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妇科学实习教学中的体会

    作者:王慧

    基于中医妇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提出将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TBL)与基于案例式的教学模式(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妇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将TBL与CBS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于中医妇科实习教学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分析病例,以及医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活血止痛汤治疗痛经100例

    作者:张丽娜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病症,也是妇科急症之一.痛剧者可致恶心呕吐、汗出、肢冷,甚至晕厥.痛经多见于中青年妇女,不但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孕育,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自2007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活血止痛汤(自拟)辨证治疗痛经1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行气开郁法治疗经前乳胀临床体会

    作者:宋承杰;宋艳敏

    经前乳胀历代妇科书籍中很少记述,而在日常门诊时所见患者较多,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认为乳房是隐秘之处,既有胀痛,亦多为畏羞而不言;二是本症在经前发作,至经来后能自行消失,因而忽略.临症间,凡遇经前乳胀者多数患者兼有不孕症,患者专来医治经前乳胀者较少,多数是因为不孕就诊而询问症状才发现了本症,现据笔者临症记录完整的20例本症加以分析.

  • 试论妇科瘀血证

    作者:唐锐

    妇科瘀血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女子特有的一组辨证为瘀血或夹有瘀血的病症,它的发生贯穿于妇女经、带、胎、产、乳各个生理阶段.

  • 柴松岩教授验方治滑胎

    作者:高书云;刘惠芬

    柴松岩主任是北京中医院妇科教授,她从事中医妇科临床50余年,善治各类妇科疾患,以辨证准确,方药精专,配伍灵活,疗效显著为其特点.现将我用柴老方治疗的18例滑胎病例中选取两个典型病例介绍给大家,望同道借鉴.

  • 张景岳《妇人规》学术思想浅探

    作者:李改非

    张景岳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其所著的<妇人规>将妇科疾病分为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乳病、子嗣、瘤瘕、前阴9类,从生理病理到诊断治疗作了全面的论述.本文仅从经、带、胎、产4方面考察张景岳关于妇科的学术思想,从而提示其理论特征.

  • 浅谈如何提高中医妇科学教学质量

    作者:韩永梅

    分析目前中医妇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总结个人从教经验及体会,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临床技能培训;提供更多临床实践机会等方面探索提高中医妇科教学质量的方法.

  • 浅谈如何提高中医妇科学教学质量

    作者:韩永梅

    本文简述了如何保持中医妇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突出中医妇科学的教学特色,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提高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质量.

  • 关于临床型中医妇科研究生的培养

    作者:刘丽;齐智慧;王贺;吴效科

    中医学是具人文关怀的学科,中医妇科研究生是较高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专业特异性,对其培养要求应将医术与医德并重.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医妇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并探索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 模拟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晓娜;牛红萍;杨丽娟;苗晓玲

    目的:研究模拟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中使用模拟教学法。结果在综合模拟实验室的模拟医院中使用模拟教学法,使学生真实的演示医患诊治疾病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事医疗工作,从而提高学生临床辨证思维和诊治疾病的能力。结论中医临床课程教学中使用模拟教学法,能提高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诊治疾病的能力,是教学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辛明蔚;何军琴;郭春雨;张莹;杨维;武颖;梁欣韫;尹晓丹

    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与单一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目前中医妇科学教学的要求,因此本文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讲授式(包括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例式教学)、分组教学式、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其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 中医妇科学临床带教体会

    作者:黄玉华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颇具中医特色、实践性强的学科。临床带教是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较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过程。在本文中,主要从中医妇科临床带教的特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方面进行了探讨。

  • 浅析中医妇科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作者:郜洁;朱玲;邓髙丕;罗颂平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药临床主干课程之一,除注重培养中医妇科学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诊疗能力外,系统培养其医患沟通能力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妇科临床教学遇到的中医妇科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和培养策略进行总结,为规范中医妇科研究生培养,提高实习基地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 关于提高中医妇科学教学质量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姚睿嫔;张丹英;翟东霞;白玲玲;俞超芹

    分析目前中医妇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合理分配教学学时、丰富教学方法、树立中西医结合观、开展第二课堂、重视师资培训和学生反馈等方面探索提高中医妇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 纪念一代名医罗元恺教授诞辰100周年

    作者:卢永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罗元恺教授是我国首位中医教授,是全国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批获中医妇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于1950年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长兼广东省中医院院长,1955年参与筹建广州中医学院(今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作,后任副院长、顾问等职。罗元恺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教育家、中医妇科专家。他曾担任《中医儿科学》第一、二版和《中医妇科学》第五版全国中医教材主编,出版《罗元恺医著选》《罗元恺论医集》《罗元恺妇科述要》《点注妇人规》;主编《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妇科学》《实用中医妇科学》等专著,有多项妇科研究项目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医事业,德术双馨,誉满杏林。今年是罗元恺教授100周年诞辰,值此之际,让我们深切缅怀这位名医。

  • 赵献可妇科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岑维璠

    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间子(公元1573~1644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其著作有<医贯>、<邯郸遗稿>、<内经钞>、<素问注>、<脉正论>、<经络考>等.<邯郸遗稿>为赵献可晚年所著,全书凡四卷,卷一论调经,卷二论血崩、带下、淋浊,卷三论妊娠、临蓐,卷四论产后.然此书世少传本,现仅见清嘉庆元年灵兰阁刻本、1979年上海古籍书店复印本两种,1982年<浙江中医杂志>点校连载祝怀萱珍藏手抄本.本书简明扼要,内容丰富,切合临床.兹掇其要,探讨如下.

  •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临证遣药态势

    作者:张岩;谈勇;胡荣魁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以下尊称“夏师”)临证遣药态势,传承研究夏师宝贵的学术经验.方法:选择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1日“夏桂成教授门诊病历数据库”中符合本研究纳入要求的病历,导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科研共享系统数据仓库中,对病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夏师临证遣药态势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夏师行经期临证遣药态势呈现“动静之中,以动为主;升降之中,以降为主”的特点,其“动”“降”在于动促转化、活血排经、利湿化浊、因势利导、理气行滞;经后初期临证遣药态势呈现“动静之中,以动为主;升降之中,以降为主”的特点,其“静”“降”在于养血滋阴、清肝宁心以恢复阴长,“动”在于调畅肝脾;经后中期临证遣药态势呈现“动静之中,以静为主,静中有动;升降之中,以降为主,降中有升”的特点,其“静”“降”在于养血滋阴、清肝宁心以促进阴长, “动”“升”在于阳中求阴、动促消长;经后末期临证遣药态势呈现“动静相对,升降并存”的特点,其“静”“降”在于养血滋阴、清肝宁心以助阴达重,“动”“升”在于阳中求阴、动促转化;经间期临证遣药态势呈现“动静相对,升降并存”的特点,“静”“降”在于养血滋阴、清降心火以维持重阴,“动”“升”在于阳中求阴、动促转化、活血通络;经前期临证遣药态势呈现“动静之中,静大于动;升降之中,以降为主”的特点,其“动”在于扶助阳长、维持重阳、疏肝理气,“静”在于阴阳并重、清肝宁心、固护胎元,“降”在于清降心肝之火.结论:夏师临证遣药态势,顺应女性月经周期中阴阳血气活动特点,为夏师学术经验的一大特色.

  • 对人卫版“十二五”教材《中医妇科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商榷

    作者:马宝璋

    文章根据中医药学的经典理论原则,对人卫版“十二五”教材《中医妇科学》的几个错误理论进行了商榷和质疑.首先,该教材对“胞宫的基本概念”做了错误论述;其二,该教材在已确定“阴户”为女性外生殖器后,又另论男性“阴器”,制造理论混乱;其三,在病因方面另设“环境因素”“病理产物(瘀血、痰饮)”,亦造成理论混乱;其四,在病机上单列“冲任损伤”,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并列,制造理论原则错误;其五,该教材将月经的6个病种合在一起论述,既让理论混乱,又使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其六,该教材在中医妇科杂病中废弃中医病名,参入了3种西医妇科病名,是否有变相否定中医之嫌;其七,对妇科列入的新方剂无方解,无法提高学生论治思维能力.

  • 熨敷神阙穴治疗痛经62例

    作者:张崇芬;商桂芬

    痛经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尤以青、壮年妇女为多见.笔者用民间验方治疗该病62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根据高等中医函授教材<中医妇科学>为诊断标准.62例中,年龄小14岁,大41岁,平均20.8岁.其中14~20岁36例;21~25岁18例;26~30岁2例;31~35岁2例;36~41岁4例.病程短5个月,长14年.其中气滞血瘀型16例,寒凝胞中型39例,湿热下注型7例.

  • 中医妇科学理论研究浅析

    作者:王必勤;刘昭阳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重要学科之一,广大科研、临床工作者为继承和弘扬其学科理论,更好地为保护妇女身心健康服务,为人类卫生事业做出新贡献,积极从临床、教学、理论继承和创新及科学实验等诸方面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

258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