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见性思维应用在高职单招层次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探讨
本文从目前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现状出发,对文中涉及到的预见性思维,预见性护理、高职单招、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做了界定,进而阐述了将预见性思维方式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的对高职单招层次学生采用此教学方法的价值和效果进行了探讨.
-
SSP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危急重症护理学主要是培养护理人员对危急重症实施紧急处理,并且紧密配合医生开展抢救的重要护理课程.在传统的急救护理教学内,一般会将教学分成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训技能训练两个部分.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急救护理能力培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不能快速和熟练的应对急救护理工作.针对这一情况很多院校开始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紧急护理技能培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其中学生标准化患者模式教学就成为护理改革的一种运用模式.该文危急重症护理学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基础上,介绍了SPP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流程及应用价值.
-
Mini-CEX在急危重症护理技能培训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中文版迷你临床演练测评量表(Mini-CEX)在护士急危重症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某院接受急危重症护理技能专项培训的8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ini-CEX的测评内容及测评结果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前后使用Mini-CEX、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对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护士培训后Mini-CEX各项目得分、核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士急危重症护理技能培训中应用Mini-CEX测评兼具教学与评价的双重作用,有助于护士急危重症护理技能水平的提高及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急危重症护理 在职培训 核心能力 自主学习 中文版迷你临床演练测评量表 -
高职护生急危重症护理技能教学改革的探讨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护理学技能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以2003级学生为对照组,对2004级高职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技能教学进行改革.包括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实验室建设;改进实践技能教学方法,进行情景模拟训练;综合监护技能演练;学生自我管理、互帮互学及总控室在教学中应用等.结果 2004级学生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提高,优秀率提高;改革后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技能教学评价满意度高;临床带教老师对2004级实习学生综合评价比2003级高,本院3年制高职护生与本科院校护生比较处于中间水平.结论 急危重症护理学技能教学改革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
3D创伤现场救护实训系统构建及其效果评价
目的 :将3D创伤现场救护实训系统应用于急救教学,探讨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及良好情感态度培养.方法 :介绍了3D创伤现场救护实训系统设计的思路以及元素设计及其构建,设置5大功能模块,进行创伤现场救护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将某高等院校护理学专业331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实施后的教学效果.结果 :将3D创伤现场救护实训系统应用于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创伤救护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急救意识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3D创伤现场救护实训系统教学效果良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综合急救能力,应用前景比较乐观.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积极探索适合急危重症护理技能的教学方法。方法:将本院护理系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215人分组,实验组A55人,实验组B52人,对照组108人。在“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实验教学”中,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A采用改进后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组B采用经典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结束后采用技能考试和学生访谈等方法,比较、分析三组学生的操作成绩和访谈结果。结果:操作考试成绩显示两个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个实验组之间无差别。学生访谈显示,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入”的示教形式,能使学生技能掌握更加高效,课上训练时间也更加充裕。结论:改进后的任务驱动教学比经典任务驱动教学和传统教学更适合急危重症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的需要。
-
思维导图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级共212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教学前后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并比较教学后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结果教学后试验组学生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思维导图教学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
情境体验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急危重症护理学有较强的实践性,沿用教师主导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具有临床思维能力和急危重症救护能力的护理人才的需要.模拟为理论与实践搭建了桥梁,身临其境地在情境里体验,有助于知识的迁移[2],有助于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模拟情境中锻炼能力,适应角色变化[3].
-
急危重症护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综合性设计实验在本科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校护理本科2015级的学生115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综合设计性试验模式开展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观察组教学中包括PBL、情境教学与模拟实践等,并根据实际病例实施教学.结果 观察组学生护理知识与技术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理论成绩、技能成绩相对于对照组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科急救护理教学中采用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
TBL联合CBL教学在机械通气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急危重症护理学机械通气教学中TBL联合CBL教学模式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纳入我校2016级本科护理学专业重症医学科实习学生64人,每个班32人.将学生按照班级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team-based learning,TBL)联合教学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学习结束后,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结果 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机械通气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
急危重症护理本科学生急诊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护理本科学生的临床急诊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选取2013 ~2014年度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理学专业(急危重症方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采取情景模拟与临床实际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实习带教.结果:本科护理学专业(急危重症方向)学生出科理论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达到优秀,其急诊护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符合护理学院教学大纲要求.另外,本科护理学专业(急危重症方向)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应急反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方面得到老师与专家的肯定.结论:急危重症护理本科学生急诊护理实践能力达到护理学院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
视频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对急诊规培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视频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提高急诊规培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规范化培训一年级护士41名作为试验组,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规范化培训一年级护士49名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视频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出科时考核两组规培护士的岗位胜任力.结果 试验组规培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中工作态度和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规培护士急危重症理论知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视频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规培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医护配合的协调性,保证了急救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 规培护士 视频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 岗位胜任力 急危重症护理 -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目的]建立基于模块化教学的《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模式,并探讨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自然班分别作为教改班(n=59)和对照班(n=53),分别对其进行模块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结果]教改班护生期末理论成绩(85.45分±8.67分)和操作成绩(86.10分±2.76分)均优于对照班(P<0.01);教改班护生在教学效果调查中评价积极.临床实习中3次阶段理论考试教改班平均成绩(78.72分±12.99分)优于对照班(P<0.05),急诊科实习出科考试成绩教改班(88.73分±3.22分)也优于对照班(P<0.01).[结论]将基于模块化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护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
大专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培养调查
[目的]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需求状况与大专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培养规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使用自行设计的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对224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质性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大专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培养规格的访谈。[结果]100%医院设置了急危重症护理岗位,学历层次以专科为主,占46%,近3年内对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需求趋势上升,100%的医院认为若培养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学生在就业上有优势。学生应具备的急危重症护理岗位能力有急救意识及应急反应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抢救流程及抢救配合能力、抢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仪器设备使用、突发事件的现场把控能力、心理素质、记忆力;应学习的重点岗位课程内容包括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ICU)布局、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知识、常用监护仪器使用、医院感染知识、急救思维、现场急救模拟、急救风险、灾害护理知识。[结论]在学校开展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发展需要,具有必要性。护理行业对急危重症护理岗位学生的重点能力和课程知识要求明确、具体,能指导急危重症岗位课程设置与学生岗位能力培养。
-
基于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急危重症护理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目的]在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的教学中以资源库为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更适合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医护学院2013级、2014级护理专科4个班共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2014级学生2个班98人为观察组,2013级学生2个班102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以资源库为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习成绩及教学方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借助资源库平台开展翻转课堂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高职高专院校《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的改革实践
我校护理专业前身为金华福音高级护士学校,创办于1915年, 2007年入选国家高职高专示范建设专业,构建了"院校融通、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护理工作过程、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通用护理课程、专门护理课程和拓展护理课程五个模块:通用护理课程包括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人护理;专门护理课程包括围手术护理、急危重症护理、传染病护理、五官科护理;拓展护理课程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包括口腔护士、康复护士、营养护士等方向的课程.<急危重症护理>于2009年被评为高职高专护理国家精品课程,现将我們关于该课程的改革实践报告如下.
-
护理全日制专本贯通定向培养模式下的急危重症护理床旁教学课程的构建
目的:构建具体、可操作的急危重症护理床旁教学课程,以期为护理专业全日制专本贯通定向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泰勒课程设置基本框架,结合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要求,在文献回顾和专家小组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急危重症护理场旁教学课程,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结果23名专家函询的平均积极系数分别为83.33%和92.00%,权威系数为0.903,专家协调系数0.401(P <0.001),确定“护理专本贯通定向培养(急危重症方向)床旁教学课程”,包括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结论形成的急危重症方向护理专本贯通班的床旁教学课程,构建过程科学,结果较为具体实用、可操作,为护理专业专本贯通课程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借鉴与参考.
-
医护协同分层管理在1例急危重症产科个案中的应用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由Chattopadbyay等[1]先提出,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胎盘前置,且附着于疤痕处.其临床特点为具有高植入率(达40%~50%)[2]及高产后大出血率(10%的患者出血超过1 000 mL)等[3],可致早产、失血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子宫切除,甚至孕妇死亡.子宫破裂是凶险性前置胎盘严重的并发症,指孕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4],若未及时诊治可因短期内大量出血而休克甚至死亡,病情极为凶险,属于产科的急危重症,也是产科防范的重中之重.医护协同分层管理模式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和团队精神,通过充分的沟通与协调、共同决策、分担责任,在急危重症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PDG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在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方法的实践,表明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单向传授改为互动教学,学习的内容着重实践性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丰富了教学活动,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挥和提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
"三结合"协同策略在高护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改革为例
高护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的千年改革从单纯的课程单项推进到课堂、实训室双头并进,直至目前的课程、实训室和资源库三管齐下.课程改革始终围绕以临床工作任务为主线重构教学内容、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改进教学方法、以新技术为依托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拓展评价维度,实现了护理专业课改与优质护理工作提升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