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提高对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23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23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平时口服双胍类降糖药控制血糖者有20例(87.0%);有明确感染病史的患者19例(82.6%);肾功能不全患者11例(47.8%);心功能不全患者8例(34.8%)及肝功能异常患者5例(21.7%).经积极治疗,23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抢救成功18例,死亡5例.结论: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双胍类降糖药,并发感染,器官功能异常等其他情况时能够增加其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发病急,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其临床表现常被原发疾病的症状、体征所掩盖,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与漏诊,应加以重视.
-
围术期及麻醉后寒战的防治
麻醉后寒战(postanesthesia shivering)是指麻醉后病人苏醒期间出现的不随意的肌肉收缩.一般先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和中心体温下降.以往多被称为"硫喷妥钠样强直"、"氟烷样强直"、"寒战"、"术后痉挛"、"特发性全麻后颤抖",其发生率为5%~65%.对机体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使机体氧耗量增加,CO2生成量增多从而导致低氧血症,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性酸中毒[1].使每分钟通气量增加,心排增加,眼压增高[2].现将近年来有关麻醉后寒战的发生因素及防治方法的报道综述如下.
-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15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抢救成功13例,死亡2 例.结论: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双胍类降糖药,并发感染等情况时能增加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积极治疗原发病、补液、纠酸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条件允许行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治疗.
-
糖尿病诊治中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糖尿病是在多基因遗传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的作用,通过未完全阐明的机制,引起胰岛素的分泌障碍和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不足,导致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生化特点的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紊乱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糖尿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主要是眼、肾、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易继发感染,青少年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乳酸性酸中毒。本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杨文英教授团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为9.7%[2]。及时地诊断、治疗和预防,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生,避免或推迟并发症出现,提高生存质量。本文对糖尿病常规实验室检测项目做一概述。
-
1例I型糖原累积病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GSD)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发病率较低,为 1/2.0万~1/2.5万.根据酶的缺陷可分为13型,其中以糖原累积病I型(GSD1)为多见[1].GSD1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糖原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转运体的缺乏引起,临床表现为肝脾大、空腹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骨质破坏、生长发育障碍、出血倾向、免疫力低下等.2010年12月我院普内科收治1例GSD1病人,采用饮食治疗、护理为主的综合手段,病情平稳出院.
-
奈福泮对长时间手术术后寒战的预防作用
手术后寒战极少产生严重后果,但它使机体氧耗量增加,并且CO2生成量增多从而导致低氧血症、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乳酸性酸中毒,对全身麻醉患者的复苏不利.
-
糖尿病的补液疗法(三)
(续上期)第三节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中毒.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生的乳酸性酸中毒称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
糖尿病的补液疗法(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西化和人们寿命的延长,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急剧上升.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伴应激时常易发生酮症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如同一般人一样,可能患有需要手术治疗的各种疾病.这些情况下,糖尿病病人往往需要接受补液治疗,补液治疗是否及时或恰当,往往是治疗及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使糖尿病患者的补液具有与一般非糖尿病患者截然不同的特殊性.本章将就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手术时的处理作一介绍.
-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抢救成功报告
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因"口渴、多饮、多尿、消瘦1月余,恶心、呕吐、纳差1周,意识不清4小时"于2003-03-17 22:00急诊入院.
-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临床识别及诊断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DM)的发现是近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自1988年确认出第一种线粒体基因突变病即线粒体脑肌病后,陆续确认出多种线粒体(mt)基因突变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如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MELAS(线粒体脑肌病、乳酸性酸中毒、卒中性发作综合征)、MERRF(肌阵挛性癫痫和粗糙红纤维病)等,其中大多由ATP阈值高的组织(如中枢神经、心肌、眼及骨骼肌等)不同组合而成临床综合征,亦有提及可伴糖尿病[2].
-
胰岛素应用适应证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胰岛素短期治疗适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各种应激状态,妊娠期与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以及严重的代谢失调如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胰岛素长期治疗适用于1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过敏或失效的2型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者,以及特别消瘦或体重明显减轻的糖尿病患者[1].
-
小儿休克研究的新进展
1 定义 休克是指循环功能不全导致中心器官组织氧合血流灌注不足、常伴有低血压(收缩压<10.64kPa)、血氧含量降低及代谢性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 休克早期血压可以降低,也可以正常。然而,休克必定有组织氧合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如神志淡漠、尿量减少、皮肤湿冷和发花、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因此,诊断休克,除了引起休克的前置因素及低血压外,必须以组织灌注不良为依据。
-
糖尿病昏迷的病理生理与治疗
糖尿病患者陷入昏迷时,有必要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性昏迷、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引起的昏迷等相鉴别.其中低血糖昏迷为常见,应视为重要的鉴别,但从发病经过、低血糖症状及血糖值等很容易做出鉴别.昏迷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者病情随时都会有变化,应不停地进行检查,以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处置.本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与治疗加以综述.
-
布托啡诺治疗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观察
术中寒战是指术中病人出现的不随意肌肉收缩而导致肢体抖动.寒战发生时,肌体氧耗增加,易出现缺氧、低氧血症、乳酸性酸中毒及心肌缺血等情况.其发生率据报道在施行硬膜外麻醉病人可高达20%~50%[1].这对于采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产妇,尤其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或心肺功能不全的产妇非常不利.
-
二甲双胍与磺脲类降糖药的比较
二甲双胍(Metformin)自本世纪90年代初应用至今,一直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是应用广泛的双胍类降糖药,有良好的降糖效果,极少引起乳酸性酸中毒.二甲双胍与磺脲类降糖药物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1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二甲双胍单独使用可使血糖降至正常而不引起低血糖症,对正常人则无降糖作用,餐后降糖效果明显,而餐后高血糖是Ⅱ型糖尿病(Ⅱ型DM)的特点之一,也是难点,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一天中整个血糖控制和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磺脲类降糖药尤其是优降糖易诱发低血糖症,因低血糖而昏迷甚至死亡病例屡见不鲜.患者无感觉的亚临床低血糖更多见.
-
1例肝糖原累积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糖原累积病(GS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病因为先天性糖代谢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临床以Ⅰ型糖原累积病为多见[1].Ⅰ型糖原累积病又称肝糖原累积病,是由肝,肾等组织中葡萄糖-6-磷酸酶系统活力缺陷,过多的糖原累积于肝、肾、小肠黏膜,骨骼肌等组织中导致,临床上以反复出现低血糖、肝肿大、乳酸性酸中毒、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特征[1].患者生长发育迟缓,可因严重酸中毒、肾炎引起肾衰而死亡.
-
慢性肾衰竭并发乳酸性酸中毒应用不同置换量CVVH的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不同置换量的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慢性肾衰竭(CRF)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016-07~2017-06在解放军第211医院肾内科救治的CRF合并乳酸性酸中毒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等分到低置换量(SV-CVVH)组和高置换量(HV-CVVH)组.两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低置换量[35 mL/(kg·h)]、高置换量[65 mL/(kg·h)]CVVH持续治疗48 h.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48 h后血pH值、血乳酸的变化,以及14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气pH值、血清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pH值、血清乳酸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改善(P=0.000);在治疗24 h时,动脉血气pH值、血清乳酸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H=0.463,PpH=0.504;t乳酸=0.249,P乳酸=0.623);但在治疗48 h时,两组间血清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组间=4.881,P组间=0.038).结论 高置换量CVVH与低置换量CVVH均可有效地清除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体内蓄积的乳酸,纠正酸碱失衡状态,但两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
危重病监护病房23例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研究危重病监护病房(ICU)内严重乳酸性酸中毒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ICU 2000-06~2003-12收治的23例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基础病以严重感染多见,临床表现有低血压休克的患者18例(占78.2%);患者平均血乳酸水平为18.22mmol/L,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54),生存组与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有显著性差异;血液净化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但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导致严重乳酸性酸中毒的常见病因是休克和循环衰竭;患者血乳酸水平和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血液净化治疗可能是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的佳治疗方法.
-
双胍类降糖药所致乳酸性酸中毒(LA)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多,口服双胍类降糖药物所致乳酸性酸中毒也明显增加. 现将我们抢救治疗的3例LA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
连续性血液净化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乳酸性酸中毒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CBP和HD治疗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乳酸性酸中毒患者19例,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组和维持性血液净化(HD)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0 h)及治疗后(1、2、12、24、36 h)血乳酸水平及动脉血pH值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在治疗前(0 h)及治疗后(1、2 h)两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及动脉血pH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24、36 h),CBP治疗组的乳酸清除率和动脉血pH值下降率明显大于HD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pH均纠正至7.33以上,但HD治疗组有3例死亡患者;CBP治疗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CBP是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乳酸性酸中毒治疗的首选方案.