果:汉中地区孕妇妊娠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率为2.01%.观察组产妇中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剖宫产率和胎儿窘迫发生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及肺炎发生率均明显对照组(P<0.05).结论:汉中地区孕晚期孕妇的GBS感染率为2.01%;孕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致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且产妇感染GBS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肺炎发生风险,因此须做好孕产妇GBS筛查、预防及治疗工作,防止不良孕产结局的发生.
-
小儿急性肾炎的护理体会
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多发于儿童2~9岁,主要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感染可引起渗出性或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损害。临床表现有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为主要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果治疗或护理不当,当然容易拖延,转为慢性肾炎并发心力衰竭等疾病。我院儿科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肾炎患儿40例,现在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妊娠B族链球菌感染人群分析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的人群特点及药物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6月~12月在天津市红桥医院妇产科定期产检孕妇960例,对960例孕妇于孕35~37w取阴道下1/3分泌物,应用细菌培养方法进行B族链球菌检测,并对感染者产时新生儿(咽部、脐带血、外耳道)分泌物同时进行B族链球菌检测,分析带菌人群的危险因素并观察药物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①960例孕妇B族链球菌阳性检出率为3.1%;②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体重指数(Body Mas Index, BMI)≥28kg/m2,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贫血为GBS感染的危险因素(均<0.05);③GBS感染孕妇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与GBS阴性孕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④药物治疗后GBS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感染的发生率为6.6%。未治疗GBS感染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感染率20.0%。结论妊娠晚期GBS感染的危险因素为BMI≥28kg/m2、GDM、VVC、贫血。适时药物干预可以减少GBS感染对母婴预后造成不良的影响。
-
中医辨证治疗风湿热体会
风湿热是一种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肌炎、多发性关节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舞蹈病等.笔者近年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本病,收效良好,现将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
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45例分析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瓣膜损害,虽然青霉素在预防链球菌感染的应用,使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风心病仍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而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为主要的瓣膜病.在风湿性心脏病中,二尖瓣发病率为65%~100%,单纯性二尖瓣狭窄发病率为25%~45%,女性多余男性,男女比例为2:3~3:4[1].风湿热导致二尖瓣装置的不同部位粘连融合,致使二尖瓣狭窄,而部分风湿热病使瓣膜僵硬、变性、瓣缘卷缩、连接处融合以及腱索融合缩短.我院2010年行二尖瓣置换术45例,总结其临床经验如下.
-
斯奇康治疗儿童银屑病疗效观察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皮肤病,治疗棘手易复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对儿童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量证据表明链球菌感染可促发加重银屑病..
-
46例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观察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感染;近报道由黏膜莫拉菌感染有增多趋势,而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却少有报道.本院儿科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诊治的其中383例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经相关辅助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46例,占12.0%.现报告如下.
-
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与消渴兼证"疖、痈"及其中医治疗
糖尿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和血管神经病变等因素,减低了白细胞趋化、吞噬功能,降低了皮肤防卫机制,合并皮肤感染的发生率高且病情严重,约20%患者曾有皮肤化脓性感染.临床上以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居多,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痈、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丹毒,真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炎、龟头炎、甲沟炎、手足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带状疱疹等.
-
PICC置管引起感染1例报道
导管异常常增加PICC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缩短导管置管的时间,甚至引起感染、堵塞、脉管炎等.县级医院由于护理技术的差异,病人经济条件等原因,PICC置人的工作很难开展,2012年8月24日我科收治1例PICC置管可见肉眼异物的病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陈荣财,男,44岁,因右下肢疼痛于2012年4月到云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右骨盆恶性肿瘤”并在该院化疗3次,化疗期间留置PICC管行化疗,化疗结束后带导管出院回家休息,于8月24日患者及家属发现PICC导管内有黄色异物存留,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髋臼、坐骨、耻骨骨肿瘤”收住我科,入院查:T37.3度,P每分钟130次,R每分钟20次,BP100,70MMHg精神差,右下肢活动受限,右上肢正中静脉有一PICC管植入,导管头端距软管处有约长2cm的深黄色液状物,遵医嘱用注射器抽出此液共1ml,送细菌室作培养,用肝素液冲洗PICC管通畅后,按期化疗,8月30日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链球菌感染,经应用抗生素后再次培养,结果为:阴性.患者一般情况恢复良好,PICC管通畅,管口周围无感染,血管走向无红肿,于9月8日好转出院.
-
综合疗法治疗丹毒38例
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淋巴管炎症,多见于下肢小腿、足背及头面部,起病急,常伴高热.发于下肢者多有足癣、皲裂,发于头面部者常有邻近感染病灶.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笔者用综合方法治疗丹毒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链球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链球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疾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并发紫癜性肾炎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另选我院儿科未患该病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所有患者的静脉空腹血液,测定患者体内抗链球菌溶血素含量;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ASO阳性率,对比并发组和未并发组患者体内含量大小.结果:观察组ASO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紫癜性肾炎患者体内抗链球菌含量明显高于未并发者;上述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意义.结论:链球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疾病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感染程度越严重,过敏性紫癜病情越严重.
-
围产期孕妇B组链球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CBS)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常定植于人下生殖道及胃肠道,也可定植于婴幼儿上呼吸道[1-2]。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其可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感染,随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B族链球菌在围产期感染中是第一位的致病菌,可导致围产儿死亡。同时也是孕产妇生殖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可以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羊膜绒毛膜炎、产褥感染、孕产妇败血症和早产[3-6]。1996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联合其他专业机构,制定了“围产期B族链球菌疾病预防指南”,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改,并在2010年11月更新了指南。经过10年多的实践,新生儿GBS感染率下降了约80%[7]。长期以来我国对B族链球菌感染现状不够重视,直至近期,国内报道了一些B族链球菌感染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病例,且研究提示,新生儿肺炎死亡病例中,B族链球菌是第一位的致病菌[8-9]。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方法检测B族链球菌阳性的准确性,了解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带菌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妊娠晚期孕妇无乳链球菌感染的调查及防治
目的:调查妊娠晚期(28-32周)孕妇无乳链球菌感染率,感染组经治疗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对象为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柳铁中心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522例孕妇,妊娠28-32周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测定.根据培养结果分为无乳链球菌感染组,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无乳链球菌感染组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追踪3组孕妇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伤口甲级愈合及1周内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无乳链球菌感染组经治疗后与非感染组在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及1周内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剖宫产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非感染组,白色念珠菌感染组经治疗后,胎膜早破发生率较非感染组高,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会阴侧切口甲级愈合率较低,与非感染组比较,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孕妇无乳链球菌在我市有一定的发病率,确诊阳性者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可获较好的妊娠结局.在妊娠期28至32周的孕妇进行下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筛查对防治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提高伤口甲级愈合率有较积极的意义.
-
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新方法
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菌针剂,特点:稀释后的颗粒大不易溶于水,且颗粒表面带电,遇热和静止后1-2秒易凝结沉淀阻塞针头。此药用于早期梅毒、钩端螺旋体病,也用于治疗青霉素 G 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需长期维持血药浓度的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此药不能代替青霉素G用于治疗重症急性感染[1]。治疗时采用常规“二快一慢”的注射方法,既使用9#、12#针头的10ml注射器也经常会出现针头阻塞,且针头粗局部组织损伤面大。另外,用力过大推注时由于针头阻塞,注射器易与针头分离,药液浪费,且在注射时局部压力增加和药液的刺激,会引起较强的疼痛感,让病人难以接受,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恐惧,又浪费了药液[2]。因以上的原因,护士在注射长效青霉素时,治疗方法不当,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压力大,造成注射失败。为了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医患压力和恐惧,针对难题,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不断积累经验,对长效青霉素的肌注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儿童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为A族 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弥漫性、渗出性和增生性的原发性肾小球损害.随着基层医院诊疗条件改善,儿科病种增多.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条件严格、鉴别病种复杂、治疗差异大,给基层医务工作者造成很大困境.本文依据该疾病特点,分析初诊、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中存在的难点,探讨处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